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开关及车辆起动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09722阅读:来源:国知局
磁铁心4之间而不存在进一步轴向变形的能力,也就没有任何轴向减振能力。当电磁铁心4受到衔铁16的轴向撞击时,图中以箭头所示的撞击力通过碟簧21和盖部8直接传递到后端翻边24,这导致后端翻边24出现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使得盖部轴向窜动,而这种窜动会引起前面【背景技术】部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0028]本发明通过改变电磁铁心的固定方式来减弱或消除盖部轴向窜动的问题。图3至7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磁铁心的固定方式。
[0029]在图3所的实施例中,壳体2的内壁形成有位于同一圆周上且径向向内延伸的多个限位突起26,所述多个限位突起26整体形成在壳体2的内侧并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即,任意两个相邻的限位突起26之间具有缺口。为了能够清楚地显示出缺口,图3中的左半部分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限位突起26,与右侧的限位突起26间隔开。
[0030]根据一个实施例,多个限位突起26在圆周方向上均布,从而它们之间的缺口在圆周方向上也均布。
[0031]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设有与限位突起26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锁定突起30,所述锁定突起的尺寸和形状被选择成能够使锁定突起轴向通过缺口。当组装时,锁定突起30与缺口轴向对正,然后轴向移动电磁铁心4使锁定突起30进入由台阶22与限位突起26限定的周向凹槽32中。随后使电磁铁心4转动一定角度,使锁定突起30与限位突起26轴向对正,从而将电磁铁心4固定在壳体2内部。优选地,使电磁铁心4的锁定突起30的形状与凹槽32的形状适配,以使电磁铁心4几乎不能轴向移动地锁定在凹槽32内,例如,可以使锁定突起30和限位突起26相接触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随着转动而逐渐锁紧的斜坡。这种固定方式便于安装。
[0032]此时,盖部8被固定夹持在限位突起26与后端翻边2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当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时,所产生的轴向撞击力会从电磁铁心4经由锁定突起30和限位突起26直接传递到壳体2,而不会传递到后端翻边24。这样,现有技术中盖部窜动以及由此导致的电动机主电路中电流瞬间陡降以及接触桥与接线柱之间烧蚀和粘连的问题都得以避免。
[0033]可以理解,为了缓冲电磁铁心4对限位突起26的撞击作用,可以在电磁铁心4与限位突起26之间设置弹性元件34,如图4所示。
[0034]实际上,图3所示的固定方式采用的是形状配合锁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也可以想到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配合锁定方式。例如,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另一种形状配合锁定方式,其中,用于固定电磁铁心4的限位突起36与翻边24 —样通过挤压形成。具体地讲,在组装过程中,在电磁铁心4装入到壳体2中并侧面抵靠着台阶22之后,径向向内挤压壳体2的减薄部分38形成限位突起36,以将电磁铁心4夹持固定在台阶22与限位突起36之间。此时,限位突起36成大致U形,在轴向上包括两层减薄部分38,从而能够承受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的撞击力,而不会将撞击力传递到盖部8。
[0035]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磁铁心的固定方式。如图6所示,电磁铁心4在第一位置(前端侧)40处与台阶22接触,在第二位置(外周边缘)42处与壳体2的内壁接触。电磁铁心4在第一位置40和/或第二位置42处通过焊接方式(例如电阻焊、摩擦焊等任何合适的焊接方式)固定到壳体2上。盖部8仍通过翻边24被固定夹持在壳体2上。此时,由于电磁铁心4与壳体2的相应部位被焊接在一起,因此,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的撞击力会通过焊接部直接传递到壳体2,而不会将撞击力传递到盖部8,即使它们之间彼此接触。
[0036]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磁铁心的固定方式。如图7所示,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被加工出凹部44。在组装过程中,在电磁铁心4装入到壳体2中并侧面抵靠着台阶22之后,朝向凹部44径向向内挤压壳体2的减薄部分38,减薄部分38变形且一部分进入到凹部44中,从而电磁铁心4得到固定。盖部8仍通过后端翻边24被固定夹持在壳体2上。此时,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的撞击力也会直接传递到壳体2,而不会将撞击力传递到盖部8,即使它们之间彼此接触。
[003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除了以上固定方式外,还可以通过螺钉从外部旋拧到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中来将电磁铁心4固定在壳体2上。为此,设有穿过壳体2的壁的通孔和位于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上的相应的孔,壳体2的壁的通孔和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上的孔两者或之一为螺纹孔。可以理解,螺钉也可以替换为紧配合的销钉。此时,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的撞击力会通过螺钉和销钉直接传递到壳体2,而不会将撞击力传递到盖部8。
[0038]此外,还可以考虑在壳体2的内周设置内螺纹,在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上设置相配的外螺纹,从而,可通过旋拧将电磁铁心4固定在壳体2上。此时,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的撞击力也不会传递到盖部8。
[0039]下面示例性地介绍一种采用了图3所示的固定方式的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
[0040]如图8所示,该电磁开关包括壳体2,其具有大致圆筒形本体2a和设在该本体前端(图8中的左端,朝向车辆发动机那一侧的端部)的前端壁2b,该前端壁中形成有轴向通孔。
[0041]在壳体2的本体2a的后部中,固定安装着电磁铁心4。该电磁铁心4包括后部大致圆盘形大径部分4a、从大径部分向前突出的大致圆柱形小径部分4b以及从小径部分向前突出的大致截锥形部分4c。在大径部分4a的外周形成有径向向外突出的一组离散的优选为圆弧形的锁定突起30,这些锁定突起30在同一圆周上均布并且分别沿该圆周的方向延伸一段弧度。此外,在电磁铁心4中形成有沿轴向前后贯通的导向通孔。
[0042]大致圆筒形的非磁性材料(例如,黄铜)衬套3安装在壳体2中,其中,衬套3的前端插装于壳体2的前端壁2b中,后端套装在电磁铁心4的小径部分4b上,由此将衬套3固定在壳体2中。电磁线圈6安装在衬套3与壳体2的本体之间,并由衬套3支撑。
[0043]在衬套3的大致前部中,以可轴向移动的方式布置着衔铁16。该衔铁16大致呈圆柱形。
[0044]衔铁16的前端固定着拉杆18,该拉杆的后端从衔铁16的前端向前延伸,该拉杆的前端用于可操作地连接拨叉(未示出)的上端,该拨叉的大致中部被可枢转地支撑,该拨叉的下端与传动机构相连。这样,拉杆18沿轴向向后(图8中向右)移动时,可通过拨叉带动传动机构轴向向前移动,以使传动机构的驱动齿轮朝向发动机飞轮上的齿圈移动并与其啮合。反之,拉杆18沿轴向向前(图8中向左)移动时,可通过拨叉带动传动机构轴向向后移动,以使传动机构的驱动齿轮脱离发动机飞轮上的齿圈。
[0045]衔铁16的大致前部内固定着撞杆20。撞杆20的前部可插入拉杆18的后部中,以有助于拉杆18相对于衔铁16的定位和固定。撞杆20的中部被固定在衔铁16的相应部位中。撞杆20的后部延伸到衔铁16内的轴向容置通孔中。
[0046]在衔铁16的容置通孔和电磁铁心4的导向通孔中,布置着开关轴12,该开关轴12可相对于衔铁16和电磁铁心4轴向移动。可以通过围绕开关轴12外周的导向套筒13实现开关轴12在衔铁16和电磁铁心4中的导向,同时有助于增大电磁铁心4的导向通孔的内周壁与开关轴1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隙,以使得电磁铁心4与开关轴12之间的磁隙加大,从而开关轴12对电磁线圈6产生的磁路的影响减小。
[0047]装于开关轴12的前端与电磁铁心4 (大致截锥形部分4c)的前端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46向开关轴12施加向前的力,以使得在电磁开关的非操作状态下,开关轴12被保持在其最前的原位。
[0048]在容置通孔中装于衔铁16与开关轴12的前端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48向衔铁16施加向前的力,以使得在电磁开关的非操作状态下,衔铁16被保持在其最前的原位。
[0049]开关轴12的前部位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