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屏蔽构造以及具备该噪声屏蔽构造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523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噪声屏蔽构造以及具备该噪声屏蔽构造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从电子部件产生的电磁噪声进行屏蔽的噪声屏蔽构造以及具备该噪声屏蔽构造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降低电磁噪声的影响的各种构造。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调谐器的地线构造。在该地线构造中,调谐器具有如下构造,即:构成部件收纳于金属制的外壳,且金属制的套筒以圆筒形从该外壳的一个侧面突出。套筒被用作调谐器的RF(无线电频率:Radio Frequency)端子。另外,在套筒嵌合有具有挠性脚部的地线板。若将安装有调谐器的电路板用螺纹连接固定于金属制机壳,则地线板以与套筒嵌合的状态紧贴于机壳的表面,其脚部与机壳弹性接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9629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地线构造中的调谐器如上述那样,需要用于安装地线板的套筒,并需要将构成部件收纳于金属制的外壳。即,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地线构造是相对于这种构造的调谐器而特制的部件,其无法应用于除此以外的构造的电子部件。

另外,作为需要电磁噪声对策的部件,除了上述调谐器那样的单一的部件之外,也有很多是收纳有多个电子部件的单元的情况。

例如,作为构成磁盘装置的单元,存在读写机构部。在读写机构部的机壳收纳有:安装多个电子部件的电路板、使光盘旋转的驱动机构、光学拾波器、以及驱动光学拾波器的驱动机构等。

在这种单元中不具有安装地线板的构成部件,因而无法应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地线构造。

此外,在单元中,有时具有机壳的内部露出的部分。例如,在读写机构部,存在驱动机构从机壳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的情况。

在这种单元中,存在由收纳于机壳的电子部件所产生的电磁噪声从露出部分泄漏从而对其他电子部件给予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能够适当地对从上述露出部分所泄漏的电磁噪声进行屏蔽的噪声屏蔽构造。另外,希望噪声屏蔽构造构成为:不追加相对于噪声屏蔽而特制的新部件,而是利用现有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适当地对从单元所产生的电磁噪声进行屏蔽的噪声屏蔽构造以及具备该噪声屏蔽构造的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噪声屏蔽构造具备:收纳有电子部件的单元、安装于单元的导电性部件、以及供安装有导电性部件的单元进行安装的基座。在导电性部件设置有多个脚部,该多个脚部排列配置于在单元与基座之间形成的间隙,并与基座弹性接触。

并且,优选为:上述导电性部件是安装于上述单元的托架。

并且,上述导电性部件可以是以覆盖上述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进行安装的盖罩机壳。

并且,优选为:上述脚部为前端部面接触于上述基座的板簧形状。

并且,上述脚部可以为前端部与上述基座线接触或者点接触的板簧形状,

并且,优选为:具备加强梁部,该加强梁部沿多个上述脚部的排列而延伸,并从该排列的一端侧开始连结至另一端侧。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那样的噪声屏蔽构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多个脚部排列配置于在单元与基座之间形成的间隙并与基座弹性接触。由此,脚部与接地电位的基座电连接,从而能够 利用上述间隙来适当地屏蔽从单元产生的电磁噪声。另外,能够以利用现有的部件作为导电性部件的结构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子设备的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读写机构部向基座的安装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托架以及脚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的脚部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托架以及脚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的脚部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托架以及脚部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的脚部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设置有加强梁部的托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设置有加强梁部的托架的脚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磁盘装置;2…读写机构部;2A…插入口;3…基座;3A…螺纹台座;3B、3C…壁部;4…托架;4-1…读写机构侧固定部;4-2…机壳侧固定部;4A~4C、4E、9A…脚部;4A-1、4B-1、4C-1…倾斜部;4A-2、4B-2…前端部;4D…加强梁部;5、6…螺钉;7…贯通孔;8…螺纹孔;9…盖罩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并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的噪声屏蔽构造的磁盘装置1。图2是表示图1的磁盘装置1的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读写机构部2向基座3安装的安装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托架4以及脚部4A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的脚部4A的放大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磁盘装置1具备读写机构部2、基座3以及托架4,并形成为经由托架4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的构成。

读写机构部2是构成磁盘装置1的单元之一,其对来自由插入口2A插入的光盘的信息进行读出以及向光盘写入信息。

作为其构成部件,虽省略图示,但其具备:安装有电子部件的电路板、使光盘旋转的驱动机构、光学拾波器、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朝沿着光盘的记录面的方向以及与记录面正交的方向驱动光学拾波器。

例如,使光盘旋转的驱动机构还包括转台以及使夹持器与安装于转台的光盘抵接的夹紧部件。

另外,在读写机构部2中,上述的构成部件被收纳于由上下成对的金属板制机壳组合而成的空间内。

此外,近年来,磁盘装置1的小型化的期望不断提高,随之读写机构部2也存在被小型化的趋势。

若读写机构部2被小型化而读写机构部2的机壳壁面位于驱动机构的附近,则存在驱动机构的运动被机壳壁面限制的可能性。

例如,在机壳壁面处于夹紧部件的附近的情况下,存在夹紧部件向远离光盘的方向的运动被机壳壁面限制的可能性。另外,还需要实现磁盘装置1的轻型化、部件件数的减少。由于这些理由,因此有不将机壳壁面设置于驱动机构的动作方向,而使驱动机构从读写机构部2的机壳露出的情况。以下,以具有使驱动机构从机壳露出的露出部分的读写机构部2为例进行说明。

在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时,若以利用基座3封闭上述露出部分的方式配置读写机构部2,则与读写机构部2的机壳壁面的情况同 样,存在驱动机构的运动被基座3限制的可能性。

因此,读写机构部2以如下方式安装于基座3,即:在具有上述露出部分的面与基座3的安装面之间空出间隙而安装于基座3。

例如图2、图3所示,将拉深形状的螺纹台座3A形成于基座3,并将安装于读写机构部2的托架4螺纹紧固于螺纹台座3A。

由此,如图3所示,在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的状态下,在读写机构部2中的具有上述露出部分的面与基座3之间形成有螺纹台座3A的高度H大小的间隙。

基座3是由具有导电性和刚性的部件构成并保持读写机构部2的机壳,例如通过金属板的冲压加工形成。

此外,在图1、图2中,在基座3通过拉深加工形成有上述的螺纹台座3A,并在前方形成有壁部3B,在后方形成有壁部3C。

如图2所示,读写机构部2以使插入口2A朝向基座3的前方的方式进行安装。由此,如图3中虚线所示那样壁部3B位于相比插入口2A更靠下方的位置。

另外,磁盘装置1经由基座3而安装于安装位置。

例如,在磁盘装置1为车载用磁盘装置的情况下,磁盘装置1经由基座3安装于仪表盘、中心控制台等。

此外,基座3在安装于车辆侧的状态下与车辆侧的地线导通而处于接地电位。

托架4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性部件具体化的例子,与基座3同样,托架4由具有导电性和刚性的部件构成。例如图3所示,将金属板弯曲为剖面L字形而形成。

托架4中的正交的一方的平面部为读写机构侧固定部4-1,另一方的平面部为机壳侧固定部4-2。读写机构侧固定部4-1使用螺钉5而螺纹紧固于读写机构部2的侧面。

机壳侧固定部4-2使用螺钉6而螺纹紧固于基座3。例如,如图2所示,将穿过机壳侧固定部4-2的贯通孔7的螺钉6螺纹连接于螺纹台座3A的螺纹孔8。

此外,如上述那样,螺纹台座3A为拉深形状,因此螺钉6的前端部收纳于螺纹台座3A的里侧的凹部,且不从基座3的下表面突出。

另外,在机壳侧固定部4-2形成有多个脚部4A,该多个脚部4A在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的状态下与基座3弹性接触。

如图4所示,多个脚部4A沿机壳侧固定部4-2的长边方向以等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此外,如图1、图2所示,托架4安装于读写机构部2的侧面。将安装有托架4的读写机构部2进一步安装于基座3,从而多个脚部4A成为在与基座3之间而形成于读写机构部2的侧方的间隙排列配置的状态。

另外,如图5所示,各个脚部4A由倾斜部4A-1和前端部4A-2构成。倾斜部4A-1是与机壳侧固定部4-2连结的脚部4A的基部与前端部4A-2之间的部分,并自脚部4A的基部朝向从读写机构部2中的具有上述露出部分的面突出的方向倾斜。

前端部4A-2成为在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的状态下与基座3接触的部分。

倾斜部4A-1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将以等间隔切开机壳侧固定部4-2而得到的带状的片部朝向从读写机构部2中的具有上述露出部分的面突出的方向弯曲。

另外,脚部4A的前端部4A-2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在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的状态下,以该前端部4A-2与基座3大致面接触的角度进行弯曲。

脚部4A形成为:在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之前的状态下,图5所示的从与机壳侧固定部4-2连结的脚部4A的基部至前端部4A-2为止的尺寸D大于螺纹台座3A的高度H。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从而在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后,倾斜部4A-1成为挠曲的状态,前端部4A-2与基座3弹性接触。此时,前端部4A-2与基座3面接触。前端部4A-2与基座3之间的电连接因接触阻力小的面接触而稳定。

如上述那样,在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的状态下,在读写机构部2的具有上述露出部分的面与基座3之间形成有螺纹台座3A的高度H大小的间隙。另外,在读写机构部2的内部收纳有安装有电子部件的电路板,从电子部件产生的电磁噪声从上述露出部分向读写机构部2的外部泄漏。

但是,如图1所示那样,在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的状态下,基座3的壁部3B位于读写机构部2的前方,壁部3C位于后方。由此,在与基座3之间形成的读写机构部2的前方的间隙,利用接地电位的壁部3B屏蔽来自上述露出部分的电磁噪声,在后方的间隙,利用接地电位的壁部3C屏蔽来自上述露出部分的电磁噪声。

在与基座3之间而形成于读写机构部2的侧方的间隙,如上述那样,多个脚部4A排列配置于该间隙。各脚部4A与接地电位的基座3弹性接触而成为相同电位。由此,在读写机构部2的侧方的间隙中,利用接地电位的多个脚部4A屏蔽来自上述露出部分的电磁噪声。

此外,若缩小相邻的脚部4A的间隔并扩大各个脚部4A的宽度,则各个脚部4A的刚性增加,因此在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的状态下,脚部4A按压基座3的力变强。

另外,即便缩小相邻的脚部4A的间隔并增多脚部4A的个数,多个脚部4A整体按压基座3的力也变强。

这样,如果脚部4A以强力按压的状态与基座3接触,那么脚部4A与基座3的电连接也会稳定。

然而,若脚部4A的刚性较高,该脚部4A按压基座3的力会过强,从而存在经由脚部4A而传递来自基座3的反作用力使得托架4变形的可能性。

因此,对各个脚部4A的宽度和脚部4A的个数进行调整,以使得因脚部4A的变形而产生的弹簧弹力不会成为过度施加而使托架4主体变形的程度。

这样一来,由于脚部4A对基座3适度地施力,所以能够不使托架4变形而实现稳定的电连接。

此外,虽对在基座3设置有壁部3B以及壁部3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应用于不具有这些壁部的基座。

例如,也可以利用读写机构部2的机壳的前表面侧的部分,在与基座3之间形成的读写机构部2的前方的间隙形成多个脚部。

另外,也可以利用读写机构部2的机壳的后表面侧的部分,在后方的间隙形成多个脚部。

并且,也可以将托架4形成为向读写机构部2的前表面侧与后表面侧延长的形状,并在该延长部分形成多个脚部。

另外,屏蔽电磁噪声的脚部也可以如下那样构成。

图6是表示托架以及脚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6的脚部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多个脚部4B沿机壳侧固定部4-2的长边方向以等间隔排列配置。另外,在图6中,与脚部4A的情况相同,托架4安装于读写机构部2的侧面。由此将安装有托架4的读写机构部2进一步安装于基座3,从而多个脚部4B成为在与基座3之间而形成于读写机构部2的侧方的间隙排列配置的状态。

如图7所示,各个脚部4B由倾斜部4B-1以及前端部4B-2构成。倾斜部4B-1是同机壳侧固定部4-2连结的脚部4B的基部与前端部4B-2之间的部分,并从脚部4B的基部朝向从读写机构部2中的具有上述露出部分的面突出的方向倾斜。前端部4B-2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将相比倾斜部4B-1更靠前的部分以剖面形状形成为向与倾斜部4B-1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的曲线状的方式弯曲而形成。

若经由托架4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则倾斜部4B-1成为挠曲的状态,前端部4B-2与基座3弹性接触。此时,前端部4B-2与基座 3线接触。

即便这样使前端部4B-2与基座3线接触,也能够确保脚部4B与基座3的电连接。

图8是表示托架以及脚部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图8的脚部的放大图。如图8所示,多个脚部4C沿机壳侧固定部4-2的长边方向以等间隔排列配置。另外,在图8中,也与脚部4A的情况相同,托架4安装于读写机构部2的侧面。通过这样将安装有托架4的读写机构部2进一步安装于基座3,从而多个脚部4C成为在与基座3之间而形成于读写机构部2的侧方的间隙排列配置的状态。

如图9所示,各个脚部4C由倾斜部4C-1构成。倾斜部4C-1从与机壳侧固定部4-2连结的脚部4C的基部朝向从读写机构部2中的具有上述露出部分的面突出的方向倾斜。

若经由托架4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则倾斜部4C-1成为挠曲的状态,倾斜部4C-1的端缘部与基座3弹性接触。

即便这样使倾斜部4C-1的端缘部与基座3线接触,也能够确保脚部4B与基座3的电连接。

另外,脚部4C能够仅通过将形成于机壳侧固定部4-2的带状的片部进行弯曲这种简易的加工来形成。

此外,例如,通过将前端部形成为半球状,能够获得与基座3点接触的脚部。即便这样使脚部的前端部与基座3点接触,也能够确保脚部与基座3的电连接。

另外,图10是表示设置有加强梁部4D的托架4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加强梁部4D是在机壳侧固定部4-2中沿多个脚部4A的排列而延伸并从该排列的一端侧开始连结至另一端侧的部分。通过设置该加强梁部4D,能够实现机壳侧固定部4-2的强度的提高。

图11是表示设置有加强梁部4D的托架4的脚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到此为止所说明的脚部4A~4C由未将机壳侧固定部4-2切开至读写 机构侧固定部4-1而形成的带状的片部构成。即,机壳侧固定部4-2的强度由较浅地切开而残留的部分所确保。

与此相对,图11所示的机壳侧固定部4-2利用加强梁部4D确保强度。因此,能够由从机壳侧固定部4-2切开至读写机构侧固定部4-1的一部分为形成的带状的片部来构成脚部4E。

由于脚部4E以这种方式构成,所以如图11所示,比与读写机构侧固定部4-1连结的基部更靠前的部分形成为比脚部4A~4C长。

通过这样延长比基部更靠前的部分,能够扩大弹簧弹力的调整范围。例如,能够将脚部调整为如下长度,即:能够获得与读写机构部2的规格相对应的弹簧弹力的长度。

如以上那样,实施方式1的噪声屏蔽构造具备:收纳有电子部件的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读写机构部2的托架4、以及经由托架4来安装读写机构部2的基座3。

在托架4设置有多个脚部4A,该多个脚部4A在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的状态下,排列配置于在读写机构部2与基座3之间形成的间隙,并与基座3弹性接触。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从而多个脚部4A排列配置在读写机构部2与基座3之间形成的间隙并与基座3弹性接触。由此,脚部4A与接地电位的基座3电连接,从而能够利用上述间隙适当地屏蔽从读写机构部2产生的电磁噪声。另外,能够以利用现有部件亦即托架4来作为导电性部件的结构来实现。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噪声屏蔽构造中,脚部4A形成为前端部面接触于基座3的板簧形状。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从而使接触阻力减小,因此前端部4A-2与接地电位的基座3之间的电连接稳定。

并且,在实施方式1的噪声屏蔽构造中,脚部4B或者脚部4C形成为前端部与基座3线接触的板簧形状。

即便形成为这样的构成,也能够确保脚部4B与基座3的电连接。另外,即便使脚部与基座3点接触也同样。

并且,实施方式1的噪声屏蔽构造具备沿多个脚部4A的排列而延伸并从该排列的一端侧开始连结至另一端侧的加强梁部4D。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能够实现形成有脚部4A的导电性部件的强度的提高。

实施方式2.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表示具备实施方式2的噪声屏蔽构造的磁盘装置1A。

如图12所示,磁盘装置1A具备:读写机构部2、基座3以及盖罩机壳9,并构成为将安装有盖罩机壳9的读写机构部2进一步安装于基座3。

盖罩机壳9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性部件具体化的例子,由具有导电性和刚性的部件构成。例如,通过金属板的冲压加工形成。

另外,盖罩机壳9以覆盖读写机构部2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进行安装。例如,图12所示的盖罩机壳9具有不具备前表面以及底面的箱形状,并以覆盖读写机构部2中的除底面以及前表面之外的部分的方式进行安装。

如图12所示,多个脚部9A沿盖罩机壳9的端缘以等间隔排列配置。若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则多个脚部9A排列配置于在读写机构部2与基座3之间形成的间隙,并与基座3弹性接触。这样,盖罩机壳9以及脚部9A与基座3电连接而成为接地电位。

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多个脚部9A与脚部4A同样地形成为面接触于基座3的板簧形状的情况,但也可以与脚部4B、4C同样,形成为与基座3线接触的板簧形状也可,形成为与基座3点接触的板簧形状也可。即便形成为这样的构成,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12中示出了将多个脚部9A形成于盖罩机壳9中的与读 写机构部2的后表面侧对应的部分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只要是与在读写机构部2与基座3之间形成的间隙相对的部分,便可以形成于盖罩机壳9的任何部分。

如以上那样,实施方式2的噪声屏蔽构造具备:收纳有电子部件的读写机构部2、以覆盖读写机构部2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进行安装的盖罩机壳9、以及安装有被盖罩机壳9覆盖的读写机构部2的基座3。在盖罩机壳9设置有多个脚部9A,在将读写机构部2安装于基座3的状态下,该多个脚部9A排列配置在读写机构部2与基座3之间形成的间隙,并与基座3弹性接触。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从而多个脚部9A排列配置在读写机构部2与基座3之间形成的间隙,并与基座3弹性接触。

由此,脚部9A与接地电位的基座3电连接,从而能够利用上述间隙适当地屏蔽电磁噪声。并且能够通过将多个脚部9A设置于盖罩机壳9这样的简易的结构来实现。

另外,通过使电子设备具备在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噪声屏蔽构造,可以提供能够适当地屏蔽电磁噪声的电子设备。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其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实施方式的自由组合、或者各实施方式的任意构成要素的变形、或在各实施方式中任意构成要素的省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