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盒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73152阅读:来源:国知局
细节方案是:工作人员使用短接工具,使两个金属体持续短接若干秒后,即经过延时后,控制电路才使电池盒装置进入休眠状态。
[0151]一、第一种细节方案是:短接后,控制电路就立即使电池盒装置进入休眠状态;相关的局部电路如下。
[0152]1.图28展示的是:两个金属体未短接时,控制电路一直收到的是高电平信号,因此装置保持原来的工作状态不变;当两个金属体短接时,控制电路收到了低电平信号,由此立即命令整个装置进入休眠状态。图28中的控制电路为低电平触发。
[0153]2.图29展示的是:两个金属体未短接时,控制电路一直收到的是低电平信号,因此装置保持原来的工作状态不变;当两个金属体短接时,控制电路收到了高电平信号,由此立即命令整个装置进入休眠状态。图28中的控制电路为高电平触发。
[0154]二、第二种细节方案是:持续短接并届满规定时间后,控制电路才使电池盒装置进入休眠状态。
[0155]上述延时,可以由软件程序实现,例如,在图28、或图29中,当控制电路收到低电平信号(图28)或高电平信号(图29)后开始计时,计时届满后,控制电路命令整个装置进入休眠状态。如果计时未满、信号消失的,则控制电路视此短暂信号为干扰信号或错误信号,装置不进入休眠状态,依旧保持原来的工作状态。
[0156]上述延时,也可以由硬件电路实现,例如图30和图31显示的情况,下面进行介绍。
[0157]1.图30展示的是:两个金属体未短接时,控制电路一直收到的是高电平信号;当两个金属体短接时,由于延迟电容CYl的存在,所以需要经过一定的延时时间,控制电路才能收到低电平信号,然后命令整个装置进入休眠状态。
[0158]2.图31展示的是:两个金属体未短接时,控制电路一直收到的是低电平信号;当两个金属体短接时,由于延迟电容CY2的存在,所以需要经过一定的延时时间,控制电路才能收到高电平信号,然后命令整个装置进入休眠状态。
[0159]实施例三
[0160]结合图32、图33、图34和图35进行说明。
[0161]图32和图33中的标号说明:CK.休眠作业窗口 ;PACK+.装置的正极;PACK_.装置的负极;Wakeup.唤醒电路;Sleep2.发明休眠电路;Switch.内部开关;Battery.电池;MCU.单片机;U.单片机引脚-X单片机引脚;W.单片机引脚;X.单片机引脚;ZD1.稳压管;ZD2.稳压管;ZD3.稳压管;ZW.直流稳压电源;WS.直流稳压输出端;Rl.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Q.三极管;Switch.内部开关。
[0162]图32是某一现有技术电池盒装置的电路图,电池的类型为锂电池;图32中的装置,它的控制电路具有如下四个控制作用:
[0163]1.在充电的时候,不允许电压过高,即当电压充到一定值的时候,自动停止充电,以防止电压过高。
[0164]2.对充电速率和放电速率进行控制。
[0165]3.当电池电压低于某一规定值时,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同时切断输出。
[0166]4.当电池长时间无电流输出,即输出端长时间空载、没有负载,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同时切断输出。
[0167]图32绘制时,作了大幅度的简化处理,很多电路在图32中作了简化、省略处理,没有绘制出来。
[0168]对于图32,有以下进一步的说明。1.装置的正极PACK+和装置的负极PACK-,可以视为一对接线粧。2.装置中的控制电路以单片机MCU为核心,单片机上有众多的引脚,图中仅标示出少量的几个。3.电池Battery由数个单节电池串联而成。4.直流稳压电源ZW,也可称为基准电源,它始终提供电压值很稳定的直流电,它的输入两端跨接在串联后电池Battery的正负极之间;标号为WS的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端,其正极通过引脚W提供给单片机,其负极(图中未画出)与输入端的负极直通。
[0169]图32中的电池盒装置,如果进入休眠状态,那么,控制电路中的大部分电路进入了暂停工作状态。与正常工作状态的控制电路相比,休眠状态的控制电路耗电大大降低。
[0170]切断输出的情况是:单片机MCU通过U编号引脚发出切断控制信号给内部开关Switch,内部开关Switch收到信号后切断连通,从而实现切断输出。关于内部开关Switch,还要说明两点,第一点,图32中,只在电池盒装置的正极主电路中使用了内部开关,如果在电池盒装置的正极主电路和负极主电路中均使用内部开关,也是可以的;第二点,内部开关Switch通常选用功率器件担任。
[0171]对于已经进入休眠状态的图32装置,如要唤醒它,要分以下两种情况分别予以说明。
[0172]第一种,是输出端因长时间空载而进入休眠状态的情况。唤醒前,即休眠状态中,单片机MCU的V编号引脚处为低电平;进行唤醒时,在装置的正极PACK+和装置的负极PACK-上施加直流电,如此一来,单片机MCU的V编号引脚处改变为高电平,单片机MCU获知后命令整个装置唤醒,从而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同时,内部开关Switch也改变为连通。
[0173]第二种,是因电池电压不足而进入休眠状态的情况。如果要唤醒它,那么需要在装置的正极PACK+和装置的负极PACK-上长时间的施加直流电,如此一来,单片机MCU的V编号引脚处改变为高电平,单片机MCU获知后命令整个装置唤醒,同时,内部开关Switch也改变为连通;此后,施加的直流电应该继续保持,目的是使电池电压充至正常值。
[0174]对于图32的现有技术装置,其休眠唤醒流程参见图34。图34中的“初始工作”,其包括:安装调试控制电路、装置检验合格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0175]图33是本实施例的发明装置电路图;图33是对图32进行创造性改进、创造性变化的电路图。图32的现有技术装置,不能瞬间进入休眠状态;图33的发明装置,可以瞬间进入休眠状态。
[0176]与图32相比,图33的发明装置,除了增加了元器件和连接线路(如增加稳压管ZD3、电阻R4等等),还在机械结构上进行改变。机械结构上的改变包括:开设休眠作业窗口,增设两个金属体,并将两个金属体如图33所示的情况进行连接。
[0177]如果不对两个金属体进行短接,则图33的发明装置的运行与图32的现有技术装置的运行雷同或近似;换言之,图32控制电路所具有的四个控制作用,图33的控制电路同样具有,并且控制的原理和方法雷同或近似。四个控制作用上文已经介绍过,现简要重复一下,它们分别是高压控制、充放电速率控制、低压休眠控制、以及空载休眠控制。
[0178]与图32不同的是,对于图33的发明装置,当操作人员使用短接工具使两个金属体短接,则瞬间可使发明装置进入休眠状态,同时将输出切断。反观,图32无法使装置瞬间进入休眠状态。
[0179]关于金属体短接操作的情况说明。在未对金属体作短接操作前,装置处于未休眠状态,并处于输出连接的状态,此时的单片机MCU,其X编号引脚处为高电平。单片机MCU始终对X编号引脚处的电平进行检测。当金属体被短接,单片机MCU的X编号引脚处跃变为低电平;X编号引脚处一旦出现低电平,不论该低电平出现的时间长短,单片机MCU均会命令整个系统进入休眠状态、包括切断输出。
[0180]在本实施例三中,发明装置的唤醒和现有技术装置的唤醒,其原理、方法和步骤雷同,不再赘述。
[0181]还有,对于图33的发明装置,其休眠唤醒流程见图35。
[0182]实施例四
[0183]本实施例结合图36、图37、图38和图39共四图进行说明。前述四图中的标号说明:5-11.金属体;5-12.金属体;6-11.金属体;6-12.金属体;Dl.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LGJ.短接工具;DYXF.低压信号发生器;KZXF.空载信号发生器;RX10.电阻;RX11.电阻;RX12.电阻;RX13.电阻;RX14.电阻;V+.直流电源正极;XMZX.休眠执行电路。
[0184]首先对图36和图37进行说明。
[0185]图36是现有技术休眠的局部电路图之一。
[0186]图36中,当电池电压处于正常的范围内时,低压信号发生器DYXF输出为低电平,只有当电池电压处于低压(欠压)状态时,低压信号发生器DYXF才输出高电平。
[0187]图36中,电池输出正常时,空载信号发生器KZXF输出低电平;前述正常是指:电池有输出电流,或者电池输出电流虽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