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散热型电机转轴自润滑滑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7660发布日期:2018-09-01 00:0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是一种高效率散热型电机转轴自润滑滑动轴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自润滑电机轴瓦与转轴之间摩擦产生的大量热量主要靠轴承座与环境中的空气自然对流---热交换而散出,在轴承座的设计上为了确保轴承座的整体强度,一般采用铸铁整体铸造轴承座及散热片,由于铸铁的热传导系数较低,导致油池内的润滑油温度与轴承座外表面及散热片的温差较大,加之整个轴承座上散热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由此大大降低了轴承座自然对流散热效率,使轴承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极易造成润滑油高温变质,导致轴瓦温度增高,严重时转轴与轴瓦产生金属摩擦,致使轴承损坏,电机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率,保证和延长轴承乃至电机的使用寿命的高效率散热型电机转轴自润滑滑动轴承。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轴承包括轴承座、轴瓦、油环、轴承内盖和轴承外盖,其中,轴瓦位于轴承座内,并套装连接在电机转轴上,轴瓦内径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内置放有油环,油环悬挂在转轴上,并随转轴一起旋转,轴承座的左、右两边通过锁紧螺栓分别连接有轴承内盖和轴承外盖,两盖与轴承座之间构成空腔的底部均低于轴承油位线,在轴承内盖、轴承外盖与轴承座配合的台阶端面根部设置有密封槽和O型密封条,轴承座的下方设有轴向回流通孔和油池,回流通孔低于轴承油位线,通过回流通孔将轴承座内的油池与轴承内盖和轴承外盖的空腔连通。

所述轴承内盖和轴承外盖均为铜合金或铝合金制品。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高效率散热型电机转轴自润滑滑动轴承,当电机运行时,悬挂在电机转轴上的油环随转轴一起旋转,可将油池内的润滑油带入转轴与轴瓦的工作面,以起到自润滑作用,并通过端泄,使温度较高的润滑油流入轴承内盖的空腔和轴承外盖的空腔,再通过轴承内盖、轴承外盖的表面散热传导,将热量传导至相应的空间环境中,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回流通孔回流到油池中,并被油环再次带入转轴与轴瓦的工作面,起到润滑和冷却作用,形成润滑、再润滑、再冷却的循环过程,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自润滑滑动轴承存在的散热效率低的问题。该轴承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散热效率高,实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率散热型电机转轴自润滑滑动轴承,该轴承包括轴承座1、轴瓦2、油环3、轴承内盖5和轴承外盖6,其中,轴瓦2位于轴承座1内,并套装连接在电机转轴4上,轴瓦2内径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内置放有油环3,油环3悬挂在电机转轴4上,并随电机转轴4旋转,轴承座1的左、右两边通过锁紧螺栓11分别连接有轴承内盖5和轴承外盖6,两盖与轴承座1之间构成空腔的底部均低于轴承油位线12,在轴承内盖5、轴承外盖6与轴承座1配合的台阶端面根部设置有密封槽和O型密封条,可确保轴承内的润滑油不会泄露到轴承外部。轴承座1的下方设有轴向回流通孔1-1和油池1-2,回流通孔1-1低于轴承油位线12,通过回流通孔1-1将轴承座1内的油池1-2与轴承内盖5和轴承外盖6的空腔连通。

使用该自润滑滑动轴承,当电机运行时,悬挂在转轴4上的油环3随转轴4一起旋转,可将油池1-2内的润滑油带入转轴4与轴瓦2的工作面,起到润滑作用后,通过端泄,使温度较高的润滑油流入轴承内盖空腔9、轴承外盖空腔10,并通过轴承内盖5、轴承外盖6的表面散热传导,将热量传导到相应的空间环境中,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回流通孔1-1回流到油池1-2中,并被油环3再次带入转轴4与轴瓦2的工作面,起到润滑和冷却作用,形成润滑、冷却、再润滑的循环过程,通过润滑油的循环作用,可将电机转轴4和轴瓦2工作面产生的热量大部分通过轴承外盖5和轴承内盖6,少部分通过轴承座1散热到轴承座周围的空气中。在本案中,油池1-2内的润滑油与铜合金或铝合金的轴承内盖5、轴承外盖6直接接触,一方面可降低油池1-2内的润滑油温度与轴承座1外表面及散热片的温差,另一方面轴承内盖5、轴承外盖6的高热传导系数特性可使整个盖的散热表面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由此提高了散热表面与空气之间的平均温差,增加了对流散热效率,有效地降低了自润滑滑动轴承的工作温度,加之铸铁轴承座1的高强度特性,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具有散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等显著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上述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