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端盖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612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机端盖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机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机端盖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机(Electric motor),又称为马达或电动马达,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并可再使用机械能产生动能,用来驱动其他装置的电气设备,主要由定子、转子、端盖、轴承、轴承外盖和风扇组成。

生产时,定子和转子等组装入机座内形成电动机主机,端盖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在电动机主机的前端通过轴承装配前端盖,在电动机的后端通过轴承装配后端盖,电动机主机内转子的输出轴穿过轴承后分别伸出前端盖和后端盖外,在后端盖外的转子输出轴上装配风扇,最后用外罩包裹在外。

其中,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装配非常重要,尤其是两者的中心轴必须与转子输出轴的中心轴同轴,否则电动机的长期运行会磨损端盖,使端盖和轴承之间产生空隙,从而导致电动机不能稳定、可靠的工作,需要不断更换端盖,否则存在安全隐患,增加了电动机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电动机端盖装配装置,其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易行,能够有效保证前端盖、后端盖与转子输出轴的中心轴同轴,装配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机端盖装配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左侧固定有固定装配板,所述固定装配板垂直于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设置,所述工作台的中部前、后侧固定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规格一致且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固定装配板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共同的上端面连接有移动装配板,所述移动装配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共同的上端面设置,所述移动装配板的右侧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为左侧开口右侧封闭的圆桶结构,所述传动件的右侧设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包括丝杆和丝杆座,所述直线电机通过所述丝杆和丝杆座与所述圆桶结构连为一体,所述直线电机的下端设有固定架,所述直线电机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所述工作台的桌腿下端面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于地面;

所述移动装配板的中心设有第一穿轴孔,所述固定装配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穿轴孔规格一致的第二穿轴孔,所述第二穿轴孔、第一穿轴孔、传动件、丝杆与丝杆座同轴设置;所述移动装配板的边沿均匀对称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固定装配板上设有与所述多个限位孔相对应的多个固定孔,所述多个限位孔与所述多个固定孔规格一致且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所述限位孔与固定孔中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限位孔后通过所述固定孔固定于所述固定装配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配板和移动装配板为正方形结构,所述固定装配板和移动装配板的上端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配板和移动装配板的内侧面设有弹性保护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为线轨。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配板、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固定架通过焊接或者高强度螺栓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丝杆座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于与所述圆桶结构的右端面。

优选的,所述直线电机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直线电机提供直线动力,直线推动移动装配板匀速向固定装配板移动,挤压端盖,使前端盖、后端盖通过挤压紧密结合于电动机主机的两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易行;(2)第二穿轴孔、第一穿轴孔、传动件、丝杆与丝杆座同轴设置,能够有效保证前端盖、后端盖与转子输出轴的中心轴同轴,装配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配板和移动装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 2、固定装配板 21、第二穿轴孔 22、固定孔 3、第一导轨 4、第二导轨 5、移动装配板 51、第一穿轴孔 52、限位孔 6、传动件 7、直线电机 71、丝杆 72、丝杆座 8、固定架 9、限位杆 10、固定块 11、弹性保护垫 12、定位块 13、定位螺栓 14、防滑保护垫 15、前端盖 16、后端盖 17、电动机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机端盖装配装置,包括工作台1,方便人们坐着或者站立操作。工作台1的左侧固定有固定装配板2,固定装配板2垂直于工作台1的上端面设置,垂直设置方便实现同轴设置。工作台1的中部前、后侧固定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规格一致且中心轴线平行于固定装配板2的中心轴线,固定装配板2、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也是方便实现同轴设置。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共同的上端面连接有移动装配板5,移动装配板5垂直于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共同的上端面设置,移动装配板5与第一导轨3、第二导轨4垂直设置还是方便实现同轴设置。移动装配板5的右侧设有传动件6,传动件6为左侧开口右侧封闭的圆桶结构,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桶结构用于容纳电动机转子输出轴的伸出部分,以避免装配过程中挤压到转子输出轴,造成转子输出轴的偏移,影响装配效果。传动件6的右侧设有直线电机7,提供装配动力。直线电机7包括丝杆71和丝杆座72,直线电机7通过丝杆71和丝杆座72与圆桶结构连为一体,直线电机7启动,丝杆71带动丝杆座72向左侧均匀移动,推动圆桶结构向左侧移动,推动移动装配板5,使移动装配板5向固定装配板2方向移动,挤压位于固定装配板2和移动装配板5之间的前端盖、电动机主机、后端盖,使三者通过挤压装配好。直线电机7的下端设有固定架8,直线电机7通过固定架8固定于工作台1的上端面,固定架8用于提高直线电机7的工作位置,方便实现同轴设置。工作台1的桌腿下端面连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于地面,防止工作台1侧移,影响装配效果。

移动装配板5的中心设有第一穿轴孔51,固定装配板2上设有与第一穿轴孔51规格一致的第二穿轴孔21,分别用于转子输出轴两端的定位。第二穿轴孔21、第一穿轴孔51、传动件6、丝杆71与丝杆座72同轴设置,能够有效保证前端盖、后端盖与转子输出轴的中心轴同轴,达到良好的装配效果。移动装配板5的边沿均匀对称设有多个限位孔52,固定装配板2上设有与多个限位孔52相对应的多个固定孔22,多个限位孔52与多个固定孔22规格一致且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限位孔52与固定孔22中设有限位杆9,限位杆9穿过限位孔52后通过固定孔22固定于固定装配板2上,具体而言,多根限位杆9平行于转子输出轴设置,通过多点定位,辅助和引导移动装配板5始终平行向左侧挤压,进一步保证转子输出轴与前端盖、后端盖能够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固定装配板2和移动装配板5为正方形结构,固定装配板2和移动装配板5的上端面平齐,正方形结构方便于固定装配板2和移动装配板5与工作台1、第一导轨3、第二导轨4之间的连接和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固定装配板2和移动装配板5的内侧面设有弹性保护垫11,用于保护前端盖、后端盖免受挤压可能造成的伤害,保证装配后的外观完整。

进一步地,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为线轨,线轨运动阻力小,没有爬行现象,润滑方便,长时间使用后,精度损失较小,保证每次装配效果。

进一步地,固定装配板2、第一导轨3、第二导轨4和固定架8通过焊接或者高强度螺栓固定于工作台1的上端面,防止装配过程由于受到冲击力发生侧移,影响装配效果。

进一步地,丝杆座72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于与圆桶结构的右端面,连接牢固,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地,直线电机7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于固定架8的上端面,连接牢固,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地,移动装配板5的右侧面下端设有向外突出的定位块12,定位块12上设有定位螺栓13,移动装配板5能够通过定位块12和定位螺栓13定位于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上,通过定位块12和定位螺栓13能够将移动装配板5定位于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上,移动装配板5需要移动时只需将定位螺栓13旋上去即可。定位螺栓13的下端面设有防滑保护垫14,防滑使得定位效果好,同时防止定位螺栓13的下端面刮伤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前端盖15、后端盖16预安装于电动机主机17的前端和后端,将移动装配板5移至右端,将预安装电动机后端盖16外的转子输出轴穿过第二穿孔轴21连接于固定装配板2上,将后端盖16紧贴固定装配板2,将电动机前端盖15外的转子输出轴穿过第一穿轴孔51连接于移动装配板5上并紧贴,向下旋紧定位螺栓13,临时定位移动装配板5,将限位杆9依次穿过限位孔52后插入固定孔22,向上旋松定位螺栓13,打开直线电机7,丝杆71带动丝杆座72向左匀速移动,推动传动件6均匀施加压力于移动装配板5,挤压预安装电动机,直至前端盖15、电动机主机17、后端盖16之间达到设定的装配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