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二次电池混合阴极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30303发布日期:2020-09-25 18:0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混合阴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锂电池除拥有高能量的特点外,使用寿命长,三元材料为正极的电池1c充放电,有可以使用5000次的记录;额定电压高(单体工作电压为3.7v),约等于3只镍镉或镍氢充电电池的串联电压,便于组成电池电源组;同时具备高功率承受力,便于高强度的启动加速;自放电率很低,重量轻,高低温适应性强,绿色环保。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混合阴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第一活性物质和第二活性物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包括平均粒径d50为1.2-1.4微米的a颗粒,平均粒径d50为1.8-2.0微米的b颗粒,和平均粒径d50为2.6-2.8微米的c颗粒;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为1.8-2.0微米,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10与a颗粒的d50相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90与所述c颗粒的d50相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a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制备得到第一浆料,将c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制备得到第二浆料,将b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制备得到第三浆料,然后依次在集流体上涂覆第一浆料,第二浆料和第三浆料,干燥,得到所述混合阴极。具体的方案如下:一种锂二次电池混合阴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第一活性物质和第二活性物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包括平均粒径d50为1.2-1.4微米的a颗粒,平均粒径d50为1.8-2.0微米的b颗粒,和平均粒径d50为2.6-2.8微米的c颗粒;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为1.8-2.0微米,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10与a颗粒的d50相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90与所述c颗粒的d50相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a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a颗粒/第二活性物质=k*(d’50-d’10)/d’50,其中k为0.75-0.78;制备得到第一浆料;2)将c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c颗粒/第二活性物质=m*(d’90-d’50)/d’50,其中m为0.62-0.65;制备得到第二浆料;3)将b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b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8-1.2:1,制备得到第三浆料;4)依次在集流体上涂覆第一浆料,第二浆料和第三浆料,干燥,得到所述混合阴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性物质为lico0.95al0.02mg0.03o2,所述第二活性物质为limn0.75co0.2mg0.05o2。进一步的,其中第一浆料、第二浆料、第三浆料的涂覆层的厚度比例为3:7:3-4:6: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2/3中制备浆料的方法包括,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继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浆料中还包括占活性物质0.1-0.3质量%的碳酸锂。进一步的,一种锂二次电池混合阴极,其通过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发明人发现,当三层的第一活性物质和第二活性物质以特定的粒径比例配合,并且质量比和粒径尺寸满足特定的关系式时,第一层中质量比,a颗粒/第二活性物质=k*(d’50-d’10)/d’50,其中k为0.75-0.78;第二层中质量比,c颗粒/第二活性物质=m*(d’90-d’50)/d’50,其中m为0.62-0.65,三层活性物质层的体积膨胀率会处于一个十分接近的状态,并且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较高,在循环过程中能够避免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分离,提高循环性能。2)、本发明的阴极活性层,从集流体到活性层表面的方向上,第一活性物质的粒径按照特定的顺序变化,底层粒径最小,中层最大,而外层中值,底层粒径较小能够获得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加锂离子的导通路径,提高电极的倍率性能;而中层的最大粒径的第一活性物质能够使中层获得最大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极的能量密度,但是由于中层的体积变化率最大,因此将其设置在中层夹层位置,两侧的底层和外层能够缓解中层的体积形变,避免活性物质脱离。3)、外层采用相等粒径的第一活性物质和第二活性物质,相对具有最为稳定的结构参数,避免活性物质脱落,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中的所述第一活性物质为lico0.95al0.02mg0.03o2,所述第二活性物质为limn0.75co0.2mg0.05o2,溶剂为nmp,粘结剂为pvdf,导电剂为导电碳黑。实施例1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包括平均粒径d50为1.2微米的a颗粒,平均粒径d50为1.8微米的b颗粒,和平均粒径d50为2.6微米的c颗粒;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为1.8微米,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10与a颗粒的d50相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90与所述c颗粒的d50相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a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a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75*(1.8-1.2)/1.8=0.25;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一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2)将c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c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62*(2.6-1.8)/1.8=0.276;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二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3)将b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b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8:1,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和碳酸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三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碳酸锂=100:4:4:0.1;4)依次在集流体上涂覆第一浆料,第二浆料和第三浆料,干燥,得到所述混合阴极,其中第一浆料、第二浆料、第三浆料的涂覆层的厚度比例为3:7:3。实施例2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包括平均粒径d50为1.4微米的a颗粒,平均粒径d50为2.0微米的b颗粒,和平均粒径d50为2.8微米的c颗粒;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为2.0微米,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10与a颗粒的d50相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90与所述c颗粒的d50相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a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a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78*(2-1.4)/2=0.234;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一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2)将c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c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65*(2.8-2)/2=0.26;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二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3)将b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b颗粒/第二活性物质=1.2:1,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和碳酸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三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碳酸锂=100:4:4:0.3;4)依次在集流体上涂覆第一浆料,第二浆料和第三浆料,干燥,得到所述混合阴极,其中第一浆料、第二浆料、第三浆料的涂覆层的厚度比例为4:6:4。实施例3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包括平均粒径d50为1.3微米的a颗粒,平均粒径d50为1.9微米的b颗粒,和平均粒径d50为2.7微米的c颗粒;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为1.9微米,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10与a颗粒的d50相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90与所述c颗粒的d50相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a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a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76*(1.9-1.3)/1.9=0.24;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一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2)将c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c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64*(2.7-1.9)/1.9=0.269;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二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3)将b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b颗粒/第二活性物质=1:1,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和碳酸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三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碳酸锂=100:4:4:0.2;4)依次在集流体上涂覆第一浆料,第二浆料和第三浆料,干燥,得到所述混合阴极,其中第一浆料、第二浆料、第三浆料的涂覆层的厚度比例为3:7:4。对比例1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包括平均粒径d50为1.3微米的a颗粒,平均粒径d50为1.9微米的b颗粒,和平均粒径d50为2.7微米的c颗粒;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为1.9微米,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10与a颗粒的d50相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90与所述c颗粒的d50相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a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a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3;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一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2)将c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c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3;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二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3)将b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b颗粒/第二活性物质=1:1,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和碳酸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三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碳酸锂=100:4:4:0.2;4)依次在集流体上涂覆第一浆料,第二浆料和第三浆料,干燥,得到所述混合阴极,其中第一浆料、第二浆料、第三浆料的涂覆层的厚度比例为3:7:4。对比例2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包括平均粒径d50为1.3微米的a颗粒,平均粒径d50为1.9微米的b颗粒,和平均粒径d50为2.7微米的c颗粒;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为1.9微米,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10与a颗粒的d50相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90与所述c颗粒的d50相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a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a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2;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一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2)将c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c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2;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二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3)将b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b颗粒/第二活性物质=1:1,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和碳酸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三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碳酸锂=100:4:4:0.2;4)依次在集流体上涂覆第一浆料,第二浆料和第三浆料,干燥,得到所述混合阴极,其中第一浆料、第二浆料、第三浆料的涂覆层的厚度比例为3:7:4。对比例3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包括平均粒径d50为1.3微米的a颗粒,平均粒径d50为1.9微米的b颗粒,和平均粒径d50为2.7微米的c颗粒;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为1.9微米,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10与a颗粒的d50相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d’90与所述c颗粒的d50相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a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a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76*(1.9-1.3)/1.9=0.24;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一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2)将b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b颗粒/第二活性物质=1:1,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二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4:4;3)将c颗粒与第二活性物质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其中质量比,c颗粒/第二活性物质=0.64*(2.7-1.9)/1.9=0.269;将粘结剂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导电剂和碳酸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二活性物质和第一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第三浆料,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碳酸锂=100:4:4:0.2;4)依次在集流体上涂覆第一浆料,第二浆料和第三浆料,干燥,得到所述混合阴极,其中第一浆料、第二浆料、第三浆料的涂覆层的厚度比例为3:7:4。测试及结果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阴极,与锂片组成试验电池,注入电解液,电解液为2:1的ec+dmc,1mol/l的六氟磷酸锂,采用1c的电流下2.7-4.2v的电压区间进行充放电循环100次和300次,测量电池的循环容量保持率,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特定的质量配比以及涂覆顺序,能够极大的提高极片的循环性能。表1100循环容量保持率(%)300循环容量保持率(%)实施例199.297.6实施例299.197.8实施例399.298.0对比例196.490.6对比例296.191.3对比例396.992.4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是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