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对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1101发布日期:2020-11-27 10:2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导线对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线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导线对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进多出的导线接线法一般采用接线排,接线排上具有两排接线结构,且各排接线结构由多个接线端子构成,一排的各接线端子分别与另一排的各接线端子相连,然后当火线和零线分别接在同一排的两接线端子上后,另一排上与火线对应位置处的多个接线端子通过导线相互连接导电,然后再在相互导电连接的一接线端子上接出火线,另一排上与零线对应位置处的多个接线端子通过导线相互连接,然后再在相互导电连接的一接线端子上接出零线,从而形成一路导线接出,从而依上述接线法进行多路导线(火线和零线)接出,然而该导线接出方式较为复杂,使得需要一进多出时导线接线较为麻烦,影响接线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导线对接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导线对接连接器,包括两端均具有导线搭接结构的第一导线连接器、多个至少一端具有导线搭接结构的第二导线连接器、以及导电连接件,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导线连接器的导线搭接结构搭接,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导线连接器的的导线搭接结构进行搭接导电;其中,第一导线连接器两端的导线搭接结构至少为两个,并分别独立设置;第二导线连接器的导线搭接结构至少为两个,并通过导电件进行相互导电连接,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该导电件搭接,第一导线连接器一端的各导线搭接结构与其另一端的各导线搭接结构相互搭接导电。

作为优选,还包括对接壳体,对接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槽体和与第一槽体相互连通的第二槽体,第一槽体用于容纳第一导线连接器,第二槽体用于容纳第二导线连接器,且导电连接件位于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相互连通的位置处。

作为优选,第一槽体上位于槽体外端口的槽底面设置有挡块,挡块抵触第一导线连接器。

作为优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相互连通的位置处上开口部设置遮挡板。

作为优选,对接壳体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有固定孔。

作为优选,第二槽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将多个第二导线连接器进行分隔的隔板。

作为优选,第二槽体的槽体宽度大于第一槽体的槽体宽度。

作为优选,第二槽体的上开口边沿处设置有限位挡板。

作为优选,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相互连接通的位置处底面设置台阶。

作为优选,第一导线连接器的外侧端设置有扣槽,挡块上设置有扣块,且扣块扣接在扣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导线对接连接器,其结构利用一个至少两进两出的第一导线连接与多个仅一端具有多个导线搭接结构的第二导线连接器相互配合实现一进多出的接线方式,然而导线连接器采用按钮式或拨钮式结构,使得针对导线的搭接卡位较为便捷,提升接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第一导线连接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第一导线连接器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实施例的第一导线连接器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实施例的第二导线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第二导线连接器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的第二导线连接器爆炸视图(一);

图8是实施例的第二导线连接器爆炸视图(二);

图9是实施例的第二导线连接器端盖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的第二导线连接器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的第二导线连接器卡线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的第二导线连接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的对接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将第一导线连接器和第二导线连接器装配至对接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是将第一导线连接器和第二导线连接器装配至对接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是将第一导线连接器和第二导线连接器装配至对接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7是将第一导线连接器和第二导线连接器装配至对接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8是将第一导线连接器和第二导线连接器装配至对接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9是将第一导线连接器和第二导线连接器装配至对接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0是将第一导线连接器和第二导线连接器装配至对接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1是将第一导线连接器和第二导线连接器装配至对接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导线对接连接器,包括两端均具有导线搭接结构的第一导线连接器100、多个一端具有导线搭接结构的第二导线连接器200、以及导电连接件300,导电连接件300的一端与第二导线连接器200的导线搭接结构搭接,导电连接件300的另一端与第一导线连接器100的的导线搭接结构进行搭接导电;其中,第一导线连接器100两端的导线搭接结构至少为两个,并分别独立设置;第二导线连接器200的导线搭接结构至少为两个,并通过导电件(由导电板3和导电插板31组成)进行相互导电连接,导电连接件300的一端与该导电件(由导电板3和导电插板31组成)搭接,第一导线连接器100一端的各导线搭接结构与其另一端的各导线搭接结构相互搭接导电。

基于上述,第一导线连接器100的壳体内具有多个独立设置的导线固定机构,导线固定机构包括截面呈“匚”字形状的导线固定架160,导线固定架160的腔体内具有导线固定体170,导线固定体170的两端均延伸有弧形折弯部171,弧形折弯部171的端部向上倾斜延伸有弹性触片172,且弹性触片的顶部与导线固定架的腔体顶部抵触;与弹性触片对应位置的导线固定架顶部设有穿孔162,从而在导线固定架160的顶部设置两个穿孔162,导线固定架160的腔体内底侧面设有通槽161;壳体120的后端口扣接固定有盖板150,盖板150的顶部具有多个倾斜设置的按钮片151,按钮片151的顶部底面具有抵触杆153,抵触杆153的底端贯穿一穿孔162后抵触导线固定体一端的弹性触片172上,其根部位置设置有通孔190,通孔190与另一穿孔162对应,壳体120的前端开口和盖板150上均设置有穿线孔130,且穿线孔130的数量与导线固定机构所设置的数量一致,如导线固定机构设置为两个时,壳体前端穿线孔也设置为两个,盖板上的穿线孔也设置为两个;导线固定机构设置为三个时,壳体前端穿线孔也设置为三个,盖板上的穿线孔也设置为三个。

第二导线连接器包括接线壳体1和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两个拨钮2,接线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卡线通道111、以及位于卡线通道111后侧端的导电腔体500,卡线通道111与导电腔体500之间相互连通;导电腔体内设置有导电板3,导电板上设有分别与各卡线通道位置对应的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导电插板31,导电板上的各导电插板分别对应插入卡线通道内,卡线通道内具有u型导电弹片4,且u型导电弹片的上片端部与各导电板上的导电插板抵触;拨钮2的倾斜延伸部21底端对应贯穿接线壳体1的插孔113后与u型导电弹片4的上片抵触,拨钮旋转式安装在接线壳体的插孔处。

进一步地,拨钮2的倾斜延伸部21内侧设置抵触凸块211,抵触凸块的底部抵触在u型导电弹片的上片部,抵触凸块的顶端圆弧面抵触于接线壳体的插孔113下口沿,抵触凸块的顶端下方具有凹槽212,拨钮提起旋转后抵触凸块211下压u型导电弹片的上片部,利用抵触凸块来作为拨钮旋转的支点;其在拨动拨钮后,利用抵触凸块和凹槽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使得拨钮向上提起,倾斜延伸部向下旋转进行下压上片部以形成抵触片与u型弹片的上片之间的间隙,其间隙插入导线进行夹紧;且抵触凸块、倾斜延伸部和拨钮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施例中,接线壳体1包括卡线壳体11和端盖12,端盖扣接在卡线壳体的后侧端口处,且端盖内侧面设有长形定位槽体126和位于长形定位槽体126下方的顶板123,各导电板3的后侧部定位在长形定位槽体126内,顶板123的内端面与u型导电弹片4的下片端部抵触,u型导电弹片4的上片端部设置有上翘片41,上翘片的顶端与导电插板的底面抵触;其采用扣接可提升导线连接装置装配生产效率,同时,对端盖与卡线壳体进行扣接的结构采用:各卡线通道111上侧壁部位均通过设置两插孔113形成板体112,板体112的端部具有扣接板1121,端盖12的内侧面顶部延伸有上定位板121,长形定位槽体126的顶部设置有与扣接板位置对应的扣接槽124,卡线壳体11上左右两外侧板110后端顶部、各卡线通道之间的隔板114后端顶部均形成有上定位凹陷115;端盖12的内侧与卡线壳体11的后端面贴合后,上定位板121定位在上定位凹陷内115,扣接板1121对应插入扣接槽124内,且扣接板上的扣接块1123对应与扣接槽上的扣接孔1241扣接,以进一步实现端盖与卡线壳体之间的固定,使得导线卡位的u型导电弹片、导电板和拨钮可进行合理安装,使得达到导线卡位效果,其中设计的上翘片由u型导电弹片的上片端部进行折弯形成,从而利用上翘片与导电插板进行配合进行卡住导线更加牢固可靠。

基于上述更进一步地,卡线壳体11后侧端口处的下部设置有下定位凹陷117,端盖12的内侧面底部延伸有下定位板122,下定位板定位在下定位凹陷内;下定位凹陷的内侧壁具有定位块118,下定位板与端盖的底部之间具有与定位块位置对应的定位孔127,且定位块对应插入定位孔中;上定位板的底面两端、下定位板的顶面两端和端盖内侧面的两端均延伸有定位凸条120,卡线壳体上左右两外侧板后端部的端面外侧边沿、顶面外侧边沿和底面外侧边沿均设置有定位凹槽116,且定位凸条对应匹配插入定位凹槽内;板体的顶面设置有顶块1121,顶块的后端面与上定位板的前端面抵触;各扣接槽之间具有与各卡线通道之间的隔板位置对应的空隙,长形定位槽体的上部具有分别与各空隙连通的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缺口,且缺口与空隙形成插槽124,各卡线通道之间的隔板114对应插入插槽124内,其结构设计使得端盖与卡线壳体进行定位固定更加牢固可靠,并且端盖、长形定位槽体、扣接槽(通过长形定位槽体顶部的多块结合板分别与上定位板的底面结合而构成)、顶板、下定位板、定位凸块和上定位板相互结合构成一体式结构的端盖。

其结构是根据需求而设计形成的另一种导电板结构,导电板3包括至少两块小导电板,各小导电板上设置导电插板31,且各小导电板之间相互抵触。

上述结构的中的导线固定体、导线固定架、u型导电弹片均由铜片构成,且导电连接件、导电板和导电插两者结合为一体式结构的铜板或其它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板,导电连接板的另一端从端盖贯穿而出,并卡位在第一导线连接器的后端部弹性触片和导线固定架的内腔顶部之间,其中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卡接方式为,可利用柱状工具端部贯穿按钮片上的通孔和穿孔进行下压后端的弹性触片来形成后端开口,当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插入该后端开口后,松开柱状工具,使得后端弹性触片和导线固定架内腔后端底部上,亦可采用硬性插入的方式进行卡接。

基于上述导线对接连接器结构的工作原理:

首先,采用两个独立设置导线固定机构的第一导线连接器,此时,将一导线固定机构的按钮片下压将前端折弯部上向上倾斜延伸的弹性触片向下压后弹性触片顶部与导线固定架的腔体顶部之间形成一开口,可将一根火线导线经壳体的前端一穿线孔后插入一开口内松开按钮使得弹性触片自行回弹进行卡住并固定火线导线,然后,将另一导线固定机构的按钮片下压将前端折弯部上向上倾斜延伸的弹性触片向下压后弹性触片顶部与导线固定架的腔体顶部之间形成另一开口,再将一根零线导线插入壳体的前端另一穿线孔后插入另一开口内松开按钮使得弹性触片自行回弹进行卡住并固定零线导线,如果当导线具有零线导线、火线导线和地线导线时,则采用三个独立设置导线固定机构的第一导线连接器,也采用上述的导线卡接方式进行分别卡接三根导线。

基于上述针对两根导线的分别卡接在第一导线连接器(具有两个分别独立设置的导线固定机构)上后,且得出两个第二导线连接的导电连接件分别卡接在第一导线连接器后端的穿线孔中,从而实现各导线固定机构分别对接各具有多个卡线通道(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的第二导线连接器,此时手动将第二导线连接器(该第二导线连接器与第一导线连接器上接有火线导线的导线固定机构导电相连)的拨钮向上提起,而倾斜延伸部利用抵触凸块顶端圆弧面抵触接线壳体的插孔下口沿作为旋转支点使得其向下旋转,从而u型导电弹片上片部被下压,从而上片向下位移,在上片部端部与抵触片之间形成一间隙,此时将电线的火线由定位块的卡线通道插入口插入至该间隙中,拨钮开始向下复位,上片部回弹进行夹紧电线火线固定;然后再手动将第二导线连接器(该第二导线连接器与第一导线连接器上接有零线导线的导线固定机构导电相连)的拨钮向上提起,而倾斜延伸部利用抵触凸块顶端圆弧面抵触接线壳体的插孔下口沿作为旋转支点使得其向下旋转,从而u型导电弹片上片部被下压,从而上片向下位移,在上片部端部与抵触片之间形成另一间隙,此时将电线的零线由定位块的卡线通道插入口插入至该另一间隙中,拨钮开始向下复位,上片部回弹进行夹紧电线零线固定,从而依上述对各第二导线连接器中进行分别接一导线的方式可实现多根电线对接相连,从而实现一进多出方式接线,如果第一导线连接器上接有火线导线、零线导线和地线导线时,则第一导线连接器上的三个导线固定结构分别插接三个第二导线连接器,至少两个具有火线、零线和地线进行依上述对各第二导线连接器中进行分别接一导线的方式进行一进多出式接线。

其中通槽具有在弹性触片顶部与导线固定架的腔体顶部之间形成的开口处固定导线后进行插入电笔等测电装置进行探测是否带电的用,并且在前端穿线孔的下方设置与通槽前端口位置对应的测电穿孔。

本实施例中,为了达到对相互对接的第一导线连接器和第二导线连接器具有一定防护、以及相互之间可得到定位放置,从而进行设计一个对接壳体400,对接壳体400上设置有第一槽体410和与第一槽体410相互连通的第二槽体420,第一槽体410用于容纳第一导线连接器100,第二槽体420用于容纳第二导线连接器200,且导电连接件300位于第一槽体100和第二槽体200相互连通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第一槽体上位于槽体外端口的槽底面设置有挡块270,挡块420抵触第一导线连接器100;第一槽体410与第二槽体420相互连接通的位置处底面设置台阶480。其挡块与台阶配合使得对第一导线连接器的壳体可得到稳固定位,提升第一导线连接器与对接壳体进行结合的结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槽体410和第二槽体420相互连通的位置处上开口部设置遮挡板440;第二槽体的上开口边沿处设置有限位挡板450。其限位挡板实现对第二导线练级器进行定位的作用,并且遮挡板防止导线连接片发生外露。

本实施例中,对接壳体400上设置有固定块460,固定块上设置有固定孔461,其结构在固定孔内插入螺栓后,螺栓可与对应连接面处螺纹孔螺纹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二槽体4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将多个第二导线连接器进行分隔的隔板430,其结构实现对多个第二导线连接器进行分隔定位放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槽体420的槽体宽度大于第一槽体410的槽体宽度,从而便于放于多个多卡线通道的第二导线连接器,也可使得第二槽体的后端位置形成阻挡部进行定位放置第二导线连接器。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连接器100的外侧端设置有扣槽180,挡块470上设置有扣块471,且扣块扣接在扣槽内,其结构使得对第一导线连接器实现稳固的安装定位。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