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发生装置和电器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86093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2针状电极42。外装壳体31的肋状部36具有作为隔板的功能,上述隔板 将作为构成间隔D1和距离L中的短的距离的间隔D1的两个针状电极、即第1针状电极41 和第2针状电极42之间隔开。
[0095] 图8是表示放电电极40的针尖间距离L和离子电流的关系的坐标图。图8所示 的横轴表示第1针状电极41和第3针状电极43之间的距离L(或者第2针状电极42和第 4针状电极44之间的距离L)(单位:厘米)。图8所示的纵轴表示由放电电极40产生的离 子电流的大小。此外,离子电流是在输送放电电极40产生的离子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相 对于放电电极40的下游侧测量到的离子电流。图8所示的坐标图表示本申请人关于距离L 带给通过放电产生的离子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后的结果。此外,图8中所示的虚线表示使 用现有的离子发生装置同样地测量到的离子电流的大小。
[0096] 如图8所示,为了使用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26产生超过W往的量的离子, 需要将距离L设为5cm W上。为了得到与现有的离子发生装置相比可靠地增大离子发生量 的效果,优选将距离L设为10cm W上。另一方面,当距离L超过某一程度时,离子电流反而 减少。如果还考虑如距离L小则更能使装置实现小型化该一点,则优选将距离L设为18cm W下的范围。
[0097] 本申请人针对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的间隔D1 W及第3针状电极 43和第4针状电极44的间隔D2的最佳范围,与距离L同样地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优选 W 3. 5cm W上且18cm W下的范围确定间隔D1、D2。
[009引(实施方式2)
[0099]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放电电极40的配置的示意图。第1 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的配置不限于图7所示的一例。图9表示放电电极40的 配置的第1变形例。例如,如图9所示,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的间隔D1 W 及第3针状电极43和第4针状电极44的间隔D2与图7所示的配置相同,但第1针状电极 和第2针状电极41、42也可W配置于相对于第3针状电极和第4针状电极43、44偏离的位 置。
[0100] 如图9所示,也可W是,第1针状电极41的针尖和第3针状电极43的针尖、W及第 2针状电极42的针尖和第4针状电极44的针尖相互相对。如果配置为使第1针状电极? 第4针状电极41?44的针尖向空间38内突出、并且第3针状电极和第4针状电极43、44 相对于第1针状电极和第2针状电极41、42从整体上观看时相互相对,则能同样地得到增 大离子发生量的效果。
[0101] (实施方式3)
[0102]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放电电极40的配置的示意图。图 10表示放电电极40的配置的第2变形例。如图10所示,也可W使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 针状电极42的间隔D1不同于第3针状电极43和第4针状电极44的间隔D2。
[0103] 此外,在设为使图10所示的间隔D1、D2相互不同的配置的情况下,优选使间隔D1 大于间隔D2。在离子发生装置26中,感应电极45配置在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 极42之间。因此,如果相对地增大间隔D1,则能分别将第1针状电极和第2针状电极41、 42配置在从感应电极45进一步离开的位置,因此能进一步增大离子发生量。
[0104] 图1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3中的任一个离子发生装置26的电器设备100的 概略构成的侧视图。电器设备100也可W例如是离子发生器、空气调节机、除湿器、加湿器、 空气清洁器、风扇加热器或者其它设备。电器设备100是为了调节房屋的室内、大厦的某个 房间、医院的病房、汽车的车厢内、飞机的机舱内或者船的船舱内等的空气而优选使用的设 备。
[01化]如图11所示,电器设备100具备上述离子发生装置26、送风装置16 W及管道12、 15、17、18。管道12、15、17、18是中空的,管道12、15、17、18的各自的内部空间被相互连通, 由此形成空气流经的风路10。送风装置16设于管道12的开口部,在风路10内形成空气的 流动。送风装置16也可W是西洛克风扇、横流风扇或者其它风扇。
[0106] 离子发生装置26配置在管道15的内部。由离子发生装置26的外装壳体31规定 的空间38构成风路10的一部分。空间38与通过管道15形成的一部分风路10连通。送 风装置16向风路10所包括的空间38内输送气体。在空间38中,在图11的管道15内的 风路10中流动的空气通风。在空间38中经过并流动的空气在图11中的向上的方向通风。 空气在空间38中经过并流动,由此,放电电极40产生的离子被空气的流动输送,经由风路 10从吹出口被向室内空间释放。为了不配置成为向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 的通风的阻碍的结构物,在向空间38内突出的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的上 风和下风设置电器设备100。
[0107] 在相对于收纳有离子发生装置26的管道15的空气流动的下游侧,风路10分支为 2个。风路10在相对于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的气体流动的下游,分支为 2个。风路10具有作为一对分支管道的管道17、18。
[0108] 作为分支管道的一方的管道17设于风路10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靠第1针状 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 -方的延长通道上。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产生 的正离子P和负离子N被从管道17向外部开口的吹出口释放。作为分支管道的另一方的 管道18设于风路10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靠第3针状电极43和第4针状电极44 一方 的延长通道上。第3针状电极43和第4针状电极44产生的正离子P和负离子N被从管道 18向外部开口的吹出口释放。
[0109] 如上所述,如果将作为第1针状电极和第2针状电极41、42的针尖间距离的间隔 D1与作为第1针状电极和第3针状电极41、43的针尖间距离的距离L进行比较,则距离L 更长。风路10具有向间隔D1和距离L中的长的距离L的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分支 的分支管道。分支管道使空气的流动朝向间隔D1和距离L中的长的距离L的方向(图11 的左右方向)分支。
[0110] 离子发生装置26也可W是一体地组装于电器设备100的构成。或者离子发生装 置26也可W相对于电器设备100能拆卸地设置,在该种情况下,W能更换离子发生装置26 的规格形成,因此电器设备100的维护变得容易。
[0111] 图22是表示第2例的电器设备的概略构成的侧视图。图23是表示第2例的电器 设备的吹出口 3附近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第2例的电器设备的吹出口 3附近的侧视图。 图25是从吹出口 3侧观看第2例的电器设备的示意图。图26是表示第2例的电器设备的 风路10内的离子分布的示意图。此外,在图24中,图示了从图23所示的箭头XXIV方向观 看的吹出口 3的附近,在图25中图示了从图23所示的箭头XXV方向观看的吹出口 3的附 近。参照图22?图25说明第2例的电器设备。
[0112] 第2例的电器设备与参照图11说明的电器设备100同样地具备离子发生装置26、 送风装置16 W及管道12、15。在空气流经的风路10的前端设有将空气从风路10吹出的 吹出口3。吹出口3形成为矩形形状,具有4个边63、613、6(3^及6(1。2个边63、化相互相 对,平行地延伸。2个边6c、6d相互相对,平行地延伸。2个边6a、化和2个边6c、6d相互 正交地延伸。
[0113] 调节板4a、4b设于吹出口 3。调节板4a、4b分别从2个边6a、化朝向气体流动的下 游延伸。调节板4a、4bW相互的间隙随着朝向气体流动的下游而变窄的方式倾斜配置。调 节板4a、4b,与相接于吹出口 3的部分的宽度相比,宽度随着朝向气体流动的下游而变窄。
[0114] 调节板4a、4b形成为半圆形。调节板4a、4b的形状也可W是半楠圆形或者半多边 形。此外,半圆形不仅包括将正圆切为一半的准确的半圆形,还包括与准确的半圆形类似的 形状。关于半楠圆形和半多边形也分别是相同的。半多边形不仅包括将正多边形切为一半 的形状,还包括将正多边形W外的多边形切为一半的形状。
[0115] 调节板4a、4b也可W设为分别相对于吹出口 3能相对移动的可动板。调节板4a、 4b也可W设为分别相对于吹出口 3的边6a、化能相对地转动或者滑动。使调节板4a、4b相 对于吹出口 3相对移动,由此能改变调节板4a和调节板4b的间隔,能改变从吹出口 3吹出 的空气的流路的开口面积。由此,能自如地调节从吹出口 3吹出的空气的状态。
[0116] 调节板4a、4b可W相对于风路10的吹出口 3对称地倾斜,也可W按不同的角度倾 斜。或者也可W是,仅2个调节板4a、4b中的一方相对于吹出口 3倾斜,另一方不倾斜而笔 直地延伸。
[0117] 在图22?图26所示的第2例的电器设备中,调节板4a、4b分别从吹出口 3的相互 相对的2个边6a、化延伸。调节板4a、4b W朝向气体流动的下游其相互的间隔变窄的方式 倾斜配置,且与相接于吹出口 3的部分的宽度相比,宽度随着朝向气体流动的下游而变窄。 从吹出口 3吹出的空气如图22中的箭头所示分支后流动。因此,由第1针状电极?第4针 状电极41?44产生的离子如在图26中附上了影线的离子分布D所示,在广范围内释放。
[0118] 如上所述,如果将作为第1针状电极和第2针状电极41、42的针尖间距离的间隔 D1与作为第1针状电极和第3针状电极41、43的针尖间距离的距离L进行比较,则距离L 更长。调节板4a、4b使空气的流动朝向间隔D1和距离L中的长的距离L的方向(图22、26 中的左右方向)分支。
[0119] 图27是表示第3例的电器设备的概略构成的侧视图。图28是从吹出口 3侧观看 第3例的电器设备的示意图。图29是表示第3例的电器设备的风路10内的离子分布的 示意图。此外,在图28中图示了从图27所示的箭头XXVIII方向观看的吹出口 3。参照图 27?图29说明第3例的电器设备。
[0120] 第3例的电器设备与参照图11说明的电器设备100同样地具备离子发生装置26、 送风装置16 W及管道12、15。在空气流经的风路10的前端设有将空气从风路10吹出的吹 出口 3。在相对于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的气体流动的下游的风路10内配 置有多个流路分割构件19。流路分割构件19沿着风路10的延伸方向延伸。流路分割构件 19 W将风路10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多个小空间的方式配置。
[0121] 送风装置16输送的空气沿着流路分割构件19的延伸方向在风路10内流动。流 路分割构件19从风路10的内部延伸到吹出口 3为止,具有对在风路10内流动并从吹出口 3吹出的空气规定方向的功能。空气被流路分割构件19引导,因此从吹出口 3吹出的空气 如图27的箭头所示分支后流动。由此,由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产生的离 子如在图26中附上了影线的离子分布D所示,在广范围内被释放。
[0122] 如上所述,如果将作为第1针状电极和第2针状电极41、42的针尖间距离的间隔 D1与作为第1针状电极和第3针状电极41、43的针尖间距离的距离L进行比较,则距离L 更长。流路分割构件19使空气的流动朝向间隔D1和距离L中的长的距离L的方向(图 22、26中的左右方向)分支。流路分割构件19向间隔D1和距离L中的短的间隔D1的方向 (图28中的上下方向)延伸。
[0123] (实施方式4)
[0124]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放电电极40的配置的示意图。图 12表示放电电极40的配置的第3变形例。在图11所示的电器设备100中设有1个离子发 生装置26,但不限于该例,也可W设置多个离子发生装置26。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W设 为离子发生器等电器设备100具备多组(在图12的例子中为2组)被外装壳体31支撑并 实现1个单元的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的构成。
[0125] 在该种情况下,设为相邻的2个单元分别包括的放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