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287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就现有生产方式来看,对于汽车电机,需要通过工人采用多个工序,并结合多个工作站进行分布加工。整个装配工艺繁琐,容易出错。尤其在出现叠料错误时,工人人工容易出现漏检,影响下一道工序的加工,降低了良品率。现有的厂家有引入自动生产线的方式来视图实现自动加工,但是区分了较多的工位,且还需要多个工人进行监管,每个工位无法实现有效衔接,还需要进行必要的人工物料搬运,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有双层传输工位,所述双层传输工位的两侧设置有升降装置,其中:所述双层传输工位的一端设置有机壳放料装置,所述机壳放料装置的工位输出端设置有转子轴承压制装置,所述转子轴承压制装置的工位输出端设置有充磁装置,所述充磁装置的工位输出端设置有盖波形片装配装置,所述盖波形片装配装置的工位输出端设置有端盖铆压装置,所述端盖铆压装置的工位输出端设置有窜动与接地导通测试装置,所述双层传输工位为传输辊筒或是为传输带,所述双层传输工位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各个装置的控制终端上连接有控制总线,所述控制总线上设置有控制平台。

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其中,所述机壳放料装置、转子轴承压制装置、充磁装置、盖波形片装配装置、端盖铆压装置、窜动与接地导通测试装置的底部均设置有位移调整装置。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其中,所述机壳放料装置包括有机壳储料组件,所述机壳储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搬运机器人,所述搬运机器人一侧设置有物料放置区域,所述物料放置区域内安装有顶升阻挡机构。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其中,所述转子轴承压制装置包括有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上安装有压制模具组件,所述压制模具组件上连接有伺服压缸。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其中,所述盖波形片装配装置上安装有防叠料检测组件。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其中,所述端盖铆压装置包括有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上安装有铆压工位,所述铆压工位上方设置有气液增压组件。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其中,所述窜动与接地导通测试装置上设置有接地线缆与不良品分离组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如下:

1、采用双层传输工位,可以保证从原料到待加工产品至成品的完整传输路径,避免人工物料搬运。

2、多个装置相互关联,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自动化加工,且提升加工精度。

3、通过防叠料检测组件的介入,避免出现叠料,不会因为人工而出现漏检。

4、一体化程度高,全程免人工介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适用于汽车电机装配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有双层传输工位1,双层传输工位1的两侧设置有升降装置2,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实现自动化的加工控制,实现自主放料,在双层传输工位1的一端设置有机壳放料装置3。同时,为了配合双层传输工位1的走向,实现加工工序之间的衔接,机壳放料装置3的工位输出端设置有转子轴承压制装置4,转子轴承压制装置4的工位输出端设置有充磁装置5,充磁装置5的工位输出端设置有盖波形片装配装置6,盖波形片装配装置6的工位输出端设置有端盖铆压装置7,端盖铆压装置7的工位输出端设置有窜动与接地导通测试装置8。以次,实现完整工序的有效衔接,直至成品输出。并且,考虑到残次品的回流以及稳定传输的需要,采用的双层传输工位1为传输辊筒或是为传输带,在双层传输工位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9。这样,可以保证从原料到待加工产品至成品的完整传输路径。再者,考虑到各个装置之间的配合运转,实现统一调配,各个装置的控制终端上连接有控制总线,控制总线上设置有控制平台10。这样,亦可以满足必要的人工调整需要,便于异常排查。

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便于现场布局,调整各个装置之间的工位间隙,满足较佳的场地利用率,且调整过程便利,机壳放料装置3、转子轴承压制装置4、充磁装置5、盖波形片装配装置6、端盖铆压装置7、窜动与接地导通测试装置8的底部均设置有位移调整装置11。从实施的便利程度出发,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位移调整装置11为万向轮,在万向轮上安装有刹车,便于放置到位后的锁定。

进一步来看,为了满足大批量的加工需要,实现自动分料与上料,机壳放料装置3包括有机壳储料组件12,在机壳储料组件12的一侧设置有搬运机器人13。同时,为了便于搬运机器人13的快速选料,搬运机器人13一侧设置有物料放置区域,物料放置区域内安装有顶升阻挡机构14。

同时,考虑到压制精度得到保证,采用的转子轴承压制装置4包括有承载平台15,承载平台15上安装有压制模具组件16,压制模具组件16上连接有伺服压缸17。这样,实际加工时可借由伺服压缸17施加垂直压力,满足加工需要。

再进一步来看,考虑到实际装配时可能出现异常,导致出现叠料,直接令下一道工序出现残次品,本实用新型在盖波形片装配装置6上安装有防叠料检测组件18。

再结合加工稳定性来看,为了提升端盖铆压的吻合程度,尽可能与人工参与的加工精度一致,甚至能够有所提升,采用的端盖铆压装置7包括有承载平台15。具体来说,承载平台15上安装有铆压工位19,铆压工位19上方设置有气液增压组件20。这样,可通过气液增压的方式对待加工产品施压,确保端盖结合良好。

更进一步来看,考虑到最终检测的便利,本实用新型在窜动与接地导通测试装置8上设置有接地线缆21与不良品分离组件22。这样,可以借由接地线缆21的存在,有效排除静电可能存在的影响,避免对汽车电机内的电子器件构成影响。同时,依托于不良品分离组件22的存在,可以对检测到的不良品在最终出品前进行排查,及时分离,提升成品优良率。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有如下优点:

1、采用双层传输工位,可以保证从原料到待加工产品至成品的完整传输路径,避免人工物料搬运。

2、多个装置相互关联,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自动化加工,且提升加工精度。

3、通过防叠料检测组件的介入,避免出现叠料,不会因为人工而出现漏检。

4、一体化程度高,全程免人工介入。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