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300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成一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侧墙开设有延 伸至所述凸条的多个第二容置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一侧墙和所述凸条凸出所 述绝缘本体底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侧墙凸出所述绝缘本体底面的高度,当所述电连接器 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凸条插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插 接部中,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侧墙插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插接部中。
[0018]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凸条的另外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壁,所述侧壁与 所述第二侧墙之间形成一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嵌置部连接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一侧 墙,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嵌置部插接于所述对 接连接器的所述收容槽里。
[0019]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自所述第一固 定部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焊接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连接 部,自第一连接部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所述第一凸部设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转折处,所述第一凸部呈圆弧状。
[0020]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自所述第一固 定部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焊接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连接 部,自第一连接部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自所述第一接触部 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弯折延伸形成一导引部。
[0021] 进一步,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固定部,自所述第二固定部一端弯折延伸形成 一第二焊接部,自所述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弯折形成一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 延伸形成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所述抵接部抵靠所述第二侧墙,所述抵接部连 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凸部,自所述抵接部向所 述凸条弯折延伸一悬臂位于所述第二插接部中,自所述悬臂弯折延伸形成一弹性臂与所述 抵接部并排,自所述弹性臂向所述第二插接部中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触部,自所述第二 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一凸部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对接 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端子接触的接触点到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的距离大于所述电 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凸部到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底面的距离。
[0022]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凸部到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底面的距 离大于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凸部到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底面的距离。
[0023]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定义沿第一端子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为一中心线,所述绝缘 本体底面设有两个防呆柱,两个所述防呆柱关于所述中心线不对称。
[0024] 进一步,包括两个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相对两侧,所述固定件设有一安装 部焊接于一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底面设有一收容槽收容所述安装部。
[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连接器向下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过程中, 所述绝缘本体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位移量,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插 头绝缘体在对接过程中未发生水平位移,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于水平方向所占空间增 大,故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于水平方向的干涉量减小,从而减少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 第二端子的损坏,以增加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插拔寿命。
[0026]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0029] 图3为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0] 图4为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
[0031] 图5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在第一位置对接的剖视图;
[0032] 图6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在第二位置对接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的附图标号说明:
[0034]
[0035] 【【具体实施方式】】
【主权项】
1.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结构相同且可以相互对接的一电连接器和一对接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凸设有一凸条; 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端子沿着所述绝缘本体的纵长方向分别排成一排位于所述 绝缘本体中,所述第二端子局部收容于所述凸条中,所述第一端子凸设一第一凸部,所述第 二端子凸设一第二凸部; 所述电连接器向下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过程中依序经历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在 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凸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第二凸部抵靠,所述电连接 器的第二凸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第一凸部抵靠,所述电连接器的凸条与所述对接连接器 的凸条之间有间距;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凸部 下方且于上下方向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凸部至少 部分重叠,并且,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凸部下方 且于上下方向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凸部至少部分 重叠; 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在水平方向具有一位 移量,且所述电连接器的每一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始终对 接,所述电连接器的每一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始终对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凸条的相对 两侧分别凸设有一第一侧墙及一第二侧墙,所述第一侧墙开设多个第一容置槽用于收容所 述第一端子,所述凸条与所述第一侧墙围成一第一插接部,所述凸条与所述第二侧墙围成 一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侧墙开设有延伸至所述凸条的多个第二容置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 端子,所述第一侧墙和所述凸条凸出所述绝缘本体底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侧墙凸出所述 绝缘本体底面的高度,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凸 条插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插接部中,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侧墙插接于所述 对接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插接部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凸条的另外 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墙之间形成一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设 有一嵌置部连接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墙,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 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嵌置部插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收容槽里。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固定部 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自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焊接部,自所述第一 固定部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连接部,自第一连接部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接触部与所 述第一固定部相对,所述第一凸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转折处,所 述第一凸部呈圆弧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固定部 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自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焊接部,自所述第一 固定部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连接部,自第一连接部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接触部与所 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自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弯折延伸形成一导引部。
6. 如权利要求2所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