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20526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侧面144a的两切口 147间形成有方形状的孔148,在另一侧面144b的两切口 147间的端缘形成有相对于两切口 147稍稍突出的卡止部149。另外,在盖140的上面的一侧形成有操作件135突出用的开口 141。
[0051]根据这种结构,盖具有覆盖触点部分以使其不露出的功能。
[0052](扭力螺旋弹簧160)
[0053]扭力螺旋弹簧160被保持于主体110,使促动器130向操作件135从开口 141突出的方向弹性偏移(参照图3及图5),具有在解除按压时使促动器130自动恢复的功能。
[0054](开关100的装配)
[0055]接着,对开关100的装配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0所示,在促动器130上安装可动触片120。接着,在促动器130的轴138上安装扭力螺旋弹簧160。之后将轴138插入主体110的轴孔114。这样,主体110转动自如地保持(轴支承)促动器130,保持(固定)端子51?53及可动触片120,在保持游隙的状态下保持扭力螺旋弹簧160。而且,将盖140从主体110的板部118侧盖上。盖140的卡止部149与设置于主体110的基部117的台阶部112卡止。另外,在孔148内卡止有突出设置于板部118的背面的突起119 (参照图4及图5)。这样,通过安装盖140,完成开关100。
[0056]在盖140内收纳有主体110的板部118、促动器130、可动触片120及扭力螺旋弹簧160。经由盖140的开口 141,操作件135向外部突出。另外,扭力螺旋弹簧160的一臂166a被突出设置于促动器130的挡块133按压(参照图7)而与促动器130卡止,另一臂166b与盖140的内壁抵接,与盖140卡止。因此,促动器130通过扭力螺旋弹簧160向操作件135从开口 141突出的方向弹性偏移。换句话说,促动器130通过扭力螺旋弹簧160对卡合部111弹性按压。
[0057](切换动作)
[0058]安装于促动器130上的可动触片120的各接触片124与埋入有各触点图形51a?53a的板部118的板面弹接(弹性接触),通过促动器130的转动与这些触点图形51a?53a滑接(以滑动状态接触)。在该开关100中,如图12所示,通过对操作件135进行按压操作(通过施加力按压进行的操作)使促动器130转动,首先,可动触片120滑动进行触点切换,触点图形52a和触点图形53a导通。另外,通过对操作件135进行按压操作使促动器130转动,可动触片120滑动进行触点切换,触点图形51a和触点图形52a和触点图形53a导通。另外,此时,实际上成为电流在触点图形51a和触点图形53a之间(触点图形51a和触点图形53a导通)流动的状态。另外,若施加力,促动器130则与主体110的第二卡合部117A碰撞,限制其转动。
[0059]另外,图12中,用虚线表示的操作件135的位置表示通过按压操作被压入的位置。通过解除按压,操作件135恢复到实线的位置。另外,在未操作时,以促动器130的臂134的根部周边的上面和主体110的卡合部111的下面面接触的方式形成有促动器130和主体110。因此,可以抑制在未操作时,异物从臂134和主体110之间的间隙侵入。
[0060]如前所述,在第二突部139以在臂134的根部的可动切片侧形成槽139A的方式设置有凸部139B,凸部139B在臂134的根部周边的上面的可动触片侧向臂134折弯的方向突出。因此,在按压操作时、解除时,即使在异物从臂134和主体110之间的间隙侵入开关100内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该凸部139B抑制异物侵入到触点部分(参照图12中的侵入路径X)。
[0061]另外,在卡合部111的底面形成有凹部113,因此,可以增高凸部139B的突出高度,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异物侵入到触点部分。
[0062]另外,在主体110上,在操作件135的按下位置,在促动器130的臂134的根部的下方形成有异物收纳部116。因此,侵入的异物积存于该异物收纳部116。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异物到侵入到触点部分。另外,可以消除在操作件135的按下位置存在异物而造成的促动器130的按下不良的情况。
[0063]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凸部139B的宽度W1比臂134的根部的宽度W2宽的方式形成有促动器130,因此,被凸部139B挡住的异物通过臂134的根部的两侧被导入到异物收纳部116。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异物侵入到触点部分。
[0064]另外,操作件135的压入在该例中通过相对于盖140的上面的垂直方向(箭头A)的按压操作及平行方向(箭头B)的按压操作哪一个都可以进行。即,在该例中,操作件135设定为截面大致三角形形状,因此,即使是箭头B方向的操作,通过倾斜面135A受到该力,操作件135也会被压入而使促动器130转动。
[0065](效果)
[0066]根据这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难以产生触点障碍,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实现防尘性、防滴性优异的开关。
[0067](其它变形例)
[0068]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采用了三端子构造,但也可以采用二端子构造,例如,没有端子52 (触点图形52a)或没有端子51 (触点图形51a)的构造。操作件135通过设定为该例所示的形状,即使通过图12中所示的箭头B方向的操作也可以使促动器130良好地转动,即,可以使开关100良好地动作,因此,适合这种使用状态所要求的情况。另外,例如,在通过箭头A方向的操作来使用的情况下,操作件135也可以采用没有倾斜面135A的其它形状。即,只要将操作件135适宜地变更为接受按压操作的形状即可。
[0069]另外,在该例中,在主体110上设有轴孔114,在促动器130上形成轴支承于该轴孔114的轴138。作为其它结构,例如,也可以将轴以突出的状态设置在主体110,在促动器130上形成轴孔。
[0070]作为触点图形可以使用公知的图形。例如,也可以如专利文献1,在以该轴孔54为中心的半径方向,在中心侧配置有触点图形53a、在其外侧沿周方向排列配置有触点图形5Ia和触点图形52a。作为这种结构,触点图形5Ia和触点图形53a经由可动触片120,在未操作时总是导通着,通过对操作件135进行按压操作使促动器130转动,可动触片120滑动进行触点切换,触点图形52a和触点图形53a导通。另外,对于触点图形5Ia及触点图形52a的形状,如果按照在促动器130转动时存在这些触点图形经由可动触片120的接触片124导通的时间的方式来选定,则可以实现短路(shorting)切换,另一方面,如果按照不导通的方式来选定,则成为非短路(no-shorting)切换。即,可以简易地制造非短路品及短路品的任一种。
[0071]卡合部111或凹部113也可以不设在主体110而设置在盖140上。
[0072]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宜变更。
[0073]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4]本发明可以用于按压式或滑动式的开关,例如,可以用于煤气炉用开关等。
【主权项】
1.一种开关,通过对操作件进行按压操作而进行切换动作,并包括: 绝缘性的主体,其至少两个触点图形被埋入板面; 盖,其收纳所述主体; 绝缘性的促动器,其一端与所述主体卡合,以该一端为中心沿着所述主体的板面转动自如,另一端向所述转动半径方向突出,再向所述转动方向折弯延伸,该折弯的部分设定为经由形成于所述盖的上面的开口向外部突出的臂; 所述操作件,其设置于所述臂的前端; 可动触片,其设定为一端侧被连结并固定于所述促动器,另一端侧可与所述各触点图形及所述板面滑接的接触片; 弹性偏移装置,其使所述促动器向该操作件从所述开口突出的方向弹性偏移, 在所述促动器以在所述臂的根部的可动触片侧形成槽的方式设置有凸部,该凸部向所述操作件从所述开口突出的方向突出。
2.如权利要求1的开关,其中, 在所述主体上形成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通过所述弹性偏移装置而弹性偏移的促动器卡合,在该卡合部形成有可接纳所述凸部的凹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促动器以所述凸部的宽度比所述臂的根部的宽度宽的方式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促动器以所述凸部的宽度比所述臂的根部的宽度宽的方式形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中, 在所述主体上,在所述操作件的按下位置,在所述臂的根部下方形成有异物收纳部。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中, 在未操作时,所述臂的根部周边与所述主体面接触。
7.如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中, 在未操作时,所述臂的根部周边与所述主体面接触。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其为难以产生触点障碍的构造,与现有技术相比,防尘性、防滴性优异。该开关包括:主体;盖;绝缘性的促动器,其一端与主体卡合,以该一端为中心沿着主体的板面转动自如,另一端向转动半径方向突出,再向转动方向折弯延伸,该折弯的部分被设定为经由形成于盖的上面的开口向外部突出的臂;操作件,其设置于臂的前端;可动触片,其设定为一端侧背连结并固定于促动器,另一端侧可与各触点图形及板面滑接的接触片;弹性偏移装置,其使促动器向该操作件从开口突出的方向弹性偏移,在促动器以在臂的根部的可动触片侧形成槽的方式设置有凸部,该凸部向操作件从开口突出的方向突出。
【IPC分类】H01H21-02, H01H21-28
【公开号】CN104637719
【申请号】CN201410645139
【发明人】出崎健二郎, 浅井一浩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林内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