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16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板组件包括:固定对象、电路板、支架与支撑弹片;支撑弹片贴片固定于电路板;支架的一端锁固于电路板,另一端扣合于支撑弹片;支架的中间部分与电路板形成容置空间,固定对象被固定于容置空间中。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在将固定对象牢靠地固定于电路板的同时无需加长电路板,从而不会增加电子设备的整机长度,因此不会增加成本,且不会影响美观。
【专利说明】
_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电子设备中,有许多诸如连接器的电子元件,其中,连接器用于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进而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中存在无插入力结构的连接器,俗称ZIF连接器。
[0003]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电子设备整机跌落时,电路板会松脱,一般是通过钢片支架I把ZIF连接器件2压住固定,钢片支架I两侧存在开口,电路板4上需要开两个对应于开口的通孔,两个螺钉3设置于钢片支架I的两端,且均依次穿过钢片支架I的开口和电路板4的通孔;从而将ZIF连接器2的两端牢牢固定在电路板4上,但是,这种结构下,电路板4上的通孔影响了电路板4上的走线排布,使得必须加长电路板4才能满足走线排布需要,导致电子设备的整机长度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组件及电子设备,使得在将固定对象牢靠地固定于电路板的同时无需加长电路板,从而不会增加电子设备的整机长度,因此不会增加成本,且不会影响美观。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用于固定固定对象,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支架、支撑弹片以及固定对象;支撑弹片贴片固定于电路板;支架的一端锁固于电路板,另一端扣合于支撑弹片;支架的中间部分与电路板形成容置空间,固定对象被固定于容置空间中。
[000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电路板组件。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支架的一端锁固于电路板,另一端扣合于电路板上的支撑弹片,所以可以将被容置于支架中间部分和电路板共同形成的空间内的固定对象牢牢固定于电路板上,不会影响固定牢靠性;而且支架的另一端是扣合于支撑弹片,由于支撑弹片贴片固定于电路板而非现有技术中的螺丝锁附,使得电路板可以省掉一个螺丝孔,以尽可能少地破坏电路板上的走线空间,从而在无需加长电路板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电路板上的排线需求,进而避免增加电子设备的整机长度;因此,避免了增加成本,避免了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
[0008]另外,支撑弹片具有固定部、连接部以及第一扣合部;支架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扣合部;固定部和第一扣合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固定部固定于电路板;第一扣合部扣合于第二扣合部。
[0009]另外,支撑弹片还具有两个遮挡部;两个遮挡部分别由第一扣合部的相对两侧边缘朝向固定部的方向延伸出来。两个遮挡部可以使得电子设备晃动时,支架与支撑弹片不会脱离,进一步确保固定组件的固定牢靠性。
[0010]另外,支撑弹片还具有两个遮挡部;两个遮挡部分别由固定部的相对两侧边缘朝向第一扣合部的方向延伸出来,且接触于第一扣合部。上述结构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遮挡部,增加用户的可选择性。
[0011]另外,支架的一端通过螺钉锁固于电路板;支架的一端仍然通过螺钉固定于电路板,与扣合于支撑弹片的支架的另一端相互配合,从而可以保证支架与电路板的整体固定的可靠性。
[0012]另外,固定对象为连接器。
[0013]另外,连接器为ZIF连接器。
[0014]另外,电子设备为移动终端。
【附图说明】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附图
[0015]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撑弹片与支架结合之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路板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路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
[0021 ]支架I;第二扣合部i i ;支撑弹片2;固定部21;连接部22;第一扣合部23;遮挡部24;电路板3;固定对象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2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路板组件。如图2所示,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3、支架1、支撑弹片2、以及固定对象4。支撑弹片2贴片固定于电路板3;支架I的一端锁固于电路板3,比如说,支架I的一端通过螺钉锁固于电路板3;支架I的另一端扣合于支撑弹片2。支架I的中间部分与电路板3形成容置空间,固定对象4被固定于容置空间中,而且固定对象4设置于电路板3上。
[0024]如图3所示,支撑弹片2具有固定部21、连接部22、以及第一扣合部23,支撑弹片2可以由一个钢片弯折成型;支架I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扣合部11。支撑弹片2的通过固定部21固定于电路板3,固定部21与第一扣合部23通过连接部22连接,支架I的第二扣合部11抵持于支撑弹片2的第一扣合部23的下表面(靠近电路板3的那个表面),以此扣合于支撑弹片2的第一扣合部23。
[0025]值得一提的是,固定对象4可以为连接器,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为ZIF连接器;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USB连接器。
[0026]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支架I的一端锁固于电路板3,另一端扣合于电路板3上的支撑弹片2,所以可以将被容置于支架I中间部分和电路板3共同形成的空间内的固定对象4牢牢固定于电路板3上,不会影响固定牢靠性;而且支架I的另一端是扣合于支撑弹片2,所以不会影响电路板3上的排线,从而不用加长电路板3,自然也不会增加电子设备的整机长度和成本,以及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
[002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固定组件。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支撑弹片2还具有两个遮挡部24,从而进一步确保固定组件的固定牢靠性。
[0028]具体而言,支撑弹片2可以由一个钢片弯折成型。如图4所示,两个遮挡部24可以分别由第一扣合部23的相对两侧边缘朝向固定部21方向延伸出来,遮挡部24可以接触固定部21,也可以不接触固定部21。或者,如图5所示,两个遮挡部24也可以分别由固定部21的相对两侧边缘朝向第一扣合部23方向延伸出来,且接触于第一扣合部23;此时,遮挡部24可以与第一扣合部23持平,也可以高于第一扣合部23。
[0029]综上所述,两个遮挡部24可以由第一扣合部23的相对两侧边缘朝向固定部21方向延伸出来;也可以由固定部21的相对两侧边缘朝向第一扣合部23方向延伸出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遮挡部24为一个独立钢片,遮挡部24通过焊接固定于支撑弹片2上。
[0030]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两个遮挡部24可以防止电子设备(在垂直于屏幕的方向上)晃动而导致支架I脱离支撑弹片2,进一步确保固定组件的固定牢靠性。
[0031]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路板组件。
[0032]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支架、支撑弹片以及固定对象; 所述支撑弹片贴片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所述支架的一端锁固于所述电路板,另一端扣合于所述支撑弹片; 所述支架的中间部分与所述电路板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固定对象被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片具有固定部、连接部以及第一扣合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扣合部; 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扣合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扣合部扣合于所述第二扣合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片还具有两个遮挡部; 所述两个遮挡部分别由所述第一扣合部的相对两侧边缘朝向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出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片还具有两个遮挡部; 所述两个遮挡部分别由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边缘朝向所述第一扣合部的方向延伸出来,且接触于所述第一扣合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端通过螺钉锁固于所述电路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对象为连接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ZIF连接器。8.—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移动终端。
【文档编号】H05K7/02GK205726797SQ201620323518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8日
【发明人】翟丛桂
【申请人】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