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持移动特征的车辆轨迹线数据压缩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91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持移动特征的车辆轨迹线数据压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轨迹点产生的时间次序将原始轨迹线T组织为T={p1,p2,…,pn},每个轨迹点pi表示为三元组信息<xi,yi,ti>,xi和yi为轨迹点pi的空间位置坐标,ti表示pi产生的时间信息,n是包含的轨迹点数量,1≤i≤n;

步骤2:依次提取相邻两个轨迹点构成的轨迹直线段,组织为轨迹直线段集合E={e1,e2,…,en-1},计算每一条轨迹直线段ej对应区域内车辆的移动速度vj和移动方向θj,1≤j≤n-1;

步骤3:在拓扑连接关系约束下,基于速度、方向特征相似性原则对集合E中的轨迹直线段进行层次化聚类,并将聚类结果组织为层次二叉树结构;

步骤4:在压缩的几何精度阈值ε控制下,通过由上到下遍历层次二叉树结构的方式对原始轨迹线T实施分区处理,使得同一区域内轨迹线段的中间点距首尾基准线最大偏移距离小于ε;

步骤5:提取各分区内轨迹线片段的首尾点,按时间次序连接组织为压缩后的轨迹线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移动特征的车辆轨迹线数据压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于由相邻轨迹点pi,pi+1组成直线段ei,移动速度vi定义为:

其中,d(pi,pi+1)表示轨迹点pi和pi+1间的欧式距离,ti和ti+1分别是轨迹点pi和pi+1的定位时间;

移动方向θi定义为由正向X轴沿逆时针方向至有向线段形成的夹角θ,0≤θ<2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移动特征的车辆轨迹线数据压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针对轨迹直线段的层次化聚类过程由以下子步骤完成:

步骤3.1:将每条轨迹直线段映射为一个聚类单元,记录为G1={e1}、G2={e2}、…、Gn-1={en-1};

步骤3.2:相邻聚类单元间定义连接边,计算所有连接边的长度;

连接边长度表示相邻两个聚类单元间移动特征的差异性大小,移动特征包括速度特征、方向特征;对于相邻的两个聚类单元Gi和Gj,连接边长度L(Gi,Gj)定义为:

其中,分别表示Gi包含的轨迹直线段的平均速度值和平均方向值,分别表示Gj包含的轨迹直线段的平均速度值和平均方向值,vmax和vmin则分别表示集合E包含的所有轨迹直线段的最大速度值和最小速度值,m1和m2分别表示速度差异和方向差异在连接边长度计算中的权值;

步骤3.3:取当前长度值最小的连接边,将相连接的两个聚类单元合并为一个新的聚类单元,同时按照式2重新计算新的聚类单元与两侧相邻聚类单元间的连接边长度;

步骤3.4:重复步骤3.3直至集合E中所有的轨迹直线段单元聚合为一个聚类单元Gf,即Gf={e1,e2,…,en-1};

步骤3.5:将整个层次化聚类结果组织为层次二叉树结构,树的根结点对应最大的聚类单元,最大的聚类单元包含所有的轨迹直线段,叶子节点对应由单条轨迹直线段构成的聚类单元,中间节点则对应由多条轨迹直线段构成的不同层次的聚类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移动特征的车辆轨迹线数据压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对原始轨迹线T实施分区处理的步骤如下:

步骤4.1:由根结点向叶子结点遍历构建的层次二叉树,每遍历一个树结点:

首先,提取该树结点对应聚类单元包含的轨迹线直线段,并按连接关系组织为轨迹线片段;

然后,以该轨迹线片段的首尾点构成的直线段为基准线,计算每一个中间点到基准线的偏移距离,记录其中的最大偏移距离dmax,偏移距离为中间点到基准线的最短距离;如果dmax≤ε,将树结点对应的轨迹直线段划分为同一个区域,同时跳过该树结点的孩子结点;反之,则按照上述方法进一步考察该树结点包含的孩子结点;

步骤4.2:按上述步骤完成对二叉树结构的遍历后,原始轨迹线被分解为若干不同的区域或若干不同的轨迹线片段。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