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3110发布日期:2020-09-04 13: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电连接器接头(1)、与所述电连接器接头(1)相连的电路板(2)以及至少部分围绕在所述电路板(2)的外围的屏蔽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3)是由一体式的金属片材弯折、接合而成,所述屏蔽壳体(3)设有第一壁部(31)、第二壁部(32)以及将所述第一壁部(31)与所述第二壁部(32)接合起来的接合部(33);所述电路板(2)设有第一表面(21)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21)相对的第二表面(22),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表面(21)与所述第一壁部(31)的第一散热部件(61)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22)与所述第二壁部(32)的第二散热部件(6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31)设有第一内凹部(311),所述第二壁部(32)设有第一插接部(321),所述第一插接部(321)抵接在所述第一内凹部(311)的外侧,所述接合部(33)包括所述第一内凹部(311)以及所述第一插接部(3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31)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凹部(311)间隔设置的第二内凹部(312),所述第二壁部(32)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321)间隔设置的第二插接部(322),所述第二插接部(322)抵接在所述第二内凹部(312)的外侧,所述接合部(33)还包括所述第二内凹部(312)以及所述第二插接部(32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31)设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内凹部(311)的两端的第一缺口(3111),使所述第一内凹部(311)具有变形能力;所述第二壁部(32)设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321)的两端的第二缺口(3211),使所述第一插接部(321)具有变形能力。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31)设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内凹部(312)的至少一端的第三缺口(3121),使所述第二内凹部(312)具有变形能力;所述第二壁部(32)设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插接部(322)的至少一端的第四缺口(3221),使所述第二插接部(322)具有变形能力。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31)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内凹部(311)与所述第二内凹部(312)之间的第一定位结构(313),所述第二壁部(32)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321)与所述第二插接部(322)之间的第二定位结构(323),所述第一定位结构(313)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323)相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313)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323)中的一个为定位凸块,另一个为定位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31)包括顶壁(310),所述第一散热部件(61)连接所述第一表面(21)与所述顶壁(310);所述第二壁部(32)包括底壁(320),所述第二散热部件(62)连接所述第二表面(22)与所述底壁(320);所述接合部(33)位于所述屏蔽壳体(3)的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与所述电路板(2)相连的线缆(4);所述第一壁部(31)包括与所述顶壁(310)一体弯折而成且垂直于所述顶壁(310)的第一后壁(341),所述第二壁部(32)包括与所述底壁(320)一体弯折而成且垂直于所述底壁(320)的第二后壁(342);所述第一后壁(341)设有第一凹口(343),所述第二后壁(342)设有第二凹口(344),所述第一后壁(341)与所述第二后壁(342)拼接在一起以使所述第一凹口(343)与所述第二凹口(344)组成供所述线缆(4)穿过的通孔(34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壁(341)与所述第二后壁(342)设有相互配合的凸块(3411、3421)与凹陷(3412、3422)。

10.如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3)包括自所述第一壁部(31)向前一体延伸而成的第一延伸部(351)以及自所述第二壁部(32)向前一体延伸而成的第二延伸部(352),所述第一延伸部(351)与所述第二延伸部(352)接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缩口(350),所述电连接器接头(1)穿过所述缩口(350)。


技术总结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接头、与所述电连接器接头相连的电路板以及至少部分围绕在所述电路板的外围的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是由一体式的金属片材弯折、接合而成,所述屏蔽壳体设有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以及接合部;所述电路板设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壁部的第一散热部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壁部的第二散热部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申请通过设置围绕在电路板的外围的屏蔽壳体,能够实现较好的抗电磁干扰性能;另外,通过设置第一散热部件以及第二散热部件,能够将电路板上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屏蔽壳体上,从而使电连接器组件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李斌;袁海峰;周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6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