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7928发布日期:2019-10-29 21:2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



背景技术:

直头电连接器插头是用于固定和连接电缆的连接件,电缆包括线芯、线芯外层的屏蔽层以及屏蔽层外层的绝缘层。目前的电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插合之后,并不能提示使用者是否插合到位,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插合之后不能提示使用者是否插合到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包括:

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内腔设有插头胶芯,所述插头胶芯的内腔设有插头外联件;

所述插头外联件的头部端面凹陷有第一插孔,所述插头外联件的尾部端面凹陷有第二插孔;

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基片以及设于所述基片上的两个伸向所述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的头部的端子,所述插头胶芯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基片插设在所述卡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壳体的头部端面与所述插头胶芯的头部端面平齐,所述插头胶芯的内腔壁的头部凸起有一圈防触环,所述防触环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插孔的内径。

作为优选,所述插头胶芯的外壁与所述金属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一段中空区域,所述中空区域呈直柱形,并且所述中空区域自所述插头胶芯的头部端面开始至所述插头胶芯的第一平面截止;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插头胶芯的头部端面与尾部端面之间;

所述第一平面上向所述插头胶芯的头部方向伸出有与所述插头胶芯一体的导向柱,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导向柱的头部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基片的边缘设有适于抵住所述卡槽的内壁的倒刺。

作为优选,所述插头胶芯还开设有信号线孔,所述信号线孔自所述第一平面贯穿至所述插头胶芯的尾部,所述第一平面向所述插头胶芯的头部方向伸出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与所述信号线孔同轴,所述导向环的内径与所述信号线孔的内径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壳体的内腔壁凸起有一圈第一定位凸起;所述插头胶芯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更靠近所述金属壳体的头部;

所述插头胶芯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之间设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与所述插头胶芯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插头胶芯的尾端将所述屏蔽片顶至抵住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屏蔽片上开设有适于屏蔽环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屏蔽环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入到所述插头胶芯的内腔中并且所述屏蔽环的外壁与所述屏蔽片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环的尾部设有扩张段,所述扩张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设有一圈伸入所述插头胶芯内腔的屏蔽翅,所述屏蔽翅与所述屏蔽片呈钝角,所述屏蔽翅的与所述屏蔽片相离的一端设有第一分翅,所述第一分翅与所述屏蔽片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插头胶芯的内腔壁上凸起有一圈第一凸起块;所述第一凸起块的内壁共同形成与所述插头外联件的外壁形状相匹配的限位面;

所述插头外联件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内凹部,所述环形内凹部上套设有卡爪,所述卡爪上均匀设有多个外翻的适于抵顶所述第一凸起块的头部端面的第一卡片。

作为优选,还包括防水圈和套装在所述金属壳体尾部的后盖;

所述金属壳体的内腔壁的尾端设有一圈环形凹陷部,所述环形凹陷部与所述金属壳体的内腔壁之间形成适于抵顶所述防水圈的第一台阶;

所述防水圈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的内腔中,所述防水圈的一侧被所述第一台阶抵顶,另一侧被所述后盖抵顶;

所述防水圈的外壁上设有多道防水凸起环,所述防水圈上开设有适于电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多道防水凸起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的插头胶芯上插设有导电片,当直头电连接器插头插入到与之相匹配的电连接器插座中的并插合到位后,导电片的两个端子能够将串联有信号灯的回路接通,信号灯亮起到确认插合到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插头胶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插头胶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最优实施例的屏蔽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壳体,101、第一定位凸起,102、环形凹陷部,103、第一台阶,2、插头胶芯,201、第一凸起块,202、信号线孔,203、第一平面,204、卡槽,205、导向柱,206、导向环,207、防触环,3、屏蔽环,301、扩张段,4、插头外联件,401、环形内凹部,402、卡爪,403、第一卡片,404、第一插孔,405、第二插孔,5、屏蔽片,501、第一通孔,502、屏蔽翅,503、第一分翅,601、基片,602、端子,603、倒刺,7、防水圈,701、防水凸起环,8、后盖,9、中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的实施例一,包括:

金属壳体1,金属壳体1的内腔设有插头胶芯2,插头胶芯2与金属壳体1的内腔紧配,插头胶芯2的内腔中插设有插头外联件4。插头胶芯2采用绝缘材质,插头外联件4采用金属材质。

插头外联件4的头部端面凹陷有第一插孔404,插头外联件4的尾部端面凹陷有第二插孔405。与这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相配套的插座上设有插针,第一插孔404是用来插设插针的,第二插孔405是用来插设电缆的线芯的。

导电片,导电片包括基片601以及设于基片601上的两个伸向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的头部的端子602,插头胶芯2上开设有卡槽204,基片601插设在卡槽204中。基片601的边缘设有适于抵住卡槽204的内壁的倒刺603。

这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还包括防水圈7和套装在金属壳体1尾部的后盖8,防水圈7采用橡胶材质。

金属壳体1的内腔壁的尾端设有一圈环形凹陷部102,环形凹陷部102与金属壳体1的内腔壁之间形成适于抵顶防水圈7的第一台阶103。

防水圈7设置在金属壳体1的内腔中,防水圈7的一侧被第一台阶103抵顶,限制住了防水圈7向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的头部方向的运动;另一侧被后盖8抵顶,限制住了防水圈7向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的尾部的运动。通过这样的方法,防水圈7被固定在了金属壳体1的内腔中。

防水圈7的外壁上凸起有多道防水凸起环701,防水圈7上开设有适于电缆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多道防水凸起环701。防水圈7采用橡胶材质,当防水圈7安装在第一环形凹陷部102中的时候,防水圈7外壁上的防水凸起环701受到挤压而紧贴第一环形凹陷部102的内壁,从而阻止水从防水圈7与金属壳体1之间的缝隙渗入。当电缆穿入第二通孔后,第二通孔内壁上的防水凸起环701受到挤压而紧贴电缆的外壁,从而阻止水从电缆的绝缘层的外表面与第二通孔之间的缝隙渗入。

在本实施例中,当这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插入到与之相匹配的电连接器插座中并且插合到位的同时,导电片的两个端子602能够将串联有信号灯的回路接通,信号灯亮起起到确认插合到位的作用。

根据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插头胶芯2的外壁与金属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一段中空区域9,中空区域9呈直柱形,并且中空区域9自插头胶芯2的头部端面开始至插头胶芯2的第一平面203截止。第一平面203位于插头胶芯2的头部端面与尾部端面之间。

第一平面203上向插头胶芯2的头部方向伸出有与插头胶芯2一体的导向柱205,卡槽204开设于导向柱205的头部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与这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相匹配的插座上设置有与中空区域9相匹配的直柱形凸起,直柱形凸起的端面开设有与导向柱205相匹配的导向孔,当这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入到插座中的时候,直柱形凸起插入到中空区域9中,导向柱205插入到导向孔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这作为一种防呆设计,使用者只有在对准孔位的情况下才能将插头与插座插合,避免了误插。

根据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插头胶芯2的内腔壁上凸起有一圈第一凸起块201,第一凸起块201的内壁共同形成与插头外联件4的外壁形状相匹配的限位面。

插头外联件4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内凹部401,环形内凹部401上套设有卡爪402,卡爪402上均匀设有多个外翻的适于抵顶第一凸起块201的头部端面的第一卡片403。

金属壳体1的头部端面与插头胶芯2的头部端面平齐,插头胶芯2的内腔壁的头部凸起有一圈防触环207,防触环207的内径等于第一插孔404的内径。

当插头外联件4插设在插头胶芯2内时,限位面与插头外联件4的外壁紧配,同时防触环207限制住了插头外联件4向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的头部方向的运动,第一卡片403抵住第一凸起块201限制住了插头外联件4向直头电连接器插头的尾部方向的运动。通过这样的方法,插头外联件4被固定在了插头胶芯2的内腔中。

同时防触环207避免了插头外联件4的端部直接暴露在外部空间中,避免了使用人员的误触。

根据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插头胶芯2还开设有信号线孔202,信号线孔202自第一平面203贯穿至插头胶芯2的尾部。第一平面203向插头胶芯2的头部方向伸出有导向环206,导向环206与信号线孔202同轴,导向环206的内径与信号线孔202的内径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线孔202是用来穿设信号线的。

根据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

金属壳体1的内腔壁凸起有一圈第一定位凸起101,插头胶芯2相对于第一定位凸起101更靠近金属壳体1的头部。

插头胶芯2与第一定位凸起101之间设有屏蔽片5,屏蔽片5采用金属材质,屏蔽片5与插头胶芯2的尾部固定连接。插头胶芯2的尾端将屏蔽片5顶至抵住第一定位凸起101。屏蔽片5上开设有适于屏蔽环3穿过的第一通孔501,屏蔽环3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501伸入到插头胶芯2的内腔中并且屏蔽环3的外壁与屏蔽片5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缆装入电连接器插头时,电缆的线芯插入第二插孔405中,屏蔽环3套设在电缆的屏蔽层上,此时屏蔽片5又与屏蔽环3相接触,而插头胶芯2将屏蔽片5顶到与金属壳体1内壁上的第一定位凸起101相接触,起到屏蔽的效果。

根据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 第一通孔501的边缘设有一圈伸入插头胶芯2内腔的屏蔽翅502,屏蔽翅502与屏蔽片5呈钝角,屏蔽翅502的与屏蔽片5相离的一端设有第一分翅503,第一分翅503与屏蔽片5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屏蔽翅502为金属材质且具有弹性,第一分翅503也为金属材质。屏蔽片5、屏蔽翅502和第一分翅503为一体结构。当屏蔽环3的一端插入第一通孔501时,在屏蔽翅502的作用下,第一分翅503抵住并紧贴屏蔽环3的外壁,增大与屏蔽环3的外壁的接触面积并且起到了固定屏蔽环3的作用。

根据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屏蔽环3的尾部设有扩张段301,扩张段301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501的直径。

在安装电缆的时候,在电缆的带动下,屏蔽环3会向电连接器插头的头部的方向窜动,而扩张段301起到限位的作用,当扩张段301的头部抵住屏蔽片5时,屏蔽环3便无法继续向电连接器插头的头部方向窜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