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接点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171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接点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尤指一种体积薄而小、保持对接稳固性的插座连接器。
目前各类电子产品所追求者不外乎稳定、高效率的传输性能,及轻薄短小的体积,因此电子产品中各组件的设计,无不设法从缩减体积,增强传输效率加以着手。就与本案有关的各种多接点连接器而言,请参考美国专利第5,219,294及5,567,168号等技术,现有的多接点连接器5如第4图A、B、C所示,其包括有一用以对接固定的插接槽51,该插接槽51是由绝缘壳体52的一侧延伸而出,用以收容并固定数排导电端子53。另于插接槽外侧周缘并设有搭接板片以供固定接合之用。但,现有多接点连接器由于采用凸出的插接槽51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因此插接槽51必须设计有一定的插接宽度,以维持充足的接触面积并确保其对接稳固性,然而此一宽度再加上收容导电端子53的绝缘壳体52厚度,根本无法使连接器5达到真正薄形化。而且,如果连接器5对接不确实,不但会使对接后的体积更大,而且还有导电性不佳等到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具有超薄型体积,且对接稳固确实,能有效实现电脑薄形化目的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多接点插座连接器至少包括绝缘板体、组接框架以及数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绝缘板体,具有对接接触面及端子插脚连接面,于两表面的间设有数排贯穿绝缘板体且具有定位功能的穿孔;组接框架,环绕于前述的绝缘板体周缘,其具有收容槽供前述的绝缘板体嵌接,并使其对接接触面露出,同时在该对接接触面旁设有可对接榫固的扣固机构;以及数个导电端子,包含有接触端与朝接触面后方适当延伸的插脚,其可适当插入并定位于前述绝缘板体所设的穿孔内。
所述导电端子是利用超音波处理熔合的方式,直接夹设排列于薄形化的配接板与上盖板间,并以穿孔及透孔的配合使导电端子加以定位,并在配接板外框设一组接框架作茧自缚为对接组合之用,以减缩不必要的插接固定宽度,而且可省去部分绝缘壳体所占用的体积,有效达到电子产品薄形化的目的。再者,于组接框架上分别设有数个可供对接使用的榫嵌槽,且于榫嵌槽内旁侧并设有加强对接效果的插槽,故可借此产生稳固确实的对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较好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接不确实问题,可确保对接时的确实及稳固性并有效提高电讯传导的效能,能有效实现电脑薄形化的目的。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放大立体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配接板上所设穿孔的放大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A是图2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上盖板的底视图。
图4A、B、C是现有的连接器构造的立体图、侧视图及前视图。
请参阅图1A、B、C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及部分构件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该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板体、组接框架1以及导电端子4等构造,且绝缘板体由配接板2与上盖板3结合而成,其中呈外框状的组接框架1中央设有可收容上盖板的收容槽11,而可供对接组合之用,于这些榫嵌槽11内的侧壁上另行凹设有数个插槽111,且在插孔内壁还设有凸出的夹固缘112,故可在对接时提供良好稳固的嵌夹效果。另外在组接框架1底适当位置上则设有数个槽孔113(请参阅图3A所标示),同时在收容槽10两旁与榫嵌槽11间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数个扣合孔12,该两扣合孔12的孔侧壁上并凹设有一搭靠侧壁121。
再者配接板2长方形板体,在配接板2中央凸设有适当形状的台面20,在该台面20上每隔一适当距离即凹设有长条状的对正槽201,同时在两对正槽201的间各设有成排且上下贯穿配接板2的穿孔202,各排穿孔202是以两两配对方式设置,且于穿孔中央适当位置处向两侧壁各凹设有一穿出槽2021,并在穿孔一侧孔端处亦向两侧壁分别凹设有一架放缘2022。此外在台面20旁相对应于组接框架1的槽孔113位置处各一体凸设有恰可插入槽孔113内的导块21,这些导块21与槽孔113的接合将可使组接框架1与配接板2在组合时能确实对正,另外在台面20两旁相对于组接框架1扣合孔12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扣孔22。
续请参阅图1A、图1C及图3A、B所示,于配接板2上方可组接上盖板3,该上盖板3呈可与配接板2台面20相配合的造形以配合容置于组接框架1的收容槽10内,于上盖板3顶侧形成有用以对接的接触面30,此接触面30上布设有数排贯穿且可与配接板2穿孔202相对应的透孔31,这些透孔31各自孔底向上凹设有定位缘311,而可与穿孔202的架放缘2022相对应。此外在上盖板3底侧面相对于配接板2台面20上所凹设的各对正槽201的位置分别设有可对嵌入对正槽201内的对正条32,故当上盖板3盖置于配接板2的台面20上时将可导正盖接位置使穿孔202能对准透孔31的位置。
另外导电端子4如图4B所示包括有第一端子41与第二端子42,其中第一端子41的底段设成直杆状的插脚412,该插脚412上方适当弯折成平行方框状的曲折部414,此曲折部414中段部位向两旁各凸设有一侧凸缘413,另在曲折部414于远离插脚的一端则设有弯曲拱起,用以对接传递电讯的接触端411。至于第二端42则呈直角状,在其底端与顶面向前延伸的端部处仍各设有插脚步422与弯曲拱起的接触端421,同时于其中段适当位置上亦向两侧凸设有侧凸缘423。
再请参阅图3A配合图1C所示,彼此配对的第一及第二端子41、42可分别自配接板2底侧插入穿孔202内,而在穿孔202中央的穿出槽2021辅助下,第一及二端子41、42的侧凸缘413、423将能同时通过穿孔202,并随两端子后移而适当架置于穿孔202孔端的架放缘2022上,利用前述方式,即可依序将各成对的导电端子4穿出并架置于配接板2台面20的穿孔202上。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先将各导电端子4分别安置于如图1C所示配接板2台面20的穿孔202后,再将上盖板3盖置于台面20上,并借对正槽201(图1A)与对正条32(图3B)的配合使各导电端子4顶端弯起的接触端411、421能适当显露于上盖板3对应的透孔31内。然后再利用超音波熔合处理的方式使上盖板3底面与台面20固结成一体,而在此同时穿孔202的架放缘2022与透孔31的定位缘311将分别自上下两侧将导电端子4的侧凸缘413、423夹合限制,藉此即可将各导电端子4确实固定在两板之间。
完成上盖板3与配接板2的熔合组接后,再将组接框架1盖置于配接板2上(如图3A),并借由导块21与槽孔113的榫接导引,可使组接框架1上的扣合孔12与配接板2的扣孔22能对齐,再借扣销13加以贯穿扣接,该扣销13顶端侧弯成弯折端131,且其末端设有两支末端膨大的扣接脚132,因此由该扣销13的弯折端131抵靠在扣合孔12内的搭靠侧壁121上,再让扣销13的两扣接脚132穿出配接板2的扣孔22外,以其末端的膨大部分抵住配接板2底侧,如此即可将组接框架1与配接板2适当组合固定成一体。另本实用新型由于可利用薄形化的配接板2与上盖板3将导电端子4接合定位,而且设有榫嵌槽11可供对接固定,因此可在对接后保持导电端子4的良好接触效果,故能在薄形化的情形下持续电讯传输的稳定。
权利要求1.一种多接点插座连接器,至少包括绝缘板体组接框架以及数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绝缘板体,具有对接接触面及端子插脚连接面,于两表面之间设有数排贯穿绝缘板体且具有定位功能的穿孔;组接框架,环绕于前述的绝缘板体周缘,其具有收容槽供前述的绝缘板体嵌接,并使其对接接触面露出,同时在该对接接触面旁设有可对接榫固的扣固机构;以及数个导电端子,包含有接触端与朝接触面后方适当延伸的插脚,其可适当插入并定位于前述绝缘板体所设的穿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板体是由配接板与上盖板组接而成,该配接板具有台面及端子插脚连接面,且于该台面上设有数排贯穿配接板的穿孔,而于上盖板则设有接触面及与配接板台面互相抵靠的接合面,在前述接触面上布设有数排对应于配接板穿孔设置且贯穿一盖板的透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配接板与上盖板接合的台面上每隔一适当距离即凹设有一长条状的对正槽,而且前述的成排穿孔恰可均布于每两个对正槽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盖板与配接板台面的接合面上相对于台面所设的对正槽位置处分别设有可对嵌在对正槽内的对正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组接框架是在其收容槽旁凹设有数个榫嵌槽作为对接扣固的用,该等榫嵌槽的底缘及相对内侧顶缘分别内凹有插槽,且于插槽的底侧面上各设有以作为与对接连接器组接固定的夹固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组接框架底面的榫接槽旁侧适当位置所设的导块插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插接于槽孔内的导块是凸设于配接板的台面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盖板是在各导电端子适当安置于配接板台面上后,再利用超音波熔合处理的方式直接固接于台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贯穿绝缘板体配接板的穿孔是采两两配对设置,其孔内适当位置处的两侧壁上分别凹设有穿出槽以供导电端子穿过,且于另一适当位置处分别向两旁凹设有架放缘。
10.如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盖板相对于穿孔的位置上亦设有对应的透孔,且于这些透孔的孔内壁上分别向两侧凹设有定位缘。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组接框架适当位置处设有数个贯穿的扣合孔,这些扣合孔的孔内侧壁上向一旁凹设有搭靠侧壁,而于配接板上相对于组接框架扣合孔的位置上亦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扣孔,故当组接框架框接于配接板上,并使上盖板的接触面直接嵌置于组接框架的收容槽内时,可在组接框架的扣合孔上各插接一扣销,以将组接框架与配接板确实组合固定并与电路板扣接成一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接于组接框架的扣合孔上的扣销一端是弯成弯折端,且其另端设有两支末端膨大的扣接脚,弯折端可抵靠在组接框架扣合孔的搭接侧壁上,且该扣接脚可穿出抵止于配接板或电路板板面上而将组接框架、配接板及电路板组扣成一体。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包含有成对配置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该第一端子底段设成直杆状的插脚,该插脚上方则适当弯折成平行方框状的曲折部,此曲折部中段部位向两旁各凸设有一侧凸缘,以供第一端子架置于绝缘板体的穿孔的架放缘上,且该曲折部于远离插脚的一端则设有弯曲拱起、用以对接传递电讯的接触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接点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的第二端子乃呈直角状,其延伸的顶端亦设有弯曲拱起的接触端,且其另端亦延伸成插座,并在该端子中段部位各向两旁凸设有一侧凸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接点插座连接器,主要包括有组接框架、上盖板、配接板、导电端子,以及扣销等构造,其主要特征在于:配接板与上盖板均为薄板式设计,可借超音波处理熔合,以收容并固定数排导电端子,因此在配接板与组接框架扣接后,将使整个插座连接器器体积小又不占空间,且其在组接框架上提供有推压扣压的机构,可使组接动作便利稳固,更能进一步提高电讯传输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H01R12/32GK2364563SQ98225289
公开日2000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7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7日
发明者吴焜灿, 赖进益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