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路板、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68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柔性电路板、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PC由于其可弯折、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电子器件与主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在现有技术中,FPC既可以通过ZIF、BTB等连接器与主板连接,也可以直接与主板上的信号连接部焊接连接。

然而,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在使用连接器连接时,虽然连接简单,但是使用连接器本身会增加经济成本,而且连接器具有的高度,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超薄设计;(2)直接焊接连接时,如图1所示为手机侧键通过FPC连接于主板104的示意图,其中,101为FPC的信号走线区域,102为FPC的信号连接部,此时焊接设备的操作方向为由信号连接部102运行至主板104,因此需要在信号连接部102的周边预留2mm-3mm的紧布区103(即在禁布区103区域内不能安装电子元件),从而为焊接设备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间,从而影响了主板104上其他电子器件的布局,造成主板空间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FPC、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使得焊接设备的运行空间不会占用主板空间,从而释放出主板上更多的空间供其他电子元件布局,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设计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FPC,应用于第一电子元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FPC包括:走线区域与连接区域;FPC的第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端部连接于主板;连接区域设置于第二端部上靠近第一电子元件的一侧;走线区域设置于第二端部上远离第一电子元件的另一侧,且延伸至FPC的第一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组件,包括第一电子元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柔性电路板FPC。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板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子组件;第一电子元件位于主板的一侧;主板上设置有对应于连接区域的信号连接部;信号连接部位于主板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改变FPC连接于主板的第二端部上连接区域与走线区域的摆放位置,使得焊接设备的操作方向为向主板边缘运行的方向,而并非向主板中间运行,由于实际中主板边缘本身就不用安装电子元件,因此无需在连接区域周边预留禁布区,从而释放出主板上更多的空间供其他电子元件布局,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设计空间。

另外,连接区域为金手指。

另外,连接区域具有至少一第一对位部,主板上具有至少一第二对位部;FPC连接于主板,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重合。在将FPC焊接于主板时,通过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进行预定位,以使FPC的连接区域与主板的信号连接部之间对位准确,提高焊接的准确性,确保电性连接。

另外,第一对位部为通孔,第二对位部为通孔或者露铜区。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另外,第一对位部由所述FPC的所述第二端部的边缘形成,第二对位部为对照线;边缘与对照线贴合。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另外,第一电子元件为电池、侧键或者马达的其中之一。

另外,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设置于主板;走线区域对应的FPC的边缘与第二电子元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0.5mm。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侧键FPC连接于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子元件通过FPC连接于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FPC,应用于第一电子元件,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FPC包括:走线区域21与连接区域22;FPC的第一端部1连接于第一电子元件3,第二端部2连接于主板4;连接区域22设置于第二端部2上靠近第一电子元件3的一侧;走线区域21设置于第二端部2上远离第一电子元件3的另一侧,且延伸至FPC的第一端部1。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电子元件3为电子设备的侧键为例说明。第一电子元件3通过FPC连接于主板4,于实际中,直接将FPC焊接于主板4时,焊接设备的操作方向一般为:由FPC的连接区域22不间断的刷焊至主板4,以将FPC的第二端部2连接于主板4;本实施例中,在FPC的第二端部2上,将连接区域22设置在了靠近第一电子元件3的一侧,因此,焊接设备的操作方向即为由连接区域22运行至主板4边缘,而并非向主板4的中间区域运行,于实际中主板4的边缘一般不安装其他电子元件,也就是说,在将FPC的第二端部2焊接于主板4时,无需再在连接区域22周边预留禁布区。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FPC的连接区域22为金手指。

优选地,连接区域22具有至少一第一对位部221,主板4上具有至少一第二对位部(图中未示出);FPC连接于主板4,第一对位部221与第二对位部重合。本实施例中,在将FPC焊接于主板4时,可以通过第一对位部221与第二对位部进行预定位,以使FPC的连接区域22与主板的信号连接部之间对位准确,确保电性连接充分。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一对位部221与第二对位部的两种具体实现方式:第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对位部221为通孔,第二对位部为通孔或者露铜区;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对位部221由FPC的第二端部2的边缘形成,第二对位部为对照线,FPC的第二端部2的边缘与对照线贴合。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对位部221与第二对位部的两种具体实现方式实现简单、且操作方便。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FPC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改变FPC连接于主板的第二端部上连接区域与走线区域的摆放位置,使得焊接设备的操作方向为向主板边缘运行的方向,而并非向主板中间运行,由于实际中主板边缘本身就不用安装电子元件,因此无需在连接区域周边预留禁布区,从而释放出主板上更多的空间供其他电子元件布局;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主板的走线设计,提升电子设备的设计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组件,包括第一电子元件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电路板FPC。

本实施例中,FPC为应用于第一电子元件3的FPC,即第一电子元件3可以通过该FPC连接至电路板;其中,第一电子元件3可以为电池、侧键或者马达。于实际中,FPC可以是第一电子元件3的一部分,即FPC的第一端部1是由第一电子元件3延伸出来的,第一电子元件3通过FPC的第二端部2连接至主板4,第一电子元件3例如为电池,且电池不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设备,此时电池通过该电池FPC连接至主板;或者,FPC也可以为一单独部件,第一端部1连接于第一电子元件3,第二端部2连接于主板4,第一电子元件3例如为电子设备的侧键或者马达,此时FPC为侧键FPC或者马达FPC。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改变FPC连接于主板的第二端部上连接区域与走线区域的摆放位置,使得焊接设备的操作方向为向主板边缘运行的方向,而并非向主板中间运行,由于实际中主板边缘本身就不用安装电子元件,因此无需在连接区域周边预留禁布区,从而释放出主板上更多的空间供其他电子元件布局;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主板的走线设计,提升电子设备的设计空间。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包括主板4与至少一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组件;第一电子元件3(本实施例以侧键为例说明)位于主板4的一侧;主板4上设置有对应于连接区域22的信号连接部(图中未示出);信号连接部位于主板4的边缘。

具体而言,第一电子元件3安装于电子设备中主板4的一侧,连接于FPC的第一端部1,且通过FPC的第二端部2连接至主板4;FPC第二端部2上的连接区域22设置在靠近第一电子元件3的一侧,主板4上对应于连接区域22的信号连接部设置在主板4的边缘,使得焊接设备的操作方向为由连接区域22运行至主板4的边缘的方向,因而无需在连接区域22周边预留禁布区。

于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多个电子组件。即,电子设备实际上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电子元件,每个第一电子元件均具有一个对应的FPC连接至主板,且每个第一电子元件的FPC均可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FPC的结构形式,使得当多个第一电子元件的FPC以焊接方式连接至主板时,焊接设备的运行空间均为朝向主板4边缘的方向,均不会占用主板上安装电子元件的空间。

较佳的,电子设备实际上还包括第二电子元件5,第二电子元件5设置于主板4;走线区域21对应的FPC的边缘与第二电子元件5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0.5mm。于实际中,当FPC长度较长时,第二电子元件5与FPC的边缘之间也可以不预留距离,将FPC弯折直接搭在第二电子元件5上,相较于图1,本实施例释放了主板4上禁布区(2mm-3mm)的空间,以供其他电子元件布局。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改变FPC连接于主板的第二端部上连接区域与走线区域的摆放位置,使得焊接设备的操作方向为向主板边缘运行的方向,而并非向主板中间运行,且于实际中主板边缘本身就不用安装电子元件,因此无需在连接区域周边预留禁布区,从而释放出禁布区的空间供其他电子元件布局,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设计空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