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7018发布日期:2020-05-22 21:1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线圈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线圈是变压器的输出和输入电能的电气回路,是变压器的主要部件。一般线圈的制造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电气强度要求绕组绝缘应有足够的电气强度,不但要承受变压器长期运行时正常工作电压,还要能承受大气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冲击;(2)机械强度要求绕组结构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强大的短路电流冲击,在强大的电磁力冲击下结构不产生变形和损坏;(3)散热能力要求绕组绝缘结构中的油道应能满足绕组的散热要求,变压器绕组即使产生短路而增加了大的热量,也不会使绕组烧毁。

前变压器中主要使用圆形或长圆形线圈,长圆形线圈较圆形线圈有节省铁芯材料、降低空载损耗的优点,但也存在绕制速度慢,线圈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其中每层线圈之间的紧密性较差,导致机械强度低,不能长期承受较为强大的冲击。

现有一般采用人工进行敲打绕于模具的线圈,以增强线圈的紧密度和线圈之间的机械强度,但线圈强度较大,将一面敲起来一面又会形变,不能消除线圈的反弹,存在效率低,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问题。同时,经过敲打后,攒在模具不好打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线圈压紧装置,旨在提高每层线圈之间的精密性,提高机械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使模具便于打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圈压紧装置,包括:

线圈模具,所述线圈模具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模具中部设有贯穿其的固定孔;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基座,从基座向上延伸有与固定孔形状相适的立柱和位于立柱上方使线圈模具固定于基座的固定机构,所述线圈模具安装于所述立柱;

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两个可围成与线圈外轮廓相适的压板和用于驱动两压板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压板可拆卸安装于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两压板朝靠近线圈模具和远离线圈模具之间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模具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所述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相对的一面中部开有贯穿其的凹槽,两凹槽之间围成所述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体为上窄下宽的柱体,所述第二模体为上宽下窄的柱体,所述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围成所述线圈模具。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模具为横截面形状为长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机架、固定板、第一伸缩气缸和第一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机架,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机驱动端,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另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伸缩气缸带动固定板在靠近线圈模具和远离线圈模具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气缸一端连接第二电机驱动端,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另一端连接压板,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伸缩气缸带动压板在朝靠近线圈模具和远离线圈模具之间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导轨,可滑动安装于导轨的滑块和旋转气缸,所述压板安装于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安装有丝杠螺母,所述旋转气缸驱动端连接有与丝杠螺母相配合的滚珠丝杠,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滑块带动压板在朝靠近线圈模具和远离线圈模具之间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和固定板与线圈接触的外表面分别设有泡沫垫。

进一步地,所述两压板相互合拢时与线圈模具之间的间隙应小于线圈的厚度或相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把饶有线圈的线圈模具安装于立柱后,通过压紧装置使轴向的线圈固定,再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压板对线圈进行挤压和撞击,从而提高每层线圈之间的紧密度和提高线圈之间的机械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线圈模具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圈模具和固定机构配合示意图;

图4为线圈模具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俯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1为线圈模具,10为固定孔,11为第一模体,12为第二模体,13为凹槽,21为基座,22为立柱,31为机架,32为固定板,33为第一伸缩气缸,34为第一电机,4为压板,41为第二电机,42为第二伸缩气缸,50为旋转气缸,51为导轨,52为滑块,53为丝杠螺母,54为滚珠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5所示,该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包括:

线圈模具1,所述线圈模具1缠绕有线圈(未图示),所述线圈模具1中部设有贯穿其的固定孔10;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基座21,从基座21向上延伸有与固定孔10形状相适的立柱22和位于立柱22上方使线圈模具1固定于基座21的固定机构,所述线圈模具1安装于所述立柱22;应当说明的是,在具体的加工生产中,基座21可以为可移动或可拆卸,所述固定孔10与立柱22相配合,使线圈模具1固定于基座21,在绕线工位使线圈模具1缠绕线圈,再通过移动设备使饶有线圈的线圈模具1移动到压紧装置的加工工位上。

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两个可围成与线圈外轮廓相适的压板4和用于驱动两压板4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压板4可拆卸安装于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两压板4朝靠近线圈模具1和远离线圈模具1之间往复运动。

通过压紧装置使轴向的线圈固定,再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压板4对线圈进行挤压和撞击,从而提高每层线圈之间的紧密度和提高线圈之间的机械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

应当说明的是,压板4的设置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示,所述压板4横截面可根据线圈形状进行调节或更换不同的大小,从而实现挤压和撞击的效果。一般来说,压板4直接受力的方向为驱动装置的运动方向,从而会出现作用力的盲区,因此也可以通过调节线圈模具1的方向再进行挤压和撞击。所述压紧装置主要的作用在于校正线圈,提高产品质量。

具体地,所述线圈模具1包括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所述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相对的一面中部开有贯穿其的凹槽13,两凹槽13之间围成所述固定孔10。通过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配合,可以避免在压紧装置的挤压和撞击后导致模具不容易打开。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模体11为上窄下宽的柱体,所述第二模体12为上宽下窄的柱体,所述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围成所述线圈模具1。一般来说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为等同柱体。通过第一模体11上窄下宽的柱体和第二模体12上宽下窄的柱体的设计使模具的取出更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模具1为横截面形状为长圆形。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线圈模具1根据线圈的形状决定,所述线圈模具1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或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机架31、固定板32、第一伸缩气缸33和第一电机34,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机架31,所述第一伸缩气缸33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机34驱动端,所述第一伸缩气缸33另一端与固定板32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4驱动第一伸缩气缸带动固定板32在靠近线圈模具1和远离线圈模具1之间移动。通过对线圈的轴向压紧可以避免在压紧装置往复挤压和撞击下,产生轴向形变,当然压紧装置也可以对线圈进行轴向的挤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41和第二伸缩气缸42,所述第二伸缩气缸42一端连接第二电机41驱动端,所述第二伸缩气缸42另一端连接压板4,所述第二电机41驱动第二伸缩气缸42带动压板4在朝靠近线圈模具1和远离线圈模具1之间往复运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导轨51,可滑动安装于导轨51的滑块52和旋转气缸50,所述压板4安装于所述滑块52上,所述滑块52安装有丝杠螺母53,所述旋转气缸50驱动端连接有与丝杠螺母53相配合的滚珠丝杠54,所述旋转气缸50驱动滑块52带动压板4在朝靠近线圈模具1和远离线圈模具1之间往复运动。通过滚珠丝杠54和丝杠螺母53的配合,可以使压板4在挤压和撞击中更省力,不容易损坏设备,压板4的运动方式也不一定是往复挤压,也可以在进行一定程度的往复运动后,使两压板4相互合拢对线圈施力,从而避免线圈的惯性形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板4和固定板32与线圈接触的外表面分别设有泡沫垫。通过泡沫垫可以避免损伤线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两压板4相互合拢时与线圈模具1之间的间隙应小于线圈的厚度或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