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3253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本申请要求2013年12月3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 10-2013-0169320的权益, 该专利申请特此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方式并入,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明。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是作为自发光装置的更新型平板显示装置,并且具有比液晶显 示(LCD)装置的视角和对比度更好的视角和对比度。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因为它不需要单独 的背光所以是重量轻且薄,并且具有降低的功耗。另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可以直流和低压 来驱动,具有快速响应速度,尤其在制造成本方面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
[0004]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将分别来自用于电子注入的阴极和用于空穴注入的阳极的电 子和空穴注入发光层中,并且当通过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而得到的激子从激发态转变 至基态时发光。此时,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可根据发光的方向被划分成顶部发射型、底部发射 型和双发射型,可根据驱动模式被划分成无源矩阵型和有源矩阵型。
[0005] 在有源矩阵型的情况下,如果扫描信号、数据信号和电源被分别供应到布置成矩 阵布置的多个子像素,则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经由选择性通过所选择的子像素发光来显示图 像。此时,子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薄膜晶体管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 驱动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有 机层和第二电极。
[0006] 近来,已经请求了高分辨率产品组的显示装置。为了实现这种显示装置,应该增加 每个单位面积的像素数量,应该进一步提高亮度。然而,由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限 制,导致电流效率特性有限制,装置内的电和热应力根据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可靠性降 低。
[0007] 因此,已经对用于解决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限制以实现高分辨率产品的方法 和用于改善功耗增大、寿命缩短和可靠性降低的问题的方法进行了研宄。

【发明内容】

[0008] 因此,本发明涉及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 问题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0009]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了具有优异的寿命和电流效率特性以及高亮度特性以实现 高分辨率产品并且具有提高的可靠性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0010] 本发明的额外优点和特征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部分阐述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在阅读了下文后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得知。可通过书面描 述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0011]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中实施和广义描述 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在其中限定第一像素区、第二像素区和第三像素区; 第一电极,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第二电极,其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有机层,其布置在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所述第一像素区、所述第二像素 区和所述第三像素区各自的具有沉积结构的多个单元有机层以及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 生层布置在所述多个单元有机层之间,所述多个单元有机层包括所述第一像素区、所述第 二像素区和所述第三像素区各自的多个第一发光层、多个第二发光层和多个第三发光层, 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不同于多个第二发光层和多个第三发光层的厚 度。
[0012]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上面 限定第一像素区、第二像素区和第三像素区的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上, 形成空穴传输层;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形成与所述第一像素区、所述第二像素区和所述第 三像素区分别对应的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层和第三发光层;在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 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层上形成电子传输层;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形成N电荷产生层,在 所述N电荷产生层上形成空穴传输层;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形成与所述第一像素区、所述 第二像素区和所述第三像素区分别对应的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层和第三发光层;在所述 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层上形成电子传输层;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 形成第二电极。
[0013] 要理解,对本发明的以上总体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和说明性的并且 旨在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入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 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0015] 图1是简要示出常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0016] 图2是简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0017] 图3至图5是示出基于通过比较例以及实施方式1、2和3制造的有机发光显示装 置的亮度的寿命特性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实施方式的示例。在任 何可能的地方,在附图中将始终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尽管在附 图中将针对不同附图标记始终使用相同术语,但不同的附图标记意指相同的元件。
[0019] 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果确定关于本发明已知的公开或元件的详细描述不必要地混 淆了本发明的主题,则将省略详细描述。
[0020]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术语"在…上"意指某个元件在另一个元件上并且在这两个元 件之间插入第三元件。
[0021]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并不意指对应元件的次序并且旨 在将对应元件彼此标识出。
[0022] 图1是简要示出常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0023] 如图1中所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包括基板上的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8、覆 盖层19、形成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8之间的有机层。此时,有机层包括第一空穴传输 层12、第二空穴传输层13和第三空穴传输层14、电子阻止层15、发光层16R、16G和16B、电 子传输层17。
[0024] 为了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在上面限定了具有多个像素区的显示区的基板上 的各像素区中形成驱动薄膜晶体管,在驱动薄膜晶体管上形成钝化层。另外,形成与通过形 成在钝化层中的接触孔露出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的第一电极11,在第一电极上形 成包括单层结构的发光层16R、16G和16B的有机层,在有机层上形成第二电极18。
[0025] 如上所述,通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的发光层形成单层结构。
[0026]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中,布置选通线和数据线 以及电力线,选通线和数据线通过在基板(未示出)上彼此交叉来限定第一像素区Rp第二 像素区Gp和第三像素区Bp,电力线平行于选通线和数据线中的任一个延伸。与选通线和数 据线连接的开关薄膜晶体管和与开关薄膜晶体管连接的驱动薄膜晶体管布置在第一像素 区Rp、第二像素区Gp和第三像素区Bp中。驱动薄膜晶体管与第一电极110连接。第一电 极110是反射材料,面对第一电极110的第二电极160是半透射材料。
[0027] 如图2中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电 极110,其布置在其中限定了第一像素区Rp、第二像素区Gp和第三像素区Bp的基板上;第 二电极160,其布置在第一电极110上;有机层180,其布置在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60 之间;覆盖层170,其布置在第二电极160上。
[0028] 如图2中所示,有机层180包括被布置成与第一像素区Rp、第二像素区Gp和第三 像素区Bp分别对应的第一有机层180R、第二有机层180G和第三有机层180B。第一有机层 180R包括多个第一单元有机层182R和184R,第二有机层180G包括多个第二单元有机层 182G和184G,第三有机层180B包括多个第三单元有机层182B和184B。第一单元有机层 184R布置在第一单元有机层182R上,电荷产生层150布置在第一单元有机层182R和184R 之间。第二单元有机层184G布置在第二单元有机层182G上,电荷产生层150布置在第二 单元有机层182G和184G之间。
[0029] 第三单元有机层184B布置在第三单元有机层182B上,电荷产生层150布置在第 三单元有机层182B和184B之间。换句话讲,有机层180包括第一单元有机层182R、第二 单元有机层182G和第三单元有机层182B以及第一单元有机层184R、第二单元有机层184G 和第三单元有机层184B、布置在各个单元有机层之间的电荷产生层150。
[0030] 换句话讲,第一单元有机层182R、第二单元有机层182G和第三单元有机层182B以 及第一单元有机层184R、第二单元有机层184G和第三单元有机层184B通过在其间插入电 荷产生层150而被顺序地沉积。
[0031] 此时,应该清楚,如果第一单元有机层、第二单元有机层和第三单元有机层是如图 2中所示的两层,则在这两个单元有机层之间布置一个电荷产生层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