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温度和工艺角校准的环形振荡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423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带温度和工艺角校准的环形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四个反相器、一个偏置电路、一个温度检测电路、一个工艺角检测电路,所述反相器为模拟反相器;四个反相器顺次首尾相连,构成环形结构,每个反相器都有三个偏置电压控制端,分别是VB,VT,VC;温度检测电路不需要任何外部输入信号,根据内部检测电路直接产生偏置电压VT,去控制四个反相器的偏置电压控制端。工艺角检测电路不需要任何外部输入信号,根据内部检测电路直接产生偏置电压VC,去控制四个反相器的偏置电压控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温度和工艺角校准的环形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由第一NMOS管(31),电流源(32),第一运算放大器(33),第一电阻(35)、第二电阻(34)、第三电阻(37)、第二NMOS管(36)和一个BJT管(38)组成,第一NMOS管(31)的尺寸是L=2μ,W=50μ,它的源极接电源VDD,栅极和漏极短接并且连接到电流源(32)的输入端,电流源(32)的输出端接地;运算放大器(33)的正输入端连接到第一NMOS管(31)的栅极和漏极,运算放大器(33)的负输入端连接到第二电阻(34)的顶端,运算放大器(33)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电阻(35)的顶端,第一电阻(35)的底端连接第二电阻(34)的顶端形成串联连接结构;第二NMOS管(36)的栅极和漏极短接并连接第三电阻(37)的顶端并同时输出温度控制的偏置电压VT,第二NMOS管(36)的源极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33)的输出端;第三电阻(37)的底端连接BJT管(38)的发射极,BJT管(38)的集电极和基极短接并连接到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温度和工艺角校准的环形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角检测电路由一个片内电阻(41)、一个片外电阻(42)、第二运算放大器(43)、第三NMOS管(45)、第四NMOS管(47)、第一PMOS管(46)、第二PMOS管(48)组成,片内电阻(41)的顶端连接芯片内部电源VDD,底端连接片外电阻(42),片外电阻(42)的底端直接连接外部PCB板的地;片内电阻(41)和片外电阻(42)串联形成分压结构,第二运算放大器(43)的正输入端直接连接到片内电阻(41)和片外电阻(42)中间,第二运算放大器(43)的负输入端连接本身的输出端,第二运算放大器(43)的输出端也同时连接到第三NMOS管(45)的栅极,第三NMOS管(45)的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第一PMOS管(44)的漏极和栅极,第一PMOS管(44)的源极连接芯片内部电源VDD;第二PMOS管(46)的基极和第一PMOS管(44)的基极相连,第二PMOS管(46)的源极连接电源VDD,漏极连接第四NMOS管(47)的漏极和栅极并同时输出工艺角控制的偏置电压VC,第四NMOS管(47)的源极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温度和工艺角校准的环形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器为模拟反相器,该模拟反相器电路由第三PMOS管(51)、第四PMOS管(52)、第五PMOS管(53)、第六PMOS管(54)、第七PMOS管(55)、第八PMOS管(56)和第五NMOS管(57)、第六NMOS管(58)、第七NMOS管(59)、第八NMOS管(510)、第九NMOS管(511)组成;第三PMOS管(51)的源极连接电源VDD,栅极和漏极短接并连接到第五NMOS管(57)的漏极;第四PMOS管(52)的源极接电源VDD,栅极连接外部电压Vctrl,漏极连接第五NMOS管(57)的漏极;第五PMOS管(53)的源极接电源VDD,栅极连接外部电压Vctrl,漏极连接第六NMOS管(58)的漏极;第六PMOS管(54)的源极连接电源VDD,栅极和漏极短接并连接到第六NMOS管(58)的漏极;第七PMOS管(55)的源极连接电源VDD,栅极连接第八PMOS管(56)的漏极和输出端Voutp;第八PMOS管(56)的源极连接电源VDD,栅极连接第七PMOS管(55)的漏极和输出端Voutn;第五NMOS管(57)的栅极连接输入信号Vinp,第六NMOS管(58)的栅极连接输入信号Vinn,第五NMOS管(57)和第六NMOS管(58)的源极相连接并且同时连接第七NMOS管(59)、第八NMOS管(510)和第九NMOS管(511)的漏极;第七NMOS管(59)的栅极连接控制电压VB,源极接地;第八NMOS管(510)的栅极连接控制电压VC,源极接地;第九NMOS管(511)的栅极连接控制电压VT,源极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温度和工艺角校准的环形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电路由第九PMOS管(61)、第十PMOS管(62)、第十一PMOS管(63)、第十二PMOS管(64)、第十三PMOS管(65)、第十四PMOS管(66),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十NMOS管(67)组成;第九PMOS管(61)的源极连接电源VDD,漏极连接第十PMOS管(62)的源极,第九PMOS管(61)的栅极连接第十PMOS管(62)的栅极并同时连接外部电压Vbias;第十PMOS管(62)的漏极连接第一开关(S1)的一端,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第十NMOS管(67)的漏极;第十一PMOS管(63)的源极连接电源VDD,漏极连接第十二PMOS管(64)的源极,第十一PMOS管(63)的栅极连接第十二PMOS管(64)的栅极并同时连接外部电压Vbias;第十二PMOS管(64)的漏极连接第二开关(S2)的一端,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第十NMOS管(67)的漏极;第十三PMOS管(65)的源极连接电源VDD,漏极连接第十四PMOS管(66)的源极,第十三PMOS管(65)的栅极连接第十四PMOS管(66)的栅极并同时连接外部电压Vbias;第十四PMOS管(66)的漏极连接第三开关(S3)的一端,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第十NMOS管(67)的漏极;第九PMOS管(61)、第十PMOS管(62)的尺寸是W/L;第十一PMOS管(63)、第十二PMOS管(64)的尺寸是2W/L;第十三PMOS管(65)、第十四PMOS管(66)的尺寸是4W/L;第十NMOS管(67)的栅极连接到本身\t的漏极并同时连接偏置电路产生的偏置电压VB,源极接地。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