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70432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0002]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Circuit Breaker,CB),它是一种过电流保护装置,可使用于室内配在线使用的总开关与分电流控制开关。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也是一种保护电器的重要元件,其主要用是作为短路保护和防止严重超载。在工业机器上的电机负载保护也会指定使用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做为保护装置之一。当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侦测到短路、漏电、严重超载等问题时,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可以立即跳脱来保护电器。
[0003]此外,要更进一步说明的,目前市面上断路器的设计至少由转子座、两组并联弹簧、可动子与插销等组件所构成。利用两组并联弹簧提供拉力,在跳脱时可动子转动到最终位置后,转子座的滑动插销便可与可动子上的沟槽紧扣结合。但其仍有以下缺点:弹簧拉力始终维持单方向力矩,在可动子跳脱后仍具有维持欲复归的运动趋势。断路器经过多次跳脱后,插销及可动子上的沟槽易磨损,无法紧密扣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C型的板金弹片来提供拉力,其设计容许弹簧拉力作用线能越过转动中心到达另一侧,使可动子于初始位置时可由逆时针力矩紧靠于接点承靠面(可动子上的可动接点与断路器上的固定接点抵接导通),跳脱后于最终位置时由顺时针力矩紧靠断路承靠面(可的侧面贴紧于本体10的内侧壁上,让可动子处于固定的状态),不需任何扣紧的机构,便可实现稳定平衡。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板金弹片相较于传统的并联螺旋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板金弹片具有制程简单、作动确实与成本低廉的优势。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在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侦测到故障问题,短路故障电流通过时,可动子与前端子、后端子间电动斥力作用,使得可动子上的可动接点立即远离(即跳脱)固定接点,形成断路以保护电器。进一步说,即通过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的瞬间过电流太大,藉由板金弹片组与可动子、转子座间的各种不稳定平衡的形态,来对断路器的跳脱机构进行简化与改良。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实施例中,断路器主要包括有本体、前端子与后端子,而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则至少包括转子座、可动子、长轴组、短轴组与板金弹片组等。
[0007]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的本体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轴杆,而于中心轴杆二侧分别设置有左连动轴与右连动轴,此外,上述的前端子设置于本体前端下方处,且前端子于本体内的一端具有第一固定接点;上述的后端子则设置于本体后端上方处,且后端子于本体内的一端具有第二固定接点。
[0008]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的转子座,其轴设于中心轴杆上,并位于本体中心位置处,且前述的转子座上的径向左右二侧上分别具有左卡合部与右卡合部,其中左卡合部具有左连动轴槽与左长轴凹槽,且左长轴凹槽位于左卡合部的端面位置,而右卡合部具有右连动轴槽与右长轴凹槽,且右长轴凹槽位于右卡合部的端面位置,此外,上述的左连动轴穿设于左连动轴槽中,右连动轴穿设于右连动轴槽中。
[0009]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的可动子与转子座同轴设置于中心轴杆上,可动子并与转子座连动。此外,前述的可动子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而在可动子的径向左右二侧,邻近于中心轴杆处分别具有左短轴凹槽与右短轴凹槽,前述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则位于可动子轴心径向的二侧,且第一端部上具有第一可动接点,第二端部具有第二可动接点,其中第一可动接点与第一固定接点对应设置,而第二可动接点与第二固定接点对应设置。
[0010]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的长轴组配置于转子座上,并位于中心轴杆的径向二侧,且长轴组包括有左长轴与右长轴,其中左长轴轴设于前述转子座的左长轴凹槽中,而右长轴轴设于转子座的右长轴凹槽中。
[001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短轴组,同样配置于中心轴杆径向二侧的转子座,且更位于长轴组与中心轴杆之间,此外,短轴组同样包括有左短轴与右短轴,其中左短轴轴设于可动子上的左短轴凹槽中,右短轴轴设于可动子上的右短轴凹槽中。
[0012]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的板金弹片组设置于转子座上,且板金弹片组的二端部分别与长轴组及短轴组连结,藉由长轴组与短轴组相对于板金弹片组的位置,而得以控制板金弹片组的变形,并进一步提供限制转子座转动所需的弹性力,以达到控制(固定)转子座与可动子相对位置的目的。
[0013]更进一步地的,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的板金弹片组具有第一弹片组与第二弹片组,第一弹片组具有右长轴组合端与左短轴组合端,其中右长轴组合端组配于右长轴上,而左短轴组合端组配于左短轴上,另外,第二弹片组具有右短轴组合端与左长轴组合端,其中右短轴组合端组配于右短轴,而左长轴组合端组配于左长轴上。
[0014]藉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构件,当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侦测到故障问题,藉由可动子与前端子、后端子间电动斥力作用,以及板金弹片组与可动子、转子座间的不稳定平衡形态,使得可动子上的可动接点会立即远离(即跳脱)固定接点,形成断路藉此保护电器。进一步说,本实用新型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藉由控制板金弹片组的变形,来提供限制转子座转动所需的弹性力,以达到控制可动子、转子座与前端子、后端子之间相对位置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立体剖面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第一种作动形态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第二种作动形态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第三种作动形态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第四种作动形态示意图。
[0021]图7A是本实用新型板金弹片组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一。
[0022]图7B是本实用新型板金弹片组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二。
[0023]图7C是本实用新型板金弹片组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三。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可动子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可动子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7]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8]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立体剖面示意图,与本实用新型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的断路器,其中断路器10至少包括有本体20、前端子30与后端子40,而转动双接触系统机构则至少包括转子座50、可动子60、长轴组70、短轴组80与板金弹片组90等组件,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各构件间的关系,以下分别就各构件进行说明。
[0029]首先说明本体20,其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轴杆21,而于中心轴杆21二侧分别设置有左连动轴22与右连动轴23,此外,上述的前端子30,设置于本体20前端下方处,且前端子30于本体20内的一端具有第一固定接点31;上述的后端子40则设置于本体20后端上方处,且后端子40于本体20内的一端具有第二固定接点41,其中前述的第一固定接点31与第二固定接点41用于与可动子60电性连接。
[0030]接着说明上述的转子座50,其轴设于中心轴杆21上,并位于本体20中心位置处,且前述的转子座50上的径向左右二侧上分别具有左卡合部51与右卡合部52,其中左卡合部51具有左连动轴槽511与左长轴凹槽512,且左长轴凹槽512位于左卡合部51的端面位置,而右卡合部52具有右连动轴槽521与右长轴凹槽522,且右长轴凹槽522位于右卡合部52的端面位置,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左长轴凹槽512位于左卡合部51的端面位置与右长轴凹槽522位于右卡合部52的端面位置,是指在如图1的剖面附图中,左长轴凹槽512位于左卡合部51的端部处,而在立体的构成位置延伸至转子座50的二侧内面上,同理,在如图1的剖面附图中,右长轴凹槽522位于右卡合部52的端部处,而立体的构成位置同样延伸至转子座50的2侧内面上(如图2所示)。此外,上述的左连动轴22穿设于左连动轴槽511中,右连动轴23穿设于右连动轴槽521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