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炉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271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炉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治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炉治具。



背景技术:

在PCB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常规的工序就是过炉,因此,需要过炉治具来承载PCB板,但现有技术的过炉治具,需要根据尺寸大小不同的PCB板,来定制内空尺寸对应PCB板尺寸的过炉治具,这样每一种PCB尺寸就对应一种过炉治具,制造成本很高。

专利CN201420826953公开了一种过炉治具,设置“L”型方块,来提高对不同尺寸的PCB板过炉时的通用性,从而降低成本;但该专利依然需要预先定制不同形状大小的“L”型方块,成本依然较高,而且“L”型方块占用了通用框架大部分的面积,使得该过炉治具无法同时给两个PCB板过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炉治具,设有可移动的通用压条和可移动的滑动压条与通用外框围成PCB板承载区域,只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滑动压条,即可实现对不同尺寸的PCB板过炉通用性的提高,更加的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炉治具,包括通用外框、通用压条和滑动压条,通用外框内部的侧面顶端均设有第一固定部,通用压条的两端可移动的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在通用外框上,通用压条上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滑动压条的一端可移动的通过第二固定部固定在通用压条上,所述滑动压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在通用外框上,所述滑动压条的底面与通用压条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底板和第一盖板,第一底板上表面和第一盖板下表面均设有第一齿纹部,第一底板的两端设有螺杆,第一盖板两端套设在螺杆上并通过螺母调节升降,所述通用压条的两端伸入第一盖板与第一底板之间。第一盖板和第一底板通过螺母和螺杆的配合旋转互相压合,从而固定通用压条,齿纹部的设置可以防止拧紧后通用压条移动,当把螺母拧松,第一盖板不再压紧通用压条,此时便可以将通用压条进行位置调节,调节好位置后可重新压紧,以适应不同型号大小的PCB板。

优选的,通用压条的两端具有扁平状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下两侧均具有与第一齿纹部相适配的齿纹。第一固定板上的齿纹与第一固定部上的齿纹相适配啮合,可以使通用压条被固定得更加稳固。

优选的,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二底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二底板上表面和第二盖板下表面均设有第二齿纹部,所述第二底板的两端设有螺杆,所述第二盖板两端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并通过螺母调节升降,所述滑动压条的一端伸入第二底板与第二盖板之间,所述滑动压条的另一端伸入与第二固定部平行的第一固定部内固定。在第二底板与第二盖板未压合时,可以调节滑动压条的位置,调节好位置后将第二固定部和第一固定部压紧固定,从而实现滑动压条可移动的固定;滑动压条、通用压条和通用外框之间所围成的区域即为承载PCB板的区域。

优选的,滑动压条的两端具有扁平状的第二固定板,滑动压条一端的第二固定板上、下两侧设有与第二齿纹部相适配的齿纹,滑动条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板上、下两侧设有与第一齿纹部相适配的齿纹。使滑动压条被压得更加紧固,不易出现滑动松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炉治具,采用通用压条和滑动压条代替“L”型方块,从而只需要预先调节通用压条的位置,再调节滑动压条的长度和位置既可以围成不同大小的承载区来承载不同尺寸的PCB板,因此,只需要预制不同长度的滑动压条,即可实现对不同尺寸的PCB板过炉通用性的提高,更加的节约成本。

而且,本实用新型在PCB板较小时,可以采用多个通用压条和多个滑动压条,从而形成多个承载区,可以同时承载多个PCB板同时进行过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过炉治具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过炉治具通用压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过炉治具通用外框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过炉治具滑动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过炉治具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过炉治具使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过炉治具,包括通用外框1、通用压条2和滑动压条3,通用外框1内部的侧面顶端均设有第一固定部4,通用压条2的两端可移动的通过第一固定部4固定在通用外框1上,通用压条2上设有第二固定部5,滑动压条3的一端可移动的通过第二固定部5固定在通用压条2上,滑动压条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固定部4固定在通用外框1上,所述滑动压条3的底面与通用压条2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

如图3通用外框1内侧面结构示意图所示,第一固定部4具有第一底板41和第一盖板42,第一底板41上表面和第一盖板42下表面均设有第一齿纹部43,第一底板41的两端设有螺杆,第一盖板42两端套设在螺杆上并通过螺母调节升降,通用压条2的两端伸入第一盖板42与第一底板41之间被压紧固定。第一盖板42和第一底板41通过螺母和螺杆的配合旋转互相压合,从而固定通用压条2,第一齿纹部43的设置可以防止拧紧后通用压条2移动,当把螺母拧松,第一盖板42不再压紧通用压条2,此时便可以将通用压条2进行位置调节以适配PCB板的宽度,调节好位置后可重新压紧固定住通用压条2。

如图2通用压条2结构图所示,通用压条2的两端具有扁平状的第一固定板21,第一固定板21上、下两侧均具有与第一齿纹部43相适配的齿纹。第一固定板21上的齿纹与第一固定部4上的齿纹相适配啮合,可以使通用压条2被固定得更加稳固。

第二固定部5具有第二底板51和第二盖板52,第二底板51上表面和第二盖板52下表面均设有第二齿纹部53,第二底板51的两端设有螺杆,第二盖板52两端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并通过螺母调节升降,滑动压条3的一端伸入第二底板51与第二盖板52之间,滑动压条3的另一端伸入与第二固定部5平行的第一固定部4内固定。预先选择好尺寸与PCB板宽度相适配的滑动压条3,然后在第二底板51与第二盖板52未压合时,可以调节滑动压条3的位置以适应PCB板的长度尺寸,调节好位置后将第二固定部5、第一固定部4压紧滑动压条3进行固定,从而实现滑动压条3可移动的固定;滑动压条3、通用压条2和通用外框1之间所围成的区域即为承载PCB板的承载区6。

如图4所示,滑动压条3的两端具有扁平状的第二固定板31,滑动压条3一端的第二固定板31上、下两侧设有与第二齿纹部53相适配的齿纹,滑动压条3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板31上、下两侧设有与第一齿纹部43相适配的齿纹。使滑动压条3被压得更加紧固,不易出现滑动松弛。

本实施例,采用1个通用压条2和1个滑动压条3来代替“L”型方块可形成一个承载PCB板的承载区6,通用外框1的形状大小可以不变,通用压条2的长度适配通用外框1的长度,也可以不变,对于不同型号大小的PCB板来说,只需要改变滑动压条3的长度尺寸,因此也只需要预先定制不同长度尺寸的滑动压条3即可,相对于预先制备不同的“L”型方块来说,制备不同长度尺寸的滑动压条3,其成本更低,储备时的占地面积也更低,使用也更加方便。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预先将通用压条2调节好位置来适应PCB板的尺寸,然后预先选择适配PCB板宽度尺寸的滑动压条3,再将选择好的滑动压条3固定到我们需要的尺寸位置上便形成了一个与PCB板长度和宽度尺寸相适配的承载区6。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2采用1个通用压条和2个滑动压条,与通用外框1围成2个相同大小的承载区6,可同时将两个相同尺寸大小的PCB板同时进行过炉。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3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3采用2个通用压条2和2个滑动压条3,与通用外框1围成2个不同大小的承载区6,可同时将两个不同尺寸大小的PCB板同时进行过炉。

以此类推,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有更多的组合方式,可同时将相同和/或不相同的多个PCB板同时进行过炉,不再进行详细论述。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