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流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6842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流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变流器冷却装置,用于变流器,所述变流器包括功能柜(51)和功率柜(52),所述功能柜(51)内部形成有功能柜容置空间,该功能柜容置空间中容置有变流器功能元器件;所述功率柜(52)内部形成有功率柜容置空间;所述变流器冷却装置包括用于给所述功率模块(201)散热的液冷散热器(203),所述变流器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变流器内的用于给所述变流器功能元器件和电感器(54)散热的液冷装置(10),所述变流器内部还设置有用于产生循环气流的风机(20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变流器内部设置液冷装置,大大地降低了变流器机柜内的空气温度,从而提高了机柜内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专利说明】一种变流器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流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功率变流器(包括风电变流器、光伏逆变器)的结构设计越来越紧凑,这样,一方面造成热量越来越集中,另一方面造成散热更加困难。过去解决之道通常是将变流器中的发热元件(如IGBT,整流桥)等安装在铜(铝)制的散热器上,并在该散热器的柜(壳)体上加装风扇,配合设计的风道让热量散到外部。但是随着功率密度的提高,变流器发热量的增大,风冷已经不能满足散热的要求。近年来,水冷散热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它不但在散热效果上超过了如风冷、热管等散热方式,在噪音控制,应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的电力电子产品的散热上,水冷散热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
[0003]在采用水冷散热以后,为了使变流器机柜的密封IP等级可以做得更高,同时也为了满足各种恶劣环境的使用要求,除了高热流密度的IGBT采用直接水冷的散热方式以外(通过液冷散热器将IGBT的热量散发到机柜外),变流器机柜内部的其它发热元件(包括电感、铜排、接触器、断路器、电容模块、熔丝等等)通常采用先将热量传递给变流器机柜内部的空气,被加热后的空气在风机的驱动下进入变流器柜内的气液热交换器,由于温差的作用,空气的热量将传递给气液热交换器,气液热交换器的热量将进一步地传递给气液热交换器的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将该热量带出变流器机柜,进入外部的热交换器中(通常为风冷式的热交换器),最终由该外部的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到大气中,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如图1所示。
[0004]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上述所叙述的热量传递过程中,由于热阻的存在,变流器机柜内发热元件的温度必须大于机柜内的空气温度,机柜内的空气温度必须大于气液热交换器的温度,气液热交换器的温度必须大于冷却液的温度;同样的,变流器机柜内的冷却液温度必须大于外界的环境温度,才能满足热量从柜内的发热元件传递到变流器外界空气的过程。
[0005]因此,机柜内的空气温度一般会比外界环境温度高10度?30度,局部区域甚至会更高。例如当外界环境温度为45度的时候,机柜内的空气温度将达到70度甚至更高。
[0006]众所周知,影响器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其所使用的环境温度。采用水冷散热的变流器,其柜内空气温度比外界环境温度要高很多,为了保证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一般需要使用非标耐高温的器件来解决,而采用非标耐高温的器件的成本将成倍增加。但是如果不使用耐高温器件,变流器将会频繁的出现各种故障,器件的定期更换和定期维护成本将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使用水冷散热的变流器,其柜内空气温度比外界环境温度要高很多,降低了机柜内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增加了变流器的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变流器的冷却系统。
[0008]本实用新型就其技术目的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如下: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流器冷却装置,用于变流器,所述变流器包括功能柜和功率柜,所述功能柜的侧面与所述功率柜的侧面贴合在一起;所述功能柜内部形成有功能柜容置空间,该功能柜容置空间中容置有变流器功能元器件;
[0010]所述变流器冷却装置包括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所述功率柜内部形成有功率柜容置空间,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出液管道贯穿该功率柜,并伸入所述功率柜容置空间中;所述功率柜容置空间设有功率模块容置空间和电感器容置空间;所述功率模块容置空间中设置有功率模块,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设置有电感器;
[0011]所述变流器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功率模块容置空间中用于给所述功率模块散热的液冷散热器,该液冷散热器具有液冷散热器进液口和液冷散热器出液口 ;所述功率模块设置在所述液冷散热器上;
[0012]所述变流器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变流器内的用于给所述变流器功能元器件和所述电感器散热的液冷装置,该液冷装置包括冷凝器、压缩机以及蒸发器;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成第一封闭回路;该第一封闭回路中设有制冷剂;所述冷凝器具有冷凝器进液口和冷凝器出液口 ;
[0013]所述液冷散热器进液口和所述冷凝器进液口分别与所述进液管道连通;所述液冷散热器出液口和所述冷凝器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出液管道连通;
[0014]所述变流器内部还设置有用于产生循环气流的风机。
[0015]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所述电感器的侧部;
[0016]所述液冷装置包括多个所述蒸发器,该多个蒸发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和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
[0017]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电感器的上部或侧部。
[0018]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变流器功能元器件设置在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的上部;
[0019]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中的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的下部。
[0020]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功率模块包括IGBT。
[0021]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变流器功能元器件包括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变压器、电容模块。
[0022]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变流器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变流器外部的外部热交换器以及冷却液供应装置;所述外部热交换器具有外部热交换器进液口和外部热交换器出液口,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具有冷却液供应装置进液口和冷却液供应装置出液口;
[0023]所述出液管道与所述外部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所述外部热交换器出液口与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进液口连通,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出液口与所述进液管道连通;
[0024]所述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所述外部热交换器、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及其相互连通的通道中设有第一冷却液。[0025]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泵、第一液冷热交换器;该第一液冷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和第一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所述蒸发器具有蒸发器进液口和蒸发器出液口;
[0026]所述蒸发器出液口与所述泵的泵进液口连通,所述泵的泵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与所述蒸发器进液口连通,从而构成第三封闭回路;所述第三封闭回路中设有第二冷却液。
[0027]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泵设置于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所述电感器的侧部。
[0028]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液冷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液冷热交换器,所述多个第一液冷热交换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和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
[0029]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所述第一液冷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电感器的上部或侧部。
[0030]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冷热交换器;该第二液冷热交换器具有第二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和第二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所述蒸发器具有蒸发器进液口和蒸发器出液口;
[0031 ] 所述蒸发器进液口与所述进液管道连通,所述蒸发器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与所述出液管道连通。
[0032]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液冷热交换器或所述第二液冷热交换器上。
[0033]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蒸发器上。
[0034]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中,所述功率柜容置空间和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分别密闭或相互导通。
[003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变流器内部设置液冷装置,大大地降低了变流器机柜内的空气温度,从而提高了机柜内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液冷装置和液冷散热器共用进液和出液管道,其管路结构布局紧凑、简单实用,成本较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37]图1为现有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图2所示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5为图4所示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7为图6所示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9为图8所示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管路连接示意图;[0047]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0048]图1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13为图12所示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1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0051]图15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16为图15所示的变流器冷却装置的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第一实施例
[0054]参见图2、图3和图10,图2、图3和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变流器
冷却装置。
[0055]参照图2和图3,该变流器冷却装置,用于变流器,变流器包括功能柜51和功率柜52,功能柜51的侧面与功率柜52的侧面贴合在一起;功能柜51内部形成有密闭的功能柜容置空间,该功能柜容置空间中容置有变流器功能元器件;
[0056]本实施例中,变流器功能元器件包括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变压器、电容模块。
[0057]进一步地,参见图2,变流器冷却装置包括进液管道401和出液管道402 ;功率柜52内部形成有密闭的功率柜容置空间,进液管道401和出液管道402贯穿该功率柜52,并伸入功率柜容置空间中;功率柜容置空间划分为上部的功率模块容置空间和下部的电感器容置空间,进液管道401和出液管道402设置在功率模块容置空间和电感器容置空间之间;功率模块容置空间中设置有功率模块201,电感器容置空间中设置有电感器54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感器54为立式摆放。
[0058]一般地,功率模块包括IGBT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005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变流器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功率模块容置空间中用于给功率模块201散热的液冷散热器203,该液冷散热器203具有液冷散热器进液口和液冷散热器出液口 ;功率模块201设置在液冷散热器203上。液冷散热器201 —般由金属导热体或其它非金属导热体制成,功率模块201工作时散发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由导热体制成的液冷散热器201,液冷散热器201上的热量则通过该液冷散热器201中的冷却液带走。
[006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0,液冷散热器进液口与进液管道401连通;液冷散热器出液口与出液管道402连通;
[0061]变流器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变流器外部的外部热交换器30以及冷却液供应装置40 ;外部热交换器30具有外部热交换器进液口和外部热交换器出液口,冷却液供应装置40具有冷却液供应装置进液口和冷却液供应装置出液口 ;
[0062]出液管道402与外部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外部热交换器出液口与冷却液供应装置进液口连通,冷却液供应装置出液口与进液管道401连通;
[0063]这样,液冷散热器203、出液管道402、进液管道401、外部热交换器30、冷却液供应装置40及其相互连通的通道构成第二封闭回路;
[0064]冷却液供应装置40用于向进液管道401中输入第一冷却液。该第一冷却液可在第二封闭回路中循环。[0065]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液可为水、乙二醇、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中两者的混合液等(例如乙二醇水溶液、丙二醇水溶液)。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冷却液为水、乙二醇的混合液。
[0066]液冷散热器203对功率模块201的散热过程如下:功率模块201在工作时发出热量,该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由导热体制成的液冷散热器203,该液冷散热器203中的第一冷却液通过与该液冷散热器203进行热交换获得该液冷散热器203上的热量,然后该第一冷却液将热量带出变流器,再通过外部热交换器30将热量散发到变流器外部的空气中,最后重新回到冷却液供应装置40中,从而实现了第一冷却液的循环使用。
[0067]当然可以理解,外部热交换器30并不是必要装置,变流器内部的空气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却液后,该第一冷却液可通过出液管道402直接排出,或进入其他系统(如锅炉系统)。
[0068]本实施例中,变流器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变流器内的用于给变流器功能元器件和电感器54散热的液冷装置10,该液冷装置10包括冷凝器103、压缩机102以及蒸发器101 ;冷凝器103、蒸发器101和压缩机102通过管路连接成第一封闭回路,该管路包括膨胀阀等管路组件;该第一封闭回路中设有制冷剂;冷凝器103具有冷凝器进液口和冷凝器出液口 ;
[0069]冷凝器进液口与进液管道401连通;冷凝器出液口与出液管道402连通;这样,冷却液供应装置40向进液管道401中输入的第一冷却液可经冷凝器103流到出液管道402中,从而流出变流器。
[0070]液冷装置10的散热过程如下:变流器内部的变流器功能元器件和电感器54将其发出的热量散发给变流器内部的空气,蒸发器101将变流器内部的空气所携带的热量吸收,并通过该热量将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该蒸发的制冷剂在压缩机102的作用下进入冷凝器103,并在该冷凝器103中与同样处于该冷凝器103中的第一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将制冷剂所携带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却液,并由第一冷却液带出变流器。
[0071]本实施例中,冷凝器103和压缩机102设置在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电感器54的侧部;
[0072]本实施例中,液冷装置10包括多个蒸发器101,该多个蒸发器101分别设置在功能柜容置空间和电感器容置空间中;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蒸发器101设置在电感器54的上部;
[0073]本实施例中,变流器功能元器件设置在功能柜容置空间的上部;功能柜容置空间中的蒸发器101设置在功能柜容置空间的下部。
[0074]功率柜容置空间和功能柜容置空间分别设置有用于产生循环气流的风机202。
[007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101上均安装有风机202 ;在柯恩达效应的作用下,功能柜容置空间中的风机202可产生在该功能柜容置空间中循环的气流,从而加快功能柜容置空间中的空气的流动速度。相似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风机202可产生在该功率柜容置空间中循环的气流,从而加快功率柜容置空间中的空气的流动速度。
[0076]第二实施例
[0077]参照图4、图5和图10,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电感器54以及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蒸发器101和风机202的设置位置。[0078]在本实施例中,电感器54为卧式摆放。
[0079]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蒸发器101设置在该电感器54的侧部(如电感器54与变流器后门板之间)。同样地,安装于该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蒸发器101上的风机202也设置在该电感器54的侧部。而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变流器内部元件布局得更加紧凑。
[0080]第三实施例
[0081]参照图6、图7和图11,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液冷装置10还包括泵104、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 ;并且蒸发器101仅设置在功率柜容置空间中;风机202安装于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上。
[0082]该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具有第一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和第一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蒸发器101具有蒸发器进液口和蒸发器出液口 ;
[0083]蒸发器出液口与泵104的泵进液口连通,泵104的泵出液口与第一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第一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与蒸发器进液口连通,从而构成第三封闭回路;第三封闭回路中设有第二冷却液。
[0084]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却液可为水、乙二醇、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中两者的混合液等(例如乙二醇水溶液、丙二醇水溶液)。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冷却液为水、乙二醇的混合液。
[0085]其中,泵104用于提供该第二冷却液在该第三封闭回路中循环的动力。第二冷却液在该泵104的驱动下,通过第一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进入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中,与变流器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变流器内部的空气所携带的热量,然后从第一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流出,再通过蒸发器进液口进入蒸发器101,并在蒸发器101中与同样在该蒸发器101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将该第二冷却液所携带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最后,通过在冷凝器103中所进行的制冷剂与第一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将变流器内部空气的热量传递到变流器外部。
[0086]本实施例中,泵104设置于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电感器54的侧部。
[0087]本实施例中,液冷装置10包括多个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多个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分别设置在功能柜容置空间和电感器容置空间中。
[0088]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设置在电感器54的上部。
[0089]每个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上均安装有风机202 ;在柯恩达效应的作用下,功能柜容置空间中的风机202可产生在该功能柜容置空间中循环的气流,从而加快功能柜容置空间中的空气的流动速度。相似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风机202可产生在该功率柜容置空间中循环的气流,从而加快功率柜容置空间中的空气的流动速度。
[0090]第四实施例
[0091]参照图8、图9和图11,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电感器54以及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和风机202的设置位置。
[0092]在本实施例中,电感器54为卧式摆放。
[0093]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设置在该电感器54的侧部(即电感器54与后门板之间)。同样地,安装于该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上的风机202也设置在该电感器54的侧部。而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变流器内部元件布局得更加紧凑。
[0094]第五实施例[0095]参考图12、图13以及图14,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液冷装置10还包括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并且蒸发器101仅设置在功率柜容置空间中;风机202安装于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上。
[0096]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4,液冷装置10还包括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该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具有第二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和第二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蒸发器101具有蒸发器进液口和蒸发器出液口 ;
[0097]蒸发器进液口与进液管道401连通,蒸发器出液口与第二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第二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与出液管道402连通。这样,第一冷却液可以依次通过蒸发器101和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而流出变流器。
[0098]其中,第一冷却液从蒸发器进液口进入蒸发器101,被蒸发器101吸收热量而降温,然后从蒸发器出液口流出,进入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与变流器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吸收变流器空气中的热量,然后流出变流器。
[0099]为了使变流器内部的空气与第一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更有效率,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可以设置多个。该多个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分别设置在功能柜容置空间和电感器容置空间中。
[0100]每个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上均安装有风机202 ;在柯恩达效应的作用下,功能柜容置空间中的风机202可产生在该功能柜容置空间中循环的气流,从而加快功能柜容置空间中的空气的流动速度。相似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风机202可产生在该功率柜容置空间中循环的气流,从而加快功率柜容置空间中的空气的流动速度。
[0101]第六实施例
[0102]参考图15以及图16,第六实施例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功能柜51和功率柜52是相互导通的,且风机202在变流器内仅产生一个气流循环。
[0103]具体地,参照图15,在科恩达效应的作用下,由风机202所产生的气流可以贴着功能柜容置空间和功率柜容置空间的内壁进行流动,从而构成一个气流循环,加快蒸发器101与变流器内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0104]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变流器冷却装置,用于变流器,所述变流器包括功能柜(51)和功率柜(52),所述功能柜(51)的侧面与所述功率柜(52)的侧面贴合在一起;所述功能柜(51)内部形成有功能柜容置空间,该功能柜容置空间中容置有变流器功能元器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冷却装置包括进液管道(401)和出液管道(402);所述功率柜(52)内部形成有功率柜容置空间,所述进液管道(401)和所述出液管道(402)贯穿该功率柜(52),并伸入所述功率柜容置空间中;所述功率柜容置空间设有功率模块容置空间和电感器容置空间;所述功率模块容置空间中设置有功率模块(201),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设置有电感器(54); 所述变流器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功率模块容置空间中用于给所述功率模块(201)散热的液冷散热器(203),该液冷散热器(203)具有液冷散热器进液口和液冷散热器出液口 ;所述功率模块(201)设置在所述液冷散热器(203)上; 所述变流器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变流器内的用于给所述变流器功能元器件和所述电感器(54)散热的液冷装置(10),该液冷装置(10)包括冷凝器(103)、压缩机(102)以及蒸发器(101);所述冷凝器(103)、所述蒸发器(101)和所述压缩机(102)通过管路连接成第一封闭回路;该第一封闭回路中设有制冷剂;所述冷凝器(103)具有冷凝器进液口和冷凝器出液口; 所述液冷散热器进液口和所述冷凝器进液口分别与所述进液管道(401)连通;所述液冷散热器出液口和所述冷凝器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出液管道(402 )连通; 所述变流器内部还设置有用于产生循环气流的风机(20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03)和所述压缩机(102)设置在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所述电感器(54)的侧部; 所述液冷装置(10)包括多个所`述蒸发器(101 ),该多个蒸发器(101)分别设置在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和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 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所述蒸发器(101)设置在所述电感器(54 )的上部或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功能元器件设置在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的上部; 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中的所述蒸发器(101)设置在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201)包括IGB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功能元器件包括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变压器、电容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变流器外部的外部热交换器(30)以及冷却液供应装置(40);所述外部热交换器(30 )具有外部热交换器进液口和外部热交换器出液口,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40 )具有冷却液供应装置进液口和冷却液供应装置出液口 ; 所述出液管道(402)与所述外部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所述外部热交换器出液口与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进液口连通,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出液口与所述进液管道(401)连通; 所述出液管道(402)、所述进液管道(401)、所述外部热交换器(30)、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40)及其相互连通的通道中设有第一冷却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10)还包括泵(104)、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该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具有第一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和第一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所述蒸发器(101)具有蒸发器进液口和蒸发器出液口 ; 所述蒸发器出液口与所述泵(104)的泵进液口连通,所述泵(104)的泵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与所述蒸发器进液口连通,从而构成第三封闭回路;所述第三封闭回路中设有第二冷却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104)设置于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所述电感器(54)的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10)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所述多个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分别设置在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和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 所述电感器容置空间中的所述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设置在所述电感器(54)的上部或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10)还包括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该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具有第二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和第二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所述蒸发器(101)具有蒸发器进液口和蒸发器出液口 ; 所述蒸发器进液口与所述进液管道(401)连通,所述蒸发器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液冷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液冷热交换器出液口与所述出液管道(402 )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2)安装于所述第一液冷热交换器(106)或所述第二液冷热交换器(105)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2)安装于所述蒸发器(101)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变流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柜容置空间和所述功能柜容置空间分别密闭或相互导通。
【文档编号】H02M1/00GK203537218SQ201320602890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周泽平, 盛小军, 周党生 申请人:深圳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