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23679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OLE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1de),因为具备轻薄、省电等特性,因此这种显示设备在数码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OLED显示技术相比较传统的LCD (Liquid CrystalDisplay,即液晶显示器)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作为显示设备OLED显示屏同样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强光的环境下,O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同样会有所下降。
[0003]如图1所示,普通的透明OLED结构主要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置的TFT (Thin filmtransistor,即薄膜晶体管)背板11、透明阳极12、0LED层(包括有空穴注入/传输层13、发光层14、电子注入/传输层15)以及透明阴极16,由于透明阳极12和透明阴极16均采用透明电极材料形成,具有双面发光的特点,因此OLED器件的效率和对比度均不理想。要提高OLED的效率,除了使用更好的发光材料之外,还可通过形成微腔效应来实现。
[0004]鉴于普通透明的OLED中阳极与阴极均为透明材料,故无法形成微腔效应,透明OLED器件效率较顶发射和底发射器件较低,因此OLED的发光效率和对比度均达不到理想状态。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研宄的方向。

【发明内容】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方案通过在OLED显示面板制备的过程中,增加一层电致变色层制备工艺,利用电致变色层在通电和未通电时透过率或发射率的不同实现OLED透明度的可调节,从而提高OLED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和效率。
[0006]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
[0008]基板;
[0009]阳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之上;
[0010]有机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之上,且所述有机层中设置有一电致变色层;以及
[0011]阴极层,设置于所述有机层之上。
[0012]较佳的,上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阳极层为透明阳极层,所述阴极层为半透明半反射阴极层。
[0013]较佳的,上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为0.5?500nm。
[0014]较佳的,上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有OLED器件层;
[0015]所述OLED器件层包括有由下至上依次叠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以及电子传输层,所述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和/或所述空穴注入层与所述空穴传输层之间,或者
[0016]所述电致变色层掺杂设置于所述空穴注入层和/或所述空穴传输层之中。
[0017]较佳的,上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为单一具有导电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0018]较佳的,上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材质包括至少两种具有导电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或有机无机杂化物。
[0019]较佳的,上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中,所述OLED器件层发光时,所述电致变色层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小于30%。
[0020]较佳的,上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中,所述OLED器件层不发光时,所述电致变色层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大于80%。
[0021]较佳的,上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具有空穴注入和/或空穴传输功能。
[0022]较佳的,上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基板为TFT背板。
[0023]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0024]提供一 TFT基板;
[0025]于所述TFT基板之上形成一阳极层;
[0026]于所述阳极层之上形成一有机层,且所述有机层中包括有电致变色层;以及
[0027]于所述有机层之上形成一阴极层。
[0028]较佳的,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有OLED器件层,所述有机层的制备步骤为:
[0029]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制备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以形成所述OLED器件层;以及
[0030]于所述阳极层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和/或所述空穴注入层与所述空穴传输层之间制备所述电致变色层。
[0031]较佳的,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形成方法为单独蒸镀为一层或多层膜。
[0032]较佳的,上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0033]在形成所述OLED器件层之后,于所述空穴注入层和/或所述空穴传输层之中通过掺杂工艺制备所述电致变色层。
[003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方案通过在传统OLED显示面板中增加具有空穴注入和/或空穴传输功能的电致变色层,同时利用电致变色层在通电和未通电情况下所具有的透过率或反射率不同的特性,实现OLED显示面板透明度可调节,从而提高OLED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另外该电致变色层可与阴极形成微腔效应进一步提高OLED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003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特征、夕卜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0036]图1是传统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41]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42]实施例一:
[004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普通的OLED中阳极与阴极均为透明材料,故无法形成微腔效应导致OLED的发光效率和对比度均达不到理想状态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OLED显示面板结构,该结构通过在传统OLED显示面板中增加具有空穴注入和/或空穴传输功能的电致变色层(Electrochromic Layer),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0044]其中,如图2所示,电致变色层应用的变色器件结构一般具有5层结构,包括有基底21、第一透明电极22、电致变色层23、电解质24、离子存储层25和第二透明电极26。离子存储层25的作用为提供或存储变色所需的离子,电解质24的作用为传输离子,同时绝缘电子。该结构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之下,离子由离子存储层25注入到电致变色层23中,同时电子由第一透明电极22注入至电致变色层23中,经过反应之后弓I起电致变色层23着色或者褪色。
[0045]例如,电致变色层的变色材料为WO3 (透明)和N1,其反应过程均会将透明的WO3转换为非透明的其他材料,进而改变了电致变色层23的反射率和透明度。
[0046]针对上述原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基本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
[0047]基板(图中未示出),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在该实施例中优选的以TFT背板作为基板;
[0048]阳极层31,设置在该基板之上;
[0049]有机层(即A范围内的各层结构),设置在阳极层31之上且该有机层中设置有电致变色层32 ;
[0050]阴极层37,设置在有机层之上。
[005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有机层位于阳极层31和阴极层37之间,如图3所示,其主要包括电致变色层32、空穴注入层33、空穴传输层34、发光层35、电子传输层36 ;其中,空穴注入层33、空穴传输层34、发光层35以及电子传输层36由下至上依次叠置并形成OLED器件层。
[0052]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该电致变色层32可位于阳极层31和发光层35之间,即可位于阳极层31和空穴注入层33之间,也可位于空穴注入层33和空穴传输层34之间,并且该电致变色层32具有空穴注入和空穴传输的功能。当然该电致变色层32也可掺杂在空穴注入层33和/或空穴传输层34之中(图中未示出该结构),也就是说,电致变色层32可位于或掺杂于阳极层31和发光层35之间的任何一层,只要不影响空穴注入和传输即可,在实际的工艺中,其设置位置可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来设定,但是对本发明并无实质性的影响。
[005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优选的,阳极层31为透明阳极层,且阴极层37为半透明半反射阴极层。
[005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电致变色层的优选厚度维持在0.5?500nm(如0.5nm、10nm或400nm以及在该范围内的其它厚度)之间。
[0055]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OLED显示面板的电致变色层的材料选择,其具有多样化,例如:电致变色层可以为单一具有导电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也可以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导电性的有机物掺杂,或有机物与无机物掺杂形成。具体的,该电致变色层可以为导电无机物如W03,或者导电有机物如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三联吡啶衍生物及配合物等。
[0056]基于上述的电致变色层的工作机制和过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因OLED显示面板中存在电致变色层,该电致变色层在OLED器件层不发光时是透明的;而在发光时,OLED显示面板有电流通过,电致变色层32的透过率大大减小,反射率上升,甚至达到不透光状态,从而与半透明的阴极层37间形成微腔效应,进而提高OLED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同时因电致变色层32的透过率下降甚至不透明,所以OLED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也得到大大的提升。
[005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OLED器件层发光时,电致变色层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小于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