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线束端子压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7680发布日期:2022-11-30 13:2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线束端子压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端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用线束端子压接机构。


背景技术:

2.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话务理论的基本研究内容是研究话务量、呼损和线束容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线束是话务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3.传统的线束端子压接设备功能一般都较为单一,在使用时不便于对汽车线束端子进行夹持固定,稳定性不足,同时目前的线束端子压接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不便于对压接过程进行监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汽车用线束端子压接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一种汽车用线束端子压接机构,包括底板、支撑架、滑板、固定结构和辅助监测结构;
5.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载具板,所述载具板内部开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部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腔两端对称分布有两个活动杆,且两个所述活动杆之间设有第三弹簧;所述活动杆外端固接有端板,所述端板内侧面固接有夹块,所述载具板外侧固接有第二液压杆,且所述第二液压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端板外端内侧壁固接;
6.所述辅助监测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安装块,所述第一连接板外端固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块顶端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安装块一侧开有侧槽,所述侧槽内侧壁与所述安装块一侧分别固接有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表面套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内侧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一转轴表面,所述活动板外侧面固接有定位凸块,所述安装板内侧面开有定位槽,且所述定位凸块卡合于所述定位槽内部。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底板顶端,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板固接,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板垂直分布。
8.进一步地,所述滑板位于所述支撑架内部,所述滑板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滑板外侧面固接有第一侧板,所述支撑架顶端外侧面固接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顶端固接有第一液压杆,且所述第一液压杆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侧板顶端固接。
9.进一步地,所述滑板内侧面固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支撑架顶端内侧面固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外端表面开有导向孔,所述第一连接板顶端固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二连接板顶端设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导向杆表面。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底端固接有连接柱,且所述连接柱底端固接有铆压板。
11.进一步地,所述载具板固接于所述底板顶端,且所述铆压板与所述载具板的尺寸相匹配。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外侧固接有电机,且所述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外端固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表面开有限位槽,所述活动板内侧壁固接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卡合于所述限位槽内部。
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为l型结构,且所述安装块底端固接有摄像头。
1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端板对称分布有所述载具板两侧,所述端板与所述载具板滑动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杆对称分布与所述载具板两端。
16.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通过第二液压杆工作会带动端板向载具板内部滑动,同时活动杆会顺着活动腔滑动并将第三弹簧进行压缩,直至两个端板内侧面的夹块卡合在线束端子两侧,以此来将线束端子固定,提高了线束端子的稳定性,拆装都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安装块与安装板连接图;
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端板与载具板连接图。
22.图中:1、底板;2、支撑架;3、滑板;4、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第一液压杆;7、导向杆;8、第一弹簧;9、第二连接板;91、导向孔;10、第一连接板;11、电机;12、安装板;121、定位槽;13、安装块;131、侧槽;14、摄像头;15、连接柱;16、铆压板;17、载具板;171、活动腔;18、活动杆;19、第二液压杆;20、端板;201、夹块;21、第一转轴;211、限位槽;22、活动板;221、定位凸块;222、限位块;23、第二弹簧;24、第二转轴;25、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5.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6.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9.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汽车用线束端子压接机构,包括底板1、支撑架2、滑板3、固定结构和辅助监测结构;
30.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载具板17,所述载具板17内部开有活动腔171,所述活动腔171内部设有活动杆18,所述活动腔171两端对称分布有两个活动杆18,且两个所述活动杆18之间设有第三弹簧25;所述活动杆18外端固接有端板20,所述端板20内侧面固接有夹块201,所述载具板17外侧固接有第二液压杆19,且所述第二液压杆19两端分别与所述端板20外端内侧壁固接;
31.所述辅助监测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10和安装块13,所述第一连接板10外端固接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块13顶端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12之间,所述安装块13一侧开有侧槽131,所述侧槽131内侧壁与所述安装块13一侧分别固接有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24,且所述第一转轴21与所述第二转轴24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板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1表面套接有活动板22,所述活动板22内侧设有第二弹簧23,所述第二弹簧23套接于所述第一转轴21表面,所述活动板22外侧面固接有定位凸块221,所述安装板12内侧面开有定位槽121,且所述定位凸块221卡合于所述定位槽121内部。
32.所述支撑架2位于所述底板1顶端,所述支撑架2与所述底板1固接,且所述支撑架2与所述底板1垂直分布;所述滑板3位于所述支撑架2内部,所述滑板3与所述支撑架2滑动连接,所述滑板3外侧面固接有第一侧板4,所述支撑架2顶端外侧面固接有第二侧板5,所述第二侧板5顶端固接有第一液压杆6,且所述第一液压杆6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侧板5顶端固接;所述滑板3内侧面固接有第一连接板10,所述支撑架2顶端内侧面固接有第二连接板9,所述第二连接板9外端表面开有导向孔91,所述第一连接板10顶端固接有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贯穿所述导向孔91,所述第二连接板9顶端设有第一弹簧8,且所述第一弹簧8套接于所述导向杆7表面;所述第一连接板10底端固接有连接柱15,且所述连接柱15底端固接有铆压板16;所述载具板17固接于所述底板1顶端,且所述铆压板16与所述载具板17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安装块13与所述安装板12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12外侧固接有电机11,且所述电机11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轴24外端固接;所述第一转轴21表面开有限位槽211,所述活动板22内侧壁固接有限位块222,且所述限位块222卡合于所述限位槽211内部;所述安装块13为l型结构,且所述安装块13底端固接有摄像头14;两个所述端板20对称分布有所述载具板17两
侧,所述端板20与所述载具板17滑动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杆19对称分布与所述载具板17两端。
33.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线束端子放置在载具板17的内部,再使得第二液压杆19工作,第二液压杆19会带动端板20向载具板17内部滑动,直至两个端板20内侧面的夹块201卡合在线束端子两侧,以此来将线束端子固定;继而再使得第一液压杆6工作,第一液压杆6会带动滑板3顺着支撑架2滑动,同时导向杆7会顺着导向孔91滑动并将第一弹簧8进行压缩,直至将铆压板16与载具板17卡合,以此来将线束端子进行压接;
34.然后在第一连接板10的外端设有摄像头14,通过电机11工作可带动安装块13顶端围绕安装板12转动,以此来调节摄像头14的角度,同时定位凸块221与定位槽121会发生错位,在摄像头14角度调节完成后,在第二弹簧23的反作用下可将活动板22与安装板12贴合,直至将定位凸块221卡合于定位槽121内部,以此来将摄像头14辅助固定;同时通过摄像头14可对铆压板16以及载具板17的相对位置进行监测,便于铆压板16对线束端子进行自动压接,自动化程度较高。
35.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6.1.本技术通过第二液压杆工作会带动端板向载具板内部滑动,同时活动杆会顺着活动腔滑动并将第三弹簧进行压缩,直至两个端板内侧面的夹块卡合在线束端子两侧,以此来将线束端子固定,提高了线束端子的稳定性,拆装都较为简单;
37.2.本技术通过电机可控制摄像头发生转动,以此来调节摄像头的角度,通过摄像头可对铆压板以及载具板的相对位置进行监测,便于铆压板对线束端子进行自动压接,自动化程度较高。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