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805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组合式连接器。
现今直角电连接器大多具有连接器本体及下方横向设置的隔板,而两者间为具有复数弯折状端子及固定元件。如

图10所示,这种习用的直角电连接器的隔板为利用两滑轨推入连接器主体两侧下方所凹设的两导轨槽间,并利用一弯折状固定元件接合于连接器主体及隔板间,并使其接地,而连接器主体的端子定位部则套设外壳,并以下方的两端子接地。其整体因相互间构成皆仅限于一个元件连接一个元件,各组件间不能直接整合固定,故组合后的结构松散及不稳定;同时,亦不能兼顾其固定元件及外壳的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密、稳定及可兼顾接地的组合式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器主体、隔板、穿置定位于两者之间的复数端子及固持端子、插接元件及铆合元件;连接器主体中央的端子定位部两侧分别向外延设固定部;固定部前方形成方形定位槽,并于定位槽纵深处底侧开设有穿孔;隔板自端子板两侧朝外延设固定部;固定部竖向板面上设有穿孔,下方横向板与竖向板面交接处透设定位孔;插接元件上方设有穿孔,其下方则为较小的插脚,并于插脚上方与穿孔衔接处形成较宽的迫紧端,迫紧端迫固于隔板固定部定位孔内,其上方穿孔对正于连接器主体及隔板固定部上穿孔;铆合元件两端分别为方正定位端及铆合端;铆合元件以其铆合端穿过连接器主体、隔板及插接元件上穿孔将三者铆合为一体,其定位端与连接器主体上定位凹槽相互嵌合。
其中固持端子第一接合端具有由厚变薄的转折斜面,并朝前延设末端设有扣勾的悬臂;连接器主体端子定位部一端设有容置固持端子第一接合端的纵向卡槽,卡槽内具有由宽变窄的转折斜面,其另侧则为凹陷的扣合端;固持端子的转折斜面及悬臂末端扣勾卡扣于卡槽的的转折斜面及扣合端上。
隔板端子板一侧设有上宽下窄的两定位孔,并于两定位孔之间朝上凸设凸块;固持端子的第二接合端设有构成中央镂空的两插脚,中央镂空处顶端朝上凹设定位凹槽;固持端子两插脚及凹槽与隔板端子板的两定位孔及凸块相对应并嵌合定位。
连接器主体端子定位部两侧下方分别设有凹槽;隔板端子板两侧角落朝前凸设与连接器主体上凹槽相对应并嵌合的凸块。
连接器主体上套设有外壳;连接器主体固定部上、下方边缘分别设有扣合端;外壳中央形成透空的容置部,其两侧上、下方边缘分别朝后延设与连接器主体固定部上、下方边缘扣合端相对应的扣耳;外壳以其容置部套合于连接器主体端子定位部上,并以其上扣耳扣合于固定部的扣合端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器主体、隔板、端子、固持端子、插接元件及铆合元件;连接器主体及隔板两侧分别向外延设设有穿孔的固定部;隔板固定部下方透设定位孔;插接元件上、下方设有穿孔及插脚,并于插脚与穿孔衔接处形成迫紧端,插接元件以其迫紧端迫固于隔板固定部定位孔内,其上穿孔对正于连接器主体及隔板固定部上穿孔;铆合元件以其铆合端穿过连接器主体、隔板及插接元件上穿孔将三者铆合为一体。组装时,将复数端子及固持端子穿置于连接器主体及隔板之间,然后将隔板朝连接器主体方向推入,再以插接元件插脚由隔板固定部的定位孔处压入,当压入其较宽的迫紧端时,即挤压定位孔的两壁面呈定位状态;并使连接器主体固定部的穿孔、隔板固定部的穿孔及插接元件的穿孔呈对正状态,即可以铆合元件的铆合端依序穿过三者的穿孔后,铆合定位,并以铆合元件的定位端与连接器主体固定部前方呈相对应形状的定位槽相互嵌合,即可将三者铆合定位为一体,不仅结构紧密、稳定,而且可兼顾接地,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端子弯折后)。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持端子欲组装时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持端子组装动作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持端子组装动作二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持端子组装动作三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持端子组装动作四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10、为习用连接器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器主体1、隔板2、固持端子3、端子4、外壳5、插接元件6及铆合元件7。
如图1所示,连接器主体1中央为端子定位部11,并于端子定位部11两侧分别向外延设固定部12。端子定位部11内为具有多层复数贯穿的端子孔111,其一端设有纵向卡槽112。如图4所示,卡槽112内侧稍后方距离处形成由宽变窄的转折斜面1121,续使此较窄通道延伸一段距离后,进而开设有回复先前宽度的扣合端1122,转折斜面1121与扣合端1122间形成凸出部。如图1所示,于端子定位部11两侧下方分别设有凹槽113。固定部12前方形成方形定位槽122,并于定位槽122纵深处底侧开设有穿孔121,固定部12上、下方边缘分别设有扣合端123。
隔板2为呈U形的座体,其由底侧横向设置的端子板21及自端子板21两侧朝外延设的呈L状固定部22构成。于端子板21上方设有复数端子孔211,于端子板21一侧设有上宽下窄的两定位孔212,并于两定位孔212之间朝上凸设凸块213,于端子板21两侧角落朝前凸设凸块214。固定部22竖向板面上设有穿孔221,而下方横向板与竖向板面交接处透设定位孔222。
固持端子3为呈弯折状的片状体,其上方端形成第一接合端31,于第一接合端31上、下端面约中央处为具有由厚变薄的转折斜面311,并朝前延设悬臂312,悬臂312末端设有扣勾3121,并于两扣勾3121间形成音叉式夹持端313,转折斜面311与扣勾3121间形成与连接器主体1凸出部相对应并嵌合的凹入部。固持端子3的下方端形成朝下弯折的第二接合端32,于第二接合端32两侧设有构成中央镂空的插脚321,中央镂空处顶端朝上凹设定位凹槽322,令两插脚321及凹槽322与隔板2端子板21一侧的两定位孔212及凸块213相对应。
端子4一侧为形成分叉状夹持端41,其另一侧则为平直的固定端42,且于上方适当位置凸设扣勾421,以利迫入端子孔111后可啮入端子孔111壁面。但并不因此而限定实际使用的端子形状。
外壳5中央形成透空的容置部50,其两侧皆开设有穿孔51,且于两侧上、下方边缘分别朝后延设与连接器主体1固定部12上、下方边缘扣合端123相对应的扣耳52。外壳5以其容置部50套合于连接器主体1中央端子定位部11的凸出部位,并以其上扣耳52扣合于固定部12的扣合端123上。
插接元件6为一片状体,其上方设有穿孔61,其下方则为较小的插脚62,并于插脚62上方与穿孔61衔接处形成较宽的迫紧端621,以利于迫入隔板2固定部22定位孔222后可挤压夹持于其内部。
铆合元件7中央设有螺孔70,其一端为略大的恰可容置于连接器主体1固定部12前方定位槽122内的固定端71,其另一端则为铆合端72,铆合端72的长度大于连接器主体1固定部12穿孔121、隔板2固定部22穿孔221及插接元件6穿孔61的总厚度,以便于将连接器主体1固定部12、隔板2固定部22及插接元件6铆合定位于铆合元件7的固定端71及铆合端72之间。
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系先以端子4的固定端42由连接器主体1的端子定位部11较凸出一侧的端子孔111中置入,再将端子4的固定端42弯折成直角状态。如图4、图5所示,续以固持端子3的第一接合端31由连接器主体1的端子固定部11另一侧平面处朝卡槽112处推入。在第一接合端31的两扣勾3121推入卡槽112过程中如图5所示,当其两扣勾3121接触至卡槽112内侧斜面1121时,斜面1121经两扣勾3121使悬臂312朝中央形成弹性变形,如图6所示,当两扣勾3121推过斜面1121后即沿卡槽112上、下平面向前移动,直至扣勾3121推入至卡槽112前方外侧回复先前宽度的扣合端1122时,以悬臂312弹性变形后的弹力作用下,使两悬臂312向外撑开,使两扣勾3121卡入两扣合端1122内。使隔板2端子板21上的端子孔211对正于各端子4的固定端42尾部,同时,如图7所示,使固持端子3的第二接合端32的两插脚321对正于隔板2端子板21一侧的两定位孔212,然后将隔板2朝连接器主体方1向推入时,如图8所示,其两插脚321便迫入于呈上宽下窄的两定位孔212内定位,而两定位孔212之间朝上凸设凸块213则嵌入两插脚321之间的凹槽322中定位。如图2所示,其侧边两凸块214亦同时嵌合于连接器主体1的凹槽113内呈定位状态;再以插接元件6的插脚62由隔板2固定部22的定位孔222处压入,当压入其较宽的迫紧端621时,即挤压定位孔222的两壁面呈定位状态;如图3、图9所示,连接器主体1固定部12的穿孔121、隔板2固定部22的穿孔221及插接元件6的穿孔61呈对正状态,即可将铆合元件7的铆合端72依序穿过穿孔121、221、61后,再将其铆合定位,而其定位端71亦与连接器主体1固定部12前方呈相对应形状的定位槽122呈相互嵌合状态,再将外壳5由连接器主体1的端子定位部111前方较为突出部位套入,并使其两侧穿孔51与铆合元件7的螺孔70相对,其上扣耳52则由连接器主体1固定部12的扣合端123上方穿过,再将扣耳52向固定部12压合固定,使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
由本实用新型组成状态可知,其固持端子3的第一接合端31与连接器主体1端子定位部11的卡槽112相互迫固后,便使固持端子3的悬臂312末端扣勾3121及转折斜面311分别以不同方向扣入卡槽112的扣合端1122及抵紧于卡槽112的斜面1121上,进面形成可阻止其前后移动的止挡状态。另外当两者于组合后欲拆卸时,仅需藉由起子、尖嘴钳等手工具将固持端子3的上、下扣勾3121的缺口处朝中央同时压动,即可将固持端子3由卡槽112内退出,从而达到装卸容易、定位确实及不易晃动的效果。
再者,本实用新型固持端子3的第二接合端32与隔板2的组合,系以隔板2端子板21一侧两定位孔212及凸块213同时迫入第二接合端32相对应位置的两插脚321及凹槽322内,呈前后定位状态,再以隔板2端子板21两侧角落朝前凸设的凸块214与连接器主体1端子定位部11的凹槽113嵌合的多点定位,以达到定位确实及不易晃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主体1、隔板2及插接元件6于组合后各穿孔121、221及61皆呈对正状态,即仅需以铆合元件7的铆合端72穿设于其中,并使其定位端71嵌合于连接器主体1固定部12的定位凹槽122内,即可将连接器主体1、隔板2及插接元件6铆合定位成为一体。
另本实用新型亦可以外壳5的容置部50朝连接器主体1的较突出的端子定位部11上套设,再以壳体5两侧的四个扣耳52压合于连接器主体1固定部12上相对应的扣合端123,即可合使两者固定,使已嵌合于连接器主体1固定部12定位凹槽122内的铆合元件7的固定端71得以遮蔽,并藉由穿过外壳5穿孔51后与铆合元件7螺孔70螺合的螺丝将本实用新型锁接于电脑机壳、开关箱等特定的物品上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连接器,它包括连接器主体、隔板及穿置定位于两者之间的复数端子及固持端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插接元件及铆合元件;连接器主体中央的端子定位部两侧分别向外延设固定部;固定部前方形成方形定位槽,并于定位槽纵深处底侧开设有穿孔;隔板自端子板两侧朝外延设固定部;固定部竖向板面上设有穿孔,下方横向板与竖向板面交接处透设定位孔;插接元件上方设有穿孔,其下方则为较小的插脚,并于插脚上方与穿孔衔接处形成较宽的迫紧端,迫紧端迫固于隔板固定部定位孔内,其上方穿孔对正于连接器主体及隔板固定部上穿孔;铆合元件两端分别为方正定位端及铆合端;铆合元件以其铆合端穿过连接器主体、隔板及插接元件上穿孔将三者铆合为一体,其定位端与连接器主体上定位凹槽相互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持端子第一接合端具有由厚变薄的转折斜面,并朝前延设末端设有扣勾的悬臂;连接器主体端子定位部一端设有容置固持端子第一接合端的纵向卡槽,卡槽内具有由宽变窄的转折斜面,其另侧则为凹陷的扣合端;固持端子的转折斜面及悬臂末端扣勾卡扣于卡槽的的转折斜面及扣合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端子板一侧设有上宽下窄的两定位孔,并于两定位孔之间朝上凸设凸块;固持端子的第二接合端设有构成中央镂空的两插脚,中央镂空处顶端朝上凹设定位凹槽;固持端子两插脚及凹槽与隔板端子板的两定位孔及凸块相对应并嵌合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主体端子定位部两侧下方分别设有凹槽;隔板端子板两侧角落朝前凸设与连接器主体上凹槽相对应并嵌合的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主体上套设有外壳;连接器主体固定部上、下方边缘分别设有扣合端;外壳中央形成透空的容置部,其两侧上、下方边缘分别朝后延设与连接器主体固定部上、下方边缘扣合端相对应的扣耳;外壳以其容置部套合于连接器主体端子定位部上,并以其上扣耳扣合于固定部的扣合端上。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连接器。为提供一种结构紧密、稳定及可兼顾接地的连接器,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连接器主体、隔板、端子、固持端子、插接元件及铆合元件;连接器主体及隔板两侧向外延设具穿孔的固定部;隔板固定部下方透设定位孔;插接元件上、下方设有穿孔及插脚,插接元件端迫固于隔板定位孔内,其上穿孔对正于连接器主体及隔板固定部上穿孔;铆合元件以其铆合端穿过连接器主体、隔板及插接元件上穿孔将三者铆合为一体。
文档编号H01R12/50GK2407461SQ9925449
公开日2000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5日
发明者张智凯 申请人:台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