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308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更确切而言,涉及一种在电弧消除器的闭合状态时,可防止用在配电板上的电弧消除器的插入或者抽出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



背景技术:

普遍而言,配电板是一种将接收到的电力供应给安装在每个用户侧的负载系统的设施。配电板可在高压电力转换为低压电力之后对电力进行分配。所述配电板上可设有开关设备、避雷器、变压器、断路器、各种测量设备等。

电弧消除器可安装于所述配电板中。可插入该配电板或从该配电板上抽出的电弧消除器,被称作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当该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插入配电柜时,其与配电板上的母线和接地母线相连接。当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处于插入状态时,该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通常使布置于其中的两个电极(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保持在断开状态(未导通状态,绝缘状态)。然后,当配电板上产生电弧故障时,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迅速移动从而对所述两个电极施加电流,从而将系统接地并消灭电弧。

所述电弧消除器可包括:灭弧单元,并且因为具有优良绝缘性能的惰性绝缘气体(sf6)填充在壳体中,所以所述灭弧单元通过绝缘材料进行绝缘。可以安装所述灭弧单元,从而将两个电极(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在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壳体中彼此间隔开。可替换地,可以安装所述灭弧单元,从而使可移动电极可以在壳体中进行位置改变。

灭弧单元的高压电极可与配电板的固定母线相连接,因此高压电力可一直应用于该高压电极。

灭弧单元的接地电极可与配电柜安装区域的地线通过接地母线或者接地电缆相连接。

电弧消除器可以在通过可移动电极将电流应用于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的闭合模式下操作,并且可以在打开模式(恢复模式)下操作,在该打开模式(恢复模式)下,在可移动电极与高压电极或接地电极分开时,维持该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绝缘状态。

灭弧单元的可移动电极可在闭合模式时移动以与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中的每一个相接触,从而可将电流应用于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

灭弧单元的可移动电极可以在打开模式(或恢复模式)时移动以与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不接触,从而将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彼此绝缘。

但是,传统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可能具有如下问题。

当电弧消除器处于闭合状态,即,当电弧消除器的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处于导通状态时,如果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前后移动,则可能产生电弧故障。

相关现有技术已在韩国公开专利出版物编号10-2015-0089732a中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具体描述的一个方面旨在提出一种当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处于闭合状态时,能防止该电弧消除器的插入或抽出的并能将电弧故障最小化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

为了达到这些和其他的优势并根据该说明书的目的,如本文中实施例所述的以及广泛描述的,提出一种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其包括:电弧消除器主体;以及构造为移动该电弧消除器主体的滑架模块,其中所述滑架模块包括:插入和抽出螺钉;由该插入和抽出螺钉移动的转向架;安装于所述转向架的部分处从而可上下移动的活动销;以及由用来转动插入和抽出螺钉的手柄推动而向后移动的活动销升降架,且所述活动销升降架构造为向上移动活动销;并且,其中所述电弧消除器主体包括:具有空间的外壳;灭弧器,其安装于所述外壳处,且包括布置以向空间来回移动的活动杆;固定体,其布置于空间处,且具有用于将活动销插入其中的插孔;联锁体,所述联锁体设置为能够移动到在插孔和活动销之间的第一位置以及除了插孔和活动销之间的第一位置以外的第二位置;以及联锁体移动构件,通过与活动杆的配合来进行操作,并构造为可将联锁体移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

联锁体移动构件可以包括:构造为当灭弧器处于闭合状态时将所述联锁体移动到第一位置的连杆。

所述连杆可以包括:安装在外壳处的转动轴;安装在转动轴处的第一杆件,其可接触活动杆的端部;以及安装在转动轴处的第二杆件,且其构造为可将联锁体来回移动。

联锁体可以包括:与第二杆件的端部的前方部分相接触的前端接触部;以及与第二杆件的端部的后方部分相接触的后端接触部。前端接触部和后端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第二杆件的所述端部的前后宽度。

联锁体可进一步包括:从前端接触部和后端接触部的其中之一凸起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前端接触部和后端接触部中的另一个间隔开。

联锁体可以进一步包括:导引到固定体的导引部;以及从该导引部突出的活动销接触部,且当活动销向上移动时,该活动销接触部与活动销的上端相接触。该导引部可以形成为来回长于活动销接触部。

外壳可以在其下板部上设有下部通孔,用于导引活动销的上下运动的活动销导引件穿过该下部通孔。

固定体可以包括:位于空间中处于垂直状态的第一体部分;以及位于水平状态的在第一体部分的区域处形成的第二体部分,并且其具有位于活动销上方的插孔。

电弧消除器主体可进一步包括可以安装于固定体并构造为用于导引联锁体的线性运动的一个或多个联锁体导引件。

狭槽,由联锁体导引件引导,可形成在联锁体处以便是来回延展的。

本发明可以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第一,当电弧消除器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手柄限制电弧消除器主体的移动。这可防止在电弧消除器主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弧消除器主体移动而发生的电弧事故。

第二,可通过联锁体的简单构造以及联锁体移动构件与活动杆的相互作用来防止电弧事故。

第三,可防止联锁体移动构件和联锁体彼此分开。

第四,联锁体可以以高可靠性稳定移动。

本申请进一步的应用范围将从下文给出的具体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但是,应该能理解到这些具体描述和特殊案例,在阐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同时,仅仅作为阐释的方式,因为在本发明构思和保护范围以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将从具体描述中对本领域内那些技术人员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被结合在此说明书中构成其一部分,图示了例示性实施例与说明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配电柜的主视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放大方式的主视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处于抽出位置时配电柜内部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处于插入位置时配电柜内部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灭弧器的范例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灭弧器的范例的剖视图,其示出灭弧器的打开状态;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灭弧器的范例的剖视图,其示出灭弧器的闭合状态;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滑架模块的俯视图;

图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滑架模块的主视图,以局部放大的方式;

图10为示出用于操作图8和9中所示的滑架模块的手柄的立体图;

图11为示出在图8和9中所示的活动销位于下降位置时活动销升降架的剖视图;

图12为示出在图8和9中所示的活动销位于上升位置时活动销升降架的剖视图;

图1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电弧消除器主体内部的侧面剖视图;

图1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弧消除器主体内部的侧面剖视图;

图15为以放大方式示出图13所示的固定体和联锁体的立体图;

图16为示出活动销完全上移至图14所示的固定体时的立体图;

图17为示出图13所示的联锁体已移动至限制活动销的向上运动的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18为示出活动销已完全上移至图14所示的固定体时的俯视图;

图19为示出图14所示的联锁体已移动至限制活动销的向上运动的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20为图18中沿着‘a-a’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21为图19中沿着‘b-b’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22为图19中沿着‘c-c’线所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优选结构的细节进行描述。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配电柜的主视图。图2为以放大方式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主视图。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处于抽出位置时配电柜内部的侧面剖视图。以及,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处于插入位置时配电柜内部的侧面剖视图。

电弧消除器容纳腔2,其构造为将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1容纳其中,其可形成在配电柜(d)上。该配电柜可以包括:构造为可将电弧消除器容纳腔2打开和关闭的门3。

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1(下文中,将被称作“电弧消除器”)包括:电弧消除器主体4,以及构造为移动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滑架模块5。

电弧消除器主体4可以布置于滑架模块5之上。并且电弧消除器主体4可通过在滑架模块5上的向后移动而移动至插入位置,或者通过在滑架模块5上的向前移动而移动至抽出位置。

电弧消除器1可以包括构造为消灭电弧的灭弧器30。可以在电弧消除器主体4处设置灭弧器30,且其可以构成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部分。

如图3和4所示,配电柜中可以设有固定母线6(配电柜母线),灭弧器30与固定母线6相连或灭弧器30从固定母线6分开。

灭弧器30可以向后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后侧。当电弧消除器主体4位于前移位置(或抽出位置)时,灭弧器30和固定母线6可以彼此分开。另一方面,当电弧消除器主体4位于后移位置(或插入位置)时,灭弧器30和固定母线6可以彼此相连。

接地触头7可以设置于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一侧。接地触头7可以凸起的方式布置于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上方。配电柜(d)中可以设置与接地触头7相连的接地母线8。

当电弧消除器主体4位于如图3所示的前移位置(或抽出位置)时,接地触头7可以与接地母线8相分开。另一方面,当电弧消除器主体4位于如图4所示的后移位置(或插入位置)时,接地触头7可以与接地母线8相接触。

滑架模块5可以将电弧消除器主体4移动到如图3所示的抽出位置,或者可以将电弧消除器主体4移动到如图4所示的插入位置。抽出位置可以为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灭弧器30与固定母线6相分开的位置,插入位置可以为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灭弧器30与固定母线6相连接的位置。

构造为可感测电弧事故的感测单元(未示出),比如光传感器,可安装于配电柜(d)中。一旦由感测单元感测到电弧事故,安装在配电柜(d)处的电弧保护继电器(未示出)可以将控制信号输出给安装在配电柜(d)处的电弧消除器控制器(未示出)。

电弧消除器控制器可以控制电弧消除器1处于闭合状态。换言之,电弧消除器控制器可以控制电弧消除器1的灭弧器30以处于闭合状态。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灭弧器范例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灭弧器范例的剖视图,其示出灭弧器的打开状态。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灭弧器范例的剖视图,其示出灭弧器的闭合状态。

灭弧器30可以为能够高速达到闭合状态的高速闭合开关组件。

灭弧器30可以包括:壳体110,布置于壳体110中的接地电极130,布置于壳体110中的高压电极140,布置在壳体110中的活动电极150,以及构造为可将活动电极150前后移动的活动电极移动单元160。

灭弧器30可以包括可操作的从而可以与活动电极150一起前后移动的活动杆20。活动杆20的部分可以布置于壳体110中,从而连接到活动电极150。并且活动杆20的其他部分可以突出于壳体110外。

壳体110可以具有密封的内部空间从而可在其中充入绝缘气体。壳体110可以形成为使得可打开其前表面和后表面。壳体110可以包括形成外观的主体部分111,以及形成于主体部分111的前部的前壳体113从而覆盖主体部分111的打开的前表面。

灭弧器30可进一步包括布置于壳体110中的管件120。管件120可以布置于前壳体113的后侧,并且可以布置为装入接地电极130的至少一部分。管件120用于以封装方式保护接地电极130,并且因为其由导电材料制成而用作导体。

接地电极130可以与管件120的后部相联接。

高压电极140可以设置于壳体110的内后部。

高压电极140和接地电极130可在壳体110中彼此前后分开。

如图3和4所示接地电极130可以直接或者通过附加的连接件而电气连接到接地触头7。

如图3和4所示,高压电极140可以直接或通过附加的连接件与安装于配电柜中的固定母线6进行接触。

活动电极150设置于壳体110内以便能在其中移动。

活动电极150可移动至接地电极130和高压电极140彼此没有连接的打开位置(p1),如图6所示。可替换地,活动电极150可移动至接地电极130和高压电极140彼此连接的闭合位置(p2),如图7所示。

可以布置活动电极150使之接触接地电极130的中空内壁,并可在壳体110中来回移动。活动电极150可沿向前方向(f)移动至打开位置(p1),并可沿向后方向(r)移动至闭合位置(p2)。

活动电极移动单元160可以包括:构造为前后移动活动电极150的执行器。

可通过安装于配电柜(d)处的电弧消除器控制器(未示出)对所述执行器进行控制。一旦从电弧消除器控制器向执行器输入闭合信号,执行器可以产生电磁力以线性移动活动电极150。

执行器可构造为汤姆逊线圈执行器。汤姆逊线圈执行器可以形成为缠绕成环形的线圈。一旦将电力供应给汤姆逊线圈执行器,汤姆逊线圈执行器可以产生电磁力。

一旦电力供应给汤姆逊线圈执行器,缠绕成环形的线圈中流过电流时,可以产生电磁力。利用产生的电磁力,活动电极150可以从打开位置(p1)移动到闭合位置(p2),或可以从闭合位置(p2)移动到打开位置(p1)。

执行器可设置于布置在壳体110的前壳体113的后表面上的支持构件180处。

引入面板、配电柜、或配电板内的电路可通过高压电极140、接地电极130和活动电极150连接到接地侧。一旦该电路中产生故障电流比如电弧,故障电流可迅速通过绕行流向接地侧,而不会流到所述电路。

可以布置活动杆20使其一端可以联接到活动电极150,且其另一端突出于壳体110之外。用于让活动杆20穿过其中的通孔114形成在壳体110的前壳体113中。活动杆20可插入通孔114中从而其一部分可固定连接到活动电极150,且其另一部分可突出于壳体110外。

在活动电极150完全移动到如图7所示的闭合位置(p2)的情况下,活动杆20的一部分突出于壳体110之外。

在活动电极150位于如图6所示的打开位置(p1)的情况下,活动杆20突出到壳体110以外第一长度(h1)。

在活动电极150位于如图7所示的闭合位置(p2)的情况下,活动杆20可以与活动电极150一起移入壳体110。在这个情况下,活动杆20可以突出于壳体110外第二长度(h2),从第一长度(h1)减去活动电极150的移动距离获得该第二长度(h2)。

可以在电弧消除器1处安装活动杆驱动单元(未示出),其构造为可沿向前方向(f)推动活动杆20。并且该活动杆驱动单元可沿向前方向(f)移动活动杆20,从而将与活动杆20的一端固定相连的活动电极150移动到如图6所示的打开位置(p1)。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滑架模块的俯视图。图9为以放大方式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滑架模块的前视图。图10为示出用于操作图8和9中所示的滑架模块的手柄的立体图。图11为示出在图8和9中所示的活动销位于下降位置时的活动销升降架的剖视图。图12为示出在图8和9中所示的活动销位于上升位置时的活动销升降架的剖视图。

滑架模块5可以包括:插入和抽出螺钉200,由插入和抽出螺钉200移动的并构造为移动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转向架210,活动销220,以及由用于旋转插入和抽出螺钉200的手柄300推动而向后移动的活动销升降架230,且该活动销升降架230构造为向上移动活动销220。

滑架模块5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于转向架210的前侧的前主体240。前主体240可固定布置于配电柜中,并且转向架210可在前主体240的后侧来回移动。

前主体240可以包括前板部244、上板部245和下板部246。前主体240的前板部244在其后侧可具有空间。前主体240可在前主体240的上板部245和下板部246之间具有空间。

可以在前主体240处形成手柄插孔242,其构造为插入手柄300的部分。手柄插孔242可形成在前主体20的前板部244处,以便前后开孔。与手柄插孔242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凸起插孔248可以形成于前主体240处。

如图8所示,插入和抽出螺钉200可以布置为前后细长。插入和抽出螺钉200的一部分可以被布置在转向架210中前后细长。并且插入和抽出螺钉200的前部可以部分地布置于前主体240的空间中。

插入和抽出螺钉200可以包括向前方向突出的手柄连接部202。

手柄连接部202可以形成于插入和抽出螺钉200的前端处。手柄连接部202可以形成在插入和抽出螺钉200的前端处,具有凸起的形状。手柄300可以插入手柄连接部202从而与手柄连接部202相联接。

如图9所示,手柄连接部202可以插入手柄插孔242。手柄连接部202可形成为具有多边形形状比如四边形形状或五边形形状。

如图8所示,当插入和抽出螺钉200旋转时,导引到转向架210的导引板204可以与插入和抽出螺钉200的后端相联接。导引板204可利用联接件比如螺钉与插入和抽出螺钉200相联接。

当插入和抽出螺钉200旋转时,转向架210可以将电弧消除器主体4前后移动。电弧消除器主体4可以布置于转向架210之上,并可与转向架210一起前后移动。

转向架210处可以安装至少一个转轮211。

可以在转向架210处安装可通过插入和抽出螺钉200前后移动的活动构件212。与插入和抽出螺钉200接合的内部螺钉可以形成于活动构件212的内周上。

可以在转向架210处安装活动销导引件214,其构造为导引活动销220上下移动。构造为当活动销上下移动时导引活动销220的活动销导引孔,可以形成于活动销导引件214处。可以将活动销220定位以穿过活动销导引件214的活动销导引孔。活动销导引件214可通过联接件比如螺丝而安装在转向架210处。

构造为引导活动销220上下移动的上导引件215,可从活动销导引件214向上突出。上导引件215可构造为中空体,且活动销220可以在上导引件215的导引下进行上下移动。活动销导引孔可以形成于活动销导引件214的上板处并位于上导引件215中,以便上下开孔。

活动销导引件214可以包括一对滑动板,将一对侧板彼此相连的上板,以及从每个侧板水平延突出的下板。

活动销导引件214可以布置为装入活动销升降架230的部分和活动销升降架导引件216的部分,稍后进行解释。活动销导引件214的下板可以通过使用联接件比如螺钉与转向架210相联接。上导引件215可以从活动销导引件214的上板向上突出。

可以在转向架210处安装构造为导引活动销升降架230的活动销升降架导引件216。活动销升降架导引件216可以布置为是细长的,与插入和抽出螺钉200相邻,平行于插入和抽出螺钉200。活动销升降架导引件216可包括一对面向彼此的板,并且活动销升降架230可在活动销升降架导引件216的这对板之间前后移动。

活动销220可以布置于转向架210处,从而可经由活动销导引件214上下移动。

如图11和12所示,活动销220可布置为使得其下端可以布置于活动销升降架230之上,以及使得活动销220可穿过活动销导引件214。

活动销升降架230包括后升降架231。后升降架231可以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是细长的,从而由活动销升降架导引件216导引。活动销220可以布置于后升降架231处,并可由后升降架231上下移动。

活动销升降架230可以包括前升降架232。前升降架232可以从后升降架231的前部弯曲,并可以形成为左右延展。

如图11和12所示,活动销升降架230可包括下导引件部233,上导引件部234,以及连接部235。

下导引件部233可以形成在活动销升降架230的部分处,且当向下移动活动销220时其可布置于下导引件部233上。

上导引件部234可以布置于下导引件部233的前侧或者后侧,且可形成为使其上端可以高于下导引件部233。

连接部235可以形成为将下导引件部233和上导引件部234彼此连接。当活动销升降架230前后移动时,活动销220可在连接部235上滑动。

可以在后升降架231处前后依次布置有下导引件部233、连接部235和上导引件部234。

如图9所示,活动销升降架230可进一步包括前端突出部236。前端突出部236可向手柄插孔242凸起,并可由插入手柄插孔242的手柄300向后(r)推动。

前端突出部236可从前升降架232向前(f)凸起。构造为让手柄连接部202贯穿的通孔238可以形成于前端突出部236处。通孔238可形成于前端突出部236和前升降架232处,以便前后开孔。且手柄连接部202的部分可以位于前升降架232和前端突出部236中。

如图10所示,手柄300可包括:握柄302,用户(操作者)手持握柄302;以及连接部310,其形成于握柄302、304处并与图9所示的手柄连接部202相联接。

连接部310中可具有空间312,该空间用于插入手柄连接部202。空间312可形成为比手柄连接部202稍大,或者可形成为具有与手柄连接部202相同的形状。

为了转动插入和抽出螺钉200,连接部310可以形成为具有足够大到可插入如图9所示手柄插孔242的尺寸,且可形成为具有足够适合插入手柄插孔242的形状。

凸起部314,通过被插入如图9所示的凸起插孔248进行导引,可以在周向方向上从连接部310凸起,。一旦连接部310插入手柄插孔242,凸起部314可插入凸起插孔248从而可在凸起插孔248内前后导引。

下文中,将对滑架模块5的操作进行如下解释。

首先,用户可以手持手柄300将连接部310插入手柄插孔242。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310的凸起部314可插入凸起插孔248内从而被导引。

当连接部310插入手柄插孔242时,连接部310的后端可向后(r)推动活动销升降架230的前端突出部236,并且活动销升降架230可整个向后(r)移动。一旦连接部310深深插入手柄插孔242,连接部310的凸起部314将从凸起插孔248排出从而位于凸起插孔248的后侧。在这个情况下,连接部310可与手柄连接部202相联接。

当连接部310插入手柄插孔242时,活动销升降架230可向后移动预定距离,由此将从如图11所示布置在下降位置(ho)的活动销220向上移动到图12所示的最大高度(hmax)。以及可以完成活动销220的向上移动。

在这个实施例中,凸起部314形成于连接部310的位置,以及连接部310是否可转动,可根据连接部310的插入深度而改变。以及,活动销升降架230的向后移动的距离可根据连接部310的插入深度而改变,以及活动销220的上升高度可根据活动销升降架230的向后移动的距离而改变。

例如,在连接部310以第一深度插入手柄插孔242的情况下,连接部310的凸起部314可完全穿过凸起插孔248。这种情况下允许连接部310转动。

在连接部310以第一深度插入手柄插孔242的情况下,活动销升降架230可充分向后移动。结果是,活动销升降架230可将活动销220向上移动到图12所示的最大高度。

但是,在连接部310以小于第一深度的第二深度插入手柄插孔242的情况下,连接部310的凸起部314不能完全穿过凸起插孔248,只有部分位于凸起插孔248以内。在这个情况下,由于凸起部314在转动方向上受限于凸起插孔248,从而可限制连接部310的转动。

在连接部310以小于第一深度的第二深度插入手柄插孔242的情况下,活动销升降架230向后移动的距离可比当连接部310以第一深度插入手柄插孔242的时候向后移动的距离短。在这个情况下,活动销220不能向上移动到如图12所示的最大高度。

相反地,在可能发生电弧故障的特殊情况下,活动销220可被限制不向上移动到最大高度(hmax),而是使其向上移动到低于最大高度(hmax)的高度。在可能发生电弧故障的特殊情况下,活动销220可受限而不能在下降高度(ho)向上移动。

在这个情况下,活动销220的上升高度受到限制,活动销升降架230向后(r)移动的距离也受到限制。在这个情况下,连接部310可不以第一深度插入手柄插孔242,并且连接部310的凸起部314没有完全穿过凸起插孔248。这可限制手柄300的转动,以及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前后移动。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可能产生电弧故障的特殊情况下,活动销220可受限不能向上移动到最大高度。这将防止电弧消除器主体4通过手柄的前后移动,从而将电弧故障最小化。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灭弧器30处于如图7所示的闭合状态时,可以联锁活动销220使之不能向上移动到最大高度(hmax)。相反地,当灭弧器30处于如图6所示打开状态时,可解除活动销220的联锁状态从而活动销220向上移动到最大高度(hmax)。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没有额外安装驱动源比如电动机的情况下,活动销220可通过与灭弧器30的相互配合而联锁。

下文中,将参考图13到21对活动销220进行联锁到解除联锁状态的操作进行详细描述。

图1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电弧消除器主体内部的侧面剖视图。图1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弧消除器主体内部的侧面剖视图。图15为以放大方式示出图13所示的固定体和联锁体的立体图。图16为示出活动销已经完全上移至图14所示的固定体时的立体图。图17为示出图13所示的联锁体已移动至限制活动销上移运动的位置时的立体图。

电弧消除器主体4可包括外壳10、灭弧器30、固定体40、联锁体50、和联锁体移动构件60。

外壳10可具有空间(s)。

灭弧器30可安装于外壳10处。灭弧器30可包括布置为在空间(s)内前后移动的活动杆20。

固定体40可布置于空间(s)处。构造为在其中插入活动销220的插孔38,可形成于固定体40处。

联锁体50可布置为能够移动至在插孔38和活动销220之间的第一位置(p3)。并且联锁体50可布置为能够移动至除了位于插孔38和活动销220之间的第一位置(p3)以外的第二位置(p4)。

联锁体移动构件60可通过与活动杆20的配合进行操作。联锁体移动构件60可将联锁体50移至第一位置(p3)或者第二位置(p4)。

下文中,将对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每一个构件进行解释。

外壳10可形成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外观。

外壳10可包括前板部10a、后板部10b、上板部10c、下板部10d和侧板部10e。

如图20和21所示,下通孔10f,构造为导引活动销220的上下移动的活动销导引件214穿过其中,可以形成于外壳10的下板部10d中。活动销导引件214的上导引件215可布置为穿过在外壳10的下板部10d中形成的该下通孔10f。并且活动销220可在由活动销导引件214进行支持的状态下向上移动以向空间(s)突出。

活动杆20可包括从灭弧器30向空间(s)突出的杆21,和布置于杆21一侧的接触体22。

杆21可通过穿过灭弧器30向空间(s)突出。

接触体22可以布置为接触联锁体移动构件60,并可将联锁体移动构件60转动从而联锁体移动构件60来回移动联锁体50。

灭弧器30可以被形成以消除电弧。灭弧器30可以布置为穿过外壳10的后板部10b。可布置灭弧器30使得其前部可位于空间(s)内,且其后部可布置于后板部10b的后侧。

固定体40可包括布置于空间(s)中的第一主体部件42,以及形成于第一主体部件42上的第二主体部件44并且其具有布置于活动销220上方的插孔38。

第一主体部件42可以竖直状态布置于空间(s)之中。第一主体部件42可形成为具有板状。第一主体部件42的上端可与外壳10相联接,或与转动轴支持件12联接,将在下文进行解释。第一主体部件42可与壳体的上板部10c或者转动轴支持件12通过联接构件比如螺钉相联接。

第二主体部件44可由第一主体部件42的下部区域进行水平弯曲。第二主体部件44可布置为面向外壳10的下板部10d。第二主体部件44可与外壳10的下板部10d相分开。活动销220,布置于外壳10的下部从而可上下移动,可从第二主体部件44的插孔38的下侧向上移动,从而插入插孔38。

联锁体移动构件60可包括构造为当灭弧器30处于闭合状态时将联锁体50移动到第一位置(p3)的连杆60。为了方便,联锁体移动构件和连杆将使用同一标记数字60。连杆60可转动地安装于外壳10。

连杆60可包括:转动轴(r1),安装于转动轴(r1)上从而与接触体22的外端相接触的第一杆63,以及安装于转动轴(r1)上并构造为将联锁体50前后移动的第二杆64。

第一杆63可包括:与转动轴(r1)相连的转动轴连接部63a,以及从转动轴连接部63a弯出的并布置于接触体22之上的弯曲部63b,该弯曲部53b由接触体22转动。

转动轴支持件12具有可使转动轴(r1)转动通过的通孔,且可布置于外壳10处。转动轴支持件12可以是构造为以可旋转方式支持连杆60的连杆支持件。

转动轴支持件12可以被安装以定位在外壳10的内上部。转动轴支持件12可以安装在外壳10的上板部10c处。转动轴支持件12可以安装于外壳10的上板部10c处,从而向下突出。可以在旋转轴支持件12上形成通孔,以便左右打通。

第二杆64可布置于电弧消除器主体4中,以便上下细长。第二杆64的上部可以连接到转动轴(r1),从而与转动轴(r1)一体地转动,并且,第二杆64的下部可以细长延伸至第二主体部件44的后侧。

图18为示出活动销已完全上移至图14所示的固定体时的俯视图。图19为示出图14所示的联锁体已移动至限制活动销上移的位置时的俯视图。图20为图18中沿着‘a-a’线所得的剖视图。图21为图19中沿着‘b-b’线所得的剖视图。

联锁体50可包括:与第二杆64的末端的前部相接触的前端接触部51,以及与第二杆64的末端的后部相接触的后端接触部52。联锁体50可进一步包括突出部53。联锁体50可进一步包括导引到固定体40的导引部54。联锁体50可进一步包括当活动销220向上移动的时候,与活动销220的上端相接触的活动销接触部55。

前端接触部51和后端接触部52之间的距离(l1)大于第二杆64末端的前后宽度(l2)。

如果前端接触部51和后端接触部52之间的距离(l1)与第二杆64的末端的前后宽度(l2)相等,转动的第二杆64不能平滑地与前后移动的联锁体50相配合。

另一方面,如果前端接触部51和后端接触部52之间的距离(l1)大于第二杆64的末端的前后宽度(l2),绕转动轴(r1)转动的第二杆64可将导引到固定体40的联锁体50平滑地前后移动。

突出部53可从前端接触部51和后端接触部52中的其中之一突出,并可与前端接触部51和后端接触部52中的另一个分隔开。突出部53可限制布置于前端接触部51和后端接触部52之间的第二杆64的随意分开。

前端接触部51和后端接触部52可从导引部54突出,且突出部53可与导引部54的纵向方向平行地纵向突出。

前端接触部51、后端接触部52、突出部53和导引部54可以布置为封状第二杆64的部分。

前端接触部51和后端接触部52、突出部53、和导引部54可形成空间以将第二杆64的部分容纳其中,并且第二杆64可以倾斜状态进入此空间。然后,完全进入了此空间的第二杆64可将联锁体50前后移动。

活动销接触部55可形成为从导引部54突出。导引部54可形成为前后比活动销接触部55长。

电弧消除器1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联锁体导引件70,其安装于固定体40处,并且配置为导引联锁体50的线性移动。

狭槽56,由联锁体导引件70导引,可以在联锁体50处细长形成。狭槽56可形成于联锁体50的导引部54以便是前后细长的。狭槽56可以以上下贯穿的方式形成于联锁体50的导引部54中。

图22为图19中沿着‘c-c’线所得的剖视图。

联锁体导引件70可以布置为穿过固定体40和狭槽56。

联锁体导引件70可以包括:形成为穿过固定体40的孔45和狭槽56的导引构件72,以及与穿过孔45和狭槽56的导引构件72相联接的联接构件74。

导引构件72可形成为螺栓,且联接构件74可形成为螺母。

固定体40上可安装数量为多个的联锁体导引件70,并且这多个联锁体导引件70可以与狭槽56的纵向平行地彼此间隔开。

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的操作进行解释。

首先,当电弧消除器1处于打开状态时,即,当活动电极150与高压电极140分开时,如图13所示,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灭弧器30可具有活动杆20向前(f)移动的构造。

当活动杆20向前移动,在第一杆63布置于活动杆20的接触体22上时,第二杆64可以布置为上下细长。在这个情况下,联锁体50可以布置于第二位置(p4)处从而不阻挡固定体40的插孔38和活动销220之间的空间。

当电弧消除器1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可将图10中所示的手柄300插入图9中所示的手柄插孔242。并且,插入手柄插孔242的手柄300可向后推动图8和11中所示的活动销升降架230。向后移动的活动销升降架230可向上推动活动销220,如图12所示。

由于联锁体50没有限制被活动销升降架230向上移动的活动销220,活动销220可正常插入固定体40的插孔38中,如图16和20所示。

当活动销220插入插孔38时,活动销升降架230可由手柄300向后移动足够的距离。并且如图9所示,手柄300的凸起部314可穿过凸起插孔248。

如图8和9所示,在手柄300的凸起部314没有受限进入前主体240的情况下,用户可平滑转动手柄300。当手柄300转动时,插入和抽出螺钉200可被正常转动从而前后移动转向架210。

换而言之,当电弧消除器1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可前后移动电弧消除器主体4。

当电弧消除器1处于闭合状态时,即,当活动电极150与高压电极140处于接触状态时,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灭弧器30具有如图14所示的活动杆20向后(r)移动的构造。当活动杆20向后移动时,在连杆60的第一杆63布置于活动杆20的接触体22上的状态下,连杆60可向上转动。在这个情况下,第二杆64与第一杆63的转动方向相同。

当连杆60转动时,连杆60可向后(r)推动联锁体50。此时,联锁体50可从不阻挡固定体40的插孔38和活动销220之间空间的第二位置(p4)移至阻挡固定体40的插孔38和活动销220之间空间的第一位置(p3)。

在电弧消除器1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用户可将图10中的手柄300插入图9中的手柄插孔242。如图8和11所示,插入手柄插孔242的手柄300可向后推动活动销升降架230。然后,如图12所示,向后移动的活动销升降架230可以向上推动活动销220。

由活动销升降架230向上移动的活动销220,与布置于固定体40的插孔38下方的联锁体50相接触,如图21所示。在被联锁体50阻挡的状态下,活动销220不插入固定体40的插孔38。

如果如上所述活动销220的向上运动受限,手柄300不再向后移动活动销升降架230,并且手柄300没有充分插入手柄插孔242之中。

手柄300的凸起部314没有穿过图9所示的凸起插孔248,并且至少部分地布置于凸起插孔248内。于是防止手柄300的插入或转动。

由于在手柄300的凸起部314位于凸起插孔248中的状态下手柄300的插入和转动受限,用户不能实现通过转动手柄300从而转动插入和抽出螺钉200。

在这个情况下,插入和抽出螺钉200对转向架210的前后移动不能实现,并且布置于转向架210的电弧消除器主体4的前后移动受限。

换而言之,当电弧消除器1处于闭合状态时,用户不能前后移动电弧消除器主体4。这可防止在电弧消除器1的闭合状态下电弧消除器主体4前后移动时电弧故障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可抽出式电弧消除器的联锁装置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当电弧消除器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手柄对电弧消除器主体的移动受限。这可防止在电弧消除器的闭合状态下电弧消除器主体前后移动时电弧故障的产生。

第二,可通过联锁体和联锁体移动构件与活动杆相互配合的简单构造来防止电弧故障

第三,可防止联锁体移动构件和联锁体的相互分开。

第四,联锁体可以高可靠性稳定地移动。

由于上述特征可以不脱离其特征的各种形式进行实施,应该理解到上述实施例并不应局限于上述描述的任何细节,那些特别说明的除外,而应在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广泛陈述,并且因此,所有落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和修改,或这些范围的等效替换也应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