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丝牵引的出线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3703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铜丝牵引的出线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铜绞线加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铜丝牵引的出线座。
【背景技术】
[0002]铜绞线的绞线原理如下,当铜线穿过绞线机上的绞弓,由绞弓透过圆周运动方式,使得各单根的铜线螺旋缠绕在一起,绞合铜线为单根铜线最大用量之处,不同规格且不同条数的铜丝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绞距绞合在一起后就变成直径较大的导体,这种绞合后的导体要比相同直径的单根铜丝柔软,其加工而成的电线的弯曲性能也更优。
[0003]在铜绞线的加工过程中,即铜线的绞合工序中,成匝的铜丝通过牵引并按照一定的方向和一定的规则绞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绞合线芯,但是铜丝在由卷筒中移出时容易与卷筒壁发生碰撞或是摩擦,严重时甚至导致铜丝折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铜丝牵引的出线座,方便铜丝在绞合时快速由卷筒中移出,避免铜丝与卷筒发生接触。
[000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铜丝牵引的出线座,包括中部带磁性的圆盘以及转动设置在圆盘上的立柱,在所述立柱顶端固定有上导向圈,立柱的下端固定有转杆,且在所述转杆的活动端安装有下导向圈,所述转杆内部开设空腔,顶杆的末端通过弹簧与空腔侧壁连接,顶杆的活动端贯穿下导向圈且在下导向圈内部延伸,在空腔内壁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顶杆上固定有限位块,当铜丝牵引结束时,顶杆通过弹簧回复形变发生轴向运动,限位块直接与压力传感器接触,顶杆的活动端将铜丝夹持在下导向圈内壁上。
[0006]卷筒上的铜丝穿过上导向圈和下导向圈,通过牵引设备的驱动开始脱离卷筒,而圆盘通过其中部的磁性部件稳固在卷筒的上端,铜丝被牵引时分别与上导向圈与下导向圈的内壁接触,使得转杆以及立柱在底盘上做圆周运动,而转杆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增大铜线在脱离卷筒时两者之间的距离,避免卷筒与运动状态下的铜丝发生接触或是碰撞,进而降低铜丝的磨损,提高铜丝的过线效率;在铜线牵引完毕的瞬间,铜线利用其惯性继续做圆周运动,而随着铜线自身产生的离心力的逐渐减小,使得铜线与下导向圈相互挤压作用消失,弹簧受到的作用力消失即可产生弹性形变回复,同时推动顶杆发生轴向的运动,当顶杆移动一段距离后,限位块与空腔内壁上的压力传感器发生碰撞,而压力传感器与外界的报警器或是显示器等电子设备连接,通过报警等提示操作人员更换新的铜线卷筒,以保证铜线绞制工艺的不间断进行,与此同时,贯穿下导向圈的顶杆活动端继续向前移动直接将铜丝直接夹持在下导向圈的内壁上,避免铜线出现大幅度的甩动而出现安全事故。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立柱的外壁螺纹配合的旋接头,旋接头与转杆的端部连接,且所述转杆通过旋接头在立柱上自由升降。通过中部带有磁性的圆盘,本发明可与不同型号的卷筒实现快速对接固定,并且立柱与转杆之间在旋接头的调整下可随时改变两者活动端之间的直线距离,即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卷筒,同时保证卷筒上的铜丝不与卷筒本体发生接触,方便铜丝的快速出线,大大提高了出线效率。
[0008]进一步地,所述顶杆活动端的端面上还开设有内圆弧面。在铜线牵引完毕的瞬间,铜线与下导向圈相互挤压作用消失,弹簧受到的作用力消失即可产生弹性形变回复,同时推动顶杆发生轴向的运动,而贯穿下导向圈的顶杆活动端继续向前移动直接将铜丝直接夹持在下导向圈的内壁上,而顶杆活动端的端面设置为内圆弧面,即增大顶杆以及下导向圈内壁与铜丝外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对铜丝的夹持效果。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下导向圈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橡胶材质的突起,所述突起的截面为圆弧形。在下导向圈中安装突起,由于铜丝被牵引时转杆以及立柱同时在做圆周运动,但铜丝与上导向圈以及下导向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对位移,即两者间会发生相互磨损,经过统计在当一匝铜丝完全牵引完毕时,牵引过程中的铜丝损耗量占总质量的百分之零点四五,且相邻的两个突起与下导向圈之间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空间,突起的截面为圆弧形,而铜丝在通过时会直接滑落至该U形夹持空间内,即可减小铜丝在轴向上的相互磨损,进而减小卷筒内铜丝的损耗量。
[00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当顶杆移动一段距离后,限位块与空腔内壁上的压力传感器发生碰撞,而压力传感器与外界的报警器或是显示器等电子设备连接,通过报警等提示操作人员更换新的铜线卷筒,以保证铜线绞制工艺的不间断进行,与此同时,贯穿下导向圈的顶杆活动端继续向前移动直接将铜丝直接夹持在下导向圈的内壁上,避免铜线出现大幅度的甩动而出现安全事故;
2、本发明通过中部带有磁性的圆盘,本发明可与不同型号的卷筒实现快速对接固定,并且立柱与转杆之间在旋接头的调整下可随时改变两者活动端之间的直线距离,即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卷筒,同时保证卷筒上的铜丝不与卷筒本体发生接触,方便铜丝的快速出线,大大提高了出线效率;
3、本发明中相邻的两个突起与下导向圈之间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空间,突起的截面为圆弧形,而铜丝在通过时会直接滑落至该U形夹持空间内,即可减小铜丝在轴向上的相互磨损,进而减小卷筒内铜丝的损耗量。
【附图说明】
[00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下导向圈的截面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_上导向圈、2_立柱、3_旋接头、4_转杆、5_圆盘、6_卷筒、7_下导向圈、8_内圆弧面、9-顶杆、10-压力传感器、11-限位块、12-弹簧、13-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