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PCB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1147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PCB软硬结合板。



背景技术:

PCB电路板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而成,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PCB电路板在使用时,其上设置的电子元器件会释放热量,尤其是PCB电路板在长时间运行之后,电子元器件的发热现象就更为严重。

然而,对于PCB电路板生产企业而言,他们的科研重点大多是放在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上,基本上没有对PCB电路板的散热进行过多研究。PCB电路板在使用过程中,过热问题成为了导致PCB电路板损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对PCB电路板进行结构优化从而提高PCB电路板的散热能力,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PCB软硬结合板,包括有PCB硬板以及FPC软板,于所述PCB硬板上设置有连接点,所述FPC软板与所述连接点压合连接。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散热组件以及连接加固组件;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有用于与所述PCB硬板的底面接触的金属网板、与所述PCB硬板的顶面接触的散热盘管以及与所述散热盘管连接的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回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所述散热盘管连接,所述散热盘管与所述回水口连接,所述散热盘管与所述水箱以及所述循环泵形成有冷却水循环回路,于所述散热盘管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点对应的连接窗口,所述金属网板的外缘通过螺栓与所述散热盘管的外缘连接、并形成有散热间隙,所述PCB硬板设置于所述散热间隙内;

所述连接加固组件为导热橡胶连接加固组件,所述连接加固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加固组件通过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连接窗口上,所述连接加固组件的另一端采用开放式开口结构,所述FPC软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点压合连接,所述FPC软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加固组件向外伸出。

优选地,所述散热盘管为由铜管盘绕制成。

优选地,所述金属网板为铜质丝网。

优选地,于所述散热盘管上设置有铰接座,于所述铰接座上设置有旋转支臂,于所述旋转支臂上设置有安装框;所述连接加固组件设置有多个,于所述连接窗口以及所述安装框上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加固组件。

(三)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基于传统的PCB软硬结合板结构,特别增加了散热组件,通过散热组件能够对PCB硬板进行水冷散热,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连接加固组件,能够增加FPC软板安装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对PCB电路板进行结构优化,不仅提高了PCB电路板的散热能力,还增加了软板与硬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PCB软硬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PCB硬板1、FPC软板2、金属网板3、散热盘管4、水箱5、

循环泵6、连接加固组件7、铰接座8、安装框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PCB软硬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PCB软硬结合板,包括有PCB硬板1以及FPC软板2,于PCB硬板1上设置有连接点,FPC软板2与连接点压合连接。

FPC软板2即柔性电路板,其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FPC软板2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

PCB硬板1即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

软硬结合板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

为了实现对PCB软硬结合板进行有效散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能够对PCB硬板1进行水冷散热。在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组件包括有用于与PCB硬板1的底面接触的金属网板3、与PCB硬板1的顶面接触的散热盘管4以及与散热盘管4连接的水箱5,水箱5上设置有回水口以及出水口,出水口上设置有循环泵6,循环泵6与散热盘管4连接,散热盘管4与回水口连接,散热盘管4与水箱5以及循环泵6形成有冷却水循环回路,于散热盘管4上开设有与连接点对应的连接窗口,金属网板3的外缘通过螺栓与散热盘管4的外缘连接、并形成有散热间隙,PCB硬板1设置于散热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PCB软硬结合板设置有散热组件,这样,散热组件就会增加PCB软硬结合板的整体体积,因此,本实用新型更适用于安装空间较为充足的控制设备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散热组件包括有金属网板3,金属网板3具体可以为不锈钢丝网或者是铜丝网,在金属网板3的外缘设置有网板框,网板框能够提高金属网板3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网板框还能够实现金属网板3与散热盘管4的固定连接。金属网板3设置在PCB硬板1的下侧面上,PCB硬板1的下侧面较为平整,金属网板3设置在PCB硬板1的下侧面并与PCB硬板1接触,这样可以吸收PCB硬板1上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在PCB硬板1的顶面设置了散热盘管4,散热盘管4由铜管盘绕而成,在散热安管的外缘设置了连接板,在金属网板3的外缘也设置了连接板,这样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就能够实现固定连接。金属网板3的外缘通过螺栓与散热盘管4的外缘连接、并形成有散热间隙,PCB硬板1设置于散热间隙内,这样通过金属网板3以及散热盘管4既能够对PCB硬板1起到散热的目的,又能够对PCB硬板1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PCB软硬结合板,上述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对PCB硬板1的散热,在PCB硬板1上压合有FPC软板2,为了能够增加FPC软板2在PCB硬板1上连接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连接加固组件7。连接加固组件7为导热橡胶连接加固组件7,连接加固组件7的一端设置有卡槽,连接加固组件7通过卡槽卡接于连接窗口上,连接加固组件7的另一端采用开放式开口结构,FPC软板2的一端与连接点压合连接,FPC软板2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加固组件7向外伸出。

连接加固组件7采用导热橡胶制成,其为一个柔性部件,这样,通过连接加固组件7对FPC软板2进行包裹,其能够对FPC软板2进行安装加固,又能够对FPC软板2在使用过程中的弯曲变形进行缓冲防护,避免其弯曲过大而折断的情况出现。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基于传统的PCB软硬结合板结构,特别增加了散热组件,通过散热组件能够对PCB硬板1进行水冷散热,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连接加固组件7,能够增加FPC软板2安装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对PCB电路板进行结构优化,不仅提高了PCB电路板的散热能力,还增加了软板与硬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散热盘管4为铜质散热盘管;散热盘管4为由铜管盘绕制成;金属网板3为铜质丝网。

一般情况下,PCB软硬结合板的结构为硬板、软板、硬板的连接结构,这样,为了提高软板两端与两个硬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对散热安管进行了如下优化设计:于散热盘管4上设置有铰接座8,于铰接座8上设置有旋转支臂,于旋转支臂上设置有安装框9;连接加固组件7设置有多个,于连接窗口以及安装框9上均设置有连接加固组件7。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安装框9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硬板上(第一硬板上设置有散热组件),安装框9设置在第二硬板用于压合软板的位置,通过安装框9设置一个接加固组件,通过该接加固组件对软板在第二硬板上的设置进行加固、防护。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