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泄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197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泄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泄放结构,这种半导体器件有一个P型槽阱,其中设有NMOS晶体管。
半导体器件一般都包括一个保护电路,即一个静电泄放(ESD)电路,连到每一个压焊区上用以吸收大的外加电压。为了保护半导体器件的内部电路不受静电电荷的影响,压焊区上感应的静电应通过连接到ESD结构的一个NMOS晶体管的电源供电端或接地端而转移。因此,静电泄放电路是半导体器件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图1是一种常规输入保护电路的视图,而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得到的剖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常规输入保护电路的结构,即一个ESD电路的结构,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10的预定区域上形成的N型阱12;在N型阱12的上表面形成的重掺杂的N型有源保护环14,它是为了在N型阱12和向该处提供电源供电电压(Vcc)的金属互连线(未示出)之间形成欧姆接触;在半导体衬底10的边缘上形成的、被N型阱12包围的重掺杂的P型有源保护环16,它是为了降低P型衬底10和连到地的金属互连线(未示出)之间的接触电阻;在半导体衬底10上形成的被P型有源保护环16包围并分开一定距离的N型源区18和N型漏区22;在位于源区18和漏区22之间的沟道区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栅绝缘膜(未示出)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栅电极20。这里,源区18,漏区22和栅电极20组成了NMOS晶体管,而源区18和半导体衬底10接地。并且,NMOS晶体管的漏区22通过互连线24连到地址压焊区26以及在半导体衬底10的另一区域中形成的一个内部电路的输入端(未示出),即一个逻辑电路的栅电极上(未示出)。
在上述的ESD电路的常规结构中,当由于静电电荷而导致的一个很大的负电压加到地址压焊区26上时,在P型半导体衬底10和N型漏区22之间产生一个正向偏置。结果,漏区22中的电子发射到半导体衬底10中。发射到半导体衬底10中的电子转移到源区18或N型阱12,以防止一个高电压被加到内部电路上。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一个寄生双极型晶体管,其中漏区22,P型半导体衬底10,以及N型阱12分别作为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但是,发射到半导体衬底10中的电子将半导体衬底10的地电压变为负电压(噪声)。这就叫做负尖峰现象。因此,负尖峰现象导致半导体衬底10上形成的内部电路出现故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泄放结构,这里用于静电泄放(ESD)的NMOS晶体管形成于与P型半导体衬底隔离的P型槽阱中,从而即使NMOS晶体管的漏区加了一个负电压也可防止在P型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内部电路出现故障。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了一个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泄放结构,它包括用P型杂质掺杂的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的一定区域上形成的N型阱;在N型阱的一定区域中形成的P型槽阱;在N型阱表面形成并且掺杂浓度高于N型阱的N型有源保护环;在P型槽阱的表面形成并且掺杂浓度高于P型槽阱的P型有源保护环;以及在P型槽阱的表面上形成的NMOS晶体管。
最好与NMOS晶体管的漏区相连的地址压焊区和输入/输出压焊区也能包括在内。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带有一个地址压焊区的常规ESD结构的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得到的剖面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一个地址压焊区的ESD结构的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4-4′线得到的剖面图;图5是带有一输入/输出压焊区的常规ESD结构的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一输入/输出压焊区的ESD结构的视图。
下文中,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将参照附图给以详细说明。这里,附图示出了带有一个地址压焊区和一个输入/输出压焊区的半导体存储器。同样,本发明可用于普通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存储器件。
实施例1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带有地址压焊区的ESD结构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110;在半导体衬底110的一定区域中形成的N型阱112;在N型阱112的一定区域中形成的P型槽阱113;在N型阱112的表面形成并且掺杂浓度高于N型阱112的N型有源保护环114;在P型槽阱113的上表面形成并且掺杂浓度高于P型槽阱的P型有源保护环116。
N型有源保护环114应掺杂1.0×1018/cm3或更高浓度以在N型阱112和互连线(未示出)之间形成欧姆接触,该互连线例如是一个提供电源供电电压Vcc到N型阱112的铝图形。同时,P型有源保护环116应掺杂1.0×1018/cm3或更高浓度以减小P型槽阱113与互连线(未示出)之间的接触电阻,该互连线例如是P型槽阱113接地的铝图形。
根据本发明带有一个地址压焊区的ESD结构还包括界定在P型槽阱113的一定区域的表面内形成的沟道区的N型源区118和N型漏区122;在源区118和漏区122之间的沟道区上的栅绝缘膜(未示出)上形成的栅电极120;通过互连线124与漏区122相连的地址压焊区126。这里,地端与源区118和P型有源保护环116相连,而源区118、漏区122和栅电极120组成一个用于ESD的NMOS晶体管。
在上述ESD结构中,一个NMOS晶体管在通过包围P型槽阱113的N型阱112与P型半导体衬底110完全隔离的P型槽阱113中形成。因此,即使一个负电压暂时加到地址压焊区126上,半导体衬底110的电位也是稳定的,即稳定地接地。具体说来,当由于静电电荷而导致的负电压暂时加到根据本发明的ESD结构的地址压焊区126上时,在P型槽阱113和漏区122之间产生偏置电压使得电子由漏区122发射出。于是,电子通过源区118、P型保护环116和N型保护环114移动到电源供电端或地端,而且,由于P型槽阱113被N型阱112包围,大多数发射到P型槽阱113中的电子迅速移动到N型阱112。因此,从漏区122发射出的电子在P型槽阱113内停留的时间极短,从而避免使得P型槽阱113的电位改变。虽然发射到P型槽阱113中的所有电子不能很快被传输到N型阱112,但P型半导体衬底110保持稳定的地电位。这是因为P型半导体衬底110通过N型阱112与P型槽阱113完全隔离。因此,在P型半导体衬底110上形成的内部电路(未示出)被保护,免受负尖峰信号导致的噪声的影响。
实施例2图5和图6是说明带有输入/输出压焊区的ESD结构的视图。ESD结构是由PMOS晶体管构成的上拉晶体管部分和NMOS晶体管构成的下拉晶体管部分组成的。图5是示出常规ESD结构的视图,而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ESD结构的视图。与图1和图3中所用的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的部分是一样的;所以其详细的描述将被省略。
同时,PMOS晶体管对负尖峰现象没有直接影响;因此,只描述由NMOS晶体管构成的下拉晶体管部分。
因为图5中的下拉晶体管部分是由NMOS晶体管构成的,与图1和图2中描述的相同的问题也会发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选用图3和图4中描述的ESD结构,从而获得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同样,本发明也可用于上拉晶体管部分和下拉晶体管部分都是由NMOS晶体管构成的带有输入/输出压焊区的ESD结构。那就是,在上拉晶体管部分和下拉晶体管部分由NMOS晶体管构成的情况下,上拉晶体管部分的NMOS晶体管和下拉晶体管部分的NMOS晶体管形成于P型槽阱中,从而获得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将用于ESD的NMOS晶体管形成于与半导体衬底隔离的P型槽阱中,从而防止由负尖峰信号导致的半导体器件的故障。
显然,本发明不只局限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衍生出许多变化和修正。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泄放结构,包括用P型杂质掺杂的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一定区域中形成的N型阱;在所述N型阱的一定区域中形成的P型槽阱;在所述N型阱的表面形成并且掺杂浓度高于所述N型阱的N型有源保护环;在所述P型槽阱的表面形成并且掺杂浓度高于所述P型槽阱的P型有源保护环;以及在所述P型槽阱表面形成的NMOS晶体管。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泄放结构,其中所述的N型阱通过所述N型保护环连接到电源供电端而所述的P型槽阱通过所述的P型保护环连接到地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泄放结构,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的NMOS晶体管的漏区的地址压焊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泄放结构,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的NMOS晶体管的输入/输出压焊区。
全文摘要
半导体器件静电泄放结构,包括P型杂质掺杂的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一定区域中形成的N型阱;在N型阱一定区域中形成的P型槽阱;在N型阱表面形成并且掺杂浓度高于N型阱的N型有源保护环;在P型槽阱的表面形成并且掺杂浓度高于P型槽阱的P型有源保护环;以及在P型槽阱表面形成的NMOS晶体管。即使静电电荷导致的负电压暂时加到NMOS晶体管漏区,也可防止P型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内部电路出现故障。
文档编号H01L27/04GK1154578SQ9611672
公开日1997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30日
发明者梁香子, 朴熙哲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