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双润滑系统的电机用双轴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509阅读:10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双润滑系统的电机用双轴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双润滑系统的电机用双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一端采用“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另一端采用圆柱滚子轴承的结构,是电机领域一种常见的轴承布置方式。其中圆柱滚子轴承用来承受径向载荷,而深沟球轴承用来承受轴向载荷。对于这种“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的双轴承组合,其安装固定结构及润滑方式对轴承的性能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方法是将两个轴承直接对面接触配合,视为单个轴承而采用单轴承的装配固定结构及润滑方式,比如从一个轴承的侧面注油,废油从另一个轴承的侧面排出。传统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会导致内侧轴承因外侧轴承的阻挡作用,使润滑脂在内侧堆积而影响散热;二是会导致外侧轴承始终需要使用内侧轴承润滑后排出的“二手”油脂而润滑不良;三是两个轴承相互接触不利于轴承散热,也不利于废油排出。

专利一种电机双轴承润滑装置及电机(申请号:201120478641.X)提出了一种用挡圈隔开轴承,从双轴承中间隔开的空间加注油脂,废油脂从两个轴承外侧排出的方式,相比传统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两个轴承共用一个储脂腔,无法做到独立精准控制加脂量;二是内侧轴承的废油通道曲折复杂,不利于废油的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油较易排出的带有双润滑系统的电机用双轴承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双润滑系统的电机用双轴承结构,包括转轴、内轴承室、外轴承室、内轴承、外轴承、内轴承盖、内油封、外轴承盖、外油封、油脂调节器及废油盒,

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所述内轴承、所述油脂调节器和所述外轴承,所述油脂调节器位于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外轴承之间,所述外轴承室套设在所述外轴承上,所述内轴承室套设在所述内轴承上,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内轴承室的端部设有内轴承盖,所述内轴承盖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内油封,所述外轴承和所述外轴承室的端部设有外轴承盖,所述外轴承盖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外油封,

所述内轴承室、所述内轴承盖、所述内油封及所述内轴承构成内储脂腔,所述外轴承室内设有用于连通外界与所述内储脂腔的内注脂通道,所述外轴承室、所述外轴承盖、所述外油封及所述外轴承构成外储脂腔,所述外轴承室内设有用于连通外界与所述内储脂腔的外注脂通道,

所述内轴承室、所述内轴承和所述油脂调节器构成内排脂腔,所述外轴承室、所述外轴承和所述油脂调节器构成外排脂腔,所述外轴承室的侧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废油盒连通的排脂孔,所述排脂孔分别与所述内排脂腔和所述外排脂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润滑脂从内轴承室的内注脂通道和外轴承室的外注脂通道分别注入到内储脂腔和外储脂腔内,润滑脂在润滑内轴承和外轴承后被挤出,分别汇集到内排脂腔和外排脂腔中,这些润滑脂一部分继续对内轴承和外轴承起到润滑作用,另一部分作为“废油”在油脂调节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到外轴承室侧底的排脂孔并最终汇集到废油盒内。本实用新型的内轴承润滑系统和外轴承的润滑系统独立,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内轴承和外轴承加注不等量的润滑脂,互不干扰;废油从内轴承和外轴承之间排出,可以共用废油排出通道,简化了废油排出路径,有利于废油的排出;内轴承和外轴承通过油脂调节器隔开,有利于轴承散热,降低了轴承工作温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脂孔为上窄下宽的喇叭状。由此防止排出的油脂堆积在排脂孔内,更有利于废油通过排脂孔汇集到废油盒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轴承与所述外轴承室为间隙配合。由此用来承受轴向载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轴承与所述内轴承室为过渡配合。由此用来承受径向载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脂调节器的两侧面为倾斜设置。便于内排脂腔和外排脂腔内的废油脂排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废油盒的材质为塑料。成本低廉,可即时更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废油盒包括相连接的盒体和盖子,所述盖子设有扣子,所述盖子扣设在所述外轴承室上。需要清理废油时,可直接将松下盖子的扣边,取下盒子,然后换上一个新的盒子,操作简单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轴承为深沟球轴承,所述内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内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机双轴承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机双轴承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带有双润滑系统的电机用双轴承结构。如图1所示,该带有双润滑系统的电机用双轴承结构包括转轴10、内轴承室6、外轴承室4、内轴承7、外轴承3、内轴承盖8、内油封9、外轴承盖2、外油封1、油脂调节器5及废油盒11。

在该实施例中,外轴承3为深沟球轴承,内轴承7为圆柱滚子轴承。在其他实施例中,外轴承3为圆柱滚子轴承,内轴承7为深沟球轴承。转轴10上套设有内轴承7、油脂调节器5和外轴承3。油脂调节器5位于内轴承7和外轴承3之间。油脂调节器5的两侧面为倾斜设置,便于内排脂腔和外排脂腔内的废油脂排出。外轴承室4套设在外轴承3上。外轴承3与外轴承室4为间隙配合,由此用来承受轴向载荷。内轴承室6套设在内轴承7上,内轴承7与内轴承室6为过渡配合。由此用来承受径向载荷。内轴承7和内轴承室6的端部设有内轴承盖8。内轴承盖8与转轴10之间设有内油封9。外轴承3和外轴承室4的端部设有外轴承盖2。外轴承盖2与转轴10之间设有外油封1。内轴承室6、内轴承盖8、内油封9及内轴承7构成内储脂腔。内轴承室6设有用于连通外界与内储脂腔的内注脂通道121。外轴承室4、外轴承盖2、外油封1及外轴承3构成外储脂腔。外轴承室4设有用于连接外界与外储脂腔的外注脂通道122。内轴承室6、内轴承7和油脂调节器5构成内排脂腔。外轴承室4、外轴承3和油脂调节器5构成外排脂腔。外轴承室4的侧底部设有与废油盒11连通的排脂孔13,排脂孔13通过第一连通孔和内排脂腔连通,排脂孔13通过第二连通孔与外排脂腔连通。排脂孔13为上窄下宽的喇叭状。由此防止排出的油脂堆积在排脂孔13内,更有利于废油通过排脂孔13汇集到废油盒11内。废油盒11的材质为塑料。成本低廉,可即时更换。废油盒11包括相连接的盒体和盖子,盖子设有扣子,盖子扣设在外轴承室4上。需要清理废油时,可直接将松下盖子的扣边,取下盒子,然后换上一个新的盒子,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润滑脂从内轴承室6的内注脂通道121和外轴承室4的外注脂通道122分别注入到内储脂腔和外储脂腔内,润滑脂在润滑内轴承7和外轴承3后被挤出,分别汇集到内排脂腔和外排脂腔中,这些润滑脂一部分继续对内轴承7和外轴承3起到润滑作用,另一部分作为“废油”在油脂调节器5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到外轴承室4侧底的排脂孔13并最终汇集到废油盒11内。本实用新型的内轴承7润滑系统和外轴承3的润滑系统独立,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内轴承7和外轴承3加注不等量的润滑脂,互不干扰;废油从内轴承7和外轴承3之间排出,可以共用废油排出通道,简化了废油排出路径,有利于废油的排出;内轴承7和外轴承3通过油脂调节器5隔开,有利于轴承散热,降低了轴承工作温升。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实施例1中的分体结构的外轴承室4和内轴承室6合并成一个整体结构为轴承室14。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