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车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2247发布日期:2018-06-06 01:2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车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是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技术,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

现有的车载充电器,其内部有大量线路,由于充电的原因车载充电器经常处于个较高的温度,线路容易老化,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线路容易老化,寿命较短的问题,提供一种无线车载充电器。

一种无线车载充电器,包括车载充电器本体,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设置有USB接口、充电接触头、无线主控模块和无线从控模块,

所述无线主控模块包括主负载开关模块、主开关通信模块、主控制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主负载开关模块、主开关通信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主负载开关模块和主开关通信模块还用于与所述充电接触头连接,

所述无线从控模块包括从负载开关模块、从开关通信模块、从控制模块和无线供电模块,从负载开关模块、从开关通信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从负载开关模块和从开关通信模块还分别与所述USB接口连接,

所述主开关通信模块和所述从开关通信模块无线通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无线供电模块无线供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开关通信模块为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无线供电模块均为铜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从控模块还包括转化模块,所述转化模块与所述从控制模块连接。

上述无线车载充电器,设置主负载开关模块和从负载开关模块,通过主开关通信模块和从开关通信模块实现无线通讯同步开关功能,可以用无线终端控制器对USB的状态进行查询和控制,设置无线充电模块和无线供电模块,具有无线供电功能,避免了线路老化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无线主控模块的框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从控模块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线车载充电器,包括车载充电器本体,车载充电器本体设置有USB接口10和充电接触头20、无线主控模块30和无线从控模块40。

无线主控模块30包括主负载开关模块310、主开关通信模块320、主控制模块330和无线充电模块340,主负载开关模块310、主开关通信模块320和无线充电模块340分别与主控制模块330连接,主负载开关模块310和主开关通信模块320还用于与充电接触头20连接。

无线从控模块40包括从负载开关模块410、从开关通信模块420、从控制模块430和无线供电模块440,主负载开关模块310、主开关通信模块320和无线充电模块340分别与、主控制模块330连接,主负载开关模块310和主开关通信模块320还分别与USB接口10连接。

主开关通信模块320和从开关通信模块420无线通讯连接,无线充电模块340与无线供电模块440无线供电连接。例如,主开关通信模块320和从开关通信模块420通过发送电信号的方式无线连接。又如,无线充电模块340与无线供电模块440通过发送电磁信号的方式,无线供电连接。

上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主负载开关模块310和从负载开关模块410,通过主开关通信模块320和从开关通信模块420实现无线通讯同步开关功能,可以用无线终端控制器对USB的状态进行查询和控制,设置无线充电模块340和无线供电模块440,具有无线供电功能,避免了线路老化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开关通信模块320为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例如,从开关通信模块420为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340与无线供电模块440均为铜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从控模块40还包括转化模块450,转化模块450与从控制模块430连接。例如,转化模块450用于将无线供电模块440接收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