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81132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速EEPROM单元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分裂栅型的快速EEPROM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通过隔开隧道区和沟道能改进器件的可靠性。
通常,在制造半导体器件的过程中,一个既具有电编程序和擦除作用的快速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单元可分成叠层栅结构和分裂栅结构。


图1A所示,一个常规叠层型快速EEPROM单元有一种结构,在漏区7和源区8之间的硅基片上顺序层叠隧道氧化膜5,浮栅6,层间绝缘膜11和控制栅12。
如图1B所示,一个常规分裂型快速EEPROM单元有一种结构,在漏区7和源区8之间的硅基片上顺序形成沟道氧化膜5,浮栅6,层间绝缘膜11和调节栅12,在漏区7上它是层叠结构,还有包括层叠结构上层的控制栅12向源区8延伸的结构。在延仲的控制栅12下而的硅利底1变成选择栅沟道区9。
尽管因为叠层栅结构与分裂栅结构相比能减少每个单元的面积,而使它具有能实现器件的高密度的优点,但它的缺点是,在进行擦除时它是过擦除。另一方面,尽管分裂栅结构能克服叠层栅结构的缺点,因为它与叠层栅相比不能减少每个单元的面积,所以它具有不能实现器件的高密度有缺点。
另一方面,当给叠层栅型和分裂栅型快速EEPROM单元施加一个高电压时,该单元能执行编程和擦除的操作。当利用高电压执行编程和擦除操作时,由于在结区和栅极间的层叠区所形成的强电场,产生了带间隧穿和二次热载流子。然而,因为通常形成厚度约为100的薄单元隧道氧化膜,带间隧穿和二次热载流子的发生,导致了隧道氧化膜的变薄,从而降低了器件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EEPROM单元及其制造方法,它可以减小由于高电压而引起的隧道氧化膜的减薄,同时,解决擦除单元时过擦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制造快速EEPROM单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硅基片的一区域形成一隐埋漏区;形成第一和第二场氧化层,其中所说第二场氧化层是在所说隐埋漏区的所说硅基片上形成,所说第一场氧化层是在与第二场氧化层相距一定距离的硅基片的一部分上形成;在所说第一和第二场氧层之间的所说硅基片上形成栅氧化层;在形成所说栅氧化层后,在生成结构上依次形成第一多晶硅层和层间绝缘层;依次形成所说层间绝缘层、所说第一多晶硅层和所说栅氧化层图形,由此形成控制栅;在所说控制栅和所说第二场氧化层之间的所说硅基片上形成漏区,使所说漏区与所说隐埋漏区连接;
在形成所说漏区后,在生成结构上形成浮栅氧化层,其中在所说漏区上形成的所说浮栅氧化层比在其它区上形成的所说浮栅氧化层厚;刻蚀在所说漏区和第二场氧化层上形成的所说浮栅氧化层的一部分,露出所说漏区与所说场氧化层重叠的部分;除去在所说第一场氧化层和所说控制栅之间的硅基片上的所说浮栅氧化层;依次形成隧道氧化层和第二多晶硅层;通过形成所说第二多晶硅层图形,形成浮栅;和在所说第一场氧化层和所说控制栅间的所说硅基片上形成源区。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EEPROM单元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场氧化层的硅基片;在所说第一和第二场氧化层之间的所说硅基片上,以层叠结构形成的一栅氧化层,一控制栅和一层间绝缘层;在所说控制栅和所说第二场氧化层之间的硅基片表面上的浮栅氧化层;暴露与所说第二场氧化层相邻的所说硅基片的部分,其中所形成的靠近所说控制栅的浮栅氧化层的部分比靠近所说第二场氧化层的所说浮栅氧化层其它部分厚;在所说第二场氧化层下形成的隐埋漏区;在所说浮栅氧化层下形成的漏区,其中所说漏区与所说隐埋漏区连接;
在所说控制栅和所说第一场氧化层的所说硅基片部分形成的源区;为隔离所说硅基片、所说层间绝缘层和所说控制栅而形成的隧道氧化层;和在所说隧道氧化层上形成的浮栅。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实质和目的,应参照下列详细说明和附图。
图1A表示常规叠层栅型快速EEPUOM单元的剖面图;图1B表示常规分裂栅型快速EEPROM单元的剖面图;图2A~图2H表示解释制造本发明的快速EEPROM单元方法的器件的剖面图;图3A和图3B是解释根据本发明所制造的快速EEPROM单元运行的状态图;相同的标号代表附图各剖面图中的相同部分。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2A至2H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快速EEPROM单元方法的截面图。
参照图2A,将高浓度的杂质离子注入硅基片1的一部分,形成隐埋N+漏区3,此后,用LOCOS(局部硅氧化)工艺形成厚度为2000至5000的第一场氧化层2A和第二场氧化层2B,然后,在第一场氧化层2A和第二场氧化层2B之间的硅基片1上形成栅氧化层4。根据上述工艺,第二场氧化层2B与隐埋N+漏区3重叠。
图2B是表示在形成栅氧化层4之后,在生成结构上依次形成的第一多晶硅层10和层间绝缘层11A的截面图。如果层间绝缘层11A是由一氧化层和一氮化层构成,那么,该氧化层是用氧化工艺,在第一多晶硅层10上形成,该氮化层是用淀积工艺,在该氧化层上形成。
用第一光刻胶图形13作掩膜,通过刻蚀工艺,依次形成层间绝缘层11A,第一多晶硅层10和栅氧化层4图形,从而形成如图2C所示的控制栅10A。
去除第一光刻胶图形13后,由光掩膜暴露出漏区8A处的硅基片1,并将高浓度的N型杂质离子注入到露出的硅基片中,从而形成如图2D所示的与隐埋N+漏区相连接的漏区8A。
图2E是表示由对如图2D所示的整个表面进行氧化工艺而形成的浮栅氧化层14的形成的截面图。根据上述工艺,因为在如图2D所示的工艺中所注入的N型杂质离子引起在漏区8A的硅基片处氧化速度增加,所以在漏区上形成的浮栅氧化层14比在硅基片1的其它区域所形成的要厚。
参照图2F,用第二光刻胶图形15作掩膜,进行湿法刻蚀工艺,暴露出漏区8A与第二场氧化层2B重叠的部分,其中,第二光刻胶图形是用来给漏区8A和第二场氧化层2B开口。
在去除第二光刻胶图形15和用第二光刻胶图形15覆盖的浮栅氧化层14后,在图2F的整个表面上形成80至120厚的隧道氧化层,然后,通过淀积第二多晶硅和形成如图2G所示的第二多晶硅图形,形成浮栅。
参照图2H,将高浓度的N型杂质离子注入硅基片1的源区7A,形成源区7A,从而形成快速EEPROM单元。
下面对由上述工艺制造的快速EEPROM单元做如下总结在硅基片1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场氧化层2A和2B,在第一场氧化层2A和第二场氧化层2B之间的硅基片1部分上形成栅氧化层4、控制栅10A和层间绝缘层11A。在控制栅10A和第二场氧化层2B之间的硅基片1的表面上形成浮栅氧化层14,其中所形成的与控制栅10A相邻的浮栅氧化层14比所形成的与第二场氧化层2B相邻的要厚。
在第二场氧化层2B下形成隐埋漏区3,在浮栅氧化层14下形成漏区8A,其中漏区8A与与隐埋漏区相连接。在第一场氧化层2A和控制栅10A之间的硅基片部分形成源区7A。形成浮栅,其一端延伸到源区7A的一部分,其另一端延伸到第二场氧化层2B的一部分,通过隧道氧化层5A使浮栅与硅基片1、层间绝缘层11A、浮栅氧化层14、第二场氧化层2B及控制栅10A隔离。
下面参照图3A和3B,对根据本发明的快速EEPROM单元的电运行进行描述。
图3A和3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快速EEPROM单元的电运行的示意图。
图3A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快速EEPROM单元的编程操作的示意图。
当硅基片1、源区7A和漏区8A接地,给控制栅10A加16伏的高电压时,由于漏区8A和浮栅12间的强电场,在隧道氧化层5A发生Fowler-Nordheim隧穿,这样在浮栅12处电极充电,从而完成编程操作。
图3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快速EEPROM单元的擦除操作的示意图。当硅基片1、源区7A和控制栅10A接地时,同时给漏区8A加约12伏的高电压,利用由漏区8A和浮栅12间的强电场导致的Fowler-Nordheim隧穿,在浮栅处充电极充电,从而完成擦除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分裂栅型快速EEPROM单元当对以厚的绝缘膜将隧穿区与沟道隔开的结构施加强电场进行编程和擦去时,可以防止由于带-带隧穿导致的单元隧道氧化膜的退化和在结区和栅电极之间的重叠区所形成的强电场而产生的二次热载流子,同时保持分裂栅结构的。当驱动单元时可防止过擦去的优点。
虽然在优选实施例中以特定的形式进行了描述,但上述描述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可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和说明的优选实施例,因此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变形,这些均被包含于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快速EEPROM单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硅基片的一区域形成一隐埋漏区;形成第一和第二场氧化层,其中所说第二场氧化层是在所说隐埋漏区的所说硅基片上形成,所说第一场氧化层是在与第二场氧化层相距一定距离的硅基片的一部分上形成;在所说第一和第二场氧层之间的所说硅基片上形成栅氧化层;在形成所说栅氧化层后,在生成结构上依次形成第一多晶硅层和层间绝缘层;依次形成所说层间绝缘层、所说第一多晶硅层和所说栅氧化层图形,由此形成控制栅;在所说控制栅和所说第二场氧化层之间的所说硅基片上形成漏区,使所说漏区与所说隐埋漏区连接;在形成所说漏区后,在生成结构上形成浮栅氧化层,其中在所说漏区上形成的所说浮栅氧化层比在其它区上形成的所说浮栅氧化层厚;刻蚀在所说漏区和第二场氧化层上形成的所说浮栅氧化层的一部分,露出所说漏区与所说场氧化层重叠的部分;除去在所说第一场氧化层和所说控制栅之间的硅基片上的所说浮栅氧化层;依次形成隧道氧化层和第二多晶硅层;通过形成所说第二多晶硅层图形,形成浮栅;和在所说第一场氧化层和所说控制栅间的所说硅基片上形成源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LOCOS工艺形成2000至5000厚的所说第一和第二场氧化层。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形成的所说栅氧化层厚为300至500。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层间绝缘层由具有氧化层和氮化层的双层结构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浮栅氧化层是由湿法氧化工艺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隧道氧化层的厚为80至120。
7.一种快速EEPROM单元,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场氧化层的硅基片;在所说第一和第二场氧化层之间的所说硅基片上,以层叠结构形成的一栅氧化层,一控制栅和一层间绝缘层;在所说控制栅和所说第二场氧化层之间的硅基片表面上的浮棚氧化层;暴露与所说第二场氧化层相邻的所说硅基片的部分,其中所形成的靠近所说控制棚的浮栅氧化层的部分比靠近所说第二场氧化层的所说浮栅氧化层其它部分厚;在所说第二场氧化层下形成的隐埋漏区;在所说浮栅氧化层下形成的漏区,其中所说漏区与所说隐埋漏区连接;在所说控制栅和所说第一场氧化层的所说硅基片部分形成的源区;为隔离所说硅基片、所说层间绝缘层和所说控制栅而形成的隧道氧化层;和在所说隧道氧化层上形成的浮栅。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快速EEPROM单元,其特征在于由LOCOS工艺形成2000至5000厚的所说第一和第二场氧化层。
9.根据权利要求7的快速EEPRO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说栅氧化层厚为300至500。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快速EEPRO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说层间绝缘层是由具有氧化层和氮化层的双层结构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快速EEPRO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说隧道氧化层的厚为80至120。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Split栅型快速EEPROM单元,利用一加到用厚绝缘膜将隧道区与沟道隔离的结构上的高电压,执行编程和擦除操作,此时该单元能防止结区和栅极间的层叠区的强电场引发的带间隧穿和二次热载流子所导致的单元的隧道氧化膜的减薄。
文档编号H01L29/788GK1139277SQ96105549
公开日1997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4日
发明者安秉振 申请人:现代电子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