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65898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容器上电极150a与数据线130d之间的距离方面存在限制。因此,在第二电容器上电 极150a和数据线130d之间形成寄生电容器。
[0054]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的化)所示,第二电容器下电极140的宽度Wl形 成为比第二电容器上电极150a的宽度W2大,由此减小了在第二电容器上电极150a与数据 线130d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器的电容。换句话说,第二电容器下电极140与数据线130d之 间的平面距离dl形成为比第二电容器上电极150a与数据线130d之间的平面距离d2短。 阳化日]参照图5,第二电容器下电极140与源极电极或漏极电极接触,第二电容器上电极 150a与栅极电极接触。因此,如果第二电容器下电极140邻近于数据线130山则第二电容 器下电极140与数据线130d之间的寄生电容器Cps的电容增加。然而,串扰更有效地受到 第二电容器上电极150a与数据线130d之间的寄生电容器Cpg的影响,因此第二电容器上 电极150a与数据线130d之间的寄生电容器Cpg的电容减小,从而抑制了串扰。
[0056]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容器下电极140的宽度Wl形成为比第二电 容器上电极150a的宽度W2大,或者第二电容器下电极140与数据线130d之间的平面距离 dl形成为比第二电容器上电极150a与数据线130d之间的平面距离d2短,使得第二电容器 上电极150a与数据线130d之间的边缘部件能够被屏蔽,从而减少了串扰。
[0057] 特别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尽管第二电容器下电极140的宽度Wl形成为比 第二电容器上电极150a的宽度W2大,但是第二电容器上电极150a的宽度W2减小,而不是 增加了第二电容器下电极140的宽度W1,因此第二电容器Cst2的电容能够实质上保持原 样。
[0058] 表1是通过测量根据比较例和实施方式的第二电容器上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电 容和每帖电流偏差获得的表。在W下描述中,比较例具有图4的(a)的结构,其中第二电容 器上电极比第二电容器下电极更邻近数据线。所述实施方式具有图4的化)的结构,其中 第二电容器下电极比第二电容器上电极更邻近数据线。 I;00别表1
[0061] 参照表1,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第二电容器上电极与数 据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器Cpg的电容为0. 87,与比较例的3. 46相比减小了约75 %。此外,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引起串扰的每帖电流偏差为0.82%,与比较 例的2. 93 %相比显著减小。
[0062]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第二电容器下电极的 宽度形成为比第二电容器上电极的宽度大,使得第二电容器上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寄生电 容器的电容减小,从而减少了串扰。
[0063]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第二电容器额外地与第一 电容器一起形成,从而随着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分辨率变高,子像素的尺寸能够减小。因此, 虽然第一电容器的电容减小了,但是第二电容器的电容能够保持。
[0064] 虽然已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说明性实施方式对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然而应该理 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W设计出将落入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众多其他的修 改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在本公开内容、附图W及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关于主题组合 布置的组成部分和/或布置的各种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行的。除了组成部分和/或布置的变 化和修改之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替换使用同样将是显而易见的。
【主权项】
1. 一种有机发光显不器,包括: 基板; 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包括第一电容器下电极、第一电容 器上电极和插入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下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上电极之间的栅极绝缘层; 形成于所述第一电容器之上的第一钝化层; 形成于所述第一钝化层上的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包括第二电容器下电极、第 二电容器上电极和插入在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上电极之间的第二钝 化层; 形成于所述第二电容器之上的有机绝缘层; 形成于所述有机绝缘层上的像素电极; 形成于所述像素电极上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至少包括发光层;和 形成于所述有机层上的相对电极, 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电容器上电极的宽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比所述第二电 容器上电极更靠近数据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与所述数据线 之间在平面上的第一距离比所述第二电容器上电极与所述数据线之间在平面上的第二距 离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彼 此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进一步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极和 连接图案。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漏极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器 上电极,并且所述连接图案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器下电极。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上电极连接至所述开 关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漏极电极。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连接至所述连 接图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 述第二电容器两者重叠。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被配置成通 过将所述第二电容器上电极与所述数据线屏蔽开来减少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器中的串扰。11. 一种有机发光显不器,包括: 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沿一个方向布置的第一栅极线和第二栅极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栅极线和 所述第二栅极线形成的数据线,以及平行于所述数据线形成的公共电源线和基准电压线; 形成于所述第一栅极线和所述数据线的交叉区域中的开关薄膜晶体管; 形成于所述第二栅极线和所述数据线的交叉区域中的驱动薄膜晶体管; 单独连接至所述开关薄膜晶体管和所述公共电源线的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包 括第一电容器下电极和第一电容器上电极,所述第一电容器下电极和所述第一电容器上电 极与插入在它们中间的栅极绝缘层形成电容; 单独连接至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和所述基准电压线的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包 括第二电容器下电极和第二电容器上电极,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容器上电 极与插入在它们中间的第一钝化层形成电容;和 插入在连接至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像素电极和相对电极之间的有机层, 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电容器上电极的宽度。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比所述第二 电容器上电极更靠近所述数据线。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与所述数据 线之间在平面上的第一距离比所述第二电容器上电极与所述数据线之间在平面上的第二 距离短。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 彼此重叠。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进一步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极 和连接图案。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漏极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 器上电极,并且所述连接图案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器下电极。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上电极连接至所述 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漏极电极。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连接至所述 连接图案。19.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被配置成通 过将所述第二电容器上电极与所述数据线屏蔽开来减少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器中的串扰。20.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器下电极电连接至所 述第一电容器下电极,并且所述第二电容器上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器上电极,使得 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被配置成为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器提供组合的总电容。
【专利摘要】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可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的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包括第一电容器下电极、第一电容器上电极和介于第一电容器下电极和第一电容器上电极之间的栅极绝缘层;位于第一电容器之上的第一钝化层;位于第一钝化层上的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包括第二电容器下电极、第二电容器上电极和插入在第二电容器下电极与第二电容器上电极之间的第二钝化层;位于第二电容器之上的有机绝缘层;位于有机绝缘层上的像素电极;位于像素电极上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至少包括发光层;和位于有机层上的相对电极,并且第二电容器下电极的宽度大于第二电容器上电极的宽度。
【IPC分类】H01L27/32, H01L27/02
【公开号】CN105321983
【申请号】CN201510455816
【发明人】朴振佑
【申请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9日
【公告号】US20160035810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