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发生装置和电器设备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286093阅读:来源:国知局
10内的、离子浓度W某种程度变小的区域中 将正离子和负离子混合的构成,由此,正离子和负离子在空气中被均衡地混合。能从一对吹 出口双方释放高浓度地包含正负离子的空气,因此能使高浓度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广范围 内存在。
[0153] 优选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实现1单元化。该样的话,能提高第 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的定位精度,而且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 44的操作变得容易。
[0154] 优选电器设备100具备多组实现了 1单元化的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 44。通过排列配置多个单元的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由此在管道17、18出 口的吹出口具有细长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从一对吹出口双方释放高浓度地包含正负离子 的空气。
[0巧5] 优选电器设备100还具备将构成间隔D1和距离L中的短的距离的两个针状电极 之间隔开的作为隔板的肋状部36。肋状部36构成外装壳体31的一部分,由绝缘性树脂材 料形成。该样的话,产生极性不同的离子的两个针状电极之间在空间上被肋状部36隔断, 因此,能有效地抑制极性不同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中和而使离子浓度降低。
[0巧引 连施例
[0157] W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5是表示将实施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6配置于风 路10内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电器设备100的相当于箱体的外壳14的内部设 置用于形成风路10的管道15,在管道15的内部配置有参照图1?5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 离子发生装置26。如图15所不,外壳14的尺寸设为宽300mm、高150mm,管道15的尺寸设 为宽245mm、高150mm。在该管道15内通过未图示的横流风扇W在放电电极40中成为5m/ S的流速的方式输送空气。
[0158] 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 W针尖分别从外装壳体31突出9. 5mm的 方式设置。第1针状电极41的针尖和第3针状电极43的针尖的距离、W及第2针状电极 42的针尖和第4针状电极44的针尖的距离分别设为101mm。第1针状电极41的针尖和第 2针状电极42的针尖的间隔D1、W及第3针状电极43的针尖和第4针状电极44的针尖的 间隔D2分别设为42mm。
[0159] 管道15 W空气在图15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流动的方式配置,离子发生装置26 W 在管道15内流动的空气经过空间38内的方式将外装壳体31竖立配置于管道15内。其结 果是,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在与管道15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延伸配置。为了接近后述的比较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的条件,实施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 26在管道15内偏向高度方向配置。具体地,配置为,将第1针状电极41和第3针状电极 43连接的轴位于距离管道15的底面侧的内壁18. 5mm的位置。
[0160] 图16是表示在风路10内配置有实施例2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状态的示意图。实 施例2的离子发生装置26采用了参照图14说明的实施方式6的离子发生装置26、即感应 电极45在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内按配线图案状设置的构成。如图16所不,在与图15为 相同形状的管道15内,同样地配置有实施例2的离子发生装置26。
[0161] 图17是表示将比较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26配置在风路10内的状态的示意图。 比较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26具备;作为放电电极的第1针状电极241、第2针状电极242、 第3针状电极243 W及第4针状电极244 及围绕各放电电极的4个圆环状的感应电极。 对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241?244分别施加正或负的高电压,分别产生正离子或 负离子。
[0162] 在与图15为相同形状的管道15内,将该样的比较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26配置 在管道15内的高度方向的底面侧的位置。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241?244 W各 自的针尖向管道15内突出7mm的方式设置。
[0163] 图18是表示将比较例2的离子发生装置326配置在风路10内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比较例2中,设有2台离子发生装置326、326, 一方离子发生装置326具备作为相互极性 不同的放电电极的第1针状电极341和第2针状电极342 及围绕各放电电极的2个圆 环状的感应电极。另一方离子发生装置326具备作为相互极性不同的放电电极的第3针状 电极343和第4针状电极344 及围绕各放电电极的2个圆环状的感应电极。分别对第1 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341?344施加正或负的高电压,分别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
[0164] 在与图15为相同形状的管道15内,将该种比较例2的离子发生装置326、326配 置在管道15内的高度方向的下侧的位置。产生正离子的第1针状电极341和产生负离子 的第3针状电极343 W针尖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产生负离子的第2针状电极342和产生 正离子的第4针状电极344 W针尖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W第2针状电极342和第4针状 电极344的中屯、轴位于距离管道15的底面侧的内壁18mm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离子发生装置 326、326。
[01化]第1针状电极341的针尖和第3针状电极343的针尖的距离、W及第2针状电极 342的针尖和第4针状电极344的针尖的距离分别设为112mm。第1针状电极341的针尖 和第2针状电极342的针尖的间隔、W及第3针状电极343的针尖和第4针状电极344的 针尖的间隔分别设为38mm。
[0166] 表1是针对比较例1和实施例1的离子浓度测量值的积分值,将比较例1作为 100%设为标准化而得出的结果。此外,在流经管道15的空气流动的下游侧(下风侧)的、 距离电极350mm的位置测量了离子浓度。测量点设为在管道15的宽度方向上间隔100mm 的3个点、在高度方向上间隔60mm的3个点的格子状的共计9个点。
[0167] [表 U
[0168]
【主权项】
1. 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放电电极,其包括以各自的延伸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分别通过放电产生 离子的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以及 风路,输送上述放电电极产生的离子的气体在上述风路中流动, 第1针状电极和第2针状电极的针尖从构成上述风路的第1壁面突出,隔开第1间隔 在上述风路内排列配置, 第3针状电极和第4针状电极的针尖从构成上述风路并与上述第1壁面相对的第2壁 面突出,隔开第2间隔在上述风路内排列配置, 上述第1针状电极和上述第4针状电极产生正离子,上述第2针状电极和上述第3针 状电极产生负离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上述第1针状电极的针尖和上述第3针状电极的针尖相互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上述第1针状电极的针尖和上述第3针状电极的针尖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1间隔大且 比上述第2间隔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上述第2针状电极的针尖和上述第4针状电极的针尖相互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上述第2针状电极的针尖和上述第4针状电极的针尖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1间隔大且 比上述第2间隔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还具备:基材,其搭载上述放电电极;以及 箱体,其收纳上述基材, 上述箱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构成上述第1壁面和上述第2壁面, 上述箱体以在上述第1壁面和上述第2壁面之间形成上述风路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还具备感应电极,上述感应电极与上述第1针状电极以及上述第2针状电极双方离开 地配置在上述第1针状电极和上述第2针状电极之间, 上述第3针状电极的针尖和上述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1针状电极的针尖和上 述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大。
8. -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以及在上述离子发 生装置的风路内输送气体的送风装置。
9. 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放电电极,其包括以各自的延伸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分别通过放电产生 离子的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以及 风路,输送上述放电电极产生的离子的气体在上述风路中流动, 第1针状电极和第2针状电极的针尖从构成上述风路的第1壁面突出,隔开第1间隔 在上述风路内排列配置, 第3针状电极和第4针状电极的针尖从构成上述风路并与上述第1壁面相对的第2壁 面突出,隔开第2间隔在上述风路内排列配置, 上述第1针状电极和上述第4针状电极产生正离子,上述第2针状电极和上述第3针 状电极产生负离子。
10. -种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气体流动的风路; 第1针状电极和第2针状电极,其从构成上述风路的第1壁面向上述风路内突出,在与 上述风路内的气体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配置,通过放电产生离子;以及 第3针状电极和第4针状电极,其从构成上述风路并与上述第1壁面相对的第2壁面 向上述风路内突出,在与上述风路内的气体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配置,通过放电 产生离子, 上述第1针状电极和上述第2针状电极,在与上述风路内的气体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 向上,各自的针尖隔开第1距离配置, 上述第1针状电极和上述第3针状电极,各自的针尖相互相对,在与上述风路内的气体 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各自的针尖隔开第2距离配置, 上述风路,在相对于上述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的气体流动的下游,使上述气体 的流动向上述第1距离和上述第2距离中的长的距离的方向分支。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上述风路,在相对于上述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的气体流动的下游具有向上述 第1距离和上述第2距离中的长的距离的方向分支的分支管道。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在上述风路中设有将气体从上述风路吹出的吹出口, 上述吹出口具有向上述第1距离和上述第2距离中的长的距离的方向延伸的相互相对 的2个边, 在上述吹出口中设有从上述2个边朝向气体流动的下游分别延伸的调节板, 上述调节板以彼此的间隔随着朝向气体流动的下游而变窄的方式倾斜配置, 上述调节板,与相接于上述吹出口的部分的宽度相比,宽度随着朝向气体流动的下游 而变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在相对于上述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的气体流动的下游,具备将上述风路的内 部空间分割的流路分割构件, 上述流路分割构件向上述第1距离和上述第2距离中的短的距离的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构成上述第1距离和上述第2距离中的短的距离的两个针状电极的一方产生正离子, 另一方产生负离子。
【专利摘要】提供能使高浓度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广范围存在的离子发生装置。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以各自的延伸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式配置,分别通过放电产生离子。输送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产生的离子的气体在空间(38)中流动。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的针尖从构成空间(38)的第1壁面(37)突出,隔开间隔在空间(38)内排列配置。第3针状电极(43)和第4针状电极(44)的针尖从构成空间(38)并与第1壁面(37)相对的第2壁面(39)突出,隔开间隔在空间(38)内排列配置。第1针状电极(41)和第4针状电极(44)产生正离子,第2针状电极(42)和第3针状电极(43)产生负离子。
【IPC分类】F24F7-00, H01T23-00, H01T19-04, A61L9-22
【公开号】CN104620451
【申请号】CN201480002344
【发明人】江崎哲也, 世古口美德, 山本聪彦, 高土与明, 山田庆太郎, 冈野哲之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2月27日
【公告号】US20150248989, WO2015019640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