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394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毂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毂马达,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金属片的轮毂马达。
背景技术
轮毂马达可装设于车辆上,通电流后带动轮毂马达的外壳转动进而驱动车轮。轮毂马达的转子通过其与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而转动,并带动轮毂马达的外壳旋 转。转子与线圈之间具有间隙。一般而言,间隙愈小电磁效应愈佳、愈省电。此外,轮毂马 达的内部几近密封,内部的热量较难散逸至外界。当电磁铁的温度达150°C以上时,电磁铁 的磁性下降,导致转子与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减弱。因此,轮毂马达的冷却机制相当重要。目前轮毂马达的冷却机制常透过引入外界气流来带走轮毂马达内部的热量。外界 气流的流动路径多经过转子与线圈之间的间隙以带走线圈及电磁铁的热量。为确保散热效 果,转子与线圈之间的间隙都制作得较大,使更多的气流通过而带走更多的热量。然而,愈 大的间隙导致电磁效应愈差、愈浪费电力。此外,外界气流常常携带有杂质,该些杂质易沾 附在电磁铁及线圈上,使电磁铁与线圈之间透过杂质发生摩擦现象,因此降低了轮毂马达 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马达,透过双金属片的设置,使轮毂马达内部达 到预定温度时,双金属片翘曲而露出贯孔,以将轮毂马达内部的产热散逸至外界。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轮毂马达。轮毂马达包括心轴、夕卜 壳、第一双金属片、第二双金属片、转子组及定子组。外壳具有内壁、第一贯孔及第二贯孔, 第一贯孔及第二贯孔设于内壁。第一双金属片及第二双金属片设于内壁。第一双金属片的 第一端于受热翘曲后露出第一贯孔,第二双金属片的第二端于受热翘曲后露出第二贯孔。 转子组固设于外壳以带动外壳转动。定子组设于心轴。其中,第一双金属片的第一端的朝 向与外壳的转动方向实质上同向,第二双金属片的第二端的朝向与外壳的转动方向实质上 反向。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 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分解图。图2为图1中往方向Vl观看到的第一外壳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着方向3-3’的剖视图;图4为图3的第一双金属片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的散热片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散热片的俯视图7为图5的散热片与心轴的组装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第一外壳局部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第一外壳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第一外壳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第一外壳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 轮毂马达102 心轴104、204、304、404、504 第一外壳106 转子组108 定子组110、510:内壁112、512:第一贯孔114、514:第二贯孔116、516 第一双金属片116’ 双金属片原始状态118、518 第二双金属片120、520:第三端122,522 第一端124、524:第四端126,526 第二端128 外轮130:电磁铁132、180:散热片134 第三双金属片136:第四双金属片138 第三贯孔140:第四贯孔142 第七端144 第五端146 第八端148 第六端150 第一金属片152 第二金属片

162 第二外壳164:内孑L166 外侧缘面168:凹槽170、186、188、190 热管
172 一端174 线圈176 硅钢片178 另一端182:内侧壁184 侧面206 第一弹性元件a:翘曲量A1、A2、A3:夹角Cl 旋转中心C2:中心 D2、D4、D6、D8 朝向DT:转动方向GC1、GC2:气流hl、h2:厚度S1、S2:空间t 厚度Vl 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提出优选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说明,然而实施例所提出的内容,仅为举例说 明之用,而绘制的附图为配合说明,并非作为限缩本发明保护范围之用。再者,实施例的图 示亦省略不必要的元件,以利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爆炸图。轮毂马达100包 括心轴102、第一外壳104、第二外壳162、转子组106、散热片132、180及定子组108。定子组108可设于心轴102并包括线圈174及用以容置线圈174的硅钢片176。 定子组108邻近转子组106设置。转子组106包括硅钢片制成的外轮128及阵列电磁铁130,电磁铁130配置于外轮 128的内侧壁。转子组106与定子组108实质上同轴配置,当第一外壳104、定子组108及 转子组106组装后,定子组108的硅钢片176与转子组106的电磁铁130之间相距间隙。转子组106的外轮128固设于第一外壳104,且第一外壳104固设于第二外壳162。 当定子组108通电流后,转子组106因电磁感应而转动,并带动第一外壳104及第二外壳 162 一起转动。散热片132邻近第一外壳104的内壁110设于心轴102上而散热片180邻近第二 外壳162的内壁110设于心轴102上。散热片132及180可接收线圈174通电流后产生的 热量并将热量对流至空气中,此将于后续提到散热片时作说明。请参照图2,其绘示图1中往方向Vl观看到的第一外壳示意图。第一外壳104可利 用轴承装设于心轴102并具有第一贯孔112、第二贯孔114、第三贯孔138及第四贯孔140。第一贯孔112、第二贯孔114、第三贯孔138及第四贯孔140的直径例如是20毫米(mm),其 贯穿内壁110,以连通轮毂马达100的内部与外界,使轮毂马达100内部的热量可通过第一 贯孔112、第二贯孔114、第三贯孔138及第四贯孔140散逸至外界。以下进一步地介绍轮 毂马达100应用双金属片的散热机制。轮毂马达100还包括第一双金属片(bimetal) 116、第二双金属片118、第三双金属 片134及第四双金属片136。第一双金属片116具有相对应的第三端120及第一端122,第三端120邻近第一 贯孔112固设于内壁110。第一双金属片116选择性地遮蔽或露出第一贯孔112,进一步地 说,第一端122于受热翘曲后露出第一贯孔112。第二双金属片118具有相对应的第四端124及第二端126,第四端124邻近第二 贯孔114固设于内壁110。第二双金属片118选择性地遮蔽或露出第二贯孔114,进一步地 说,第二端126于受热翘曲后露出第二贯孔114。

第三双金属片134具有相对应的第七端142及第五端144,第七端142邻近第三 贯孔138固设于内壁110。第三双金属片134选择性地遮蔽或露出第三贯孔138,进一步地 说,第五端144于受热翘曲后露出第三贯孔138。第四双金属片136具有相对应的第八端146及第六端148,第八端146邻近第四 贯孔140固设于内壁110。第四双金属片136选择性地遮蔽或露出第四贯孔140,进一步地 说,第六端148于受热翘曲后露出第四贯孔140。第三端120、第四端124、第七端142及第八端146固设于第一外壳104的方式可 以应用焊接完成。当第一外壳104转动时,轮毂马达100的内部产生热量,第一双金属片116、第二双 金属片118、第三双金属片134及第四双金属片136受热翘曲而分别露出第一贯孔112、第 二贯孔114、第三贯孔138、第四贯孔140,使气流可通过第一贯孔112、第二贯孔114、第三贯 孔138、第四贯孔140而流通于外界与轮毂马达100的内部,以将轮毂马达100内部的热量 散逸至外界。进一步地说,请继续参照图2,第一双金属片116的第一端122的朝向D2与第一外 壳104的转动方向DT实质上同向,而第二双金属片118的第二端126的朝向D4与第一外 壳104的转动方向DT实质上反向。上述的第一端122的朝向D2与转动方向DT实质上同 向是指朝向D2与第一端122的切线速度方向为大致上同向。而第二端126的朝向D4与转 动方向DT实质上反向是指朝向D4与第二端126的切线速度方向为大致上反向。请参照图3,其绘示图2中沿着方向3-3’的剖视图。当第一双金属片116受热使 第一端122翘曲而露出第一贯孔112,热量透过气流GCl从第一贯孔112散逸至外界。同 时,第二双金属片118受热使第二端126翘曲而露出第二贯孔114,外界的气流GC2从第二 贯孔114流进第一外壳104内。如此,轮毂马达100的内部可透过第一贯孔112及第二贯 孔114与外界产生气流GC1、GC2,以冷却轮毂马达100的内部。进一步地说,如图3所示,当第一外壳104沿着转动方向DT转动时,空间S 1产生 高压,而空间S2产生低压。该高压使气流GCl从轮毂马达100的内部往外界的方向流动, 同时将轮毂马达100的内部的热量携带至外界。同时,该低压使气流GC2从外界往轮毂马 达100的内部流动,同时将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带进轮毂马达100的内部,对轮毂马达100的内部进行 冷却。第三双金属片134的第五端144的朝向D6与第一外壳104的转动方向DT实质上 同向,而第四双金属片136的第六端148的朝向D8与第一外壳104的转动方向DT实质上 反向。上述的第五端144的朝向D6与转动方向DT实质上同向是指朝向D6与第一端144 的切线速度方向为大致上同向。而第六端148的朝向D8与转动方向DT实质上反向是指朝 向D8与第六端148的切线速度方向为大致上反向。第三双金属片134、第四双金属片136、 第三贯孔138及第四贯孔140形成气流的原理相似于上述气流GCl及GC2的形成原理,在 此不再赘述。此外,优选的但非限定地,第一贯孔112、第二贯孔114、第三贯孔138及第四贯孔 140可均布于内壁110,可使轮毂马达100内部的热量均勻地散逸至外界。举例来说,请再 参照图2,第一贯孔112与第二贯孔114相对于旋转中心Cl的夹角Al约90度,第三贯孔 138与第四贯孔140相对于旋转中心Cl的夹角A2约90度,而第一双金属片116与第四双 金属片136相对于旋转中心Cl的夹角A3约90度。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在另一实施 态样中,第一双金属片116与第二双金属片118相对旋转中心Cl的夹角是第一角度,而第 三双金属片134与第四双金属片136相对旋转中心Cl的夹角是第二角度,其中,第一角度 不同于第二角度。此外,可通过控制第一双金属片116的翘曲程度来控制轮毂马达100的冷却性能。 进一步地说,请参照图4,其绘示图3的第一双金属片的放大示意图。第一双金属片116包 括第一金属片150及第二金属片152。第一金属片150具有第一热膨胀系数α 1,第二金属 片152位于第一金属片150与内壁110之间并具有第二热膨胀系数α 2。其中,第二热膨胀 系数α 2大于第一热膨胀系数α 1。例如,第二金属片152的材料可以是膨胀系数较大的铝 金属,而第一金属片150的材料可以是膨胀系数较小的镍铁合金(invar)。当第一双金属片116未受热时,第一金属片150大致平贴内壁110,如图4的原始 状态116’所示。当第一双金属片116受热时,第一双金属片116依据下列公式(1)、(2)及 (3)形成半径R的挠曲外型。依据半径R及第一双金属片116的材料性质及尺寸便可计算 出翘曲量a。ε = (α 2-α 1) Δ T................(1)
k =_SE2E^h2 +_ (2)
~ E22H42 +AE2Ex^h, + 6Ε2Ε,H21H,1+AE2E^h2+E,2J^ …“R = -................(3)
k上式(1)中,ΔΤ为温差。上式(2)中,El为第一金属片150的杨氏模数(Young's Modulus),E2为第二金属片152的杨氏模数,hi为第一金属片150的厚度,h2为第二金属 片152的厚度。透过调整参数El、E2、hl、h2、α 1及α 2,便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翘曲量a,由 此控制轮毂马达100的冷却性能。此外,第二双金属片118包括具有第三热膨胀系数α 3的第三金属片(未绘示) 及具有第四热膨胀系数α4的第四金属片(未绘示)。第四金属片位于第三金属片与内壁 之间。其中,第四热膨胀系数α 4大于第三热膨胀系数α 3。第三双金属片134包括具有第五热膨胀系数α 5的第五金属片(未绘示)及具有第六热膨胀系数α 6的第六金属片(未绘示)。第六金属片位于第五金属片与内壁之间。其中,第六热膨胀系数α 6大于第五热膨胀系数α 5。第四双金属片136包括具有第七热膨胀系数α 7的第七金属片(未绘示)及具有 第八热膨胀系数α 8的第八金属片(未绘示)。第八金属片位于第七金属片与内壁之间。 其中,第八热膨胀系数α 8大于第七热膨胀系数α 7。上述第二双金属片118、第三双金属片134及第四双金属片136的翘曲量的设计相 似于上述第一双金属片116的翘曲量a的设计,在此便不再赘述。此外,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6,图5绘示图1的散热片的示意图,图6绘示图5的散 热片的俯视图。散热片132的材料可以是导热性佳的材料,例如是铝或铜。如图5所示,散热片132邻近内壁110设于心轴102并具有十二个凹槽168、外侧 缘面166及相连接的内孔164与侧面184(侧面184绘示于图6)。侧面184连接外侧缘面 166与内孔164。凹槽168设于侧面184并从外侧缘面166贯穿至内孔164,但仍保留局部 厚度t (绘示于图6)。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在其它实施态样中,凹槽168亦可不贯穿 至内孔164,即凹槽168与内孔164之间可保留厚度,而于外侧缘面166露出开口。或者,凹 槽168与内孔164之间及凹槽168与外侧缘面166之间皆保留厚度。由于本实施例凹槽168的内侧壁182(绘示于图6)提供了更多的散热面积,故可 散逸更多轮毂马达100内部的热量。优选地,凹槽168可面向内壁110,缩短凹槽168与内壁110的贯孔间的热对流距 离。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在实施态样中,凹槽168亦可背向内壁110。虽然本实施例的凹槽168的数量以十二个为例作说明,然凹槽168的数量可以异 于十二个。举例来说,在实施态样中,凹槽168的数量可以是三十六个,其相邻二者的夹角 约为10度。或者,凹槽168的数量可以是其它数量,而其相邻二者的夹角亦可不相等。轮毂马达100还包括八根热管(heat pipe),其中四根热管170、186、188及190设 于散热片132上,另外四根热管则设于散热片180。以设于散热片132上的四根热管作说 明,热管中相邻二者相对于散热片132的中心C2的夹角约为90度,使该些热管170相对配 置,即,热管170与186相对配置,而热管188与190相对配置。相对配置的热管可扩大接 受热量的范围,使散热更平均。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在实施态样中,热管的数量可以 是奇数。或者,相对配置的热管亦可仅有一组。请参照图7,其绘示图5的散热片与心轴的组装示意图。以热管170为例说明,热 管170的一端172从外侧缘面166突出并延伸至与定子组108的线圈174连接,而其另一 端178可埋设于散热片132内。如此,线圈174的热量可透过热管170迅速地传导至凹槽 168并从凹槽168的内侧壁182(内侧壁182绘示于图6)对流至空气中。其余的热管与散 热片132的连接关系相似于热管170,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散热片180的结构相似于散热片132,散热片180与定子组108的连接关系 相似于散热片132与定子组108的连接关系,在此不再重复赘述。虽然本实施例的轮毂马达100包括散热片132及180,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实施例。 另一实施态样的轮毂马达可省略散热片132及180,仅透过上述的双金属片仍可对轮毂马 达100的内部进行散热。此外,虽然图示未绘示,然本实施例的第二外壳162具有第五贯孔、第六贯孔、第七贯孔及第八贯孔且轮毂马达100还包括第五双金属片、第六双金属片、第七双金属片及 第八双金属片,其结构与连接关系分别相似于第一外壳104上的第一贯孔112、第二贯孔 114、第三贯孔138、第四贯孔140、第一双金属片116、第二双金属片118、第三双金属片134 及第四双金属片136,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8,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第一外壳的局部示意图。 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沿用相同标号,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 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第一外壳204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06、第二 弹性元件(未绘示)、第三弹性元件(未绘示)及第四弹性元件(未绘示)。以下就第一弹 性元件206详细说明。第一弹性元件206连接第一双金属片116与第一外壳204。当轮毂马达内部的温 度较低时,第一双金属片116的翘曲量甚小,故第一弹性元件206所储存的弹性位能足以使 第一弹性元件206拉住第一双金属片116,避免第一双金属片116产生晃动或撞击第一外壳 204等问题。当轮毂马达的内部温度较高时,第一双金属片116因翘曲所产生的力量大于第一 弹性元件206的弹力,第一双金属片116因此完整地露出第一贯孔112而启动轮毂马达的 冷却及散热功能。进一步地说,在适当地设计第一弹性元件206的弹性系数(springconstant)下, 可控制第一双金属片116的开启时机,进而控制轮毂马达的冷却特性。此外,虽然图8未绘示该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三弹性元件及该第四弹性元件,然该 第二弹性元件连接第二双金属片118与第一外壳204,该第三弹性元件连接第三双金属片 134与第一外壳204,该第四弹性元件连接第四双金属片136与第一外壳204。该第二弹性 元件、该第三弹性元件及该第四弹性元件的弹簧常数的设计方式相似于上述的第一弹性元 件206,在此便不再赘述。第三实施例请参照图9,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第一外壳示意图。第三实 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沿用相同标号,在此不再赘述。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 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外壳304的贯孔的数量为两个且轮毂马达的双金属片的数 量为两个。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省略第一实施例的第三贯孔138、第四贯孔 140、第三双金属片134及第四双金属片136,仅保留第一贯孔112、第二贯孔114、第一双金 属片116及第二双金属片118。虽然本实施例的双金属片的数量仅有两个,然轮毂马达在运转时,气流仍可透过 第一贯孔112及第二贯孔114流通于外界与轮毂马达的内部,以将轮毂马达内部的热量散 逸至外界。该气流产生的原理于图3已说明,在此不再重复赘述。依照图3中气流产生的原理,本实施例可变形出多种实施态样,以下于第四实施 例及第五实施例中说明其中两种。第四实施例请参照图10,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第一外壳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沿用相同标号,在此不再赘述。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 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第一外壳404省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贯孔114、第三 贯孔138、第二 双金属片118及第三双金属片134,仅保留第一贯孔112、第四贯孔140、第一 双金属片116及第四双金属片136。第五实施例请参照图1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轮毂马达的第一外壳示意图。第五 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沿用相同标号,在此不再赘述。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外壳504 具有相对配置的第一贯孔512及第二贯孔514而且轮毂马达包括第一双金属片516及第二 双金属片518。轮毂马达的第一双金属片516与第二双金属片518相对于旋转中心Cl的夹角约 180 度。第一双金属片516及第二双金属片518设于第一外壳504,第一双金属片516具有 相对应的第三端520及第一端522,第三端520邻近第一贯孔512固设于第一外壳504的内 壁510。第二双金属片518具有相对应的第四端524及第二端526,第四端524邻近第二贯 孔514固设于内壁510。第一双金属片516的第一端522的朝向D2与第一外壳504的转动 方向DT实质上同向,第二双金属片518的第二端的朝向D4与第一外壳504的转动方向DT 实质上反向。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披露的轮毂马达,透过双金属片的设置,使轮毂马达内部达 到预定高温时,双金属片翘曲而露出贯孔,以将轮毂马达内部的产热散逸至外界。此外,轮 毂马达还可包括散热片及热管,以散逸更多轮毂马达内部的产热。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 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 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轮毂马达,包括 心轴;外壳,具有内壁、第一贯孔及第二贯孔,该第一贯孔及该第二贯孔设于该内壁; 第一双金属片,设于该内壁,该第一双金属片的第一端于受热翘曲后露出该第一贯孔;第二双金属片,设于该内壁,该第二双金属片的第二端于受热翘曲后露出该第二贯孔;转子组,固设于该外壳以带动该外壳转动;以及 定子组,设于该心轴;其中,该第一双金属片的该第一端的朝向与该外壳的转动方向实质上同向,该第二双 金属片的该第二端的朝向与该外壳的转动方向实质上反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第一双金属片还具有与该第一端相对应的第 三端,该第二双金属片还具有与该第二端相对应的第四端;其中,该第一双金属片的该第三端固设于该内壁,该第二双金属片的该第四端固设于 该内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第一贯孔及该第二贯孔之间相对于一旋转中 心的夹角实质上为9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第一贯孔及该第二贯孔之间相对于旋转中心 的夹角实质上为180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第一双金属片包括 第一金属片,具有第一热膨胀系数;及第二金属片,连接于该第一金属片且位于该第一金属片与该内壁之间并具有第二热膨 胀系数,其中该第二热膨胀系数大于该第一热膨胀系数;以及 该第二双金属片包括 第三金属片,具有第三热膨胀系数;及第四金属片,连接于该第三金属片且位于该第三金属片与该内壁之间并具有第四热膨 胀系数,其中该第四热膨胀系数大于该第三热膨胀系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第一金属片的材料及该第三金属片的材料为镍铁合金,该第二金属片的材料及该第 四金属片的材料为铝金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马达,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连接该第一双金属片与该外壳,该第一弹性元件用以当该第一双金属 片翘曲时,储存弹性位能;以及第二弹性元件,连接该第二双金属片与该外壳,该第二弹性元件用以当该第二双金属 片翘曲时,储存弹性位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外壳还具有第三贯孔及第四贯孔,该第三贯 孔及该第四贯孔设于该内壁,该轮毂马达还包括第三双金属片,设于该内壁,该第三双金属片的第五端于受热翘曲后露出该第三贯孔;第四双金属片,设于该内壁,该第四双金属片的第六端于受热翘曲后露出该第四贯孔;其中,第三双金属片的该第五端的朝向与该外壳的转动方向实质上同向,该第四双金 属片的该第六端的朝向与该外壳的转动方向实质上反向;其中,该第三贯孔与该第四贯孔之间相对于旋转中心的夹角实质上为90度,且该第一 贯孔与该第四贯孔之间相对该旋转中心的夹角实质上为90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第三双金属片还具有与该第五端相对应的第 七端,该第四双金属片还具有与该第六端相对应的第八端;其中,该第三双金属片的该第七端固设于该内壁,该第四双金属片的该第八端固设于 该内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毂马达,还包括第三弹性元件,连接该第三双金属片与该外壳,该第三弹性元件用以当该第三双金属 片翘曲时,储存弹性位能;以及第四弹性元件,连接该第四双金属片与该外壳,该第四弹性元件用以当该第四双金属 片翘曲时,储存弹性位能。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第三双金属片包括 第五金属片,具有第五热膨胀系数;及第六金属片,连接于该第五金属片且位于该第五金属片与该内壁之间并具有第六热膨 胀系数,其中该第六热膨胀系数大于该第五热膨胀系数;以及 该第四双金属片包括 第七金属片,具有第七热膨胀系数;及第八金属片,连接于该第七金属片且位于该第七金属片与该内壁之间并具有第八热膨 胀系数,其中该第八热膨胀系数大于该第七热膨胀系数。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马达,还包括 散热片,邻近该内壁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散热片具有多个凹槽及相连接的内孔与侧其中,该散热片以该内孔设于该心轴,所述多个凹槽设于该侧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散热片还具有外侧缘面,该侧面连接该外 侧缘面与该内孔,所述多个凹槽从该外侧缘面贯穿至该内孔。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定子组包括线圈,该轮毂马达还包括 热管,该热管的一端连接于该线圈,该热管的另一端连接于该散热片。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定子组包括线圈,该轮毂马达还包括 热管,该热管的一端连接于该线圈,该热管的另一端从该外侧缘面埋入该散热片内。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定子组包括线圈,该轮毂马达还包括多个热管,各所述多个热管的一端连接于该线圈,各所述热管的另一端连接于该散热片;其中,所述多个热管之二者为相对配置。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散热片的材料为金属。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轮毂马达,其中该散热片的材料为铝或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轮毂马达,其包括心轴、外壳、第一双金属片及第二双金属片。外壳具有内壁、第一贯孔及第二贯孔,第一贯孔及第二贯孔设于内壁。第一双金属片及第二双金属片设于内壁。第一双金属片的第一端于受热翘曲后露出第一贯孔,第二双金属片的第二端于受热翘曲后露出第二贯孔。第一端的朝向与外壳的转动方向实质上同向,第二端的朝向与外壳的转动方向实质上反向。
文档编号H02K11/00GK102130541SQ20101000072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5日
发明者何启豪, 林国桢, 林金亨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