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可靠的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9458发布日期:2019-10-19 03:28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可靠的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可靠的马达。



背景技术:

在现今社会中,马达普遍地被使用于各类产品中,马达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蜗轮蜗杆组件输出扭矩以驱动其他设备转动,当马达逆向工作时会产生自锁,但由于现有的马达自锁力不够,蜗轮仍会带动蜗杆旋转,使得自锁功能不够可靠;同时,现有的马达一般只能实现单向自锁,马达反转时不能实现自锁,导致马达使用不够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可靠的马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可靠的马达,包括马达外壳和位于马达外壳内的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杆轴,马达外壳上设有供蜗杆轴伸出的通孔,蜗杆轴的伸出端套设有第一磁环,第一磁环包括极性不同的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马达外壳的外壁上固定有与第一磁环相互作用的第二磁环,第二磁环包括极性不同的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性体、第二磁性体、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均设有多个且数量相同,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依次交替设置,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依次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平行设置,第二磁环位于第一磁环与马达外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环上设有连接板,第一磁环通过连接板固定于蜗杆轴上,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的轴线重合设置,第一磁环的内径大于第二磁环的外径,第一磁环位于第二磁环的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环通过粘贴或铆接固定于连接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的轴线重合设置,第二磁环的内径大于第一磁环的外径,第二磁环位于第一磁环的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环为铁氧体或钕铁硼,第二磁环为铁氧体或钕铁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性体、第二磁性体、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均为永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马达外壳包括端盖,第二磁环固定于端盖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在蜗杆轴的伸出端设置第一磁环,在马达外壳的外壁上设置第二磁环,第一磁环包括极性不同的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第二磁环包括极性不同的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根据磁性体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马达停止工作时,蜗杆轴在惯性作用下转动并带动第一磁环转动,当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不同极性的磁性体相对时,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相吸,使得蜗杆轴无法转动,实现自锁功能。因无论蜗杆轴正转还是反转,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都可以相吸,以实现自锁,使得马达可以实现双向自锁,使用更加可靠。

2、通过设置多个第一磁性体、第二磁性体、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依次交替设置,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依次交错设置,使得相同磁性体之间间隔的角度较小,只需转动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自锁,使得自锁更加快速。

3、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平行设置,第二磁环位于第一磁环与马达外壳之间,第一磁环的端面与第二磁环的端面相对设置,使得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之间的作用面最大化,进而使得第二磁环作用在第一磁环上的吸力最大化,进一步提升马达的自锁的可靠性。

4、通过设置第一磁环位于第二磁环的外围或第二磁环位于第一磁环的外围,使得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可以相互作用的同时,减小马达的轴向尺寸,使得马达的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马达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马达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马达的爆炸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马达外壳;11、端盖;2、蜗杆轴;3、第一磁环;31、第一磁性体;32、第二磁性体;4、第二磁环;41、第三磁性体;42、第四磁性体;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可靠的马达,包括马达外壳1和位于马达外壳1内的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杆轴2,马达外壳1上设有供蜗杆轴伸出的通孔,蜗杆轴2的伸出端套设有第一磁环3,第一磁环3包括极性不同的第一磁性体31和第二磁性体32,马达外壳1的外壁上固定有与第一磁环3相互作用的第二磁环4,第二磁环4包括极性不同的第三磁性体41和第四磁性体42,根据磁性体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马达停止工作时,蜗杆轴在惯性作用下转动并带动第一磁环转动,当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不同极性的磁性体相对时,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相吸,使得蜗杆轴无法转动,实现自锁功能。因无论蜗杆轴正转还是反转,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都可以相吸,以实现自锁,使得马达可以实现双向自锁,使用更加可靠。

具体的,马达外壳1包括端盖11,通孔位于端盖11上,第二磁环4固定于端盖11上,第二磁环通过胶粘贴在端盖上,加工较为简单方便。

第一磁性体31、第二磁性体32、第三磁性体41和第四磁性体42均设有多个且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体、第二磁性体、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均设置有3个,使得第一磁性体、第二磁性体、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均是圆心角为60°的扇环,3个第一磁性体和3个第二磁性体依次交替设置,3个第三磁性体和3个第四磁性体依次交错设置,相对于每个磁性体都只设置有一个,使得每个磁性体的圆心角较小,相同磁性体之间间隔的角度较小(例如相邻第一磁性体之间间隔60°),只需转动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自锁,使得蜗杆轴的锁定更加快速。

第一磁环3与第二磁环4平行设置,第二磁环4位于第一磁环1与马达外壳的端盖11之间,第一磁环3的端面与第二磁环4的端面相对设置,使得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之间的作用面最大化,进而使得第二磁环作用在第一磁环上的吸力最大化,进一步提升马达的自锁的可靠性。

第一磁环3和第二磁环4均为铁氧体,容易加工成需要的形状,生产成本较低。

第一磁性体31、第二磁性体32、第三磁性体41和第四磁性体42均为永磁铁,不容易发生退磁现象,进一步提升马达自锁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第二磁环也可以通过铆接固定在端盖上。

可以理解的,第一磁性体、第二磁性体、第三磁性体、第四磁性体也可以均设置有1个,2个,4个,5个,6个等等。

可以理解的,第一磁环也可以为钕铁硼。

可以理解的,第二磁环也可以为钕铁硼。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磁环位于第一磁环的外围。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磁环3与第二磁环4的轴线重合设置,第二磁环4的内径大于第一磁环3的外径,第二磁环4位于第一磁环3的外围。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保证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可以相互作用的同时,减小马达的轴向尺寸,使得马达的结构更加紧凑。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磁环位于第二磁环的外围。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磁环3上设有连接板5,第一磁环3通过连接板5固定于蜗杆轴2上,第一磁环3与第二磁环4的轴线重合设置,第一磁环3的内径大于第二磁环4的外径,第一磁环3位于第二磁环4的外围。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保证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可以相互作用的同时,减小马达的轴向尺寸,使得马达的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的,第一磁环3通过胶粘贴在连接板5上。

可以理解的,第一磁环也可以通过铆接固定在连接板上。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