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泵的电机后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497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压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泵的电机后端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增压泵的电机后端盖将电机安装于机壳时,电源线的顶端通过接线端子螺钉固定于后端盖,电源线的引出线连接碳刷,但是电源线及电源线的引出线布线复杂,同时装配碳刷时,装配零件多、装配结构复杂、从而使得装配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增压泵的电机后端盖,使得电源线及引出线的布线简单规则,并且减少装配碳刷的零件数量,从而简化装配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增压泵的电机后端盖,包括后端盖和电源线,后端盖设有轴承座,轴承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碳刷座,二碳刷座位置相对,每一碳刷座内滑动安装有一碳刷,二碳刷的一端位置相对,二碳刷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扭簧压紧于后端盖,电源线分为两根,每根电源线的顶端连接有一引出线,每一碳刷对应连接一引出线。

由于只用扭簧就可以将碳刷可靠地装配于碳刷座,装配零件少、装配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轴承座用于安装转子,采用扭簧弹性压紧碳刷,转子相对碳刷转动时有效地利用扭簧的弹簧力使得转子与碳刷能够可靠地滑动接触,提高了电机的运行稳定性,同时引出线拉紧碳刷而压缩扭簧,使得转子能方便地插入碳刷之间,也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碳刷座设有通槽,通槽相邻的两外壁设有第一缺口槽、第二缺口槽,第一缺口槽、扭簧位置相对,碳刷滑动安装于通槽,引出线从第二缺口槽穿出,碳刷的另一端设有凹槽。由此,碳刷插入通槽装配,碳刷可以在通槽内滑动,引出线受到第二缺口槽底部的限位,使得碳刷限位于通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端盖设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扭簧套接于第一立柱,扭簧的一脚压紧于第二立柱,扭簧的另一脚穿过第一缺口槽并压紧于凹槽。由此,安装扭簧产生弹力施加于碳刷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端盖设有限位立柱、绕线立柱和卡线夹,限位立柱、卡线夹均设置于碳刷座的同侧,靠近每一碳刷座设有一限位立柱、一卡线夹,两根电源线依次绕过绕线立柱,并分别抵靠于一限位立柱,并分别卡入一卡线夹。由此,在限位立柱、绕线立柱、卡线夹的限位及导向作用下,电源线及引出线布线规则,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源线通过线夹连接于后端盖的外缘,后端盖的外缘设有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第一台阶设有沉槽,沉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柱,线夹包括第一卡台、支撑台和第二卡台,第一卡台插入沉槽,第一卡台的两侧对应抵靠于卡柱,支撑台置于第二台阶的台阶面,第二卡台压紧于第二台阶,电源线的末端依次从第一卡台、支撑台和第二卡台穿出。由此,线夹将电源线定位夹紧于后端盖的外缘,避免电机工作时电源线松脱。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线简单,装配零件少,装配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增压泵的电机后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增压泵的电机后端盖包括后端盖1和电源线2,圆形的后端盖1的中心设有轴承座3,轴承座3用于安装电机的转子。

轴承座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碳刷座4,每一碳刷座4设有通槽41,通槽41相邻的两外壁设有第一缺口槽42、第二缺口槽43,第一缺口槽42与扭簧5位置相对,碳刷6滑动安装于通槽41,碳刷6的另一端设有凹槽61。

二碳刷座4位置相对,二碳刷6的一端位置相对,二碳刷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扭簧5压紧于后端盖1,后端盖1设有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扭簧5套接于第一立柱11,扭簧5的一脚压紧于第二立柱12,扭簧5的另一脚穿过第一缺口槽42并压紧于凹槽61,使得扭簧5产生弹力施加于碳刷6的凹槽61,并且避免扭簧5的另一脚上下跳动。采用扭簧5弹性压紧碳刷6,转子相对碳刷6转动时有效地利用扭簧5的弹簧力使得转子与碳刷6能够可靠地滑动接触,提高了电机的运行稳定性,同时引出线7受到第二缺口槽43底部的限位,使得碳刷6能够限位于通槽41,并且引出线7拉紧碳刷6而压缩扭簧5,使得转子能方便地插入碳刷6之间,提高了装配效率。

电源线2分为两根,每根电源线2的顶端连接有一引出线7,每一碳刷6对应连接一引出线7,引出线7从第二缺口槽43穿出。后端盖1设有限位立柱13、绕线立柱14和卡线夹15,限位立柱13、卡线夹15均设置于碳刷座4的同侧,靠近每一碳刷座4设有一限位立柱13、一卡线夹15,两根电源线2依次绕过绕线立柱14,并分别抵靠于一限位立柱13,并分别卡入一卡线夹15。在限位立柱13、绕线立柱14、卡线夹15的限位及导向作用下,电源线2及引出线7布线规则,提高了装配效率。

电源线2通过线夹8连接于后端盖1的外缘,后端盖1的外缘设有第一台阶16、第二台阶17,第一台阶16设有沉槽,沉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柱161,线夹8包括第一卡台81、支撑台82和第二卡台83,第一卡台81插入沉槽,第一卡台81的两侧对应抵靠于卡柱161,支撑台82置于第二台阶17的台阶面,第二卡台83压紧于第二台阶17,电源线2的末端依次从第一卡台81、支撑台82和第二卡台83穿出。线夹8将电源线2定位夹紧于后端盖1的外缘,避免电机工作时电源线2松脱。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