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985发布日期:2018-09-18 22:5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外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机壳。



背景技术:

电机时比较普遍使用的驱动设备,在工业生产上,电机时保证其驱动的设备所在生产线正常运行的关键。电机一般包括电机外壳以及电机外壳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电机外壳内设有电机本体(包括定子、转子以及其他部件),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电机具有较好的散热性,通常会在电机外壳上设置有散热筋条,但是通过散热筋条对电机散热,其散热效果不佳,无法对电机运行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而且其电机外壳的强度不高,防护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机壳,具备有效对电机外壳内部部件运行产生的热量及时散热处理,提高电机散热效果,增加电机外壳对外壳内部安装部件防护牢固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电机外壳对电机部件安装防护牢固性不佳,以及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机壳,包括电机外壳主体、底座和散热鳍片,所述电机外壳主体内壁通过导热座固定安装有承接板,所述电机外壳主体对应设置导热座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座,所述导热座的末端延长出电机外壳主体的底部,所述底座对应导热座的末端呈包覆状与电机外壳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导热座的末端通过底座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鳍片与散热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内部通过电机外壳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底座的端面对应散热鳍片开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电机外壳主体、限位座和底座均采用铝合金结构设置。限位座辅助承接板对电机外壳主体内部的电子元件部件以及定子、转子等固定在电机外壳主体内部,限位座对其电子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接触时对其运行产生的热量承接导出至电机外壳主体,电机外壳主体将热量散发至电机外壳主体的外部,底座对承接板上承接的热量散发,提高对电机外壳主体内部电子元件部件。定子以及转子运行产生热量散发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导热座和限位座的侧边固定安装有导热支板,且导热支板的末端与电机外壳主体内壁固定连接。导热支板辅助导热座和限位座对电机外壳主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导出,并通过导热支板对导热座和限位座支撑固定,提高电机外壳主体对电子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安装的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底座呈梯形对电机外壳主体的外部承接设置。底座对电机外壳主体的底部支撑固定,呈梯形状支撑提高对电机外壳主体支撑的稳定性,并增加对电机外壳主体的散热面积。

优选的,所述底座对应散热孔设置有过滤芯板。散热板对导热座导出电机外壳主体内部导出的热量承接,底座内部的散热风扇运行,辅助底座内部的散热板和散热鳍片对散热板上承接的热量散发,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排出底座,过滤芯板对通过散热孔进入底座内部的空气过滤,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覆盖在散热板以及散热鳍片上,影响散热板和散热鳍片对电机外壳主体内部电子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的散热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电机外壳主体内壁通过具有导热效果的限位座和导热座,并通过导热座安装承接板,将对电机外壳主体内部安装的电子元件部件、定子以及转子固定安装在承接板上,限位座对其周边限定位置,电机外壳主体内部的电子元件部件以及定子、转子等运行产生的热量散发在电机外壳主体内部,限位座对其电子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接触时对其运行产生的热量承接导出至电机外壳主体,电机外壳主体将热量散发至电机外壳主体的外部,导热座对承接板承接其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底座内部的散热板内部,散热鳍片对散热板上的热量承接,提高对散热板上热量散发的面积,散热风扇运行对底座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排出底座,提高对电机外壳主体内部部件散热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散热孔内部通过底座设置过滤芯板,散热板对导热座导出电机外壳主体内部导出的热量承接,底座内部的散热风扇运行,辅助底座内部的散热板和散热鳍片对散热板上承接的热量散发,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排出底座,过滤芯板对通过散热孔进入底座内部的空气过滤,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覆盖在散热板以及散热鳍片上,影响散热板和散热鳍片对电机外壳主体内部电子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外壳主体;11导热座;12承接板;13限位座;131导热支板;2底座;21散热板;22散热风扇;3散热鳍片;31散热孔;32过滤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机壳,包括电机外壳主体1、底座2和散热鳍片3,所述电机外壳主体1内壁通过导热座11固定安装有承接板12,所述电机外壳主体1对应设置导热座1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座13,所述导热座11的末端延长出电机外壳主体1的底部,所述底座2对应导热座11的末端呈包覆状与电机外壳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导热座11的末端通过底座2设置有散热板21,所述电机外壳主体1、限位座13和底座2均采用铝合金结构设置。限位座13辅助承接板12对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的电子元件部件以及定子、转子等固定在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限位座13对其电子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接触时对其运行产生的热量承接导出至电机外壳主体1,电机外壳主体1将热量散发至电机外壳主体的外部,底座2对承接板12上承接的热量散发,提高对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电子元件部件。定子以及转子运行产生热量散发的效率。所述导热座11和限位座13的侧边固定安装有导热支板131,且导热支板131的末端与电机外壳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导热支板131辅助导热座11和限位座13对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的热量散发导出,并通过导热支板131对导热座11和限位座13支撑固定,提高电机外壳主体1对电子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安装的牢固性。所述散热鳍片3与散热板2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内部通过电机外壳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22,所述底座2的端面对应散热鳍片3开设有散热孔31。所述底座2呈梯形对电机外壳主体1的外部承接设置。底座2对电机外壳主体1的底部支撑固定,呈梯形状支撑提高对电机外壳主体1支撑的稳定性,并增加对电机外壳主体的1散热面积。所述底座2对应散热孔31设置有过滤芯板32。散热板21对导热座11导出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导出的热量承接,底座2内部的散热风扇22运行,辅助底座2内部的散热板21和散热鳍片3对散热板21上承接的热量散发,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孔31排出底座2,过滤芯板32对通过散热孔31进入底座2内部的空气过滤,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覆盖在散热板21以及散热鳍片3上,影响散热板21和散热鳍片3对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电子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的散热效果。

使用时,将对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安装的电子元件部件、定子以及转子固定安装在承接板12上,限位座13对其周边限定位置,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的电子元件部件以及定子、转子等运行产生的热量散发在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限位座13对其电子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接触时对其运行产生的热量承接导出至电机外壳主体1,导热支板131辅助导热座11和限位座13对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的热量散发导出,并通过导热支板131对导热座11和限位座13支撑固定,电机外壳主体1将热量散发至电机外壳主体1的外部,导热座11对承接板12承接其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底座2内部的散热板21,散热鳍片3对散热板21上的热量承接,提高对散热板21上热量散发的面积,散热风扇22运行对底座2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孔31排出底座2,过滤芯板32对通过散热孔31进入底座2内部的空气过滤,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覆盖在散热板21以及散热鳍片3上,影响散热板21和散热鳍片3对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电子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的散热效果,提高对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部件散热的效率。

综上所述:该散热效果好的电机壳,在电机外壳主体1内壁通过具有导热效果的限位座13和导热座11,并通过导热座11安装承接板12,将对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安装的电子元件部件、定子以及转子固定安装在承接板12上,限位座13对其周边限定位置,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的电子元件部件以及定子、转子等运行产生的热量散发在电机外壳主体1内部,限位座13对其电子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接触时对其运行产生的热量承接导出至电机外壳主体1,电机外壳主体1将热量散发至电机外壳主体1的外部,导热座11对承接板12承接其元件部件、定子和转子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底座2内部的散热板21内部,散热鳍片3对散热板21上的热量承接,提高对散热板3上热量散发的面积,散热风扇22运行对底座2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孔31排出底座2,解决了现有电机外壳对电机部件安装防护牢固性不佳,以及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