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CIGS电池片非接触式远红外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8769发布日期:2020-06-17 00:0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CIGS电池片非接触式远红外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领域,涉及一种柔性cigs太阳能电池片制作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柔性cigs电池片非接触式远红外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太阳能电池片是在柔性可卷绕的基底上形成太阳能光伏材料镀层。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是一种质量功率比高、稳定性好的太阳能光伏材料,被普遍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材料。柔性太阳能电池片可以采用多元共蒸法在基底上形成cigs镀膜层。镀膜完成后经检测合格的电池片,需要采用导电胶进行串焊,将电池片串联成面。电池片焊带涂覆导电胶后,需要对导电胶进行固化,才能保证连接强度。刚涂覆的导电胶粘附力不足,如果采用接触式加热,容易导致组件偏移,无法满足产品工艺需求。而现有的非接触式加热一般采用传送带带动组件穿过隧道式烘箱,隧道式烘箱采用电热丝等作为热源,结构固定无法调整,只能通过传送带的速度来控制烘干时间,而传动带的速度变化会导致后续工艺流程的改变,调整起来非常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cigs电池片串焊工艺中,刚涂覆导电胶采用接触式加热容易偏移,而现有的隧道式烘箱长度固定无法调整的问题,提供一种柔性cigs电池片非接触式远红外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柔性cigs电池片非接触式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带上搁置串焊的电池片,电池片焊带涂覆导电胶,其特征在于:传送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向设置的支撑板,两支撑板相互平行且与传送带一致均沿纵向设置,支撑板的顶面高于传送带表面,两侧支撑板的顶面之间横向架设有多个模块化的远红外加热单元,各远红外加热单元相邻的侧面相互抵靠,远红外加热单元的底面沿横向设置若干远红外加热头。本装置采用远红外非接触式加热对串焊的cigs电池片焊带导电胶进行无接触式的烘干初步定型,减少电池片焊带位移,之后会进入夹持压紧式的接触式传热的设备进行进一步固化。远红外加热单元采用波长为2.5~15μm电磁波加热,远红外加热单元设置2-5个红外加热头。远红外加热单元采用模块化拼装,安装维护简单,可以分体运送组合使用,而且可以对单个模块进行拆卸维护。多个远红外加热单元拼接成加热通道,当不同产品或者工艺需要对加热时间进行控制时,可以不改变传送带的速度,而是通过远红外加热单元数量的调整来改变加热通道的长度,对后续其他工序的影响小。

作为优选,所述远红外加热单元为倒梯形结构,远红外加热单元的两侧面为朝下的下斜面,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为朝向的上斜面,上斜面和下斜面坡度一致相互抵靠支撑。支撑板和远红外加热单元采用斜面支撑,拆装方便,减少容易卡住的边角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远红外加热单元的底面设置于传送带表面上方8~20cm。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低于传送带的下表面,两侧支撑板的下部之间在传送带的下方设置有隔热板。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板的上表面设有下加热板。下加热板对传送带底部进行辅助加热,避免上下温度差过大。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支撑板的内侧面和隔热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反光涂料层。反光涂料层将辐射热在通道内反射,保证加热通道内上下均有稳定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带为耐高温网格带。

本实用新型采用远红外非接触式加热对串焊的cigs电池片焊带导电胶进行无接触式的烘干初步定型,减少电池片焊带位移;远红外加热单元采用模块化拼装,安装维护简单,可以分体运送组合使用,而且可以对单个模块进行拆卸维护;对加热时间进行控制时,可以不改变传送带的速度,而是通过远红外加热单元数量的调整来改变加热通道的长度,对后续其他工序的影响小,不需要大幅度调整工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加热单元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加热组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远红外加热单元,11、下斜面,2、远红外加热头,3、支撑板,4、传送带,5、电池片,6、隔热板,7、下加热板,8、反光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柔性cigs电池片非接触式远红外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传送带4,传送带为耐高温的网格带,可以选用铁氟龙带。传送带4上搁置串焊的电池片5,电池片焊带涂覆导电胶。传送带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向设置的支撑板3,两支撑板相互平行且与传送带4一致均沿纵向设置。如图3所示,支撑板3的顶面高于传送带4表面,两侧支撑板3的顶面之间横向架设有多个模块化的远红外加热单元1,各远红外加热单元相邻的侧面相互抵靠。远红外加热单元1的底面设置于传送带4表面上方8~20cm。

如图2所示,远红外加热单元1为倒梯形结构,远红外加热单元的底面沿横向均匀设置三个远红外加热头2。远红外加热单元的两侧面为朝下的下斜面11,所述支撑板3的顶面为朝向的上斜面,上斜面和下斜面坡度一致相互抵靠支撑。

如图1所示,支撑板3的底面低于传送带4的下表面,两侧支撑板的下部之间在传送带的下方设置有隔热板6。隔热板的上表面设有下加热板,下加热板对传送带底部进行辅助加热,避免上下温度差过大。

远红外加热单元采用波长为2.5~15μm电磁波加热,采用远红外线辐射加热可使导电胶固化温度在180度,固化时间1min。而且可控制焊带焊接后拉力在2n大小。采用无接触式传热,材料不会残留在热源处且热量具有针对性,确保最佳能源使用率。后期再进行夹紧的传导式加热时,焊带位置偏移等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良品率。远红外加热单元采用模块化拼装,安装维护简单,可以分体运送组合使用,而且可以对单个模块进行拆卸维护。多个远红外加热单元拼接成加热通道,当不同产品或者工艺需要对加热时间进行控制时,可以不改变传送带的速度,而是通过远红外加热单元数量的调整来改变加热通道的长度,对后续其他工序的影响小。

实施例2:一种柔性cigs电池片非接触式远红外加热装置,如图4所示。本装置包括传送带4,传送带为耐高温的网格带,可以选用铁氟龙带。传送带4上搁置串焊的电池片5,电池片焊带涂覆导电胶。传送带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向设置的支撑板3,两支撑板相互平行且与传送带4一致均沿纵向设置。如图3所示,支撑板3的顶面高于传送带4表面,两侧支撑板3的顶面之间横向架设有多个模块化的远红外加热单元1,各远红外加热单元相邻的侧面相互抵靠。远红外加热单元1的底面设置于传送带4表面上方8~20cm。

如图2所示,远红外加热单元1为倒梯形结构,远红外加热单元的底面沿横向均匀设置三个远红外加热头2。远红外加热单元的两侧面为朝下的下斜面11,所述支撑板3的顶面为朝向的上斜面,上斜面和下斜面坡度一致相互抵靠支撑。

如图4所示,支撑板3的底面低于传送带4的下表面,两侧支撑板的下部之间在传送带的下方设置有隔热板6。支撑板的内侧面和隔热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反光涂料层8。反光涂料层8对远红外辐射热进行反射,保证加热通道内温度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