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969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具有用于容纳电绕组的不规则几何形状的定子齿。
背景技术
能够用作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电机的定子通常具有铁芯,铁芯包括包围转子的一堆 叠片,在叠片和转子之间存在气隙。转子也具有铁芯。在永磁电机的情况下,转子具有多组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插入到转子芯中的开口中。定子叠片具有径向槽,定子绕组位于径向槽 中。绕组携带激励电流以产生转矩。叠片的位于两个连续槽之间的部分可被称为定子齿, 定子齿引导磁通。在传统的多相电机中,齿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当定子线圈被施加多相正弦电压时,定子齿的单独组和定子绕组形成多个磁极, 所述多个磁极产生磁通流动模式。例如,三相电机具有总共8个极和48个槽。一组6个槽 应是这里公开的48个槽的电机的特定示例的每个极的特性。定子绕组产生的磁通与电机 的转子产生的转子磁通相互作用,从而当使用多相电压激励定子绕组时,产生转子转矩。如在第12/566,723号共同专利申请中所解释的(所述共同专利申请于2009年9 月25日提交,名称为“电机的定子”,被受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通过由定子绕组产生的磁 通场和由转子产生的磁通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转矩形成均勻的转矩分量和变化的转矩分 量。由于气隙中的谐波磁通分布,导致由定子和转子形成变化的转矩分量。电机的总的输 出转矩为上述两个分量的结合。由于变化的转矩分量,引起产生转矩波动现象,这导致当 电机用作电动机时的电动机转矩输出速度振荡。如果电机用于在电动车辆动力系中产生转 矩,则转矩波动可导致传动系统速度振荡,当电机在车体和底盘结构中谐振时,会导致车辆 振动和噪声。定子磁通和转子磁通分布在存在于转子的外圆周和定子的内圆周之间的整个气 隙中。两个磁通分布中的最大分量被称为基本分量。在电机的正常操作期间,定子基本磁 通和转子基本磁通沿相同方向以相同速度旋转。因此,定子基本磁通和转子基本磁通之间 的相互作用产生恒定转矩。由于定子中的槽开口,使得气隙磁导(permance)不是常数,这 导致所谓的谐波磁通,谐波磁通的极数、旋转速度和方向与定子基本磁通和转子基本磁通 的极数、旋转速度和方向不同。不同的谐波磁通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与转矩波动相关联的 可变转矩。转矩波动具有不同的分量,所述不同的分量具有不同的频率。转矩波动的阶次 (order)被定义为转矩波动的频率与转子的旋转速度之比。对于大多数应用,特别是在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动力系应用的情况下(在混合动力 电动车辆动力系应用中,在与电牵引电动机的输出轴速度成比例的可变频率处出现转矩波 动分量),转矩波动需要被减小到可管理的水平。较高阶次的频率通常可通过动力系的机械 部件中的有限带宽被滤掉。然而,较低的频率导致不容易被滤掉的机械振荡。这样的振荡 在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动力系中是不可接受的。电动机的在较低频率处的转矩波动的存在导 致电动机产生不期望的振动和噪声。
3
在名称为“具有偏移极间隔的永磁电机”、2008年11月11日提交的第12Λ68,592 号申请中,通过调整转子携带的永磁体的几何形状来影响转矩波动的形状。通过以非对称 分布模式使用磁体,可在幅度上减小总的电机转矩波动。第12Λ68,592号申请受让给本发 明的受让人。用于减小转矩波动的另一种已知方法涉及转子结构,该转子结构包括以小角度增 量彼此偏斜的多个组件(section),使得一个组件的一个磁极相对于相邻的转子组件的极 轴成角度地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机具有定子叠片,所述定子叠片具有不规则齿。与具有叠片的规则齿 几何形状的传统定子相比,该电机能够减小如上所述的转矩波动的幅度,同时保持电机的 平均转矩基本恒定。虽然这里公开的实施例包括内永磁电机,但是本发明的定子叠片设计 可用于任何类型的电机。定子叠片的齿沿叠片的内径布置。本发明修改气隙磁导的变化的效果,同时保持 气隙磁导的一致的平均值,以减小谐波磁通,这导致目标转矩波动(特别是第M次转矩波 动)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定子围绕转子,在定子和 转子之间存在气隙,定子包括多个槽,所述多个槽在定子的整个内圆边缘向转子的旋转轴 线延伸,所述多个槽容纳电线圈绕组,所述多个槽限定定子齿,所述定子齿具有不规则的齿 形状的序列,从而气隙磁导被修改,以减小通过在定子上开槽产生的谐波转矩。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成对地形成定子齿来实现不规则的齿的几何形 状,其中,每对齿中的一个齿比该对齿中的相邻齿的长度长,这产生具有下降的谐波分量的 磁导变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可使用不规则的齿尖设计(诸如一个齿的凹进尖端以 及相邻齿的凸起尖端),来形成齿。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定子齿可被成对地布置,其中,每对齿中的一个齿可以 是传统设计,该对齿中的相邻齿可使用不规则的齿尖设计被形成。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定子齿可按照一组三个齿被布置,其中,两个齿被形成 有齿孔,不具有孔的第三齿被布置在具有孔的两个齿之间。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定子齿可按照一组两个齿被布置,其中,定子齿围绕定 子的内圆周被布置,每对齿中的一个齿比该对齿中的另一个齿短。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齿被成组地布置,其中,至少两个齿的齿尖的形状与该 组中另一齿的齿尖的形状不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定子具有定子齿,所述定子齿具有三种不同的齿尖轮 廓,所述齿按照每四个齿重复的模式被布置。


图1是永磁电机的一般的转子叠片的俯视图,该永磁电机具有按照V形磁体布置 而设置在转子的圆周上的磁体。
4
图Ia是从图1的剖面线Ia-Ia所在的平面观看时的图1的转子的横断面视图。图加是一般的永磁电机的单极组件的叠片组件的俯视图。图2b是图加中的定子组件的展开视图。图2c是定子叠片的俯视图,其中,按照绕组形成用于具有48个槽的定子绕组的8 个极的方式,以图解形式示出了定子槽中的定子绕组的布置。图3a示出了展开的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限定了单个定子极,图3a还示出了图 2b中的定子设计以进行比较。图北是作为图3a中的定子组件的角度布置θ的函数的磁导变化P的曲线图。图3c是图3a中的定子组件的最大谐波分量的曲线图。图4是具有不规则齿尖几何形状的叠片设计的齿的展开视图。图5是示出不规则齿与传统的齿设计的比较的设计。图6是具有不规则齿宽度的叠片设计的视图。图7是具有不规则齿的叠片设计的视图,所述不规则齿具有齿孔。图8是具有组合的窄齿宽度和不同长度的齿的叠片设计的视图。图9是具有不规则齿设计的定子叠片的视图,所述不规则齿设计具有三种类型的 齿尖轮廓。图10是具有不规则齿设计的定子叠片的视图,所述不规则齿设计具有三种不同 类型的齿尖轮廓。图11是示出传统齿设计的转矩分量的幅度和不规则齿设计的转矩分量的幅度的 图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一般的内永磁电机的极组件,该内永磁电机具有用于定子组件(如在 标号10处所示)的一般的规则齿槽分布。图Ia中的横断面视图示出了定子叠片10的堆 叠布置。叠片由导磁(permeable)黑色金属制成,并且形成有径向地延伸的槽12,槽12容 纳绕组14。永磁体16位于形成在转子叠片18中的开口中。转子叠片按照与图Ia所示的 定子的堆叠布置类似的方式被堆叠。定子磁通和转子磁通分布在如在标号20处所示的整 个气隙中。通过转子磁通和定子磁通的相互作用产生基本转矩分量。如上所述,基本磁通 模式沿相同方向以相同速度旋转,由此产生恒定转矩。由于槽12导致定子叠片的不连续性,所以气隙磁导不是常数,从而谐波磁通的极 数、旋转速度和方向与定子基本磁通和转子基本磁通的极数、旋转速度和方向不同。如上面 所解释的,这产生了转矩波动。转矩波动的阶次被定义为转矩波动的频率与转子的每秒旋 转速度之比。图加是不具有图1中所示的绕组的叠片组件10的视图。定子开口或槽限定径向 齿22。图2b是图加中所示的定子组件的展开视图,由此齿布置以直线呈现。每个齿在形 状上彼此相同,这导致沿定子圆周的模式重复。齿尖M被成形为遵循与比转子外径稍大的 直径对应的圆轮廓。如上所解释的,图2b中所示的齿槽模式导致谐波转矩分量。本发明将修正由定子槽导致的气隙磁导的变化,由此减小谐波磁通,这导致转矩 波动的幅度减小,尤其是第M阶次转矩波动的幅度减小。通过使用不规则齿形状的序列来实现这种减小。齿的形状被设计为调整由定子的开槽导致的气隙磁导。为了保持相同的平 均转矩和相同的定子绕组损失,本发明的叠片设计具有相同的槽面积,由此不改变主磁通 流动路径。图3a至图8的叠片设计示出了磁导调整的原理。上面讨论的不同齿轮廓的使用可推广到其它数量的多齿组合。图9和图10示出 了不规则齿模式构造的其它组合的示例。在这两种情况下,三种不同的齿轮廓被组合,以形 成具有不同定子齿模式的定子叠片。为了描述定子线圈绕组模式,假设绕组在图2c中的端子25处开始。图5中示出 的绕组的模式与每个实施例的定子设计的绕组模式类似。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的槽模式,所述槽模式具有多个槽组,每组具有三个不同圆周宽度的齿。绕组进入槽#6,并 延伸到槽#1。绕组穿过槽#1返回。然后,绕组延伸到槽#7,并进入槽#7。绕组穿过槽#12 返回,然后绕组进入槽#18。然后,绕组穿过槽#13返回,并进入槽#19。然后,绕组穿过槽 把4返回,并进入槽#30。然后,绕组穿过槽#25返回,并进入槽#31。然后,绕组穿过槽#36 返回,并进入槽#42。然后,绕组穿过槽#37返回,并进入槽#43。绕组穿过槽#48返回。然 后,绕组在端子27处结束,由此完成三相电机的第一相的绕组模式。三相电机的其它两相B和C的绕组具有类似的进入和返回模式。由槽#1至槽#6 限定的齿以及它们各自的绕组建立第一极。类似地,由用于槽#7至槽#12的齿以及绕组建 立第二极。由用于槽#13至槽#18的齿以及绕组建立第三极。由用于槽#19至槽#24的齿 以及绕组建立第四极。由用于槽#25至槽#30的齿以及绕组建立第五极。由用于槽#31至 槽#36的齿以及绕组建立第六极。由用于槽#37至槽#42的齿以及绕组建立第七极。由用 于槽#43至槽#48的齿以及绕组建立第八极。因此,总共有8个极和48个槽,其限定了由 字母A、B和C标识的三个相。图3a示出了具有规则齿沈的叠片和具有不规则齿观、30的叠片(齿每隔一个较 短)。图北示出了由于定子槽开口导致的气隙磁导变化。如图北的左侧视图所示,规则形 状的齿具有规则的变化,如图北的右侧视图所示,不规则形状的齿具有不规则的变化。图 3c的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分别示出了两组叠片的最低谐波分量。具有规则齿的传统叠片的 最低磁导谐波的阶次与齿数相同。另一方面,由于选择了交替的齿模式,所以具有不规则齿 的叠片包含强的低阶次谐波,所述低阶次是齿数的一半。可按照多种不同方式来调整气隙磁导,所述方式包括调整相邻齿的相对高度。从 实用的角度来说,可通过使用图4中所示的叠片设计来实现从一个齿边缘到下一个齿边缘 的平滑转换。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齿的边缘的长度可与传统的齿的长度相等,在图5中的标 号32处示出了最小气隙长度。为了实现磁导调整,如图4中的标号34和36处所示,按照 下述方式修改齿顶的形状齿每隔一个具有凹进尖端34,而其它齿尖具有凸起形状36。为 了保持最小气隙长度32,齿尖的最外点可相对于转子表面38位于与传统叠片的规则齿的 距离相同的距离处。图5示出了与传统叠片的轮廓40重叠的图4的不规则齿的叠片设计。尖端凹进 和尖端凸起由尺寸箭头示出。实现沿着气隙的期望的磁导调整(由此减小转矩波动)的另一方式是改变整个齿 形状,使得齿每隔一个展示出比相邻齿的磁导稍微低的磁导(如图6所示)。这可通过使齿 每隔一个稍微较窄(如标号42所示)来实现。每个槽的尺寸可保持不变,导致一半的齿比另一半的齿宽(如标号44所示)。通过在齿尖中引入一个或多个孔46 (如图7所示),也可改变齿的等效磁导。如果 齿每隔一个被设计为具有一个或多个孔,而另一半的齿相对于传统设计保持不变,则结果 是在叠片轮廓中所有齿的外形相同,而包含孔的那些齿将具有较低的磁导,导致与如上所 述的磁导调整效果类似的磁导调整效果。最后,图3a至图7所示的设计选项可按照多种方式被组合,以形成可利用各个设 计的组合效果的优点的新设计选项。在图8中示出了这些可行的组合中的一个组合的示 例。图8示出了组合了图3a和图6中描述的不规则齿设计的叠片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具 有较短齿设计(图3a至图3c)的优点与窄齿设计的优点结合,以产生更大的转矩波动降 低。图9示出了具有在标号观‘,34'和36'处示出的三种不同的齿轮廓,所述三种 不同的齿轮廓产生了每组6个齿重复的模式。图10示出了具有三种类型的齿尖轮廓的不规则齿的示例。每组4个齿重复齿尖 分布模式。为了量化新定子叠片设计的优点,可对遵循在图3a至图10中示出的模式的多个 不同齿顶设计运行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建议的不规则齿设计可有效减小第M次转矩波 动分量(对于具有48个齿的定子),而仅对平均转矩值有微小冲击。图11示出了包括本发明的公开实施例的定子的第M次谐波和第48次谐波的相 对幅度的比较。如该图所示,例如,图8的窄齿和较短齿设计的第M次转矩谐波分量可比 传统设计的第M次转矩谐波分量小大约40%。虽然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作出修改。所有的这些修改及其等同物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定子围绕转子,在定子和转子之间存在气隙, 定子包括多个槽,所述多个槽在定子的整个内圆边缘向转子的旋转轴线延伸,所述多个槽容纳电线圈绕组,所述多个槽限定定子齿,所述定子齿具有不规则的齿形状的序列,从而气隙磁导被修 改,以减小通过在定子上开槽产生的谐波转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中,所述定子齿围绕所述圆边缘被布置为多组,每组 限定单独的磁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中,当多相电压被施加到定子绕组时,所述齿适于 引导磁通流动路径中的磁通穿过气隙,从而定子绕组产生的磁通与转子产生的磁通相互作 用,以产生转子转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中,转子包括由导磁金属制成的叠片,当多相电压被 施加到定子绕组时,定子的基本磁通模式适于与转子的基本磁通模式相互作用,从而产生 相对恒定的转矩。
全文摘要
一种电机,具有定子和转子,定子围绕转子,在定子和转子之间存在气隙。定子具有其内圆边缘中的多个槽,所述多个槽用于容纳定子线圈绕组。所述多个槽限定的定子齿具有不规则形状,以修改气隙中的可变磁通流动模式,从而在对转子转矩的平均值产生最小影响的情况下减小谐波转矩分量。
文档编号H02K1/14GK102122852SQ20111000501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1日
发明者梁峰, 欧阳文, 迈克尔·W·德格纳, 阿尔费雷多·R·穆尼奥斯 申请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