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395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

典型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盖、边框、显示面板及强固件。显示面板设置于背盖及边框之间。强固件配置于显示面板及背盖之间。

显示装置的电源固定后,没有对电源线进行固定,电源线的位置不稳定,容易随外界的环境变化发生变动,电源线只是穿出显示装置的壳体,当外力拉动电源线时,容易将电源线从电源端拉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源插线进行固定的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壳体结构,对应盖盒于显示装置的背板上以保护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电源固定组件以固定从所述壳体结构中穿出的电源插线,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容置槽;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并使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顶绝缘层,所述顶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内侧、朝向所述电路主板,以隔离所述电路主板的静电放射。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电源固定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其设置于所述过线窗口上以密封所述过线窗口。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上盖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上盖侧缘上、并突出于所述上盖外;所述过线窗口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凹部,以使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凸起部、所述凹部固定于所述过线窗口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所述上盖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上盖于所述卡线槽、所述过线窗口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结构为螺钉座,所述上盖设有与所述螺钉座对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将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螺钉座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第二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以卡于所述电源插线的卡接件上、对所述电源插线形成限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部和第四卡部,所述第三卡部、第四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部、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卡于所述电源插线的卡接件外且对所述电源插线形成限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卡部和第六卡部,所述第五卡部、第六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部、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容置槽之间,以卡于所述电源插线的卡接件外并对所述电源插线形成限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过线窗口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线槽对应,以对所述电源插线进入所述卡线槽前的引导和限位。

本显示装置包括:背板;连接有电源插线的电路主板,所述电路主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上;壳体结构,其盖设于所述背板上以保护所述电路主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源插线的电源固定组件,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容置槽;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防护结构,其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安装区中,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和所述背板之间,以使所述电路主板与所述背板绝缘。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第二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部和第四卡部,所述第三卡部、第四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部、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卡于所述卡接件外。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卡部和第六卡部,所述第五卡部、第六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部、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容置槽之间,以卡于所述卡接件外。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电源固定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其设置于所述过线窗口上以密封所述过线窗口。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上盖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上盖侧缘上并突出于所述上盖外;所述过线窗口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凹部,以使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凸起部、所述凹部固定于所述过线窗口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所述上盖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上盖于所述卡线槽、所述过线窗口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结构为螺钉座,所述上盖设有与所述螺钉座对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将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螺钉座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呈现u型。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过线窗口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线槽对应,以对所述电源插线进入所述卡线槽前的引导和限位。

本申请通过在壳体结构中引入电源固定组件,使电源插线穿入过线窗口通过卡线槽与电源相连接,卡线槽将电源插线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位置改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典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典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内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固定组件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内侧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背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申请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壳体结构1,用于盖设于显示装置(图中未示出)的背板(图中未示出)上。

其中,壳体结构1包括:电源固定组件10以固定从壳体结构1中穿出的电源插线13,电源固定组件10包括:容置槽14、过线窗口15和卡线槽16。所述过线窗口15与容置槽14并排设置于壳体结构1上。

卡线槽16设置于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之间,以使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贯通,并使电源插线13从过线窗口15穿出后、通过卡线槽16固定并到达容置槽14中。电源设置在容置槽14中,电源插线13穿入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与电源相连接,卡线槽16将电源插线13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13位置改变的问题。

其中,结合图4所示,电源固定组件10还包括上盖17,上盖17其设置于过线窗口15上以密封过线窗口15。上盖17还包括凸起部171,凸起部171设置于上盖17侧缘上、并突出于上盖17外;过线窗口15设置有与凸起部171对应的凹部151,以使上盖通过凸起部171、凹部151固定于过线窗口15上。

其中,卡线槽1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上盖17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上盖17于卡线槽16、过线窗口15上。具体地,固定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卡线槽16上的螺钉座161,以及设置于上盖17上、与螺钉座161对应的螺孔172,通过螺钉将上盖17固定于螺钉座上。进一步,卡线槽16呈现u型。上盖17朝向所述卡线槽16的一面还设有若干条加强筋(图中未示出),若干条加强筋纵横交织。

进一步地,结合图2所示,所述壳体结构1的内侧上还设置有顶绝缘层425,所述顶绝缘层425与电路主板(图2中未示出)对应,以防止电路主板发射的静电外泄而导致漏电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顶绝缘层425的材质可例如为泡棉或聚氯乙烯等电的不良导体。

如图5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背板20,连接有电源插线13的电路主板30,电路主板30设置于背板20上;盖设于背板20上以保护电路主板的壳体结构1,壳体结构1包括用于固定电源插线13的电源固定组件10。

其中,电源固定组件10包括:容置槽14、过线窗口15和卡线槽。所述过线窗口15与容置槽14并排设置于壳体结构1上。

可结合图3所示,卡线槽16设置于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之间,以使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贯通;电源插线13从过线窗口15穿出后、通过卡线槽16固定并到达容置槽14中。电源设置在容置槽14中,电源插线13穿入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与电源相连接,卡线槽16将电源插线13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13位置改变的问题。

结合图4所示,电源固定组件10还包括上盖17,上盖17其设置于过线窗口15上以密封过线窗口15。上盖17还包括凸起部171,凸起部171设置于上盖17侧缘上、并突出于上盖17外;过线窗口15设置有与凸起部171对应的凹部151,以使上盖通过凸起部171、凹部151固定于过线窗口15上。

卡线槽1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11,上盖17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11固定上盖17于卡线槽16、过线窗口15上。固定结构为螺钉座,上盖17设有与螺钉座对应的螺孔172,通过螺钉将上盖17固定于螺钉座上。卡线槽呈现u型。过线窗口15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138,限位部138与卡线槽16对应,以对电源插线13进入卡线槽16前的引导和限位。

如图6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壳体结构1对应盖盒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上以保护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30。所述电源固定组件10以固定从壳体结构1中穿出的电源插线13。

其中,电源固定组件10包括:容置槽14、过线窗口15和卡线槽。所述过线窗口15与容置槽14并排设置于壳体结构1上。

卡线槽16设置于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之间,以使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贯通,并使电源插线13从过线窗口15穿出后、通过卡线槽16固定并到达容置槽14中。电源设置在容置槽14中,电源插线13穿入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与电源(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卡线槽16将电源插线13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13位置改变的问题。

进一步,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插线13设置有卡接件131,卡线槽1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部162和第二卡部163,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分别设置于卡线槽1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以卡于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上、对电源插线1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1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部164和第四卡部165,第三卡部164、第四卡部165分别设置于卡线槽1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与过线窗口15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外且对电源插线1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1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卡部166和第六卡部167,第五卡部166、第六卡部167分别设置于卡线槽1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与容置槽14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外并对电源插线13形成限位。

相应地,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也对应于所述卡线槽16的形状设置,分别从卡接件131的本体向两侧延伸出依次与所述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第三卡部164、第四卡部165、第五卡部166、第六卡部167对应的第一抓部132、第二抓部133、第三抓部134、第四抓部135、第五抓部136、第六抓部137。

通过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第三卡部164、第四卡部165、第五卡部166和第六卡部167对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的三个不同位置进行卡位,卡位效果好。

进一步,过线窗口15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138,限位部138与卡线槽16对应,以对电源插线13进入卡线槽16前的引导和限位。限位部138也可通过螺母连接结构固定于所述卡线槽16上。

进一步地,结合图9所示,所述壳体结构1的内侧上还设置有顶绝缘层425,所述顶绝缘层425与所述电路主板(图9中未示出)对应,以防止电路主板发射的静电外泄而导致漏电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顶绝缘层425的材质可例如为泡棉或聚氯乙烯等电的不良导体。

如图6-图11所示,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20,连接有电源插线13的电路主板30,电路主板30设置于背板20上盖设于背板20上以保护电路主板30的壳体结构1,壳体结构1包括用于固定电源插线13的电源固定组件10。

其中,电源固定组件10可参考上述任一种电源固定组件的构型。

进一步地,结合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背板20上设有第一凹部41形成电路主板安装区,所述电路主板30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安装区中。

所述背板20的第一凹部41上还设置有防护结构42,所述防护结构42包覆于整个电路主板30外,以防止电路主板30的静电放射。

结合图9、图10、图11所示,防护结构42既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10上的所述顶绝缘层42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20上的第一绝缘层421、第二绝缘层422、第三绝缘层423。

第一绝缘层421设置于电路主板安装区中,第一绝缘层421设置于电路主板30和背板20之间,以使电路主板30与背板20绝缘。第一绝缘层421为泡棉或聚氯乙烯。

防护结构42还包括第二绝缘层422,第二绝缘层422对应设置于电路主板30连接有电源线31的一侧下方。

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422沿第一凹部11向外延伸,并延伸至与电路主板30连接的电源线31下方;第二绝缘层422和第一绝缘层421一体成型。第一绝缘层421、第二绝缘层422的材质均为泡棉或聚氯乙烯。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层421沿电路主板30、往远离所述背板20的方向延伸获得第三绝缘层423,第三绝缘层423对应设置于电路主板30一侧,以阻隔掉落的灰尘和水滴直接接触电路主板30。第三绝缘层423朝电路主板30方向弯折,并沿电路主板30方向延伸出侧缘424,侧缘424设置于电路主板30和壳体结构之间。

第一绝缘层421、第二绝缘层422、第三绝缘层423的材质均为泡棉或聚氯乙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