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0802发布日期:2020-10-30 21:3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开关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上很多位置都需要设置自锁微动开关。自锁微动开关内部设有用于向内部触点施加自锁力的自锁部件,内部触点在自锁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在闭合位置。

详细来说,按压自锁微动开关的驱动部,按压力经自锁微动开关的内部传动结构传递给内部触点,使内部触点闭合,从而实现开关导通。松开驱动部后,驱动部复位,但是由于自锁力存在,内部触点仍能够保持在闭合位置,从而实现开关常通。再次按压自锁微动开关的驱动部,按压力克服自锁力,使内部触点断开,从而实现开关断开。

但是,目前汽车上用的自锁微动开关,在汽车行驶在颠簸路段的时候容易断开,无法稳定地保持常通,对汽车的行驶安全不利。

有鉴于此,如何保证自锁微动开关稳定地保持常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自锁微动开关以及用于向自锁微动开关的驱动部施力的按键,所述按键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按键受到按压时能够抵压所述自锁微动开关的驱动部,所述按键被松开时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到不与所述驱动部接触的位置。

本方案,解除了按键与驱动部的连接关系并设置了弹性件,使按键被松开后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与驱动部脱离接触,因而,当按键振动时,不会对驱动部造成影响,因而能够保证自锁微动开关稳定地保持常通。

可选地,所述按键包括用于接受按压的按压部和用于抵触所述驱动部的抵触部,所述按压部为板件,所述抵触部为杆件,所述抵触部连在所述按压部的中部,两者形成t形结构。

可选地,设置多个所述弹性件,各所述弹性件均连在所述按压部和所述外壳之间,且各所述弹性件均匀布置在所述抵触部外围。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可选地,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自锁微动开关的启闭状态。

可选地,所述指示灯包括与所述自锁微动开关电连接的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安装在所述外壳内,还包括聚光筒,所述聚光筒安装在所述按键上,且安装状态下正对所述发光体,以将所述发光体发出的光显示到所述外壳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汽车上安装有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组件。

由于上述开关组件能够稳定的保持常通,所以采用该开关组件的汽车不存在因开关组件的突然断开而产生事故的风险,因而安全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组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外壳,2自锁微动开关,21驱动部,3按键,31按压部,32抵触部,4弹性件,5指示灯,51发光体,52聚光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如图所示,该开关组件包括外壳1、自锁微动开关2和按键3。

自锁微动开关2设置在外壳1内,按键3受到按压时能够抵压自锁微动开关2的驱动部21,使驱动部21带动自锁微动开关2的内部触点断开或闭合,从而实现自锁微动开关2的通断。

按键3通过弹性件4与外壳1连接,按键3被松开时能够在弹性件4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到不与自锁微动开关2的驱动部21接触的位置(图示状态)。

也就是说,按键3受到按压时与驱动部21抵触,按键3被松开后与驱动部21脱离接触,按键3与驱动部21不是一直连接的状态。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以往汽车上用的自锁微动开关,在汽车行驶在颠簸路段的时候容易断开,无法稳定地保持常通,对汽车的行驶安全不利。

分析发现,这类自锁微动开关的驱动部都连接着按键,无论按键处于按压状态还是松开状态,驱动部始终与按键连接着,而为了便于按压,按键的体积通常设置得比较大,因而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按键的振动幅度会比较大,从而带动与之相连的驱动部移动,导致驱动部克服自锁力(自锁微动开关的自锁力通常比较小)带动内部触点断开,致使自锁微动开关无法稳定地保持常通。

本方案,解除了按键3与驱动部21的连接关系并设置了弹性件4,使按键3被松开后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与驱动部21脱离接触,因而,当按键3振动时,不会对驱动部21造成影响,因而能够保证自锁微动开关2稳定地保持常通。

由于该开关组件的自锁微动开关2能够稳定地保持常通,所以非常适用于振动场合,比如汽车上。当然,实际实施时,也可用在非振动场合。

具体的方案中,外壳1的上部设有开口。按键3包括用于接受按压的按压部31和用于抵触驱动部21的抵触部32,按压部31和抵触部32可以一体成型。按压部31位于外壳1的开口上方,抵触部32的上端与按压部31相连,下端伸入外壳1内,以抵触驱动部21。

具体的方案中,按压部31为板件,抵触部32为杆件,抵触部32连在按压部31的中部,两者形成t形结构。这种结构的按键3比较容易布置,且便于弹性件4的布置,可以使弹性件4连在按压部31和外壳1之间。

具体的方案中,弹性件4为弹簧,弹簧的寿命较长,能够满足频繁按压的设计要求。当然,实际实施时,也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弹性件,比如弹垫等。

优选设置多个弹性件4(图中仅显示了两个),并将各弹性件4均匀布置在抵触部32外围,即将各弹性件4等间隔地布置在以抵触部32为圆心的圆周上。这样,能够保证按压部31所受的弹性力比较均匀,保证按键3被松开后能够沿抵触部32的轴线移动(即图中上下移动),从而不会出现因按键3歪斜导致下次按压时无法抵触驱动部21的问题。

具体的方案中,还设置了指示灯5,用于指示自锁微动开关2的启闭状态,详细的,指示灯5包括与自锁微动开关2电连接的发光体51,还包括聚光筒52,发光体51安装在外壳1内,按压部31上设有安装孔,聚光筒52安装于该安装孔,且安装状态下正对发光体51,从而能够将发光体51发出的光显示到外壳1外。具体的,当自锁微动开关2导通时,指示灯5亮起,当自锁微动开关2断开时,指示灯5不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组件及汽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外壳(1)、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的自锁微动开关(2)以及用于向自锁微动开关(2)的驱动部(21)施力的按键(3),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3)通过弹性件(4)与所述外壳(1)连接,所述按键(3)受到按压时能够抵压所述驱动部(21),所述按键(3)被松开时能够在所述弹性件(4)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到不与所述驱动部(21)接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3)包括用于接受按压的按压部(31)和用于抵触所述驱动部(21)的抵触部(32),所述按压部(31)为板件,所述抵触部(32)为杆件,所述抵触部(32)连在所述按压部(31)的中部,两者形成t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所述弹性件(4),各所述弹性件(4)均连在所述按压部(31)和所述外壳(1)之间,且各所述弹性件(4)均匀布置在所述抵触部(32)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为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指示灯(5),用于指示所述自锁微动开关(2)的启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5)包括与所述自锁微动开关(2)电连接的发光体(51),所述发光体(51)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还包括聚光筒(52),所述聚光筒(52)安装在所述按键(3)上,且安装状态下正对所述发光体(51),以将所述发光体(51)发出的光显示到所述外壳(1)外。

7.汽车,其特征在于,汽车上安装有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组件及汽车,该开关组件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内的自锁微动开关以及用于向自锁微动开关的驱动部施力的按键,按键通过弹性件与外壳连接,按键受到按压时能够抵压自锁微动开关的驱动部,按键被松开时能够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到不与驱动部接触的位置。该开关组件解除了按键与驱动部的连接关系并设置了弹性件,使按键被松开后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与驱动部脱离接触,因而,当按键振动时,不会对驱动部造成影响,因而能够保证自锁微动开关稳定地保持常通。采用该开关组件的汽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建;季雨熙;杨纯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3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