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377629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续延伸的形式,以配合实际需求增加按键结构的设计弹性。
[0065]此外,支撑层140的开口 140a具有第一外形,缓冲层150的容置空间150a具有第二外形,至少一触觉产生器130具有第三外形,其中,第一外形、第二外形、第三外形较佳相互对应,例如可同时均为四边形(如图2A的实施例所示)、同时均为圆形(如图2F的实施例所示),或为其他合宜形状,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
[0066]如图3A及图3B所示,于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多个前述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输入装置10。在此需注意,于此实施例,输入装置10以键盘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于其他实施例,输入装置可包含一个以上的按键结构且以任何合宜的方式配置,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再者,于此实施例,输入装置10以图2A的按键结构为例说明,但不以此为限。亦即,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可由具有图1A、图2A及/或图2E的多个按键结构所组成。
[0067]具体而言,如图3A所示,输入装置10包含键帽层210、电路层220、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缓冲层250、感应层260及控制电路270 (参见图3B)。此外,输入装置10进一步可选择性包含支撑层240。于此实施例,键帽层210具有复数个键帽区212。电路层220设置于键帽层210下方,且如图4B所示,电路层220的下表面对应复数个键帽区212的每一键帽区具有电隔离的至少一第一接点222a及至少一第二接点224a。缓冲层250设置于电路层220下方,且缓冲层250对应复数个键帽区212具有复数个容置空间250a,复数个容置空间250a以供分别容置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感应层260设置于缓冲层250下方,且感应层260包含复数个感应单元262分别对应复数个键帽区212。换言之,当多个按键结构整合成输入装置10 (例如键盘)时,各按键结构的元件可对应整合成单一部件层。
[0068]举例而言,如图3A及图4A所示,复数个键帽区212可藉由周边区214相互连接形成单一键帽层210。具体而言,键帽层210可依据各按键配置的位置于其上表面形成复数个区域界定符211,以界定出对应的复数个键帽区212,而复数个键帽区212之间的空间及周边部分即形成周边区214。类似于上述,复数个键帽区212分别具有对应的字符或图案(未图示),以指示各按键结构所输入的对应指令或字符。于此实施例,键帽层210可具有与上述键帽层110类似的特性,例如材质、厚度等,于此不再赘述。
[0069]如图3A及图4B所示,电路层220设置于键帽层210下方,且电路层220的下表面对应复数个键帽区212的每一键帽区具有电隔离的至少一第一接点222a及至少一第二接点224a,供电连接对应的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的每一触觉产生器。亦即,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的每一触觉产生器对应复数个键帽区212的每一键帽区并设置于电路层220下方且分别电连接对应的第一接点222a及第二接点224a。在此需注意,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具有类似于上述触觉产生器130的特性,且其与电路层220的连接方式亦可参考上述图1A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具体而言,电路层220包含复数条第一线路222及复数条第二线路224,以分别提供驱动对应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的电路径。于一实施例,如图4C所示,第一线路222的数目对应复数个触觉产生器130的数目,且复数条第一线路222各具有一个第一接点222a,以分别电连接对应的每一触觉产生器130。如图4D所示,第二线路224的数目较佳少于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的数目,且复数条第二线路224各具有一个以上的第二接点224a,以使第二接点224a的数目对应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的数目,以分别电连接对应的复数个触觉产生器130。于此实施例,复数条第一线路222分别作为驱动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的驱动路径,而复数条第二路径224作为复数个驱动触觉产生器230可共用的接地(ground)路径。换言之,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的接地路径(即复数条第二线路224)较佳分组连接在一起,使得每一条第二线路224具有一个或至少两个的第二接点224a,且复数条第二线路224所包含的第二接点224a的总数量与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的数量相同,以达到简化电路径的布局,减少所需的布局面积,进而缩小输入装置的尺寸。
[0070]如图3A及图4E所示,支撑层240设置于电路层220及缓冲层250之间,其中支撑层240具有复数个开口 240a,复数个开口 240a分别对应复数个键帽区212,且复数个开口240a供复数个缓冲层250上的复数个突出部254分别穿设于其中。类似于上述,支撑层240的硬度大于缓冲层250的硬度,且支撑层250的厚度大于触觉产生器230的厚度,以提供触觉产生器230震动的空间。
[0071]如图3A及图4F所示,缓冲层250设置于电路层220下方,其中缓冲层250对应复数个键帽区212具有复数个容置空间250a,以供容置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具体而言,缓冲层250包含膜片部252及复数个突出部254,其中复数个突出部254藉由膜片部252相互连接成单一缓冲层250。亦即,类似于上述,膜片部252具有复数个容置区(例如复数个通孔),且复数个突出部254分别设置于复数个容置区(例如通孔)周围并自膜片部252朝电路层220突起,以形成复数个容置空间250a。类似地,当支撑层240设置于缓冲层250的膜片部252时,复数个突出部254分别穿设于支撑层240的复数个开口 240a。再者,缓冲层250更具有复数个延伸部256,其中复数个延伸部256分别自复数个突出部254朝对应的容置空间250a内侧延伸,且复数个延伸部256的顶面分别低于各对应突出部254的顶面。再者,复数个延伸部256的每一延伸部较佳延伸于对应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的每一触觉产生器的下表面,以使得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部分重叠对应的延伸部256。在此需注意,如图4F所示,复数个突出部254之间藉由膜片部252相互连接,而使得复数个突出部254之间具有空隙而不直接相连。因此,当使用者按压其中一个按键结构时,按压力藉由对应的突出部254向下传递,而不易透过空隙(或下方相连的膜片部252)或支撑层240 (若设置时)传递到相邻的突出部254,进而避免误触发相邻的按键结构。
[0072]再者,如图3A及图3B所示,复数个感应单元262可整合于感应层260,且可藉由单一控制电路270控制多个按键,以简化制造程序及组装程序,但不以此为限。
[0073]类似于图1D或图2D所示的作动说明,当外界施加按压力于复数个键帽区212其中一个时,按压力透过对应的缓冲层250的力传递部分(例如突出部254、延伸部256)经由上述的两种途径向下传递以触发对应的感应单元262,使得感应单元262输出触发信号T到控制电路270。触发信号T 一方面作为操作按键结构以输入相应的字元或指令的感应信号,同时亦作为产生驱动信号D的指示信号,使得控制电路270接收触发信号T而可输出驱动信号D给对应的触觉产生器230。当对应的触觉产生器230经由电路层220的电路径(例如对应的第一电路径222及第二电路径224)接收到来自控制电路270的驱动信号D时,触觉产生器230可于容置空间250a中产生震动,以提供使用者确认按压的震动回馈。
[0074]在此需注意,当按键结构具有较大尺寸(例如倍数键)时,缓冲层可具有较大的容置空间及额外的结构设计以供容置不同数量的触觉产生器,藉此使得使用者按压在键帽区的任何位置皆可提供相应的触觉回馈。举例而言,当单一按键结构具有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时,电路层220可具有复数个第一接点222a及复数个第二接点224a以分别对应连接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如图4B所示,对应于空白键位置200’,电路层220可具有四个第一接点222a及四个第二接点224a,以分别电连接四个触觉产生器230。
[0075]相应于此,于一实施例,如图4F及图5所示,膜片部250更具有至少一肋条258,其中至少一肋条258设置于作为容置空间250a的通孔中,且肋条258的顶面低于突出部254的顶面,以使容置空间250a分隔为复数子空间250b。具体而言,复数肋条258较佳平行设置且横越容置空间250a的相对侧(即跨接通孔的两相对侧),以使得容置空间250a的下半部分隔为复数子空间250b,以作为对应触觉产生器230的震动空间。换言之,按键结构具有较大尺寸时,可将容置空间250a藉由肋条258划分为复数个(例如四个)子空间250b,且复数个子空间250b分别供设置对应的触觉产生器230,以使得单一按键可具有复数个触觉产生器230,进而增进按压的触觉回馈效应。于一实施例,肋条258的厚度大于等于触觉产生器230的厚度,以使得使用者按压键帽区212时,尤其是按压于键帽区212远离支撑层240或突出部254的位置(例如中间位置)时,可确保触觉产生器230具有适宜的震动空间。此外,于此实施例,感应单元262的感应线路较佳亦对应肋条258布局,以使得缓冲层250除了上述两种力传导路径外,还具有额外的力传导路径,S卩(3)透过肋条258传递至感应单元262。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输入装置的复数个键帽区包含:倍数键帽区(如:对应于图4B所示空白键位置200’处)与非倍数键帽区(如:对应于图4A所示功能键位置2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