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0917发布日期:2018-11-16 23:2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路板固定装置,属于电气领域。



背景技术:

电路板的名称有,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0546772.4的一种电路板固定装置,其结构包括电路板主体,电路板主体的左侧壁向外凸设有第一定位凸起,电路板主体的右侧壁向内凹设有第一定位凹槽,相邻电路板之间的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凹槽卡合且电连接,第一定位凸起包括第一延伸臂,但是该现有技术固定微调较差,导致固定时电路板会受到挤压,使得电路板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板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固定微调较差,导致固定时电路板会受到挤压,使得电路板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路板固定装置,其结构包括电路板模块、固定装置、螺丝、基座、螺孔、旋转壳,所述螺丝与固定装置螺纹连接,所述螺丝与螺孔螺纹连接,所述旋转壳位于基座的右上端,所述电路板模块的下表面与固定装置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电路板模块位于旋转壳左上端,所述电路板模块位于螺孔的上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框架、微调杆、压伸板、升降支柱、卡齿、外壳、微调挤压板、固定支座、齿轮、转动杆、卡孔,所述固定框架的上表面与外壳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微调杆的下表面与微调挤压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压伸板位于卡齿的上端,所述压伸板的下表面与升降支柱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升降支柱的下表面与卡齿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卡齿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微调挤压板位于压伸板的内部,所述固定支座的右表面与外壳的左表面相贴合,所述齿轮与转动杆轴连接,所述齿轮与卡齿相啮合,所述卡孔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孔与转动杆轴连接,所述转动杆位于卡齿的下端,所述转动杆位于微调挤压板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模块位于基座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壳位于螺丝的右端。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的右表面与旋转壳的左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的直径为0.5cm,高为13cm。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螺丝由不锈钢制成,硬度高且不易生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路板固定装置,结构上设有固定装置,将固定装置安装在基座上,通过转动旋转壳带动转动杆,通过转动杆带动齿轮,在通过齿轮带动卡齿,通过卡齿对升降支柱进行拉伸,通过升降支柱带动压伸板对电路板模块进行初步固定,再通过微调杆带动微调挤压板对电路板模块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装置防止固定电路板时电路板造成不必要损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路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固定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路板模块-1、固定装置-2、螺丝-3、基座-4、螺孔-5、旋转壳-6、固定框架-201、微调杆-202、压伸板-203、升降支柱-204、卡齿-205、外壳-206、微调挤压板-207、固定支座-208、齿轮-209、转动杆-2010、卡孔-20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固定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电路板模块1、固定装置2、螺丝3、基座4、螺孔5、旋转壳6,所述螺丝3与固定装置2螺纹连接,所述螺丝3与螺孔5螺纹连接,所述旋转壳6位于基座4的右上端,所述电路板模块1的下表面与固定装置2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电路板模块1位于旋转壳6左上端,所述电路板模块1位于螺孔5的上端,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框架201、微调杆202、压伸板203、升降支柱204、卡齿205、外壳206、微调挤压板207、固定支座208、齿轮209、转动杆2010、卡孔2011,所述固定框架201的上表面与外壳206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微调杆202的下表面与微调挤压板207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压伸板203位于卡齿205的上端,所述压伸板203的下表面与升降支柱204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升降支柱204的下表面与卡齿205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卡齿205位于外壳206的内部,所述微调挤压板207位于压伸板203的内部,所述固定支座208的右表面与外壳206的左表面相贴合,所述齿轮209与转动杆2010轴连接,所述齿轮209与卡齿205相啮合,所述卡孔2011与外壳20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孔2011与转动杆2010轴连接,所述转动杆2010位于卡齿205的下端,所述转动杆2010位于微调挤压板207的下端,所述电路板模块1位于基座4的上端,所述旋转壳6位于螺丝3的右端,所述转动杆2010的右表面与旋转壳6的左表面相贴合,所述转动杆2010的直径为0.5cm,高为13cm,所述转动杆2010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螺丝3由不锈钢制成,硬度高且不易生锈。

本专利所说的螺丝3是利用物体的斜面圆形旋转和摩擦力的物理学和数学原理,循序渐进地紧固器物机件的工具,螺丝是紧固件的通用说法,日常口头语,螺丝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必需品,如照相机,眼镜,钟表,电子等使用的极小的螺丝,电视,电气制品,乐器,家具等的一般螺丝,至于工程,建筑,桥梁则使用大型螺丝,螺帽,交通器具,飞机,电车,汽车等则为大小螺丝并用,螺丝在工业上负有重要任务,只要地球上存在着工业,则螺丝的功能永远重要,螺丝是千百年来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共同发明,按照应用领域来看,它是人类的第一大发明,所述齿轮209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

在进行使用时将固定装置2安装在基座4上,通过转动旋转壳6带动转动杆2010,通过转动杆2010带动齿轮209,在通过齿轮209带动卡齿205,通过卡齿205对升降支柱204进行拉伸,通过升降支柱204带动压伸板203对电路板模块1进行初步固定,再通过微调杆202带动微调挤压板207对电路板模块1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装置2防止固定电路板时电路板造成不必要损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固定微调较差,导致固定时电路板会受到挤压,使得电路板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将固定装置安装在基座上,通过转动旋转壳带动转动杆,通过转动杆带动齿轮,在通过齿轮带动卡齿,通过卡齿对升降支柱进行拉伸,通过升降支柱带动压伸板对电路板模块进行初步固定,再通过微调杆带动微调挤压板对电路板模块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装置防止固定电路板时电路板造成不必要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