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稀土磁体的方法_5

文档序号:9383173阅读:来源:国知局
前驱体S’的右侧表面S’2增加。摩擦力朝向处于非约束状态的左侧表面S,I减少。因此,如在第一步骤中的烧结体S的情况,在稀土磁体前驱体S,的挤压的过程中右侧表面S,2被带到约束状态之后,塑性流动在处于约束状态的右侧表面S,2的附近几乎不可能发生。
[0095]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当第一步骤进行到第二步骤时,在烧结体S或稀土磁体前驱体S’的塑性变形期间,有可能改变塑性流动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区域(换言之,在第一步骤中的烧结体S的塑性变形期间塑性流动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区域不同于在所述第二步骤中的稀土磁体前驱体S’的塑性变形期间塑性流动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区域)。此外,在第一步骤中的挤压的过程中和在第二步骤中挤压的过程中,有可能改变塑性流动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区域。因此,如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比于相关技术,通过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材料流动变得更均匀。
[0096]因此,如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比在相关技术中的稀土磁体X的截面中的应变分布,在制造的稀土磁体M的截面中的应变分布更均匀。因此,由于相比于相关技术,在稀土磁体M的截面中的应变分布更均匀,在稀土磁体M的表面的附近的磁性能被提高,并且整体磁性能被提高。作为结果,稀土磁体M的低磁化部分减少,因此稀土磁体M的产额比也被提尚。
[0097]如上文所描述,根据依照第二实施例的制造稀土磁体的方法,在多个阶段进行热加工,在其中阻碍材料的塑性流动的力变得最大的部分,每次阶段被改变时其被改变。因此,有可能通过使制造的稀土磁体M的应变分布均勾,提高稀土磁体M的剩余磁化同时在热加工期间给出预期的磁各向异性到烧结体S。作为结果,有可能制造具有高产额比的稀土磁体M,其在表面附近的磁性能和整体磁性能为卓越的。
[0098]<实例和对比实例 > 然后,将通过根据上文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制造稀土磁体的方法制造的实例的稀土磁体的磁性能相比于通过在相关技术中的方法制造的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的磁性能。
[0099]用于制造稀土磁体的烧结体的合金成分被通过使用在对应于质量百分比的方面混合的原材料制备,Nd:14.6%, Fe:74.2%, Co:4.5%, Ga:0.5% 以及 B:6.2%。烧结体的形状为长方体。烧结体的尺寸为15mm(W) X 14mm(L) X20mm⑶,其中如在图1A中所示在深度方向上将侧表面S1、S2的宽度设置为W,在右-左方向上将长度设置为L,而在挤压方向上将高度设置为H。在对烧结体进行强加工之后,实例和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的尺寸为15mm(W) X70mm(L) X4mm⑶。由于热加工大,将例如压下率近似10%或更多的加工的程度(压下率)的情况称为强加工。
[0100]关于热加工的加工条件,在实例和对比实例中,将应变速率设置为1.0/秒,摩擦系数设置为0.2,在第一热加工中压下率设置为60%,而在第二热加工中压下率设置为80%。
[0101]当制造实例的稀土磁体时,在第一热加工中,烧结体的两个侧表面在纵向方向(L方向)中彼此相对,一个侧表面被导致与冲模的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约束状态以抑制变形,而另一侧表面没有被导致与冲模的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非约束状态以允许变形。在第二热加工中,稀土磁体前驱体的两个侧表面在L方向上彼此相对,在第一热加工中处于非约束状态的侧表面被导致与冲模的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约束状态以抑制变形,而在第一热加工中处于约束状态的侧表面被带到非约束状态以允许变形。在烧结体和稀土磁体前驱体当中的每个,在宽度方向(W方向)中彼此相对的两个侧表面在第一组成处理和第二组成处理中被导致与冲模的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约束状态。
[0102]当制造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时,在第一热加工中,在L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烧结体的两个侧表面没有被导致与冲模的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非约束状态以允许变形。相似地,在第二热加工中,在L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稀土磁体前驱体的两个侧表面没有被导致与冲模的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非约束状态以允许变形。在第一组成处理和第二组成处理中,烧结体和稀土磁体前驱体当中的每个的在W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两个侧表面被导致与冲模的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约束状态。
[0103]然后,使实例和对比实例的制造的稀土磁体经受切割等等以测量在挤压方向(也就是,在W-方向和L-方向中央处的厚度方向(H方向))上的磁性能,在上表面的W-方向中央处的L方向上磁性能,以及在W-方向与H-方向中央处L方向上的磁性能。
[0104]图5为示出实例和对比实例当中的稀土磁体的每个的W-方向和L-方向中央处的厚度方向上的磁性能的图。在图中,水平轴示出从在厚度方向上的稀土磁体的每个表面的距离(mm),并且垂直轴示出使用相对于对比实例的最大值(被设置为I)的相对值在厚度方向上的剩余磁化(T)。在图中,黑点表示在实例中的稀土磁体的测量结果,而白三角表示在对比实例中的稀土磁体的测量结果。
[0105]如在图5中所示,在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中,随着在厚度方向上的距离的增加,剩余磁化急剧减少。对比而言,在实例的稀土磁体中,不管在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剩余磁化为常量。也就是,相比于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实例的稀土磁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剩余磁化分布为更均匀。
[0106]图6为示出实例和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当中的每个的上表面的W-方向中央处L方向的磁性能的图。在图中,水平轴示出从在L方向上的稀土磁体的每个的一个侧表面的距离(mm),而垂直轴示出使用相对于对比实例的最大值(被设置为I)的相对值的稀土磁体的每个的上表面的剩余磁化(T)。在图中,黑点表示在实例中的稀土磁体的测量结果,而白三角表示在对比实例中的稀土磁体的测量结果。
[0107]如在图6中所示,在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中,可观测到在L-方向的两端处剩余磁化急剧减少,并且在L-方向中央部分处剩余磁化也减少。对比而言,在实例的稀土磁体中,在L-方向的两端处剩余磁化的减少被抑制,并且在L-方向中央部分处剩余磁化的减少也被阻止。也就是,在实例的稀土磁体中,在表面附近的剩余磁化被提高。
[0108]图7为示出实例和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当中的每个在W-方向和H-方向中央处L-方向上的磁性能的图。在图中,水平轴示出从稀土磁体的每个的一个侧表面的在L方向上的距离(mm),而垂直轴示出使用相对于对比实例的最大值(被设置为I)的相对值的W-方向和H-方向中央处的剩余磁化(T)。在图中,黑点表示在实例中的稀土磁体的测量结果,而白三角表示在对比实例中的稀土磁体的测量结果。
[0109]如在图7中所示,在L-方向中央部分处实例和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之间的剩余磁化没有大的差异,但是相比于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在L-方向的两端,实例的稀土磁体的剩余磁化的减少更少。
[0110]从上文描述的测量结果,已经确认,相比于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在厚度方向上实例的稀土磁体的剩余磁化更均匀,在表面附近的剩余磁化被提高,并且稀土磁体的整体磁性能被提高。从结果来看,关于在1.4T或更多的磁性能范围内计算的产额比,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的产额比为86%,而实例的稀土磁体的产额比为91%。因此,已经确认,相比于对比实例的稀土磁体的产额比,实例的稀土磁体的产额比被提高。
[0111]参考附图已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特定配置并不限于实施例,并且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的设计修改被包括在本发明内。
[0112]例如,烧结体的形状没有必要为诸如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六面体。烧结体的平面形状为除了矩形形状的多边形,并且可为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烧结体为除了六面体的多面体,且烧结体具有带有圆形拐角或脊的形状或带有弯曲侧表面的形状。
[0113]此外,没有必要指明,在通过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制造的稀土磁体中,使改良的合金经受晶界延展以提高矫顽力。
【主权项】
1.一种制造稀土磁体的方法,包括: 将通过烧结稀土磁体材料获得的烧结体容纳在成型模具中,所述成型模具由上下冲床以及冲模构成,并且其中所述上下冲床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冲模的中空内部中可滑动,并且通过进行第一热加工制造稀土磁体前驱体,其中所述烧结体的两个侧表面平行于挤压方向且彼此相对,一个侧表面被导致与所述冲模的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约束状态以抑制变形,而另一侧表面没有被导致与所述冲模的所述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非约束状态以当通过使用所述上下冲床挤压所述烧结体的上下表面时允许变形;以及 在所述成型模具中移动所述稀土磁体前驱体,并且通过进行第二热加工制造稀土磁体,其中所述稀土磁体前驱体的两个侧表面平行于所述挤压方向,在所述第一热加工中处于所述非约束状态的侧表面被导致与所述冲模的所述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所述约束状态以抑制变形,而在所述第一热加工中处于所述约束状态的侧表面被带到所述非约束状态以当通过使用所述上下冲床挤压所述稀土磁体前驱体的上下表面时允许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个所述烧结体和所述稀土磁体前驱体当中,被带到所述约束状态的所述侧表面从挤压的开始到结束被维持在所述约束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个所述烧结体和所述稀土磁体前驱体当中,被带到所述约束状态的所述侧表面在挤压的初始阶段没有被导致与所述冲模的所述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所述非约束状态,并且在所述挤压的过程中被导致与所述冲模的所述内表面接触且被带到所述约束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烧结体的形状为长方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个所述烧结体和所述稀土磁体前驱体当中,垂直于平行所述挤压方向的所述两个侧表面的两个侧表面从挤压的开始到结束被维持在所述约束状态。
【专利摘要】一种制造方法包括通过进行第一热加工制造稀土磁体前驱体(Sˊ),其中,烧结体的两个侧表面平行于挤压方向且彼此相对,一个侧表面被带到约束状态以抑制变形,而另一侧表面被带到非约束状态以允许变形;和通过进行第二热加工制造稀土磁体,其中,所述稀土磁体前驱体(Sˊ)的两个侧表面(Sˊ1、Sˊ2)平行于所述挤压方向,在所述第一热加工中处于所述非约束状态的侧表面(Sˊ2)被带到所述约束状态以抑制变形,而在所述第一热加工中处于所述约束状态的侧表面(Sˊ1)被带到所述非约束状态以允许变形。
【IPC分类】H01F1/057, H01F41/02
【公开号】CN105103246
【申请号】CN201480018806
【发明人】加纳彰, 小渊大, 保科荣介, 山下修, 宫本典孝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3月31日
【公告号】WO2014162189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