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背板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06787阅读:来源:国知局
3]所述发光层90经由所述第一过孔311与所述第一电极81相接触,所述第一电极81经由所述第二过孔315与所述TFT层70相接触。
[0034]其中,所述第一电极81作为像素电极即OLED的阳极,所述第二电极82作为OLED的阴极。
[0035]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极81的材料为ITO (氧化铟锡)。
[0036]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OLED背板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所述第二绝缘层72上设有辅助导电层85,所述像素定义层83上对应所述辅助导电层85上方设有第三过孔316,所述第二电极82经由所述第三过孔316与所述辅助导电层85相接触。
[0037]具体地,所述辅助导电层85可以与所述第一电极81采用同一道光罩制备。
[0038]具体地,所述辅助导电层85的材料可以是ITO或其他导电材料。
[0039]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OLED背板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所述第一绝缘层71上设有辅助导电层85’,所述像素定义层83、及第二绝缘层72上对应所述辅助导电层85’上方设有第三过孔316’,所述第二电极82经由所述第三过孔316’与所述辅助导电层85’相接触。
[0040]具体地,所述辅助导电层85’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与其他导电电极如TFT层70的源/漏电极同时制作。
[0041]具体地,所述辅助导电层85’的材料可以是ITO或其他导电材料。
[0042]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OLED背板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所述第一绝缘层71上设有第一辅助导电层851,所述第二绝缘层72上设有第二辅助导电层852,所述像素定义层83上对应所述第二辅助导电层852上方设有第三过孔316”,所述第二绝缘层72上对应所述第一辅助导电层851上方设有第四过孔317 ;所述第二辅助导电层852经由所述第四过孔317与所述第一辅助导电层851相接触,所述第二电极82经由所述第三过孔316”与所述第二辅助导电层852相接触。
[0043]具体地,所述第一辅助导电层851、及第二辅助导电层852的材料可以是ITO或其他导电材料。
[0044]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导电层可以呈连续分布,如图5所示呈连续网格状分布,或者以其他形状连续分布;所述辅助导电层也可以呈非连续分布,如图6所示,所述辅助导电层由数个间隔设置的辅助导电块组成。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各层辅助导电层的排布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4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OLED背板结构,在OLED的阴极下方设有与阴极相接触的数层辅助导电层,从而减小了阴极的电阻,增强了阴极的导电能力,使面内电压均匀,改善了OLED显示的均一性,避免了显示亮度不均等问题,并可以减小阴极的厚度,节省生产成本。
[0046]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OLED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I)、设于所述基板(I)上的TFT层(70)、设于所述TFT层(70)上的第一绝缘层(71)、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71)上的第二绝缘层(72)、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72)上的第一电极(81)、设于所述第一电极(81)与第二绝缘层(72)上的像素定义层(83)、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83)与第一电极(81)上的发光层(90)、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83)上的光阻间隙物(84)、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83)、光阻间隙物(84)、及发光层(90)上的第二电极(82); 所述第二电极(82)下方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81)相间隔的数层辅助导电层,所述第二电极(82)与所述辅助导电层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义层(83)上对应所述第一电极(81)上方设有第一过孔(311),所述第一绝缘层(71)、及第二绝缘层(72)上对应所述TFT层(70)上方设有第二过孔(315);所述发光层(90)经由所述第一过孔(311)与所述第一电极(81)相接触,所述第一电极(81)经由所述第二过孔(315)与所述TFT层(70)相接触; 所述第一电极(81)作为像素电极即OLED的阳极,所述第二电极(82)作为OLED的阴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72)上设有辅助导电层(85),所述像素定义层(83)上对应所述辅助导电层(85)上方设有第三过孔(316),所述第二电极(82)经由所述第三过孔(316)与所述辅助导电层(85)相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电层(85)与所述第一电极(81)采用同一道光罩制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71)上设有辅助导电层(85’),所述像素定义层(83)、及第二绝缘层(72)上对应所述辅助导电层(85’ )上方设有第三过孔(316’),所述第二电极(82)经由所述第三过孔(316’)与所述辅助导电层(85,)相接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OLED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电层(85’)单独制作或与其他导电电极同时制作。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71)上设有第一辅助导电层(851),所述第二绝缘层(72)上设有第二辅助导电层(852),所述像素定义层(83)上对应所述第二辅助导电层(852)上方设有第三过孔(316”),所述第二绝缘层(72)上对应所述第一辅助导电层(851)上方设有第四过孔(317);所述第二辅助导电层(852)经由所述第四过孔(317)与所述第一辅助导电层(851)相接触,所述第二电极(82)经由所述第三过孔(316”)与所述第二辅助导电层(852)相接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电层的材料为ΙΤ0。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电层呈连续网格状分布,或者由数个间隔设置的辅助导电块组成。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层辅助导电层的排布方式相同或不同。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背板结构,在OLED的阴极下方设有与阴极相接触的数层辅助导电层,可减小阴极的电阻,增强阴极的导电能力,使面内电压均匀,改善OLED显示的均一性,避免显示亮度不均等问题,并可以减小阴极的厚度,节省生产成本。
【IPC分类】H01L27/32, G09G3/32
【公开号】CN104882463
【申请号】CN201510227787
【发明人】李文辉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