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杆新式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720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丝杆新式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驱动领域,特别与一种丝杆新式阻尼机构有关。



背景技术:

小电机的应用目前越来越广泛,电机驱动输出后,常用通过丝杆来将圆周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丝杆有正转和反转,不同转动方向对应直线运动的来回往复。

由电机驱动升降装置,最终是实现电器某一机构开合,该机构在回落时需要尽可能缓慢,这样可以防止夹伤或者其他安全隐患事故。一般安装在电器内部的升降装置很小,在上面加装阻尼机构也十分麻烦,本发明人经过多次开发和试验,终于设计出适用于小型升降机构上的阻尼机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丝杆新式阻尼机构,结构简单设计,体积小,能够巧妙实现丝杆的阻尼运动,而且还可以调节阻尼力度大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丝杆新式阻尼机构,在丝杆套有单向件,单向件外部顶有摩擦件。

所述的单向件为单向轴承。

所述的摩擦件为耐磨材质制成的块体。

所述的摩擦件尾端具有固定装置。

所述的丝杆支承机壳上,末端伸出机壳之外,所述的单向件位于机壳的外侧。

所述的固定装置是相对机壳固定不动的塞体。

所述的摩擦件与固定装置之间采用弹簧连接。

所述的单向件外套有端盖,端盖固定在机壳的外表面。

所述的摩擦件和固定装置均包裹在端盖内。

所述的塞体与端盖螺纹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当电机驱动丝杆某一方向转动时,单向件不随丝杆一同转动,因此丝杆不受到任何阻碍。当电机反向转动时,单向件会随着丝杆一同反转,此时与单向件接触的摩擦件起作用,丝杆受到阻力,转动逐渐缓慢,达到阻尼效果。

2、摩擦件可以采用具有一定软性的材料制成,这样可以避免与金属摩擦,有效减少噪音,延长使用寿命。

3、摩擦件还可以通过塞体的旋紧程度来调节阻尼运动中的阻力大小,使用的灵活性更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阐述。

一种丝杆新式阻尼机构,主要涉及到的部件包括电机驱动的丝杆1、机壳2、单向轴承3、摩擦件4、弹簧5、塞体6、端盖7。

丝杆1的两端是通过轴承8支承在机壳上,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其中一端进行改进,因此图中只显示有阻尼机构的一端。本实施例中丝杆1的末端伸出机壳1之外,在丝杆1上套了一个单向轴承3,单向轴承3是一个单向件,当丝杆1一个方向转动时,与单向件相互不干涉,反向转动时,单向件就会随着丝杆1一起转动,实现单向运动。当然单向轴承3也是其中一种,任何可以单向运动的配件均适用于此。

在单向轴承3的外表面顶了一个摩擦件4,一般采用具有耐磨性的软性材料制成,摩擦件4制成块体,与单向轴承3有一定接触面积。摩擦件4首端与单向轴承3接触,尾端受到固定装置限位,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为一个塞体6,塞体6相对机壳2固定不动,这样可以给摩擦件4提供稳定的支持力。本实施例中通过端盖7实现了整体的安装。

端盖7是固定在机壳2的外部,罩住了单向轴承3,同时还包覆了摩擦件4和塞体6,为两者也提供了的安装空间。为了提高稳定度,摩擦件4通过弹簧5与塞体6连接,而塞体6带有外螺纹,端盖7的对应处也设置有内螺纹,塞体6和端盖7内外螺纹配合形成固定。当塞体6向内旋紧时,摩擦件4与单向轴承3的摩擦力越大,向外选出,则摩擦力减小。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丝杆1在电机驱动下有正转反转两种工作状态,当其中一种工作状态时,比如正转,单向轴承3和丝杆1之间不起作用,丝杆1不受阻碍正常转动。反转时,单向轴承3随着丝杆1一起转动,此时摩擦件4起作用,摩擦件4给单向轴承3施加摩擦力,迫使丝杆1转动速度逐渐变慢。同时摩擦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塞体6的调节可以灵活改变。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在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所做出若干其他简单替换和改动,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