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417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爆发式增长,作为纯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电机控制器,其好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可靠性和驾驶者的驾乘感受,因此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电机控制器的散热情况直接关系到其运行可靠性,而目前纯电动汽车上的电机控制器及电机部分,基本上都是使用单个水冷板为功率模块进行散热,其中一部分只在单面进行水冷,还有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可以散热。

虽然现有技术可以很好带走功率模块的热量,但随着功率密度越来越高,体积越做越小,现有仅给功率模块散热的水冷结构对于内部其他发热单元形成的热,尚且不能有效的带走,从而导致电机控制器的内部环温不断上升,影响电机控制器的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机控制器的内部环温高而导致的运行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包括:

壳体;

安装于所述壳体顶部的上盖;

为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功率模块散热的液冷装置,所述液冷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为所述壳体和所述上盖之间的腔体实现换热的风冷装置,所述风冷装置设置于所述上盖上。

优选的,所述风冷装置包括:外散热翅片、内散热翅片、风扇及内封板;其中:

所述外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上盖的外表面;

所述内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

所述内封板设置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所述内封板的两端设置有所述内散热翅片的通风口,所述内封板的表面设置有所述风扇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外封板;所述外封板设置于所述上盖的外表面,所述外封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外散热翅片的通风口和集风口,所述外封板包括集风段和覆盖所述外散热翅片的换热段。

优选的,所述风冷装置包括:散热翅片、风扇及内封板;其中:

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上盖的外表面;所述散热翅片为中空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内表面包括多个凹槽;

所述上盖与所述内封板装配后形成多个通风孔,多个所述通风孔与多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形成风道;

所述内封板设置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所述内封板上设置有所述风道的集风槽及所述风扇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两端各自设置有一个所述通风孔;

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集风槽的中心,所述集风槽位于所述内封板内表面的中心,且所述集风槽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周边的第一集风空间,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集风空间周边的第二集风空间;

所述第一集风空间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集风空间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内封板为整体冲压成形或者压铸成形。

优选的,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外封板;所述外封板设置于所述上盖的外表面,所述外封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散热翅片的通风口和集风口,所述外封板包括集风段和覆盖所述散热翅片的换热段。

优选的,所述风冷装置通过螺钉或焊接实现与所述上盖之间的安装固定,或者所述风冷装置与所述上盖通过整体压铸成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通过设置于壳体底部的液冷装置为电机控制器的功率模块散热,并通过设置于上盖上的风冷装置为壳体和上盖之间的腔体实现换热,同时带走位于壳体上层的发热单元所产生的热量,进而降低壳体的内部环境温度,提高整个电机控制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内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内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机控制器的内部环温高而导致的运行可靠性低的问题。

具体的,该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参见图1,包括:

壳体100;

安装于壳体100顶部的上盖200;

为电机控制器的功率模块散热的液冷装置,液冷装置设置于壳体100的底部;该液冷装置在壳体100外侧设置有两个进出液口401和402,用于实现其内部的冷却液循环流动。

为壳体100和上盖200之间的腔体实现换热的风冷装置300,风冷装置300设置于上盖200上。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液冷装置位于壳体底部,将至少一个功率模块产生的热量带走。风冷装置300位于壳体100的顶部,安装在上盖200上。壳体10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单元,该发热单元产生的热量发散到壳体100和上盖200之间的腔体内,使得腔体内的温度升高。而风冷装置300通过上盖200内外两侧的空气进行换热,进而将壳体100内部的热量带出壳体100外部,降低壳体100内部空气温度,提高电机控制器的电子器件的长期可靠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该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通过设置于壳体100底部的液冷装置为电机控制器的功率模块散热,并通过设置于上盖200上的风冷装置300为腔体实现换热;由于上盖200安装于壳体100的顶部,所以该风冷装置300还可以带走位于壳体100上层的发热单元所产生的热量;进而能够降低壳体100的内部环境温度,提高整个电机控制器的可靠性;并且,利用风冷装置300可以充分利用整车布置中高度空间,从而有效降低宽度和长度方向的空间,给整车布置带来更多的空余空间,为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扫清了障碍。另外,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300,在达到降低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内部环境温度的前提下,不降低整机的防护等级,利于应用。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在上述实施例及图1的基础之上,优选的,参见图2至图5,风冷装置300包括:外散热翅片301、内散热翅片302、风扇303及内封板304;其中:

外散热翅片301设置于上盖200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

内散热翅片302设置于上盖200的内表面;

内封板304设置于上盖200的内表面,内封板304的两端设置有内散热翅片302的通风口,内封板304的表面设置有风扇303的安装孔。

优选的,如图2和图5所示,风冷装置300还包括:外封板305;外封板305设置于上盖200的外表面,外封板30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散热翅片301的通风口和集风口,外封板305包括集风段351和覆盖外散热翅片301的换热段352。

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00和上盖200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即上文中的腔体;在壳体100内,设置有不少于一个功率模块501,功率模块501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壳体100上,通过冷却液带到壳体100外部。壳体100内还有不少于一个的发热元件502,发热元件502产生的热量散发到腔体内。随着产品集成度越来越高,同时外部测试环境温度也不断的提高,内部有些元件的工作温度超过了可靠运行的温度最高值,因此需要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300来实现腔体的换热。

如图5所示,外封板305和上盖200构成一个外部风道空间,外部风道空间分为集风段351空间和换热段352空间;外散热翅片301位于换热段空间352内。内封板304和上盖200构成一个内部风道空间,内散热翅片302位于该内部散热空间内。当风扇303转动时,内部空气600从内封板304两端的通风口进入,经过内散热翅片302,从风扇303的下部610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将内部热量,从内散热翅片302传导到外散热翅片301上。同时外部进风620,进入集风段351空间,到达换热段352空间,与外散热翅片301发生对流换热,从而降低壳体100内部的腔体温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在上述实施例及图1的基础之上,优选的,参见图6至图10,风冷装置300包括:散热翅片311、风扇312及内封板313;其中:

散热翅片311设置于上盖200的外表面;散热翅片311为中空翅片,散热翅片311的内表面包括多个凹槽;

上盖200与内封板313装配形成多个通风孔,多个通风孔与多个凹槽一一对应形成风道;

内封板313设置于上盖200的内表面,内封板313上设置有风道的集风槽及风扇312的安装孔。

优选的,参见图7,凹槽的两端各自设置有一个通风孔;

安装孔位于集风槽的中心,集风槽位于内封板313内表面的中心,且集风槽包括:设置于安装孔周边的第一集风空间331,和,设置于第一集风空间331周边的第二集风空间332;

如图8所示,第一集风空间331与上盖20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集风空间332与上盖20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内封板313为整体冲压成形或者压铸成形。

优选的,参见图6和图10,风冷装置300还包括:外封板314;外封板314设置于上盖200的外表面,外封板3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散热翅片311的通风口和集风口,外封板314包括集风段341和覆盖散热翅片311的换热段342。

优选的,风冷装置300通过螺钉或焊接实现与上盖200之间的安装固定,或者风冷装置300与上盖200通过整体压铸成形。

如图9和图10所示,壳体100和上盖200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即上文中的腔体;在壳体100内,有不少于一个功率模块501,功率模块501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壳体100上,通过冷却液带到壳体100外部。壳体100内还有不少于一个的发热元件502,发热元件502产生的热量散发到腔体内,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300来实现腔体的换热。

如图10所示,外封板314和上盖200构成一个外部风道空间,外部风道空间分为集风段341空间和换热段342空间,散热翅片311位于换热段342空间31内。内封板313上的集风槽和上盖200构成一个内部风道空间(即第一集风空间331和第二集风空间332)。当风扇312转动时,内部空气600从内封板313两侧的通风孔进入,一部分经过散热翅片311内表面与上盖200构成的相应风道进入第一集风空间331,然后通过风扇312从风扇312的下部610出来;一部分经过相应风道进入第二集风空间332,然后到达第一集风空间331,最后通过风扇312从风扇312的下部610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将内部热量从散热翅片311的内表面传导到外表面上。同时外部进风720,进入集风段341空间,到达换热段342空间,与散热翅片311的外表面发生对流换热,从而降低壳体100内部的腔体温度。

其余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