避免误触发的按钮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4507发布日期:2019-11-05 23:32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避免误触发的按钮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避免误触发的按钮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汽车控制开关的功能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车辆安全。且随着用户需求功能逐渐增多,一些情况下需将多个功能需求集成到同一个按钮中,通过旋转按钮相关结构到不同角度、来触发不同位置的微动开关(或导电橡胶)来实现相应功能的电路导通。但上述结构中,两个微动开关(或导电橡胶)存在着因为误触发而同时导通,这样会导致功能异常。例如,电子驻车开关的功能异常将直接影响用户驾驶安全。传统的电子驻车开关一般为顶杆式结构,当按压按钮绕转轴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按钮座的下端面则与不转轴两侧的不同顶杆抵触,顶杆的向下运动则会触发相应的微动开关导通,实现启动驻车或解除驻车的功能,一般情况下,为保证按钮开关功能实现的可靠性,按钮在自然状态下,两个顶杆和微动开关间均存在预压,受到车辆抖动、尺寸公差等的影响,两个微动开关有同时被触发的风险,极大影响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微动开关同时导通、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按钮开关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误触发的按钮开关结构,包括转动连接的旋转按钮和按钮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按钮基座转动连接的跷跷板,所述跷跷板的两端正下方分别设有微动开关,所述旋转按钮上固定设有旋转连杆,所述旋转连杆的末端与固定设置在跷跷板上的连杆抵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基座上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嵌在旋转按钮的内部,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旋转按钮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内设有滑槽和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杆,所述滑杆上端与所述旋转按钮的内壳体抵接,所述滑杆下端与所述滑槽底部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按钮的内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滑动凹槽,所述滑杆上端为与滑动凹槽配合的外凸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凹槽为内凹圆弧形,所述圆弧形的中点距第一转轴的距离大于其两端点距第一转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基座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跷跷板的中点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一端固定在所述跷跷板的中点,另一端设有卡块,所述旋转连杆末端设有驱动凹槽,所述卡块圆柱块,所述驱动凹槽为圆弧形,所述卡块与所述驱动凹槽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微动开关同时导通、保证开关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在按钮基座上设置可转动的跷跷板来按压微动开关,跷跷板的转动则由固定在旋转按钮上并随旋转按钮一起旋转的旋转连杆来驱动,这样当驾驶员上抬或者下压旋转按钮上的按压部时,跷跷板的一端在按压一侧的微动开关的同时,跷跷板另一端则远离另一侧的微动开关,因此避免了两侧的微动开关同时被按压而发生导通的风险,保证开关的可靠性和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跷跷板处于自然状态时按钮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微动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按钮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旋转按钮与按钮基座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旋转按钮1、滑动凹槽101、旋转连杆102、驱动凹槽103、第一转轴104、限位端面105、按压部106、按钮基座2、支撑座201、滑槽202、滑杆203、滚轮204、弹簧205、跷跷板3、第二转轴301、连杆302、卡块303、微动开关4、按压凸起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4所示,一种避免误触发的按钮开关结构,包括转动连接的旋转按钮1和按钮基座2,还包括与按钮基座2转动连接的跷跷板3,旋转按钮1上端设有外凸的按压部106,便于驾驶员转动旋转按钮1,旋转按钮1下端设有倾斜的限位端面105,限位端面105与按钮基座2上表面配合可限制旋转角度;跷跷板3的两端正下方分别设有控制驻车功能的微动开关4,旋转按钮1上固定设有旋转连杆102,旋转连杆102的末端与固定设置在跷跷板3上的连杆302抵接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按钮基座2上端设有支撑座201,支撑座201内嵌在旋转按钮1的内部,支撑座201上设有与旋转按钮1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104;支撑座201内设有滑槽202和与滑槽202滑动配合的滑杆203,滑杆203上端与旋转按钮1的内壳体抵接,滑杆203下端与滑槽202底部之间设有弹簧205;旋转按钮1的内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滑动凹槽101,滑杆203上端为与滑动凹槽101配合的滚轮204;滑动凹槽101外表面为两段相同的外凸圆弧串联,两段外凸圆弧的连接处为整个滑动凹槽101的中点,该中点距第一转轴104的距离大于滑动凹槽101两端距第一转轴104的距离。

旋转按钮实现按压和自动复位过程如下:当拨动按压部106时,旋转按钮1和滑动凹槽101绕第一转轴104转动,由于滑动凹槽101中点的转动半径大于两端的转动半径,因此滚轮204与第一转轴104的距离逐渐减小,使得滑杆203受到向下的压力,在滑槽202中向下滑动过程中的同时压缩弹簧205,当滚轮204经过外凸圆弧的最高点后,跷跷板3的一端按压微动开关4两端的按压凸起401,实现手刹功能的开启或者关闭;当驾驶员的手离开按压部106后,在弹簧205的回复力作用下,滑杆203将推动滚轮204回到滑动凹槽101的中点,使得旋转按钮1回到自然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按钮基座2上设有第二转轴301,第二转轴301与跷跷板3的中点转动连接;连杆302一端固定在跷跷板3的中点,另一端设有卡块303,旋转连杆102末端设有驱动凹槽103,卡块303圆柱块,驱动凹槽103为圆弧形,卡块303与驱动凹槽103卡接配合。

跷跷板实现避免误操作的过程如下:当拨动按压部106时,旋转按钮1和旋转连杆102绕第一转轴104转动,驱动凹槽103驱动卡块303旋转,卡块303在第二转轴的作用下,驱动跷跷板3转动,跷跷板3的一端下压的同时,另一端上台,避免了同时接触微动开关4两端的按压凸起401,因此避免了微动开关的驻车开启和关闭电路同时被接通的风险,保障了汽车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